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永琪(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字筠亭,號籐琴居士,乾隆帝第五子,母親愉貴妃珂里葉特氏。生於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日,卒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初八日。自幼勤勉好學,每天還是眾皇子中最早到書房上課的,而他與十五弟顒琰(即嘉慶帝)感情頗深。永琪多才多藝,不但精通滿蒙兩語,亦熟諳天文、地理、歷算,尤其精於天文算法,所書八線法手卷,至為精密,有《蕉桐塍稿》傳世。永琪表現出眾,本來是皇儲的不二之選,可惜他的一生只是匆匆廿五載。
乾隆的兒子們中哪個阿哥最受寵?
乾隆共有十七個兒子,但有七人不到十歲就病逝;有三人長大成人後;卻英年早逝。而且有兩個兒子過繼給乾隆的堂兄弟。所以資料如下:
皇長子永璜生於雍正六年,側福晉富察氏生。她於雍正十三年逝世,乾隆元年被追封為哲妃,十年追皇貴妃;而永璜側於乾隆十五年逝世。
端慧皇太子永璉生於雍正八年,嫡福晉(後來被封為孝賢皇后)生。可惜這位受雍正及乾隆所鍾愛的兒子,不足十歲即殤。他死後皇上下旨說明:他於乾隆元年七月初二,依雍正所訂立的儲君法,預訂了皇太子人選是永璉。雖未行冊立之禮,但己命為皇太子。所以被封為端慧皇太子。
新還珠格格永琪劇照皇三子永璋生於雍正十三年,純妃蘇佳氏所生。純妃於乾隆二十五年封為皇貴妃,可是他們母子二人都逝世於乾隆二十五年。
皇四子永珹,乾隆四年嘉嬪金佳氏所生。其後於六年升妃、十四年貴妃、乾隆二十年追皇貴妃。永珹則過繼給乾隆兄弟。
皇五子永琪(環珠格格裡的五阿哥),乾隆六年,愉媚嬪珂里葉特氏生、乾隆十年冊封為愉妃。永琪於乾隆三十一年去逝。
乾隆的兒子們中哪個最受寵?
皇六子永瑢乾隆八年,純妃所生。永瑢亦過繼給兄弟;皇三子的同母兄弟。
皇七年永琮,乾隆十一年孝賢皇后生。永琮只活了一年零八個月,便因患痘症便夭折。可能屢因喪子之痛,皇后於乾隆十三年,病逝於出巡的德州運河翔鳳艇上。
皇八子永璇乾隆十一年,嘉妃所生。與皇四子乃同母兄弟。
皇九子亦是嘉妃於乾隆十三年生,但早夭沒有命名。
皇十子乾隆十六年,舒妃葉赫哪拉氏生。但早夭沒有命名。
皇十一子永瑆於乾隆十七年,嘉妃所生。與皇四子、八子乃同母兄弟。
皇十二子永基,皇后烏拉那拉氏生。孝賢皇后死後三年,才被立為皇后。可是乾隆三十年,她在南巡途中剪髮。(傳言與皇帝吵架,預藏利剪剃髮出家。) 皇帝說她突發瘋疾,令額駙富隆安送回京師,更一度想廢掉她,可是大臣反對才放棄。但把那拉後打入冷宮,把歷次受封的冊寶,全部繳回。皇后在冷宮病死後,亦只以貴妃名份治喪沒有謚號。因此她的兒子們也喪失皇位繼承權。
皇十三子永璟,乾隆二十年皇后烏那拉氏生。與皇十二子乃同母兄弟。
還珠格格令妃劇照皇十四子永璐於乾隆二十二年,令妃魏佳氏生。永璐活不到十歲殤。乾隆二十四年令貴妃,二十五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乾隆三十年令皇貴妃。她逝世於乾隆四十年。因她兒子被選為皇帝,乾隆於六十年禪位給兒子時,追贈她為孝儀皇后。
皇十六子於乾隆二十七年,令貴妃生。早夭沒有命名。
皇十七子永璘,乾隆三十一年令皇貴妃生。與嘉慶帝乃同母兄弟。
乾隆的兒子們中早期最受寵的當數愛新覺羅·永琪,為清朝第六世皇帝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五子。永琪(1741-1766),字筠亭,生於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日,卒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初八日。是《環珠格格》裡五阿哥的原型。
幼聰慧學,少習馬步射,武技頗精。博學多才,嫻習滿語、漢語、蒙古語,熟諳天文、地理、歷算。尤其精於天文算法,所書八線法手卷,至為精密。著有《蕉桐塍稿》傳世。其算法傳子綿憶,再傳孫奕繪,奕繪著《本形篇》記其梗概。永琪工書善畫,尤長於書,與其弟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齊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日,圓明園九洲清宴殿火災,永琪親背乾隆逃出火中。三十年(1765)十一月,封和碩榮親王。深得乾隆鍾愛,曾屬意其繼承大統。永琪封王后即染病不起,四個月後不幸以26歲英年早逝,謚號「純」,即「和碩榮純親王」。
可以看到,榮王的博學多才,工書善畫,恪盡孝道正是乾隆覺其「貴重」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幾個方面正是乾隆帝所推崇並親歷實行的,榮王在這幾個方面都做的十分出眾。尤其是九洲清宴殿火災一事,乾隆當時曾因為和親王愛新覺羅·弘晝沒有及時前去救援一事大發雷霆,而榮王親自將乾隆背出火中,想必在乾隆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震撼,也就是在此事過後的第一個可以封王的年份(清廷親王的冊封每五年進行一次),乾隆就將年僅24歲的永琪封為榮親王。
應該注意到的是,榮王的冊封是在其身前,而不是死後追封。這在乾隆的諸子中,只有三人有這樣的殊榮:皇五子愛新覺羅·永琪(封榮親王)、皇十一子愛新覺羅·永瑆(封成親王)、皇十五子愛新覺羅·永琰(封嘉親王,即嘉慶帝)。而永琪是最早享受這一榮譽的。
此外,「榮」字也是一個十分尊貴的字。清史上還有另一位榮親王,就是順治帝寵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這位皇子只活了三個月便去世,順治帝本想追封其為皇太子,但因孝莊皇太后阻攔,只得追封其為和頤榮親王。由此可見,乾隆封永琪為「榮親王」,本身就已說明了對他寄寓的厚愛的期望。
其次,榮王的謚號「純」,也能說明乾隆對他的鍾愛。因為乾隆自己的謚號也是「純」,在乾隆帝諸多的兒女中,沒有任何其他一個可以享受與父親同用一個謚號的殊榮。從同用一個謚號來看,至少榮王和乾隆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乾隆對榮王的喜愛。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在比對乾隆諸子的生平過程中,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永琪曾在一段時間內當過實際意義上的「皇長子」。關注一下從皇長子永璜至皇五子永琪的生卒情況:
皇長子永璜,生於雍正六年(1728),卒於乾隆十五年(1750);
皇次子永璉,生於雍正八年(1730),卒於乾隆三年(1738);
皇三子永璋,生於雍正十三年(1735),卒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
皇四子永珹,生於乾隆四年(1739),卒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1763)出繼為履懿親王孫。
皇五子永琪,生於乾隆六年(1741),卒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
也就是說,由於永璜、永璉、永璋均早逝,永珹又於二十八年過繼給他人,在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至永琪逝世的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日為止,永琪確確實實是實際意義上的皇長子。由於「皇長子」的身份在協助皇帝上必然有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機會和責任,乾隆也有更多的機會看到這位皇子的才能。想必也是乾隆喜愛永琪的另一個原因。
另外,乾隆曾說:「其時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洲、蒙古語、馬步、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而示明言,及復因病旋逝。」此話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馬戈爾尼謁見乾隆時,乾隆帝在談到諸位皇子時提到的。在外國時節面前毫不諱言地指出要傳位於榮王,又是在榮王逝世二十多年後,足以表現乾隆對榮王的喜愛和懷念。
死因有文自注曰:「王患附骨瘡,不得潰,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陳兆侖所說的昨冬病中受封,是指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距離二月初三日,乾隆探視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間隔了十個月,而此時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劇,始加封為親王」,這才促使乾隆封其為親王,以慰其心。
附骨瘡即附骨疽的訛寫,據《醫宗金鑒》所述,此「系調治可愈之證」,可見在當時並非絕症。「附骨疽生於大腿外側,……由體虛之人露臥風,冷浴後乘涼寒濕侵襲,或房欲之後蓋覆單薄,寒邪乘虛入裡,遂成斯疾。初覺寒熱往來,如同感冒風邪,隨後筋骨疼痛,不熱不紅,甚則痛如錐刺筋骨,不能屈伸。」乾隆談及永琪,曾不無遺憾的說「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覺貴重,且漢文、滿洲蒙古語,馬步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而未名言,乃復因病旋逝。」可見永琪精於騎射,其病之起極有可能緣於風餐露宿騎馬射獵所致。而因病旋逝,感覺病起倉促,可能即是因為陳氏所言的不得潰,此症狀的特徵是「三陰不足,外邪過盛,大腿通腫,皮色不變,疼痛日增不消不潰者,此屬虛寒骨冷。」
特別需要說明的一點,附骨疽在現代醫學也屬於骨結核的一類,相關資料皆言其沒有發現此症可以遺傳,但是愛新覺羅家族患此症的不少,比如怡親王允祥及其子弘暾即患有此病,(稽古右文的交輝餘韻版有相關資料,大家可對照看下)而光緒我記得也有骨結核,如果說這種疾病並沒有遺傳,但是有可能和他們容易患天花且不易痊癒進而導致死亡一樣。
生母為珂里葉特氏(又作海氏或海佳氏),其父為額而吉圖,官員外郎。珂里葉特氏生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雍正時入侍弘歷藩邸。乾隆時初賜號為貴人。乾隆六年(1741)二月生皇五子永琪,十一月封愉嬪。十年(1745)十一月晉愉妃。五十七年(1792)五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七十九歲。以貴妃禮葬。她是乾隆后妃中第二長壽者。
可以看出,愉妃雖然幾乎與乾隆相伴一生,卻一直不受乾隆寵愛,因為其出身較低,僅以貴人身份生下永琪,死時也只是妃位,僅只按皇貴妃例辦理喪事。而且以她七十九歲的長壽,一生卻只育有永琪一人,這正是不受乾隆寵愛的明證。
在子以母貴的清朝,這樣地位的母親,兒子能封為親王,並被欲立為儲,只能說明乾隆帝對榮王的鍾愛來自於榮王本人,不像皇二子永璉、皇七子永琮是因為其母親孝賢皇后的緣故。從這點上來看,榮王確實是一位優秀的皇子,同時也是合格的繼承人。
榮王及其後裔屬於右翼近支鑲紅旗,族分為第一族。榮王計有嫡福晉一人,側福晉一人,使女一人(各處記錄不一,此處存疑)。永琪的嫡福晉為西林覺羅氏(漢姓鄂),是雍、乾時的大學士鄂爾泰的第三子四川總督鄂弼之女,鑲藍旗人。側福晉為索綽羅氏, 左都御史觀保之女 。乾隆對鄂爾泰極為重視,將其孫女配與永琪,也是乾隆看中他的重要佐證。反過來說,乾隆也想籍此拉攏西林覺羅一家,讓其世代對清王室效忠。
關於榮王結婚的具體年份,並沒有找到具體記錄,只能根據旁證做大概斷代。在《國朝公史》中有如下字樣:「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五阿哥福晉父鄂弼家」,所以榮王結婚不遲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
榮王育有六子,前四子與第六子均早殤。僅有第五子愛新覺羅·綿億成人並襲爵,其生母為索綽羅氏。索綽羅氏為榮王生育長子、三子、四子、五子,二子為胡氏所出,六子為嫡福晉西林覺羅氏所出。
綿億(1764-1815):永琪第五子。乾隆四十九年(1784)封貝勒。嘉慶四年(1799)晉榮郡王。二十年(1815)去世,謚恪。綿億少孤,身體孱弱,但聰敏異常,工書,熟經史。嘉慶十八年(1813)林清起義,綿億請仁宗速還京師,得仁宗賞眷。綿億長子奕繪(1799-1838),嘉慶二十年(1815)襲貝勒。道光十八年(1838)去世。奕繪長子載鈞(1818-1857),道光十八年(1838)襲貝子。咸豐七年(1857)去世。奕繪次子載釗(1825-1881),道光二十四年(1844)封一等輔國將軍。光緒七年(1881)去世,追封鎮國公。奕繪四子載初(1832-1881),咸豐七年(1857)封輔國將軍。同治元年(1862)因事革退。載鈞嗣子溥楣(1844-1899),為載釗第一子,過繼載鈞為嗣。咸豐七年(1857)襲鎮國公。同治五年(1866)因事革退。載鈞三子溥芸(1850-1902),同治五年(1866)襲鎮國公。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去世。載鈞九子溥菖(1880-?),光緒七年(1881)襲奉國將軍。溥芸次子毓敏(1878-1911),光緒二十八年(1902)襲奉恩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