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2月5日(陰曆正月初七),順治皇帝突然去世,年僅8歲的皇三子玄燁即位,是為康熙皇帝。按照清王朝的傳統,皇帝年幼,應該由一兩位宗室的親王攝政,但有前車之鑒,孝莊也就不得不大膽革新,不依舊制,而是改由異姓大臣來共同輔政,確立了四輔臣制。
玄燁早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孝莊考慮到朝政的需要。當時,輔臣們輔政四載,政局大體安定,但弊端與問題也逐漸暴露,鰲拜專權傾向明顯,構成對皇權的潛在威脅。皇帝親政,是遏制鰲拜勢力進一步發展的良策,但因玄燁過於年幼兒無法實現。於是,孝莊採取過渡性步驟,讓愛孫盡早舉行大婚,以此顯示他已長大成人,不再是沒有發言權的幼童。
1665年,九月,玄燁遵照祖母慈命,與赫捨裡氏舉行了大婚典禮。新郎的實際年齡是十一歲又六個月,新娘十一歲又九個月(也說12歲),兩人是清代帝后大婚時年齡最輕者。
也有史料說赫捨裡結婚時候12歲,估計是虛歲。
孝莊太后一直為這個小姑娘擔心著,她能,獨當一面,管理好後宮嗎?她能,跟同樣正在青春叛逆期的皇上玩到一塊嗎?兩人會不會打起來?她能,在詭譎多變的宮廷生活中存活下去嗎?
赫捨裡雖然出身名門,但無半分嬌氣,睿智堅強,看起來比同齡孩子成熟。乖巧伶俐的她,成為少年時代的康熙在孤獨的宮廷生活中陪伴,他們很快就玩到一起去,天真無邪,兩小無猜。
壓力還是很大的,朝廷上鰲拜專權,年幼的康熙卻什麼都做不了,赫捨裡陪著他度過了鰲拜專權的日日夜夜。
宮廷是一個複雜的地方,在這裡生存,需要聰慧的頭腦,靈巧的心思,沉穩的做派,靈活的處事,赫捨裡都具備了。
溫順乖巧的赫捨裡,在康熙面前展露出小妻子的羞澀,與剛強的康熙相比,她溫柔得似水一樣。
一個年幼的女孩子,能夠在清宮十分複雜的環境中應付自如,處處得體,很不簡單。玄燁與祖母感情至深,祖母的好惡對他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孝莊始終對赫捨裡氏印象良好,這對於玄燁與皇后之間建立並加深感情,是一必不可少的促進因素,而皇帝、皇后情投意合,也使孝莊深感欣慰,對孫媳更為滿意,喜愛。看來赫捨裡氏年紀雖小,卻頗有心計,在人情世故上練達而聰慧。
玄燁稱讚赫捨裡氏「佐朕治理,惟敬惟勤,節儉居身,寬仁逮下,儀型允備,淑德著聞。」「樛葛之庇,彌見其幽閒,簪珥之言,嘗發於懇摯,毗予不逮,得爾為多。」表明赫捨裡氏雖然是中宮皇后,但較有自知之明,不務矜誇,謙遜、節儉,而後一點,既為當時清朝不是很充裕的經濟狀況所要求,也正是孝莊及玄燁本人大力提倡,躬親實踐的。
赫捨裡氏不僅很合太皇太后和皇帝的心意,是玄燁的賢內助,看來還頗有人緣,贏得舉朝上下一致好評。能有這樣一位通情達理、溫柔賢淑,具有大家閨秀風範的少女作為自己的皇后,玄燁是很滿意的。
1670年,赫捨裡為康熙生下了一個聰明乖巧、活潑可愛的小皇子承祜。這一年,赫捨裡大約16、7歲。
有了心愛的孩子,赫捨裡十分滿足,她一方面悉心照料孩子,一方面以更多的熱情實踐著皇后應盡的義務,她僅僅跟隨康熙帝的意願,以皇后之尊遵行節儉,成了名副其實的賢內助。
然而,災難卻不期而至。康熙十一年,承祜生了重病,危在旦夕。康熙此刻在外面陪伴皇祖母療養,不知宮中事。
赫捨裡眼看著孩子在自己的懷中生命一點點小時,悲痛而絕望的哭泣,她六神無主,沒有康熙,她沒有任何依靠,她只是一個柔弱的女孩,她沒有能力去承擔這麼悲痛的事情。康熙回來後,承祜已經走了。雖然他也很難過,但赫捨裡憔悴的樣子震撼了他,他看出赫捨裡在壓抑自己的悲痛,於是只得溫言開解,赫捨裡為了不讓自己丈夫擔心,也做出釋懷的樣子,其實,哪裡能夠釋懷?
承祜的離開,帶走了赫捨裡真實的笑容。赫捨裡在咬牙隱忍,壓抑情緒時,身體一天天孱弱起來。康熙再一次陪同孝莊到遵化療養,赫捨里長出了一口氣,接著病倒了。
當她病情嚴重的時候,康熙馬不停蹄地趕回宮裡來看她,當康熙奔到她窗前,她已經病得分不清楚真實和虛幻,以為是她的幻覺。她拉住他的手,那個在她最好的童年、少年時代一起度過的年輕男人,她的手是冰涼的,心卻是暖的,這個她深深的、深深的眷戀的男人,又從不敢過多表露的,在病中都肆無忌憚的表露出來。
康熙陪了她一天一夜,她的病情奇跡般的好轉起來,第二年秋天,她不僅身體恢復了,還懷上了他們愛情的結晶。
1674年,她生了他們第二個兒子,胤礽。然而,躺在床榻上的赫捨裡,臉上卻有著近乎虛脫的灰白。這一次生產是名副其實的鬼門關。
其實本來,她的身體就一直沒恢復好,感情的悲痛,加劇了身體的虛弱,在這種情況下勉強生產,熬不過去也是可能的。
這一次,她冰冷的手再也沒有因為愛情而溫暖起來,她輕飄飄的身體連同魂魄一起,漸漸離開她尚有生命氣息的溫熱的身體。她美麗的眼睛眷戀的看了孩子和男人一樣,歎了一口氣,香消玉殞。
短短兩個時辰,康熙經歷了人生所有的大喜大悲。得了兒子,失了愛妻。
十年了,他們的身體、感情都長在一起,即使劈開,都是血肉模糊的,怎能痊癒?
年輕的康熙無法面對這樣的事實,放聲大哭,直到皇祖母來勸,依然哭個不停。康熙一向穩重、有分寸,卻在這一刻完全崩潰。
康熙堅持將她的梓宮安放在紫禁城西,此後,他幾乎每一天都去,日夜陪伴,堅持了一個月。
他是怕赫捨裡孤獨,陪她走完最後一程。這麼送著送著,所有的歲月就再也不回頭,那些青春年少,那些與之相關的愛。
赫捨裡的梓宮被送到京城北郊沙河地區的鞏華城後,他回到宮裡還是寢食難安,一天後,他又一次來到了赫捨裡身邊。
據《康熙起居注》統計,康熙十三年到十六年,玄燁去鞏華城八十餘次。
對於胤礽,康熙寵愛極深,即使他很不成體統,兩廢兩立了,康熙依然捨不得廢掉他。
康熙四十七年,廢皇太子時,他只覺得痛徹心扉,哭罵:「生而克母」,這說明,他一直沒忘記赫捨裡。
當晚,他夢到了去世三十四年的皇后。儘管他已經有了第二個皇后,然而仍然忘不了她。
因為那是他最初的青春,他生命所有美好發源的地方,那是他在最殘酷政治歲月裡最溫柔的回憶和一個女人真摯的、毫無目的的熱烈的愛情。(原文來自靜說歷史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