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把視線跳轉回到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朝初期:朱元璋經過長期艱苦的鏖戰,在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時,建立了大明王朝,定都今天的南京。登上了那至高無上的皇位後,朱元璋做了許多影響後世的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廢除丞相,加強中央集權,而在這個過程中,民間傳說的火燒慶功樓事件最為後世津津樂道。
據當時民間流傳,自從朱元璋成為了皇帝之後,就十分害怕會有人謀害自己,奪取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明江山,而最另他擔心的「謀害人」就是曾經與他出生入死,並肩作戰打下了大明江山的開國功臣們。於是,為了安心,朱元璋開始設計將這群開國功臣們一個個從自己的身邊除掉,不留後患。
不久,朱元璋就想出一個辦法要將自己的功臣一網打盡。他首先傳諭眾功臣:自從大明朝成立以來,朕還沒有為各位功臣擺酒慶功,如今天下太平,也該為大家慶賀一番。接下來,朱元璋在南京建造起一座高樓,並命名為「慶功樓」,還親自擬定了參與人員的名單,從表面看,這的確是一場高規格的國家表彰大會。
朱元璋自認為行事周密,誰知卻瞞不過劉伯溫的眼睛,在這場慶功宴開始前,劉伯溫就上了辭官表,請求告老還鄉,獲得批准後,同為開國功臣徐達等人為其送行,劉伯溫不忍好友徐達遭遇不測,便委婉的告訴徐達,皇帝召開宴會的時候你一定要緊緊跟著皇帝,不能離開半步。
結果,在那天的慶功宴會上,酒過三巡之後,朱元璋便借口起身離席,此時徐達也連忙追了上去,朱元璋看到他跟來便問:「愛卿,你不在樓上繼續飲酒,跟著朕做什麼?」徐達哀求道:「陛下,您真的一個都不留麼?」朱元璋聽到這句話,便威脅道:「既然你已經知道內情,今後不准對任何人說起,否則朕決不輕饒你!」就在二人走出慶功樓之後不久,一場大火就著了起來,那些倒霉的功臣也隨之殞命。
火燒慶功樓這個事情最早出現在清朝流行的評書《英烈傳》之中,原版的書中,稱朱元璋為真龍天子,對其褒獎有加,結果引起了清朝統治者的反感,於是將此評書加以篡改,醜化了朱元璋和明朝王室。說這個事件不是真事,也同樣因為在清朝人編撰的正史《明史》中也不曾發現有任何火燒慶功樓事件的記載。
而這個被民間傳的沸沸揚揚的火燒慶功樓事件在歷史上有沒有影子呢?
據明朝大學士宋濂的《張中傳》記載,朱元璋確實曾經在南京建造過一座高樓,每次都會跟自己的幕僚在這裡討論軍情和國家大事,同時在這座高樓中藏有火炮和火藥,據記載,曾經有一天這座高樓發生火災,引發了爆炸,且這座高樓距離官府大樓很近,爆炸曾經引起了不小的恐慌。但當天朱元璋有事並不在這座高樓之中,因此躲過一劫,也許這場火災正是火燒慶功樓事件的原形吧。
然而一場火災並不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效應,以至於火燒慶功樓事件被民間傳的沸沸揚揚;之所以會如此,還是因為朱元璋本人確實曾經誅殺過功臣並且與其心狠手辣的性格有關係。
曾經在洪武十三年和洪武二十六年,分別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胡惟庸謀反案」和涼國公藍玉謀反案,朱元璋利用這兩大案件不僅徹底廢除了在中國長期存在的丞相職位,徹底消滅了相權對君權的威脅,而且利用這兩大案件大開殺戒,把開國功臣基本上誅殺殆盡。例如,在這胡惟庸案件中,曾經被朱元璋譽為「再世蕭何」的丞相李善長也被牽扯其中,慘遭滅族之災!對於父皇的做法,性格溫和仁愛的太子朱標曾經表達過反對意見,卻被自己的父皇朱元璋狠狠的訓斥了一頓,然而最終因為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把皇權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也就是後來被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推翻的建文帝。因此朱元璋不得不剪出功臣勢力,讓自己的孫子坐穩江山而不被權臣挾制。
後世許多痛恨朱元璋的人通過文學誇張的手法將朱元璋鞏固皇權的事件醜惡化;火燒慶功樓的傳說能在民間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也自然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