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趙禎:細數中國第一仁君的那些善政

由於被宋朝羸弱的名聲連累,宋仁宗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出名,但卻是資深史學家公認的真正擔得起「仁」字的明君。民間傳說「狸貓換太子」的太子就是他。首先是有「仁心」。他吃飯的時候吃到砂子,故意蓋著碗,不讓人看見。皇后問何故,他說這事要洩露了,御廚估計就要遭罪了。晚上批閱奏章,突然覺得餓了,想喝一碗羊肉湯,皇后要去弄,他又制止,說今天要是喝了這碗羊肉湯,以後御膳房就會形成定例,每天都會殺一頭羊來準備著,太浪費了。他年少的時候劉太后垂簾聽政,有當武則天的野心,少數趨炎附勢之徒大加造勢。後來他親政,這些人相繼被告發,他不當回事,反而擢升了部分有真才實學的人。他的仁心到了什麼程度,後宮嬪妃劉氏給他戴了綠帽子,他憤怒至極,但下不了殺手,只是把她打發到尼姑庵出家了事。

其次是講「仁義」。宋仁宗嚴格遵守了宋朝「不殺上書言事者和士大夫」的祖訓,大量提拔有識之士甚至是異見人士。大文豪蘇軾在進士考試卷裡面舉例說有人傳言皇上沉迷歌舞,不關心百姓疾苦。主考官認為蘇軾道聽途說,污蔑皇帝,要嚴加懲處。宋仁宗看了之後說,一個讀書人有這樣進言的氣魄,應該提拔。四川有個秀才寫反詩,鼓動成都太守獨立。太守嚇得趕緊抓了秀才。宋仁宗說,這不就是洩洩憤嘛,給個官給他吧。胸懷至此。他想給自己的老丈人搞個官職,結果被包拯極力反對。包拯攔著他不讓下朝,口水都濺到他的臉上。他沒有辦法,只能屈服。包拯不僅沒有受到打擊,還得到了重用。在他的治下,歐陽修、狄青、包拯、司馬光、王安石、富弼、韓琦、文彥博、曾公亮等不世名臣層出不窮,真正稱得上人才鼎盛,君子滿朝。後世皇帝無望其項背者。

還有就是施「仁政」。高麗棒子不上貢,大臣建議討伐。宋仁宗說,領導有罪,百姓又沒罪,不能打。財政部要開源,動起了徵收鹽稅的心思。宋仁宗說,這一徵稅,老百姓就要吃價格昂貴的鹽了,不成。親自下手詔,罷免鹽稅。有官員上書要為道教塑像造金冠,他說這不是引誘老百姓犯罪坐牢嗎,用銅鍍金就可以了。學者林瑀拍他的馬屁,勸他大辦宴會、巡遊天下,國家就會大治。宋仁宗大驚,從此疏遠林瑀。他為了革除弊政,力推慶歷新政,即使失敗也無怨無悔,到了晚年都還在醞釀改革,求萬世之太平。真正的生命不息,議政不宋仁宗一朝,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產生並使用。這是國家經濟高度繁榮的明證。宋朝的財政收入,是後來所謂的「康乾盛世」的2倍有餘。而且是在領土不及清朝二分之一,人口不及四分之一的情況下。百姓生活水平也達到了罕見的高度。司馬光就曾經抱怨說,現在連販夫走卒都穿上絲綢了,這像什麼話。文化大發展,小說,詩詞和盛唐相比,毫不遜色。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三個是在仁宗時期出現的。軍事上邊境昇平,西夏和遼懾於宋朝國勢,雖有小糾紛,但數十年未動大干戈。他駕崩的時候,老百姓自發送葬,連遼國的皇帝也忍不住嚎哭。

粗通歷史的人都以為盛唐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巔峰。但事實上,論武功,宋仁宗治下不如盛唐,但是論文治,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站在老百姓生活的角度,「仁宗盛治」是中國歷史無可比擬的黃金時代,宋仁宗也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明君。

《趙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