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的兩個女人 孟古盡得寵愛阿巴亥被逼殉葬

孟古姐姐盡得寵愛阿巴亥被逼殉葬

滿族的先人女真族,在明朝時分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共同生活在東北肥沃的土地上。明萬曆年間,努爾哈赤女真逐漸吞併建州女真各部。女真各族經常以通婚來聯合。1588年10月,努爾哈赤出於政治需要,娶了葉赫那拉氏。

努爾哈赤平生娶過16位妻子,她們在當時統統被稱為「福晉」。直到康熙年間,才逐漸追封各種名目的內宮稱謂。16人中,皇后1人,元妃1人,大妃1人,太妃1人,繼妃1人,側妃4人,庶妃7人,而葉赫那拉氏就是皇后。

八歲孟古姐姐嫁給努爾哈赤

葉赫那拉氏,名「孟古姐姐」,1575年生。孟古姐姐的父親楊吉砮是海西女真葉赫部的酋長。當時海西女真的另一部扈倫與建州爭奪激烈,楊吉砮看中了崛起的建州和風度翩翩的努爾哈赤,決定把自己的小女兒孟古姐姐許配給他,從而達到政治聯姻的目的。而努爾哈赤此時正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雙方一拍即合。

當時孟古姐姐只有八歲,努爾哈赤已經是二十四歲的成年人,他問楊吉砮:「你既然要同我締結姻緣,為什麼不把大女兒許配給我呢?」楊吉砮解釋道:「我恐怕大女兒不合你的心意。小女兒儀容端莊,舉止不凡,把她許配給你,才是真正的佳偶啊。」對努爾哈赤來說,葉赫部的主動聯姻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能使他擺脫四面受敵的危險,一心一意統一建州。既然「岳父」楊吉砮這麼說了,他也就當即送過聘禮,把親事定了下來。

紅顏薄命不到三十抑鬱而終

六年後,孟古姐姐長成「面如滿月,丰姿妍麗」的絕色佳人。她的父親楊吉砮已經在前幾年與明朝李成梁軍隊的戰鬥中被殺,哥哥納林布祿遵照協約親自送妹妹到努爾哈赤處成婚。在建州費阿拉城,努爾哈赤用最隆重的儀式迎娶了這第六位妻子。當時,女真族實行一夫多妻,努爾哈赤自十八歲時與佟佳氏·哈哈納札青成婚,此時已經有5位福晉。

婚後的孟古姐姐「器量寬宏,端重恭儉,聰穎柔順,見逢迎而心不喜,聞惡言而色不變,口無惡言,耳無妄聽,不悅委曲讒佞輩」,深得努爾哈赤的寵愛。1592年,孟古姐姐生皇八子,取名「皇太極」,就是後來改「女真」為「滿族」,定國號「大清」的清太宗。

孟古姐姐壽命很短,萬曆三十一年,不到三十歲的她一病不起。此時丈夫的建州女真與兄長的葉赫部陷入敵對中。臨死前,孟古姐姐告訴努爾哈赤,她非常想見見母親,努爾哈赤轉告葉赫,誰知哥哥納林布祿卻狠心地拒絕了,孟古姐姐抑鬱病故。

死後,努爾哈赤為她舉行盛大的祭禮,命令4個貼身奴婢殉葬。最初三年,努爾哈赤把她葬在自家院子裡,第四年才遷到尼亞滿山崗建陵。

阿巴亥生下多爾袞遭猜忌

史書上對孟古姐姐幾乎都是譽美之詞,而對皇太極的兄弟多爾袞的母親烏拉納喇·阿巴亥多貶抑之詞,這應該「歸功於」孟古姐姐的兒子皇太極。

阿巴亥與孟古姐姐的出身相當,是海西女真烏拉部貝勒滿泰的格格。她比孟古姐姐小了十五歲,是1601年嫁給努爾哈赤的。孟古姐姐死後,阿巴亥地位迅速上升,而且還生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的喜愛也表露在三個兒子身上,在他們年紀尚幼時,就分給了他們與兄長一樣的旗兵旗民。這使得原本集父母之寵於一身的皇太極多多少少心裡不痛快。

1626年9月,努爾哈赤寧遠兵敗,患疽身亡。死前4天,他特意叫阿巴亥服侍左右,據猜測,他很可能與阿巴亥商議建儲等事,甚至借助「遺命」而使用封、賞、貶、諫之權,干預政事。對皇太極來說,在「汗」位的爭奪上,多爾袞兄弟就成了最大的障礙和競爭對手。

皇太極矯詔逼殺阿巴亥

皇太極為了讓三個年幼的孩子失去支持,帶領眾貝勒上演了一場逼迫阿巴亥殉葬的好戲。《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諸王稱,先王(努爾哈赤)曾遺言,等他死後,要阿巴亥殉葬。「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阿巴亥在自盡之前非常痛苦,她哭著對諸王說:「我從十二歲服侍先帝,已經有二十六年了。我不忍心與先帝分離,願相從於地下。望各位能夠多多善待我的孩子們啊。」其實按照當時的習慣,沒有汗崩而后妃殉葬的制度,況且阿巴亥還有未成年的孩子需要照顧。

殉葬的阿巴亥並沒有得到多麼高規格的待遇,皇太極繼承汗位後,「敬卜吉壤,建造山陵(福陵,於今瀋陽),奉遷高皇帝樣宮安葬」。1629年2月皇太極為努爾哈赤舉行了盛大的安葬儀式,「隨奉孝慈高皇后樣宮與太祖高皇帝合葬,大貝勒莽古爾泰母妃富察氏靈樣亦樹葬於旁。」自盡的阿巴亥「暫厝瀋陽城中西北隅」。後來皇太極主持修國史,阿巴亥也只得到了貶損。

二十多年後,皇太極崩,多爾袞成為掌握國家大權的攝政王,他要為自己的母親追回名譽。1650年阿巴亥被追封「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的謚號,其牌位也被供奉於太廟開始享受子孫的祭祀。但不到七個月,多爾袞出獵塞外,突然病死。親政的順治帝下詔,將多爾袞削爵,撤出宗廟,開除宗室,追奪所有封典,籍沒家產人口入官。受到牽連的「孝烈武皇后」,再一次被抹殺。

《努爾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