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怎麼欺負「新寡」的嫂子?為了皇位他拼了

京劇裡有《賀後罵殿》,這是一出權力分家、叔嫂打架的傳統戲,唱的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死後的「窩兒裡斗」的「家務事」。為了個人利益,你爭我鬥,實在是看著過癮。五十多歲的趙匡胤暴死,連皇位繼承人都沒有定下來。他的弟弟趙光義假托老娘的遺命搶先下手,在幾名死黨的擁戴下,忽然宣佈,自己要在靈前即位。這就等於把哥哥撇下的孤兒寡母給出賣了。新皇帝登基,金鑾殿上封官許願,熱鬧非常。趙匡胤的遺孀賀皇后悲憤地對大兒子德昭說:「你叔叔篡奪了咱家的皇位,你是皇長子,如果還有點兒血性,就上殿跟他當眾辯理,把屬於你的帝位奪回來!」趙德昭怒氣沖沖地闖上金殿,質問趙光義:「你憑什麼當皇上!我爹死了,還有兒子,子承父業,名正言順。你算老幾呀,橫插一槓子?」趙光義辯解說:「這是你奶奶定下來的事兒,小毛孩子跟著瞎攙和什麼!」叔侄倆臉紅脖子粗,吵做一團。趙光義要興師問罪,年輕氣盛的德昭忍不下這口窩囊氣,一頭撞在柱子上自殺了。

緊要關頭,賀後領著小兒子趙德芳風風火火地趕到。見德昭已然橫屍金殿,眼珠子都紅了。老嫂子拾掇小叔子,宋朝皇室的家務和政務亂七八糟地糾纏在一起,嚇得文武大臣大氣兒都不敢出,在這場權利角逐中,外人根本就幫不上忙。賀後哭完兒子哭老伴兒、數落完朝臣罵皇上,這個披頭散髮的寡婦死死地揪住了趙光義謀篡皇位、逼死親侄的暴虐罪行,除了趙光義的幾個死黨之外,絕大多數官員都對賀後母子表現出強烈的同情。

硬的不行,只能來軟的。趙光義開始用優厚的政治待遇來拉攏老嫂子。他不惜自降身價請賀後代理三宮六院,還幾乎把小侄子趙德芳封為「太上皇」。不但給了「八賢王」(一欽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正王、五德王、六靖王、上殿不參王、下殿不辭王——封到了無官可封的地步,你看多慷慨呀!)的爵位,名列百官之首,還欽賜「亡命金鑭」一根,賦予「上打昏君不正,下打佞臣不忠」的治外法權,皇帝把自己都搭進去了……能給的都給了,趙光義所賜的「頂級待遇」無非是希望息事寧人、做他的太平皇帝。賀後畢竟是女人啊,除惡不盡,姑息養奸。給你的官祿再大,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外人拿你家的東西做了順水人情。賀後和趙德芳終於妥協了,娘兒倆抱著自己的勝利果實揚長而去。

賀皇后的確是氣瘋了。丈夫剛嚥氣,小叔子就迫不及待地偷了自家的東西——那可是皇位呀!本來應該大兒子德昭登基,不想,人家手快,不廢吹灰之力,搶跑了。漫說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寶座,就是平常的富貴功名也沒有白白讓人的,更何況,以趙光義的豺狼本性,今天能篡位奪權,明天就許摸到嫂子的床上,橫豎是沒有好下場。趁著老皇帝的喪事還沒辦,乾脆撕破臉兒,拉到街上鬧一鬧。為了兩個兒子和自己的利益,賀後使出了女人的看家本事:上金殿,罵!

大兒子先打第一陣,賀後失策了。罵街吵架不是男人的長項,尤其是德昭那樣的血性漢子,皇太子,驕橫慣了,又忍不下叔叔搞陰謀、老娘添柴火,叔侄兩人在眾目睽睽之下頂了牛,彼此連個迴旋的餘地都沒有,處於政治劣勢的德昭只有自殺。其實,這個悲劇,賀後屬於第一責任人,她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給兒子使「激將法」,在沒有任何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德昭單槍匹馬地與事實上的皇帝較勁兒,這個血氣方剛的小伙子最後還是成了感情衝動、頭腦發熱的犧牲品。

賀後拽著小兒子罵上金殿就大不一樣了。首先,嫂子罵小叔子,家務事,朝廷王法管不著;其次,賀後是弱者,很招人同情。老皇帝新喪,兒子剛死,名不正言不順的新政權,難免有些舌頭短;第三,女人撒潑,神仙也沒轍。罵得再難聽也只是君子動口,罵急了,她掄胳膊挽袖子上來掐架,男人就是再長一千張嘴也說不清了。

賀後,變成了一隻鬥志昂揚的母獅子,一長串義正詞嚴的理由鼓舞這個無依無靠的女人拋頭露面、誓死抗爭:老公的遺願不能被篡改,兒子的自殺不能不澄清,自己和幼子的未來不能沒有任何物質保障……這些切身利益,沒有哪個先帝重臣會掛在心上,也沒誰肯站出來為他們母子所蒙受的不公正待遇振臂高呼。金鑾殿上不是正在封官許願嗎?文武官員都是前朝舊臣,同樣,也都是趙光義收買的新貴。利益當頭,伶牙俐齒的聰明人齊刷刷地都成了啞巴,如果賀後不爭,篡位這樣的大是大非必將淪為一樁「無頭案」。

《趙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