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解密:有機會南逃的崇禎皇帝應該南逃嗎?

明朝京師順天府失陷後,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權。 歷經四帝一王,十八年。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破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清軍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先後在南方建立政權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及永歷政權,前後共歷18年。

永歷十五年(1661年)吳三桂率清軍入緬,索求永歷帝,十二月緬王將永歷帝引渡清朝,次年四月永歷帝朱由榔與其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吳三桂所殺,明統始亡。此後明鄭政權繼續奉永歷為正朔。

永歷三十七年(1683年)延平王鄭克塽降清,清軍佔領台灣,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明朔始亡。

南明所有政權為流亡政權實有重新思考的空間。所謂南明的南是史學家加上去的,就像南宋的南也是史學家加上去的一樣。這些政權是建立在原來明朝的領土上,其實並不符合流亡政權的定義,只能說原來大明的北方領土被納入了大清的範圍,而被迫遷都、重建政權。就像宋朝失去北方領土、被迫遷都,仍是自稱宋,史稱南宋,並未因遷都而稱呼南宋政權為流亡政府。所以稱呼所有的南明政權是流亡政權,嚴格來說並不正確。至於永歷帝被迫避難緬甸後,則符合流亡政權之定義。

大家都知道,崇禎皇帝最後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最後在一棵歪脖子樹上上吊了,結果只有寥寥數人跟他殉國,其他都投降了李自成,後來又投降 了滿清。因此崇禎臨死時說:大臣誤我!一點都沒有錯。

崇禎做到了沒有南遷,也就是敵人來了遷都南京,但是崇禎皇帝應該難逃嗎?有人說這兩種沒有區別,其實在當時來講意義不一樣,南遷是主動後退,這個是每個皇帝都不能接受的,如果南遷就會造成微信喪失,但是難逃的話,還可以號召軍隊重整旗鼓。

小編認為,崇禎皇帝應該難逃,他沒有難逃,造成了後面的南明苟延殘喘了十幾年,讓只有6萬軍隊的滿清佔領了江山,而後開啟了屈辱的近代史。

小編認為崇禎皇帝應該難逃的原因有三,且聽我細細道來。

1、南逃不會造成群龍無首

崇禎是君王死社稷了,但是也造成了群龍無首,其實在當時,最富裕的江南還是在明朝手裡,在南京有一整套的朝廷班子還能正常運作,捲土重來未可知,崇禎的死,造成了太子也死了,導致藩王爭皇帝,是以群龍無首,而曾經也出現了多個皇帝並立的情況,誰也不承認誰了。這才讓滿清有機可乘。

2、南逃後,滿清沒了借口

滿清入關以及吳三桂投降清朝,就是為了給崇禎報仇的旗號,實際上只是滿足自己的野心,因此崇禎的死讓滿清有了借口,包括後續南明曾經跟滿清合作打起義軍也是為崇禎皇帝報仇,造成了小小蠻夷佔據了江山可歎。

3、南逃後能促進社會進步

崇禎皇帝南逃以後,建立南明,最不濟也是跟滿清劃江而治,這樣就有了競爭,以江南發達的手工業,未必不會引來工業革命,有人說崇禎剛愎自用不會穩定的,大家想想南宋和東晉,其實都比崇禎好不到哪裡去,但是也同樣站穩了腳,因此小編的推測是對的,說不定以崇禎的決心,是可以改造好朝廷的,去掉了一大批沒有原則的大臣。

基於以上的理由,南逃之後建立南明是有利於中國發展的,可惜歷史沒有假設,小編也只能通過分析理由來跟大家暢想一下了。

《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