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原配皇后富察氏簡介 孝賢純皇后怎麼死的

孝賢純皇后(1712年2月22日-1748年3月11日),乾隆帝元配皇后,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其祖父是康熙初年戶部尚書米思翰,父親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伯父是大學士馬齊。

史載:皇后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乾隆十三年,隨帝東巡,行舟於德州,崩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

富察氏出身於官宦世家,皇后的十弟便是大學士傅恆,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生(西曆1712年3月28日),比乾隆帝小一歲,雍正五年七月十八經世宗指婚成為皇四子嫡妃,雍正六年生皇長女,雍正八年生皇二子永璉,即端慧皇太子,雍正九年生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為她舉行皇后冊立禮。乾隆十一年生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三年隨駕東巡,三月十一日死於迴鑾途中的德州舟次,享年三十七歲。

富察氏出身滿洲鑲黃旗。鑲黃旗為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親統,地位很高,在清代皇后中,真正出身於滿洲鑲黃旗的並不多。雍正五年(1727)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弘歷即位後改名為重華宮)為皇四子弘歷和富察氏舉行了隆重的結婚典禮。

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又賜長春仙館作為她們夫婦在圓明園的居處,婚後,這對小夫妻相敬如賓,恩愛逾常。乾隆在當皇子時,就已經娶了福晉、側福晉、格格等十人,做了皇帝之後,又納了不少妃嬪。在乾隆的眾多后妃中,孝賢皇后是和乾隆感情最好的,備受乾隆寵愛。乾隆在懷念富察氏的《教潘岳悼亡詩體即用其韻》便寫道:「九御鹹備位,對之吁若空」。即三宮六院,嬪妃齊備,可是面對她們,簡直就像面對虛空一樣。足以證明乾隆對於其他嬪妃沒有真摯的感情可言。

乾隆詩由多次由衷讚美和懷念富察氏姿容「窈窕」,這在其后妃中是絕無僅有的,足見其風姿綽約。但做為一個有深度的男人,乾隆對女人的要求當然不僅是外表,他更在乎的是內涵和性格。在乾隆帝心中,她是他的知音,因此他在詩中一再提到二人彼此相知親密的情形:如「愁喜惟予共,寒暄無刻忘」、「山亭水榭間,並輦同舟所」、「一日不見如三月」、「深情贏得夢魂牽」、「憶昔室家賦琴瑟」等不一而足。

孝賢皇后是一位賢明的皇后,乾隆曾稱讚其「歷觀古之賢後。蓋實無以加茲」,同時他認為他能夠專心地處理國家政務,閒暇時間查閱典籍,全部是孝賢皇后的功勞。

皇后平素節儉,衣帽上不飾珠翠等物,而用通草絨花;獻給皇帝的荷包不用金銀絲線,而用鹿羔皮製作,以表示不忘本。乾隆帝十分珍愛皇后親制的荷包,一直帶在身邊,皇后知書達理,孝敬公婆,對弘歷關懷備至。

一次乾隆帝患疥瘡,愈後體弱,醫生囑咐須靜養百日,孝賢皇后於是就住在皇帝的寢宮外屋。無微不至地照料百天後,見皇帝氣色如初,身體復原才搬回自己的寢宮,孝賢皇后這些美德使乾隆帝很敬佩,夫妻恩愛,感情至深。

皇后所生的皇二子永璉、皇七子永琮極受乾隆帝的鍾愛,先後被密立為皇太子,但均不幸夭折。皇后因此悲悼成疾,於乾隆十三年東巡途中崩逝,乾隆帝悲慟萬分,晝夜兼程親自護送孝賢皇后的梓宮回京,把梓宮停在她生前的寢宮長春宮內,服縞素十二日,並每天到皇后靈前祭酒。

乾隆帝拋開清會典的規定,而援引先朝《大明會典》所載皇后喪儀,命天下臣民一律為皇后故世而服喪。並下令,長春宮不再居住任何人,仍按孝賢皇后生前居住的樣子陳設,並把她的衣冠供放在裡面,以表示對賢後的懷念。

皇后親蠶禮

乾隆未理會內閣,降旨親自定大行皇后謚號為「孝賢」,實無先例。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二十五日,皇后梓宮移殯景山觀德殿。乾隆親臨祭酒,此後的初祭、大祭禮、滿月禮等到後來皇后梓宮暫奉東直門外靜安莊以後的暫安禮、週年禮、二週年禮等等,乾隆無不親臨致祭。

由於乾隆與皇后感情篤深,也因此皇后的去世對乾隆的情緒及個性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既而引起朝廷內外一場不小的風波。先是21歲的皇長子永璜和14歲的三阿哥永璋,皆非皇后富察氏親生,因而沒有悲痛的表示,受到弘歷多次訓飭,並且聯繫到立儲大事,弘歷斷然宣稱:「此二人斷不可承續大統」。

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辰時,孝賢皇后葬入裕陵,乾隆帝親自護送至陵,並臨視葬入地宮。從此,乾隆帝每次到東陵謁陵都要到孝賢皇后陵即後來的裕陵給孝賢皇后奠酒賦詩。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孝賢皇后全部謚號為:「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

《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