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乾隆皇帝提拔侍衛出身的和珅的真實原因

和珅,對於中國歷史上這個最大的貪污者,人們的研究實在已經夠多夠細了。不過,人們往往過多渲染了和珅火箭般躥升中體現出的鑽營功夫,而忽略了乾隆晚年的獨特心態。事實上,和珅現象不過是乾隆晚年特殊心理需要的產物。如果在乾隆中青年時期,和珅絕無機會爬得這麼高,當然,後來也不可能跌得這樣重。

晚年的乾隆被兩個矛盾所困擾:一個是大權獨攬的政治信條和每況愈下的健康狀況;一個是不斷氾濫的物慾和「不增加百姓負擔」的承諾。

儘管健康狀況已經越來越難以支撐日常政務,但乾隆從來沒想過把大權分擔給朝中重臣。他深知這些重臣在朝中經營多年,根深葉茂,一旦分享最高決策權,很容易引來大批依附者,形成朋黨,導致混亂。為了保證大權獨攬,老皇帝迫切需要一根得心應手的枴杖,或者說,一個有能力的貼身秘書,幫他處理日常政務,執行具體決策。這個人第一應該在朝中沒根沒底,沒幫沒派,沒有什麼資歷。這樣,才會俯首帖耳,絕對忠於皇帝。第二,更重要的是,他必須機敏果決,才華出眾,能夠實際代替皇帝處理一些複雜事務,否則難入以挑剔聞名的乾隆的法眼。

乾隆四十年(1775年)秋天,皇帝出巡。老皇帝旅途寂寞,就和藹地和身邊一位騎馬隨行的新任侍衛聊起天來。先是問他多大了,姓什麼叫什麼,接著又問他什麼時候進的宮,在哪兒當過差。這位風度翩翩的侍衛回答說,他26歲了,鈕祜祿氏,叫和珅,剛被選為乾清門侍衛。年輕人語言流利而得體,態度恭敬又從容。皇帝開始對他感興趣了,便問起他的功名出身。和珅說自己18歲那年曾參加鄉試,沒能中舉。乾隆問道:「當年的卷子,還能記得幾句嗎?」和珅說能,於是邊走邊背,一會兒工夫,居然把八年前的卷子從頭到尾全背了下來。

皇帝大為驚異,那心情,恰似王熙鳳之初見小紅。人到老年往往更加欣賞年輕人的幹練和活力,皇帝試著派和珅辦了幾件事,和珅的機敏達練、善解人意表現得淋漓盡致,皇帝大喜過望。乾隆原是眼裡揉不得沙子的英主,卻挑不出和珅的毛病。

一年之後,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27歲的和珅被任命為戶部右侍郎,成為二品大員。三月,又成為軍機大臣,四月,兼內務府總理大臣,賞戴一品朝冠。

從此之後,他一直穩穩地高居政治最高層,從男爵到公爵,從戶部右侍郎到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保,其拔擢之快,任事之繁,總攬之巨,有清一代絕無僅有。一生高己卑人、明察過甚、恩威不測的乾隆帝,從來沒有懷疑過和珅的才幹與忠誠。

和珅得罪身死前的三天,回顧平生,曾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星辰環冷月,縲紲泣孤臣。

對景傷前世,懷才誤此身。

「懷才誤此身」這五個字並非完全是開脫。他確實當得起「才華橫溢」四個字。和珅年輕時代曾就讀於鹹安宮學。這個學校以招生條件嚴格和教育質量出眾而聞名。能考進這裡,從某個側面證明他的天姿出眾。鹹安宮學的課程包括經史、少數民族語言、書畫、武功騎射和火器。從課程的全面正規來看,其目的很明確,就是為帝國培養高級政治人才。和珅大部分功課都相當出色。他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經史典籍無不涉獵,文字功夫出眾,並且武功騎射基礎也相當不錯。

除了學業出色外,和珅可謂全面發展,業餘興趣也十分廣泛,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特別以詩而聞名。清人錢泳產稱和珅詩頗有「佳句可尋」,而當時的大詩人袁枚則這樣誇讚和珅:「少小聞詩禮,通侯即冠軍;彎弓朱雁落,健筆李摩雲。」

更讓老皇帝感覺舒服的,是他的情商高於智商,與人相處總能使對方感覺愉快。史書載這位美男子「行止輕儇,不矜鹹儀,言語便給,喜歡詼諧,然性機敏,過目輒能記誦」。他毫無士大夫的方巾氣。據《嘯亭雜錄》載:「和相雖位極人臣,然殊乏大臣體度,好言市井謔語,以為嬉笑。嘗於乾清宮演禮,諸王大臣多有俊雅者,和相笑曰:『今日如孫武子教演女兒兵矣!』」能在乾隆面前這樣說話的,滿朝只有和珅一人而已。他善解人意,凡事從不用皇帝廢話。他辦事幹練,嘉慶也不得不承認他「精明敏捷」,他能夠游刃有餘地應付各種突發事件。凡遇繁難政務,乾隆常常派和珅去處理,和珅以其機敏果斷屢獲褒獎。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他充任欽差大臣赴雲南查辦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污案,因辦理得體,未及回京,便升任戶部尚書兼議政王大臣。回到北京,他「面陳雲南鹽務、錢法、邊事,多稱上意,並允行」。表現了自己全面的政治才華。這是和珅從政生涯的第一次重要亮相,表現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認可。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鎮壓林爽文起義過程中,和珅作為機要秘書,為皇帝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政策建議。起義平定後,皇帝特意賜詩和珅:

大學士三等忠襄伯和珅:承訓書諭,兼通清漢。旁午軍書,惟明且斷。平薩拉爾,爾曾督戰。賜爵勵忠,竟成國翰!

「兼通清漢」是和珅的一項重要政治資本。乾隆朝最重要的政治文書,都是用滿文寫成的,這實際上就把許多漢大臣排斥在了最高決策圈之外。乾隆朝唯一參與最高機要的漢大臣張廷玉,也精通滿文,因為他中進士後曾經專門學習滿語。及至乾隆晚年,大臣中文兼滿漢且又有眼光又有見解的,唯有和珅一人了。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平定廓爾喀後,乾隆又說:「去歲用兵之際,所有指示機宜,每兼用清、漢文。此分頒給達賴喇嘛及傳諭廓爾喀敕書,並兼用蒙古、西番字者,殊難其人,惟和珅承旨書諭,俱能辦理秩如。」

《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