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明教的關係:朱元璋真的發跡於明教嗎?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當年風靡一時,也讓很多人知道了明教這麼一個神秘的基地組織。金庸先生在小說中寫到明太祖朱元璋本是明教弟子,後來借助明教的勢力奪取天下故而定國號為「明」,不僅他是明教弟子跟隨他奪取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很多手下都是明教中人,著名的比如徐達,常遇春。那麼歷史上真的有明教嗎?朱元璋又是否真是明教弟子呢?那筆者就為大家把這個淡扯清楚。

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一聽這名字取的這麼隨便,跟農村裡給孩子起名狗剩,鐵柱什麼的類似,就知道朱元璋原本出身社會地位不高。應該說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寒微的皇帝了。漢高祖劉邦起碼在前朝還是個亭長,相當於現在的派出所所長兼街道居委會治保主任,沒事的時候還能領一群老頭老太太上廣場上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元朝的民間老百姓根據不同的職業把人分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而朱元璋就是最最低微的乞丐出生,當時讀書人的地位也很低,只排在乞丐的前面妓女的後面,所以後世罵讀書人有一個詞——「臭老九」,就是這麼來的。

要說朱元璋和明教的關係就得先簡單大致的對明教有一個瞭解,歷史上確實有明教這麼一個組織的存在,但跟武俠小說中所描述的不同,歷史上真實的明教並非一個武林門派而是一個宗教團體。明教原名叫摩尼教起源於波斯,是波斯的一個叫摩尼的貴族所建立的宗教。摩尼教的教義主要是宣稱光明與黑暗的絕對對立,光明要主動起來擊敗黑暗。而這種教義很具有煽動性,所以也就很容易被一些農民起義拿來借用作為理論依據。比如北宋時期在南方的方臘起義,就是方臘利用明教扇忽百姓舉兵起義的。也正是因為這種具有反叛思想的教義,明教在中國歷史上的大部分時期都是被官方和諧的,只能轉為地下活動。這一點倒是和《倚天屠龍記》裡的描述相似,在小說中明教也被稱之為邪教。

明教大概於魏晉時期開始傳入中國,到了武則天時期明教在中國的發展達到頂峰。這也是有歷史原因的,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六十七歲登基,改國號為「大周」,女人當皇帝自古以來也沒有先例,武則天為了證明自己登基的合法性,以及給自己登基做輿論宣傳,就得找理論依據。正好在明教中就有「女主」的說法,在明教的教義中女人是可以做教主做最高領導人的。這下可把武則天給樂得屁顛屁顛的了,馬上找人根據明教教義寫了一本《大雲經》,裡面講的就是一個叫淨光天女的敗家娘們的故事。這樣一來明教在武則天時期尤其是武則天在位的十五年裡,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唐武宗的時候,大唐跟回鶻人幹了一仗,而回鶻國的國教就是摩尼教。摩尼教自然就這麼躺著中槍了。並且唐武宗在歷史上本來就是有名的反宗教皇帝,佛教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會昌滅佛」就是他幹的,明教自然也不能倖免於難。

都知道朱元璋曾經在皇覺寺出家為僧,那麼要說朱元璋和某個宗教有聯繫也應該是佛教啊?這個還真不盡然。因為到了唐以後,宋朝一直到元朝明教大部分時期都只得在地下秘密活動。為了保護自己不被鎮壓,明教就常常拉上佛教來組團忽悠,打著佛教的旗號,掛著羊頭賣狗肉。並且明教和白蓮教相互融合,所以到了宋以後實際上白蓮教和明教就屬於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的狀態了。

到了元朝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加之蒙漢之間民族矛盾的激化,老百姓就開始造反。當時有句口號叫:「計劃生育好」……額……不對……是「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朱元璋就是參加了農民起義軍「紅巾軍」之後慢慢發家的,而當時紅巾軍的領袖韓山童本人原先就是一名白蓮教的傳教士。聲稱天下將亂,彌勒降生,明王出世。而摩尼教也就是明教中也有關於會有一位類似於動感超人的人物出來打打小怪獸順便拯救下人類的說法。韓山童又自稱大明王。由此可見韓山童的紅巾軍與明教也有著很密切的關係。

韓山童死後朱元璋找準時機除掉了韓山童的兒子小明王韓林兒,自己控制了紅巾軍並且依靠紅巾軍的勢力逐漸奪取江山滅亡了元朝建立明朝。所以關於朱元璋是不是明教弟子的說法,史籍中並無明確說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以及他手下的紅巾軍將領確實和明教有著很微妙的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至於為什麼朱元璋把國號叫做「明」這個或許和明教的關係還真不大,朱元璋把國號定為「大明」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首先替自己出生入死的紅巾軍們將士們最初對外做廣告宣傳的時候都說好了明王出世,朱元璋自然要考慮這方面的因素。其次古代帝王要證明自己獲得政權的合法性,就得向百姓說明自己這個天子是獲得了上天的認可和授權的,而明字拆開來就是日月,日月就代表著天。

朱元璋不僅稱了王,還要稱帝。這個手握乾綱的人,將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將要怎樣治理這個國呢?古往今來,山河輪替,朱元璋會像往古的那些帝王一樣走進歷史嗎?朱元璋不是一個一般的皇帝。他的出身不一般,創業不一般,治國也不一般。這一切都強烈地打上了他個人的印記。且看朱元璋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

一切都是為了登極稱帝,可到了這一天卻假裝三次「推讓」

正當徐達帶領北伐軍隊大踏步地前進的時候,朱元璋感到,他即位的條件已經成熟了。雖然這時還沒有奪取大都,元順帝還沒有退位,可是那都是指日可待的事。他要向天下宣告,他就是受天命的天子。佔據正統的至尊地位,將會更加迅速地推進他的事業,更加迅速地讓他的事業穩定和鞏固下來。

在中國古代的君主宗法制社會當中,有一件最虛偽的事,就是皇帝在即位之前的「三推讓」之禮。什麼叫「三推讓」之禮?想當皇帝的人,想了幾年幾十年,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可是在即位之前,他們偏偏表現出很不著急的樣子,一定要演一齣戲,說登上皇位當皇帝,不是我的意願,而是天命,而是民心,而是為了大局,是大家推舉的結果,我是不得已才登上皇位的,推讓一次不行,推讓兩次,推讓三次,最後在萬民的擁戴下,他勉強接受了大家的擁戴登上寶座。

這三推讓是一個姿態,實際上是要借此表現他登基的合法性,要借此機會宣佈他的政權、他的皇位是上天授命給他的,是受臣民的推戴的,是合理合法得到的。

小明王死以後,吳元年的七月,他的首席謀臣李善長,第一個出來勸進,勸進書中這樣寫道:「四方群雄剷消殆盡,遠近之人莫不歸心,誠見天命所在。願早正位號,以慰臣民之望。」說現在啊,四方群雄差不多都剷除乾淨了,遠近的人都心向著您,可見天命所在。希望吳王您早早地給自己一個名正言順的位號,以安慰大家的企盼之心啊!這是第一次勸進。這時候朱元璋覺得現在時機並不成熟,說:「一統之勢未成,四方之途尚梗。」現在很多地方還亂著呢!還沒形成統一。以前歷代皇帝,知道天命降臨,還要再三謙讓,如果我真得到天命眷顧,還著什麼急呢?現在我不過僅僅控制了天下的一個角落,還不是登位的時候。他就這樣拒絕了。這是一推讓。

到了十二月,也就是五個月過去了,這個時候,朱元璋即位的條件比原來更加成熟。戰場上的南北方向,都取得了勝利。應天城內一應登基準備已經就緒:新的歷書《戊申歲大統歷》已經頒布,新的法律《律令》已經頒行,皇帝即位朝服、后妃官員朝賀禮服都已備好。皇帝即位的各項禮儀也都演習多遍了。很多人認為朱元璋這時候可以即位了,於是在十二月十一日,李善長再一次率領文武百官勸進,這個勸進表和上一次差不多,只是更為詳盡了:

「開基創業,既宏盛世之輿圖;應天順人,宜正大君之寶位。蒼生咸仰,紅日方升。蓋聞以道化民者謂之皇,以德教民者謂之帝。……欽惟殿下,勇智自天,聰明冠世。掃除六合之風塵,拯救兆民於水火。……天下歸赴,若江漢之朝宗;邦域肇隆,有金湯之鞏固。既膺在躬之歷數,必當臨御於宸居。上以答於天心,下以符於人望。……臣善長等爰合群情,躬身勸進。……發政施仁,參贊兩間之化育;制禮作樂,開拓萬世之太平。謹奉表勸進以聞。」

相關閱讀

摩尼教

摩尼教的創教者摩尼生於公元216年,242年在巴比倫傳教,277年被釘死在十字架。他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傳統。摩尼聲稱自己是佛祖、瑣羅亞斯德和耶穌的繼承者,也是最後一位先知。摩尼說:「智慧和神跡不斷的被神的使者傳給人類。因此曾經使者是來自印度的佛祖,在另一個時代則是來自波斯的瑣羅亞斯德;再一個時代則是以色列拿撒勒的耶穌。啟示再次降臨,在這個最後時代的預言則通過我,摩尼,來自巴比倫的真主的使者。」摩尼教受到瑣羅亞斯德教和基督教、佛教的影響,其教義在諾斯底主義的影響下主張靈魂從肉體上徹底解脫,因而強調禁慾、食素。同時也包括了佛教的轉世說和敘利亞的天使說。另外則反對猶太教,把猶太教視為黑暗神的創造物。

摩尼教起初在巴比倫傳教,在波斯薩珊王朝信任下在波斯傳教,但在巴赫蘭一世以後,因與祆教矛盾,被迫出亡。有些抵達羅馬帝國,但羅馬人有古老的國教,崇拜太陽,因此在羅馬也是不合法宗教。皇帝戴克裡先在296年下令燒死出家修士與燒燬書籍,在家信徒也被斬首,只有到達河中後摩尼教才可以立足。

神學思想上認為光與暗,善與惡,永遠是敵對與競爭。譬如說:上帝是良善的,那麼缺乏良善的就是罪惡;正如黑暗是因為缺乏光明。它講心靈與物質的關係,還有得救方面的論述,有些與諾斯底主義很接近。

基督教神學家奧古斯丁最初也加入這教派,前後長達九年的「摩尼教徒」。後來奧古斯丁爭脫而反駁摩尼教。

【摩尼教】

英語Manicheism,德語 Manichauml;ismus,法語 Manicheisme。又作末尼教、牟尼教、明教、明尊教。為三世紀時波斯人摩尼(Mānī, Manes, Manichaeus)揉合古代波斯之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又稱為祆教),及基督教、佛教思想而成立之宗教。其教義以瑣羅亞斯德教之善、惡二元論為基礎,將一切現象歸納為善與惡,善為光明,惡為黑暗,而光明必會戰勝黑暗,人類若依宗教之真理與神之志向,終必走向光明、極樂之世界;而無始以來明暗相交,惡魔恆於暗界,紛擾不息,致今之世界依然善惡混淆,故人當努力向善,以造成光明世界。此教因之又有明教之稱。摩尼教之神具有愛、信、誠、敬、智、順、識、覺、秘、察等十德。信徒之修養功夫以禁慾守默為主,素食、齋戒、祈禱(一天四次)為日常功課。其簡明直接性,頗受當時人歡迎,故能傳播於中亞、羅馬帝國(四世紀頃)、印度、中國等地,至十三世紀仍極為興盛。

摩尼教約於六至七世紀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復由新疆傳入漠北之回紇,而盛行於該地。唐代宗大歷三年(768),應回紇之請,於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滅佛時,摩尼教亦遭嚴重打擊,轉而成為秘密宗教,並吸收道教及民間信仰,從而改稱明教。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故敢於造反,屢有反政府之舉。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發生明教造反之事。其後明教又與彌勒教、白蓮社相結合,而演變成明代末年之白蓮教。明教一詞至清代雖已不復見於文獻,但「明王」出世之說,猶流傳於民間。[佛祖統紀卷三十九、柳子厚集卷二十八]。

中國傳播

在古代中國,摩尼教的發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蓮教等成分。五代十國、宋、元、明農民起義常利用為組織的工具。往往尊張角為教祖,敬摩尼(或譯作「牟尼」)為光明之神,並崇拜日月。教徒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講究團結互助,稱為一家,認為世上光明力量終必戰勝黑暗力量。五代梁貞明六年(920)母乙以此發動起義。兩宋時流行於淮南、兩浙、江東、江西、福建等地,不斷組織農民起義,最著名的有方臘起義、王唸經起義。

初步傳入

摩尼教在公元3世紀所創立,大約相當於中國的魏晉時期。唐代摩尼教傳入中國,以後逐漸發展起來。在中國,摩尼教被稱為明教、末尼教、明尊教等。摩尼教教義的核心,是說在世界的一開始,就有光明和黑暗兩個王國並存著,光明佔據北、東、西三方,黑暗佔據南方。在光明王國裡,光明、善美、和平、秩序、潔淨,摩尼教經典《下部贊》「歎明界文」說:

光明普遍皆清淨,常樂寂滅無動詛。

彼受歡樂無煩惱,若言有苦無是處。

常受快樂光明中,若言有病無是處。

如有得住彼國者,究竟普會無憂愁。

處所莊嚴皆清淨,諸惡不淨彼元無;

快樂充遍常寬泰,言有相陵無是處。

光明王國的統治者,波斯稱為察宛(意為永恆),東土稱為明父、大明尊。黑暗王國到處充滿煙火、悶氣、颶風、污泥、毒水,由黑暗魔王統治,住著五類魔,整天沉溺在情慾、爭吵之中。光明與黑暗數次大戰,黑暗魔王讓惡魔生下了人類的祖先。因為人類是黑暗之魔的子孫,大明尊便派遣光明使者,用光明分子來拯救人類的靈魂。

唐朝時期

唐高宗、武則天時期,摩尼教逐漸在安西都護府傳播。武後延載元年(694年),波斯人拂多誕(Mihr-Ohrmazd)將摩尼教傳入中國;唐朝大歷三年(768年)於長安建有大雲光明寺。

摩尼教在中國又稱作明教,是因為信徒稱呼他們的神為「明尊」。但摩尼教在初入華時其實並不順利,他們設法假托佛教之名傳道。在唐玄宗開元期間,吐火羅國王曾獻一慕闍於中國,獲唐室接待。不過,在安史之亂前,該教並未在中華設寺院,史書反而載有對該教之禁令。據《通史》所載,玄宗不久以摩尼教「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誑惑黎元」為由,下令中國人嚴禁參與。

摩尼教傳入唐朝的同時,亦於之後不久地傳入回紇,更被後者定為國教。安史之亂後,因回紇自恃助唐平亂有功,摩尼教徒藉回紇的支持,得以在唐國傳教。據《佛祖統記》載,唐代宗大歷三年,敕准回紇摩尼教徒在長安建摩尼寺──大雲光明寺。其後,又應回紇之請,於荊州、揚州、越州等州建寺。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再於河南、太原建摩尼寺二所,並派專員保護。自此以後,摩尼教寺滿佈中國境內。摩尼教教士隨伊斯蘭教使者來華,他們得到唐帝禮遇,在中國迅速傳播。

根據《舊唐書》記載,長興元年,回紇宰相下令摩尼教五百七十三人入朝一同迎接公主,可見其藉回紇與唐關係,勢力已延伸到政治層面。另外據《舊唐書》記,在元和八年(813年)宴歸國的回紇摩尼人,受令至中書見宰相,由此可見,摩尼教徒經常由回紇至唐,並得唐皇室禮待。

除此之外,部份摩尼教徒也從事商業,據《舊唐書,回鶻傳》:「摩尼至高師,歲往來西市,商賈頗與囊橐為奸」。

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回紇被黠戛斯擊敗,國勢衰落,唐廷對回紇和摩尼教的態度立即改變。據《會昌一品集》載,武宗會昌三年(843年),回紇國勢衰落,從中國撤兵,要求唐室「安存摩尼」,但唐突改前態,下令禁江淮諸鎮的摩尼寺。會昌法難時,摩尼教亦難逃其劫,《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說:「會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殺摩尼師,剃髮令著袈裟,作沙門形而殺之。」事實上,朝廷於會昌元年(841年)已下令沒收摩尼教資產與書像等物,由於一些摩尼教信徒沒有反抗,致令長安摩尼死者達七十二人。

摩尼教先於祆教、景教被禁,而史書的記載亦較詳細,可見該教在唐中期聲勢頗大。當時,摩尼教流行的地區以西北、華北地區為主,在閩浙沿海地區,因與波斯等國有海路交往,摩尼教也有一定勢力。經會昌一劫,摩尼教再不能在社會公開傳教,轉而在民間秘密流傳,並漸與其他宗教結合,歷五代兩宋仍不衰。自此與下層的鬥爭結合起來,成為農民起義的號召旗幟之一。

五代宋元

五代後梁貞明六年(920年),毋乙、董乙以「末尼」為旗幟,在陳州(今河南淮陽)造反。

在11世紀五十年代的大可汗王朝(喀喇汗王朝)皈依伊斯蘭教之後,高昌回鶻的摩尼教也逐漸消亡。13世紀後不再流行於天山南北的西域地區。

後來,北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的方臘之亂和建炎四年(1130年)鍾相起義,元惠宗至正十年(1351年)「明王出世」的韓山童、劉福通起義,都受摩尼教的影響。陸游《條對狀》載:時「妖幻之人」,名目繁多,「淮南謂之二襘子,兩浙謂之牟尼教,江東謂之四果,江西謂之金剛禪,福建謂之明教、揭諦齋之類。名號不一,明教尤盛。至有秀才、吏人、軍兵亦相傳習。其神號曰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等號。白衣烏帽,所在成社。偽經妖像,至於刻版流布。」

到了宋代,摩尼教被意譯為「明教」,教義被簡明地歸納為「清淨、光明、大力、智慧」八個字。教眾中有農民、秀才、吏員、兵卒、綠林好漢、江洋大盜、武林俊彥等。教徒白衣烏帽,秘密結社,共同尊奉明使為教內尊神。當時因為處於秘密結社狀態,為了避人耳目,免遭官府的查禁,於是教名也有了多種別稱——除浙江稱摩尼教、福建稱明教外,據陸游《渭南文集》卷五《條對狀》,淮南稱「二檜子」,江東稱「四果」,江西稱「金剛禪」,福建又稱「揭諦齋」等。

明教在宋、元時期進一步和中國本土文化結合起來,成為下層人民和江湖人士對抗朝廷的鬥爭形式,由於明教長期受到朝廷壓抑,行事極為詭秘,有時也為江湖「白道」所誤解,比起一般的江湖人士,明教徒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因此反抗朝廷也更堅決,在歷史上幾次掀起大的波瀾。第一次是北宋末年,方臘利用摩尼教組織群眾,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起義,震動東南半壁河山。第二次是南宋以後,明教和白蓮教相聯結,在元末農民戰爭中充當了重要角色。元末農民大起義中的紅巾軍,多白蓮教徒,首領韓林兒又稱「小明王」,這個「明」又與明教有關。

明清時期

朱元璋以淮右布衣起事,終於奄有華夏大地,很有一些傳奇色彩。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一位皇帝的出身如此卑微,也很少有人以南方的長江流域為基地而最終統一北方及全國。當察罕帖木兒及其養子擴廓帖木兒(王保保)於1359年攻破北方紅巾軍首都開封而逐步肅清北方農民軍隊時,蒙古朝廷不免洋洋得意,根據歷史經驗,還沒有誰從南方起事卻可北伐成功。然而朱元璋做到了,這是前無古人的巨大成就。

朱建國號「明」,這一名稱是個能引起人們議論興趣的話題,吳晗說:「惟明太祖以至正二十七年(公元一三六七)稱吳元年,次年即帝位,始定國號曰大明,紀元洪武。吳非國號,亦非年號。至大明則非初起之地名,亦非所封之爵邑,亦非如後唐後漢之追溯其所始。」(《明教與大明帝國》)

「明」這一國號,體現了這位農民皇帝的一些特質,因為此名稱明顯來源於民間,不管是「明教」,《大小明王出世經》或是其他。朱元璋稱帝后,採納李善長的建議,下詔嚴禁白蓮社、明教,並把取締「左道邪術」寫進《明律》十一《禮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其後,白蓮教以各種支派的形式變換名目繼續得到發展,如永樂年間有唐賽兒起義,清朝中後期的白蓮教起義等;明教卻逐漸衰落了。

2008年12月,福建省霞浦縣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發現了大量的明教文物和資料。《霞浦文書》的發現為摩尼教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從摩尼教轉換到明教的本土化過程中,混合了佛教、道教等宗教,宋代林瞪這個人物起了很大作用。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