尼姑武則天感恩寺破戒為皇帝生子:孩子是誰的?

武則天(624年-705年),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縱觀她的一生,絕對是充滿傳奇色彩,大起大落,神奇絕妙的一生。在政敵面前,她有著鐵一般的性格;在情人面前,她又表現出女人特有的萬種風情,委婉纏綿;她高高在上時,舉國擁戴,忘乎所以得竟敢活生生地造出象徵她如日中天僻怪的「曌」字,然而她年老體衰時,就像當今躺在擔架上接受審判的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一樣,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的親信任人宰割而無能為力;她享受過全國男人對她的頂禮膜拜,也在寺院中度過她一生中最寂寞最艱苦最難熬的蹉跎歲月。然而,即使當尼姑,她也當出了古今中外佛門裡任何尼姑未曾有過的奇異浪漫,掀起一波波的情感浪濤,終於將她推向了充分施展自己才幹的新彼岸。

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她是武則天。

武則天入寺為尼時如何懷上孩子?

武則天十四歲被選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有人說,她是有其名無其實,長達十年時間,幸運的大門對她始終是微閉著,沒有得到過太宗的寵幸。但蔡東潘的唐史演義中如此敘說,剛入宮時,太宗對她還是蠻喜歡的。那時的武媚娘,豐滿碩長,芙蓉顏面,最動人的,是她一雙俏眼,勾魂攝魄。太宗第一次見到她時,還沒等天黑,便著急地召她侍寢。開始太宗還怕她歲數小,經受不起這通折騰,誰料想她「縱體入懷,毫不怯避,春風一度,啼笑皆妍」。太宗對她的感覺用了8個字,叫做「不醉自醉,不迷自迷」,寵愛有加。

這女子後來的失寵,主要因為有兩點,一是實在性格太剛烈,太宗有匹烈馬,「野性難馴」,武才人自報奮勇請求去馴,太宗問她馴馬之術,她回答臣妾只要三樣東西,鐵鞭、鐵杖和匕首,它要是不聽話就用鞭子抽它,再不聽就用鐵棍子猛擊它,實在不行,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喉嚨,殺了它!天哪,這種老婆誰敢要呢?二是武則天進宮以後,白天經常出現太白星,那是一種災難星,另外社會上流傳著「唐三世後之後,女主武氏代有天下」,而且傳說這個女子已在宮中。李世民立馬就想到武則天,警覺起來,雖然沒有殺了她,但從此也沒有再寵幸她,愛答不理的多少年就過去了。

這種冷落對於一位從小就性格倔強,喜歡爭強好勝,見不得別人超過自己的武則天來說,鬱悶至極可想而知。

但武則天這種女子,注定要把上天賦予她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的,那就是以色誘人,以情感人。在唐太宗晚年臥病在床時,她終於抓住了機會,和常來服侍皇上的太子李治產生了「亂倫之戀「,即母子之戀,一女服侍父子二人。武則天比李治還大四歲,兩個人一見鍾情,打破任何束縛,海誓山盟,很是恩愛,一發不可收拾,就等著皇上駕崩了。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李世民去世。唐高宗李治繼位。皇帝死了,遺妃怎麼辦?大唐沿用北朝以來的慣例,讓先帝妃子中沒有子女的一律進入寺院削髮為尼。就這樣,武則天也和那些后妃一起被送入長安城北面的感業寺。按照《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的記載:「及太宗崩,遂為尼,居感業寺」。李治剛當了皇上,既要考慮社會影響,又要考慮百業待興,無論如何也不敢把武才人留在宮內的。

尼姑,是出家修行的女教徒,寺院高牆森森,生活清苦。武才人到感業寺,「緇衣頓改昔時裝,獨窩青燈古佛旁」。每天凌晨3點起床,3點半上早課,飯都在上午之前吃兩頓,「過午不食」,一直要熬到次日清晨再吃。佛門講求六根清淨,四大皆空,清規戒律甚多。

一般而言,在家學佛有5戒,出家人和尚(比丘)有250戒,尼姑(比丘尼)清規戒律更多,有348戒,這對於常年在宮中過著衣食無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日子的后妃們來說,肯定是叫苦不迭,度日如年。

然而,武則天就是武則天,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刻,絕對有她的大智慧。她是一個非常勇敢、非常堅強的女人,特別是她的精神和意志,任何情況下都是打不倒摧不垮的。她在寺院寂寥而落漠的4年中,不忘為自己「充電」,韜光養晦,抓緊時間潛心學習佛法,書文習字,不僅改善了精神狀態,也提高了佛學造詣,真可謂一舉兩得。正如有的學者所說,這個時候,在她看來,事業和前程無法爭取,但學歷可以爭取,她想通過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更高的學歷,來彌補事業和前程方面的遺憾。

尤其在學佛方面,因為有一定的佛學功底,加上天資聰慧,武則天長進很快,在博大精深的佛學海洋中如魚得水,收穫頗豐。這為她執政後推行佛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稱佛學經典的《心經》,260個字,字字璣珠,她倒背如流。「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依照心經,心中無有礙,由於沒有礙,所以不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最後達到彼岸。

她不再把入寺當尼故看做是命運的不公,也不再把理想和前程看作一片渺茫。有志者要能屈能伸,成大事者必忍辱負重。武則天的胸懷越來越開闊,意志也越來越堅定。她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向,她要把這段經歷作為人生新的起點,實現自己要做人上人的宏大抱負。

總之,武則天幾年的寺院生活,磨練了意志,增長了才幹,豐富了學識,沒有虛度年華,精神世界是豐富多樣的。佛教的「戒邪淫」的戒律對她沒起作用,她此時期生活浪漫色彩的,還是她和過去太子,當今皇上的那段綿綿不了情,她作的一首題為《如意娘》的情詩,情深意切,膾炙人口,流傳至今。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此來長下淚,開箱驗看石榴裙。

在這首詩裡,武則天為了打動自己的情人,活神活現地把自己描寫為感情癡得憔悴支離,盲得看朱成碧的程度,實在令人感動。她千方百計托人將這首情詩連同一條石榴裙,秘密送進宮中交給李治。高宗肝腸俱斷,憐香惜玉之情躍然而生。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五月,先皇太宗的週年到了,高宗李治要選擇去感業寺為父皇祭祀祈禱。他要藉著祭祀祈禱這個噱頭,和自己的意中人見上一面。這是武則天期待了一年才等來的一次相會。感業寺上演了一幕愛情悲劇,相會的場面自然會讓武則天和李治動容,相擁而泣,一言難盡衷腸。李治看武則天,桃花如舊,人面依然,豐腴姿態絲毫未減,不由得悲喜交加,情以何堪。他匆忙拜完三尊大佛,遂令侍衛在外面候駕,自己挽著這女子的手徑直進入臥房。

武則天一下子坐到高宗的膝上,流著眼淚淒述離別後的苦況,滿腹的冤屈,無窮盡的相思,伴隨著滴滴淚珠傾訴連連,使得性格軟弱的高宗不禁嗚咽起來。史書記載,「上因忌日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潸然」。武則天盡顯情女本色,極盡似水柔情,把高宗弄得神魂顛倒,若非光天化日,幾乎興雨布雲。

溫存數語後,方與武氏含情脈脈,依依不捨中一步三回首地緩步離開。以後,高宗常常來到感業寺和武則天會面。在希冀與渴望之中,武則天懷上了李治的種子。公元652年秋冬之際,武則天在感業寺生下了與高宗的第一個兒子李弘。

這枚在感業寺裡孕育成熟的愛的果實,使做著尼姑的武則天品嚐到愛的歡欣,情的深切,幸運之神向她伸出了雙手。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高宗李治在王皇后的讚許下,把做了將近四年尼姑的武則天召進後宮。不久,冊立她為正二品的妃子昭儀。

武則天帶著她那一般人難以察覺的笑容,緩慢而又堅毅地再度跨入皇宮,開始了她波瀾壯闊的政治生涯,向著權力的最高峰奮力攀登。

性格決定命運。

《武則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