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高手——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是中國歷史上為數極少的高壽皇帝之一,活了86歲,在今天也算是高壽(另見《梁武帝40年不近女色真相》一文)。
蕭衍能活那麼大歲數,大概與其中年以後事佛戒色有關,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自小重視體育鍛煉。《梁書武帝本紀》(卷1)記載,梁武帝「生而有奇異,兩胯駢骨,頂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帝及長,博學多通,好籌略,有文武才幹,時流名輩鹹推許焉。」
蕭衍生下時,手心的紋路竟然是一個「武」字,這事真有點玄,但他「有文武才幹」卻是事實,其武術不凡,常人難敵。而蕭衍最擅長的還有一手——圍棋。
《南史柳元景傳》記載,「梁武帝好弈棋,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優劣,為《棋品》三卷,惲為第二焉。」這裡的「惲」是柳惲,為柳元景的侄子,是當時的詩人,超一流的棋手,蕭衍常與之對弈。棋逢對手,蕭衍的水平可見一斑了。
馬球皇帝——唐中宗李顯
李顯是中國歷史上惟一女皇武則天的親生兒子,因為母親的權力慾極強,在他當了皇帝不久,便被廢了。武則天病死後,李顯二度登基。
李顯顯得很軟弱,但卻喜歡體育運動,如打馬球、拔河比賽什麼的,李顯都感興趣。李顯擅長的是對抗性很強的馬球運動,也是這項運動的熱衷推廣人,是位地道的馬球皇帝。
馬球,即古代的擊球、打球,也稱擊鞠。所用球與蹴鞠所用之球相仿。《資治通鑒中宗》(卷209)記載:「上好擊球,由是風俗相尚,駙馬武崇訓、楊慎澆灑油以築球場。」
因為皇帝喜愛打馬球,引導了當時的運動風俗,駙馬武崇訓、楊慎用瀝青澆築球場,方便打球,大概也是討其所好。後來唐代李姓皇帝多喜歡馬球運動,與李顯的影響不無關係。
唐玄宗李隆基便是馬球場上的常客,能算是當時的馬球明星,因此還一度荒廢了朝政。宋朝有位名叫李公麟的畫家為此畫了圖畫,有詩人題寫了《題明皇打球圖》:「九齡已老韓休死,無復明朝諫疏來。」
因馬球比較危險,常有人在比賽中頭顱被擊碎身亡、因擊鞠墜馬死現象發生,有兩位皇帝也因此升天,但馬球雖然暴力,卻未因此而受挫折。
唐滅亡後,馬球仍受帝王們推崇,如宋太宗趙光義、明成祖朱棣,都是這項運動的健將。
棍術鼻祖——宋太祖趙匡胤
凡開國皇帝,體育成績都是不錯的,如前面說的蕭衍,後面要說的元太祖。而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位運動健將。
《宋史太祖本紀》記載,趙匡胤從小「學騎射,輒出人上。嘗試惡馬,不施銜勒,馬逸上城斜道,額觸門楣墜地,人以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馬騰上,一無所傷」。
趙匡胤小時候很調皮,不只因玩馬摔破了頭,還喜歡赤手空拳與人打鬥,武術是其特長,武術中的三十二勢長拳便是趙匡胤的傑作。更為著名的絕活是少林功夫中的強項——棍法。
少林棍法為趙匡胤所創,他本密不示人,一次酒醉後說漏了嘴導致洩密,死後只好將秘笈傳給了少林寺武僧。
在趙匡胤、趙光義兩位皇帝的影響和提倡下,北宋民間體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到了南宋還有不小影響。很可惜的是,愛好武術的趙姓宋朝,最後沒能抵擋住蒙古人的騎射。
摔跤牛人——元太祖鐵木真
元太祖鐵木真,即常說的成吉思汗。
蒙古人向來重視體能,凡男子都會摔跤,不會兩下子會被人恥笑。至今仍很熱鬧的那達慕大會上,還會有摔跤表演。射箭、騎馬、摔跤是過去蒙古男人必須擁有的三種本領,鐵木真便是這方面的健將,樣樣皆精。
在古代蒙古族人中,騎射是最基本的戰鬥手段,毛澤東「幽默」成吉思汗時稱他「只識彎弓射大雕」,就是這歷史背景。射箭是成吉思汗拿手好戲,摔跤也超強。
元朝在統一中國後,還曾專門設立了管理摔跤的機構,給摔跤冠軍以物質獎勵。而摔跤在中國也有久遠的歷史,遠古時就有,其重量級人物便是被中華始祖黃帝打敗的蚩尤。
梁朝任昉《述異記》稱:
秦漢間,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而相抵。
這「角抵」就是中國最原始的摔跤運動,後來還演變出了另一體育項目——相撲。
投壺高手——明宣宗朱瞻基
「投壺」這個運動項目,現代不少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在中國古代相當流行。
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禮記》中,便記載了「投壺」的玩法。簡單說來,即是將箭投拋至酒壺內。起先是半禮儀活動,後來,這種活動在宴會上得到了推廣,變成了一種體育娛樂活動。
由於投壺不需耗費太多的體能,受到了高貴者的歡迎,故而在上層貴族間頗流行。
與唐朝喜歡馬球、宋朝崇尚武術相比,明朝不少皇帝在體育方面並無太多的特長,總體來說不明顯,但玩投壺卻是他們的一大喜好。
明宣宗朱瞻基便是投壺的高手,技術超人,因此被畫家的眼睛捕捉到了,明畫《明宣宗行樂圖》中,便留下朱瞻基投壺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