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之戰簡介 努爾哈赤對明朝的經典戰役

薩爾滸之戰簡介: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1619年)二三月間,在明與後金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及附近地區大敗明軍4路進攻的重要反擊戰,是明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略決戰。

萬曆四十六年,撫順、清河城、東州、馬根丹等城堡相繼失守,朝野震動。明廷遂調集兵將向後金髮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四十七年二月,各路兵馬先後抵達遼東,計有8.8萬餘人,加上葉赫軍一部與陳兵鴨綠江的朝鮮軍隊1.3萬餘人,共約11萬人,號稱47萬。明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等,共同商定方略:以後金都城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西)為目標,分進合擊,4路會攻,企圖一舉殲敵。

具體部署為:總兵馬林率所部及葉赫兵共約1.5萬人,出開原(今屬遼寧)經三岔兒堡(今遼寧撫順市北),入渾河上游地區,從北面進攻,稱北路軍;總兵杜松率兵約3萬人擔任主攻,由瀋陽(今屬遼寧)出撫順關(今遼寧撫順東)入蘇子河谷,由西面進攻,稱西路軍;總兵李如柏率兵約2.5萬人,經清河堡(今遼寧本溪縣北清河城)、鴉鶻關(今遼寧新賓西南三道關),由西南面進攻,稱南路軍;總兵劉綖率兵1萬餘,會合朝鮮軍隊共約2萬餘人,經寬甸(今屬遼寧)沿董家江(今吉林渾江)北上,由東南面進攻,稱東路軍。

另有機動部隊保障後方交通。楊鎬坐鎮瀋陽指揮。原擬二十一日出兵,十六日天降大雪,復改為二十五日。同時,限令明軍4路兵馬於三月初二日會攻赫圖阿拉。楊鎬自以為大軍會攻,勝利在握,在出師前的二十四日,竟愚蠢至極,派人向後金下戰書。無異於將進軍日期通知敵方。努爾哈赤多次攻明得手,判定明軍必有大舉,早已加緊攻防準備。努爾哈赤得到明軍分路來攻的消息之後,準確判斷杜松等為主力,遂採取「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擊破的作戰方針。據此,他將10萬兵力集結於赫圖阿拉附近,準備迎戰。這次戰役大致經過3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薩爾滸、吉林崖一帶作戰。西路軍於二月二十九日,出撫順關急進,三月初一抵達薩爾滸。杜松分所部為二,以主力駐紮薩爾滸山,自率萬人渡河進攻吉林崖。時吉林崖只有數百名後金兵防守,地勢險峻,設施堅固。杜松率隊數攻不下。努爾哈赤急命大貝勒代善、四貝勒皇太極等率2旗兵增援吉林崖;自己親率6旗兵約4.5萬人進攻薩爾滸一帶杜松軍主力。三月二日,兩軍在薩爾滸交戰。

至午時,天色陰晦、咫尺難辨。明軍以火把照明,進行炮擊,但殺傷甚微。後金兵則利用明軍的火把,由暗擊明,集矢而射,多數命中。努爾哈赤趁機以優勢兵力發動強攻,並在大霧掩護下,越過塹壕,拔掉柵欄,攻入明軍營壘。杜松軍主力死傷甚眾,無力反擊,四散潰敗,薩爾滸大營瓦解。正在吉林崖作戰的明軍,聞大營已失,軍心動搖。杜松督隊力戰,被後金兵團團圍困,最後中矢,落馬而死。部將王宣、趙夢麟等相繼陣亡,士卒死亡1萬餘人。明軍西路主力被殲,南北兩路形孤勢單,處境極為不利。

第二階段,在尚間崖、斐芬山一帶的作戰。努爾哈赤殲滅西路軍,轉兵北上,集中力量對付北路軍。北路馬林軍於三月二日夜,抵達尚間崖(今遼寧撫順縣哈達附近)一帶,聞杜松敗亡,不敢前進,將部隊分駐3處:一部西向進駐斡琿鄂謨(今遼寧撫順大伙房水庫);一部趨東南,紮營斐芬山;自率主力駐尚間崖,命軍環營挖掘3層壕溝,置火器於壕外,以騎兵繼後,作就地防禦。三日晨,努爾哈赤集合兵力直向尚間崖逼來。他根據馬林軍分扎三地的特點,分兵兩路:一由四貝勒皇太極率領,直衝斡琿鄂謨;一由自己親率主力,由大貝勒代善為先鋒直逼尚間崖。當天雙方接戰。後金先在尚間崖擊敗馬林主力,繼而在斐芬山全殲該地明軍。北路軍至此全軍履沒。

第三階段,在阿布達裡岡、富察一帶作戰。劉綖所率領的東路軍,於二月二十五日,由寬甸出發。由於沿途山路崎嶇,加之努爾哈赤在沿途設置三道路障,分兵阻險,進軍十分艱難。直到三月初四日,才進至富察(今遼寧寬甸東北)一帶。因不知西路、北路失利,劉綖仍按原定計劃行進。努爾哈赤擊敗北路馬林軍以後,立即移兵南下。一面令主力在阿布達裡岡(赫圖阿拉南)設伏以待;一面詐稱杜松軍已逼近赫圖阿拉,要劉綖速進,以誘其入伏。劉綖不明虛實,當即下令輕裝急進,於三月五日到達阿布達裡岡。後金伏兵突然而起,劉綖中箭身亡,部隊大部被殲。餘者撤至富察,又遭到努爾哈赤揮兵撲滅。

南路軍從三月一日出鴉鶻關,遲遲不進,逗留觀望。楊鎬坐鎮瀋陽,掌握著一支機動部隊,對3路明軍未作任何策應。及杜松、馬林兩路戰敗,他才慌忙調李如柏回師。李如柏回撤途中自相踐踏,死傷千人。明朝l0餘萬大軍終以慘敗告終。

《努爾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