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之死 幫助朱元璋統一天下卻最終被毒殺

劉基少年就勤奮學習,博覽群書,又潛心鑽研,終成大家。出山之初,為朱元璋說明天下形勢,指明發展方向;危急關頭,他堅定朱元璋的信心,指出勝利的必然趨勢,然後謀劃戰策,佈置實施,一舉奠定勝局。

一、出色的才學

劉基出身於書香門第的地主家庭,天資聰穎,史冊說他從小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之能,而且特別喜歡讀書。凡是能看到的書,不管是天文地理,還是兵法戰策,或是經史子集等,他都要認真閱讀,「過目而洞識其要」。他十二歲就考中秀才,被稱為「神童」。

十四歲時,他進入地區級官辦學校「郡庫」。首先學習的是《春秋》,這是一部言簡意賅、但哲理深奧的儒學經典。初學者朗讀都不容易,更不用說讀懂並闡述獨到的見解了。沒人看到劉基拿著經卷朗讀,而他只默讀了兩遍就能倒背如流。老師問他文字的含義,他言語流暢、引經據典地闡述了自己的獨到見解。老師以為他曾經讀過《春秋》,於是就又拿別的書來測試他,結果還是一樣。他的老師大驚:「奇才,非平常之人」。

到十七歲,郡庫的老師教不了他了,他離開了郡庫,又拜當時著名學者、主張讀書要經世致用的鄭復初學習儒家理學。他虛心求教,勤奮刻苦,博覽群書,遍讀諸子百家著作,特別喜讀天文、地理、兵法、數學類的著作,並潛心鑽研,用心體會,很快就精熟於心了。

有一次,他在一家書屋看到一本天文著作,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第二天再去,又仔細閱讀。書店夥計挖苦他年輕看不懂,他竟從頭到尾地背誦了一遍,書店老闆知道後十分驚奇,要把書送給他。劉基說:「這部書已裝在我胸中了,書對我已經沒有用了。」

元朝末年,官場腐敗,社會黑暗,民不聊生,終於引發了紅巾農民大起義。身處亂世,素有濟世報國之心的劉基,雖有才能,卻不受重用,飽受排擠,於是憤然辭官。

回到家鄉的劉基,為實現自己救民水火、安定天下的宏願,閉門謝客,手不釋卷,潛心研讀天文地理、兵法戰策之學;又遍訪高人隱士,廣交志士賢達,拜周顛和尚為師,走訪宋滾、趙天澤、宇文淳等人,結為志同道合的摯友,使他贏得了「孔明再世」之名。

他發憤著述,寫成《郁離子》、《春秋明經》、《梨眉公集》和《百戰奇略》等書,在政治上提出了「國以民為本」的民本思想;在哲學理論上,提出了「氣」是世界本源的樸素唯物主義觀點;在軍事上,提出了「以德制勝」的戰略理論。他的詩、文氣魄宏大、見解獨到,寓意深刻,顯示了大家風範。

二、過人的見識

1360年,已經五十歲的劉基,應召來到應天府(今南京),受到朱元璋的禮遇,於是決定重新出山,輔佐朱元璋統一天下,實現自己濟世救民的志願。他高瞻遠矚,見識過人,深受朱元璋的賞識和信任;他足智多謀,屢建奇功,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初到應天,朱元璋求教統一天下的謀略。劉基針對當時的形勢,先向朱元璋陳述了著名的「時務十八策」,提出了立體式全面發展的構想;接著,為朱元璋指明了軍事發展方向,確定了統一天下的思路。朱元璋大喜,從此倚為重要謀士,他協助朱元璋按謀而行,統一了天下。

劉基來到金陵剛兩個月,割據長江上游的另一個紅巾軍將領陳友諒,憑藉著強大的實力,順江而下,攻打朱元璋。很快就打到了應天外圍,還殺了朱元璋的養子朱文遜和愛將花雲,並自稱皇帝,氣焰十分囂張。局勢緊張,朱元璋的手下驚慌失措,有的說出城決一死戰,有的主張棄城轉移,甚至有人想獻城投降。朱元璋一時也拿不定主意。看到劉基站在一旁不語,就把他請到寢帳問計。劉基說:「凡主張投降和逃跑的人,都應該殺掉!」然後堅定地說:「陳友諒興不義之師,亡我之心不死,只有堅決抵抗才有生路。」接著為朱元璋分析了局勢,指明了陳友諒驕兵必敗的結果,堅定了朱元璋抗擊的決心。後來,朱元璋採用劉基之計,出奇兵打敗了陳友諒,不僅取得了應天保衛戰的勝利,鞏固了這塊根據地,而且乘勝收復了許多失地,壯大了力量。

在如何對待韓林兒的問題上,劉基也表現出了過人的見識。韓林兒的父親是領導發動元末紅巾農民起義的韓山童。韓山童死後,其部下劉福通立韓林兒為小明王,作為天下紅巾軍的共同首領。此時,劉福通戰死,紅巾軍分崩離析,而朱元璋已經羽翼豐滿,如果再尊奉韓林兒,不僅政治上受制於人,而且軍事上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1361年正月,朱元璋依舊例,率文武百官遙拜小明王,行慶賀之禮。獨劉基一人不拜,朱元璋問為什麼,劉基說:「韓林兒只是個牧童小兒,無德無才,為什麼要尊奉他呢?」接著陳述理由,勸朱元璋爭取主動,打出自己的旗號,以成霸業。朱元璋不聽,認為尊奉韓林兒可以爭取人心,可以更好地發展。

1363年,朱元璋為救韓林兒差點失掉了戰略要地洪都(今江西南昌),又與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確實在軍事上走了一段彎路。最後還是採用劉基的計策,用重兵扼守都陽湖四周出口,斷絕陳友諒物資供給,迫使他率軍出逃,死於亂軍之中。事後,朱元璋明白了劉基當初不拜韓林兒的道理,果斷地殺掉了韓林兒,自立為吳王,開始了統一天下的大業。而劉基始終隨軍征伐,參贊機要,屢立奇功,朱元璋稱讚劉基是他「創立江山的第一等功臣」。

然而,這樣一位有非凡智慧的人,明朝建立後,由於剛正忠直,嚴格執法,得罪了權貴,也漸漸為朱元璋所疏遠,雖急流勇退,小心謹慎,終於沒能善終(被胡惟庸毒殺),成為了一個悲劇性歷史人物。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