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次子趙德昭 有皇帝之數 卻沒有皇帝之命

趙德昭並不是正牌的廢太子,因為他根本就沒有被封為太子,但作為宋太祖趙匡胤名義上的長子,他還是有機會當上皇帝的。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取代後周建立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在宋太祖執政期間,為了防止唐末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再次出現,宋太祖通過「杯酒釋兵權」等許多手段,逐步削弱了武將的權力,形成了北宋「重文輕武」的風格。公元976年,宋太祖在「燭影斧聲」中去世,享年50歲,其弟趙光義即位,就是宋太宗。

趙匡胤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滕王德秀,次子燕王德昭,三子舒王德林,四子秦王德芳。德秀和德林都早就死了,因此實際上趙德昭就是太祖長子,趙德芳就是次子。

趙德昭字日新,母親是賀皇后,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出閣,按照慣例,皇子出閣就是要分封為王,但趙匡胤認為趙德昭還小,想讓他逐漸當王,於是陸續授予了貴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但在趙匡胤在位期間,始終沒有封趙德昭為王。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以後,封趙德昭為京兆尹,兼侍中、武功郡王,與趙匡胤之弟齊王趙廷美位列於當朝宰相之上。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趙德昭跟隨大軍出征幽州。一次軍中忽然發生驚變,大家找不到宋太宗了,於是有人提議奉趙德昭為主。趙光義聽說這件事以後很不高興。回軍以後,因為這次出征失利了(當時宋太宗帶領人馬滅掉北漢,乘勝進攻幽州,想一舉奪回幽雲十六州,成就千古帝業,結果宋軍被遼國打得大敗,宋太宗坐驢車狼狽逃竄),因此一直沒有對攻克太原論功行賞。趙德昭去說這件事情,宋太宗大怒,說:「等你自己做這件事情,也不晚!」即懷疑趙德昭有稱帝之心。趙德昭下殿以後就自刎了,宋太宗且驚且悔,抱著趙德昭的屍體說:「傻孩子怎麼會這樣!」追贈其為中書令,後來又被追封為魏王、吳王、越王。

關於趙光義的即位,民間有許多懷疑的看法。北宋僧人文瑩撰寫的野史《湘山野錄》就稱趙匡胤去世前的夜晚招趙光義來喝酒,在燭影中只聽得斧子戳雪的聲音,趙匡胤曰:「好做!好做!」遂就寢,鼾聲如雷,第二天趙匡胤就死了,趙光義即位為帝。也有人稱趙光義之所以即位,是由於拿出了趙匡胤、趙光義之母杜太后的遺囑,為了防止後周幼主被人篡位的場面再次出現,北宋必須冊立長君,趙匡胤死後必須傳位於弟,才能確保天下太平。

這些話說得倒是有鼻子有眼的,估計是趙光義為了自己即位合理合法現編出來的。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趙光義死了,皇位一是要還給趙匡胤的兒子,二是要傳給弟弟趙廷美。所以趙光義為了把皇位留給自己的兒子,先是呵斥趙德昭使其自刎,然後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趙德芳病逝(時年23歲),跟著五次三番迫害魏王趙廷美,將其貶至房州,最後鬱鬱而終。至此趙光義把自己兒子的所有對手全部清除。

所以趙德昭也是一位潛在的廢太子,因為趙匡胤死的時候趙德昭已經二十多歲了,完全是一位「長君」,沒有必要再立自己叔叔的必要。因此據說趙德昭之母宋皇后在趙匡胤死後派宦官王繼恩去傳趙德昭即位,王繼恩找來的卻是趙光義。宋皇后無奈之下,只有搖尾乞憐,請求宋太宗保全他們母子二人性命。

大概是民間也頗為趙德昭、趙德芳兄弟不平,認為他們應該做皇帝,所以趙德芳被百姓封為「八賢王」,手拿金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儘管歷史沒有如果,但是我們仍不免要猜測,假如趙德昭成為「宋太宗」,他會被遼國打得狼狽逃竄嗎?他的後代會在手握重兵勝利在望的情況下簽訂澶淵之盟嗎(儘管現在多認為這個盟約有助於雙方開展和平交往)?他的後代的後代出現徽欽二宗這樣的無能皇帝造成靖康之恥嗎?

不管怎樣,同以往的歷史相似,一些該當皇帝的人沒有當上,但他們的子孫終究當上了皇帝。南宋高宗趙構在南逃途中被嚇成陽痿,在沒有後代繼承皇位,趙光義的子孫又大多不是死了就是被金國俘虜到北方的情況下,不得已選中趙匡胤的後代、趙德芳六世孫趙伯琮為義子,就是後來的宋孝宗。而南宋的最後五位皇帝,則是趙德昭的後代。

《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