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這注定是一個不是很平凡的日子,對於大明來說,這一天以後面對的將不再是一個只是為了搶點什麼而奮鬥的小部落,而是一個野蠻而強大的國家,金。努爾哈赤在經過了幾年的苦心經營,終於實現了女真各部的再一次統一。那一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喇即位,自稱金國汗,定國號為金,年號為天命。
金,最早掛這個名號出來混事業的,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努爾哈赤不是完顏阿骨打的親戚,甚至可以說一點點血緣關係都沒有。他喜歡完顏阿骨打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完顏阿骨打是個名人,雖說是個死去的名人。但名人就是名人,是名人就有他的利用價值。利用他的價值,從而達到收買人心的目的,這就是名人效應,所以努爾哈赤不過是借用了前輩的名號罷了,僅此而已。
努爾哈赤作為一個女真人,自然有自己的道德追求,那就是恢復金朝對北方的統治。只是後來自己的道德追求更高了些而已,他不在是滿足於做一個小小的汗國總經理,而是整個中華的董事長。努爾哈赤他本人漢化頗深,除了鑽研自己本國的言語外,還通過不懈的自學,學會了一門很實用的外語,漢語。要不說這知識學多了,不但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還能主宰更多人的命運。努爾哈赤還很喜歡聽書,沒事的時候就喜歡聽擁有國際視野的書,《三國演義》。
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做起了買賣,經常在撫順、瀋陽、遼陽等地做生意(所謂跑單幫是也),要不說這人見的多了,總有那麼一兩個不錯的關係。因此結識了不少漢族的知識分子,也認識了不少很大的地方勢力,流氓。包括那其後被他罵為「無賴」的蕭子玉,也是在這時候認識的;至於住過李成梁家,給李成梁當過乾兒子,還和李成梁學過課外讀物《孫子兵法》,那也是極可能的事。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文化背景,努爾哈赤索性不稱皇帝而只稱汗。稱汗不是代表他不想當皇帝,恰恰相反,這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詭計。進一步,稱汗確定自己,鞏固自己的勢力。退一步,在我看來,在當時他還沒有和明朝一較長短的實力。畢竟當時明朝名義上是某跨國企業的董事長,而自己只不過是個彈丸之地的小企業家而已。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沒有想過要打過長城去,他要做的,只是不斷的穩固自己,雄踞東北而已。可事實是不容假設的,因為有一件事發生徹底讓努爾哈赤氣憤了,貧窮。在那個科技決定一切的年代,光靠放馬牧羊是填不飽肚子的。你說造不出瓷器鐵鍋,就連做飯都是個問題,當然解決的辦法也是有的,那就是和明朝做生意,用自己的馬匹和大明朝去換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可是令努爾哈赤惱火的是,大明是個很沒有誠意的生意夥伴,所以努爾哈赤不得不動手了。因為在努爾哈赤看來,大明很小氣,小氣到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承認自己的汗王的地位,小氣到讓自己的族人沒有足夠的鐵鍋用。他真的惱了,多年的隱忍終於在那一刻釋放了,既然這樣,那就宣戰吧。努爾哈赤終於決定動手了,向那個看似強大的敵人發起戰爭。但自古至今侵略總是要找個合理的借口的,努爾哈赤在這一點上做的很用力,因為他不但找到了,還找到了七個,這就是歷史上很有名的七大恨。
恨,不僅僅是因為有多大的仇,有的時候一個人要恨另一個人其實並不需要一個很合理的理由。而大明和努爾哈赤之間確實是有矛盾的,而種下這個仇恨的正是當時的遼東猛人,李成梁先生。李成梁是個很會打仗的人,會打到幾乎一輩子都在打仗,可是實話實說,他還是個不大懂得政治的人。所謂政治,就是有固定愛好的一群人,聚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然後呢整天想出各種辦法,以此來達到對付別人,弄垮別人,並在打擊別人的同時壯大自己的一種複雜的鬥爭形式。而李成梁不懂得政治,因為他只會打仗,而且很會打仗。他不但自己會打仗,還教會了敵人如何去打仗,當然這個敵人暫時還是他的朋友。有那麼一天,這個朋友翻臉了,這讓李成梁深深的感到了恐懼,他這才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但卻有翻臉的朋友。七大恨,努爾哈赤,你真夠狠的。
這第一件大恨,還要回溯到三十五年前,從這件事上,我意識到,種下仇恨也許僅僅需要幾天的光景,而忘記仇恨可能就要花掉一輩子的時間,也許還要更長一點,所以我們的字典裡有了這樣的形容詞,父債子償。很不幸的是,努爾哈赤在這漫長的三十五間並沒有忘掉對大明朝的仇恨,而且還很用心的他記下了。萬曆多少年多少月,對努爾哈赤來說,是恥辱的一天,因為他一天內失去了三個親人,他爸爸,他爺爺,還要阿太,一個關係很亂的親戚。其實死並不值得畏懼,但窩囊的死去是件很沒有面子的事。覺昌安他爺爺,塔克世他爸爸是怎麼死的,不是叛逆,也沒有異動,僅僅是因為在不適當的時間到過一個不適合的地點,古勒城。清史裡面如下的記載著——「我祖宗與南朝看邊進貢,忠順已久,忽將我二祖無罪加誅,恨一。」
所謂的第二件大恨,在我看來,就是家大人對自己的親戚家子侄的態度而已,有的好些,要什麼給什麼,就像是明朝對待葉赫一樣。對有些相對不那麼好些,要什麼總要拖欠一下再給,就像對待自己一樣。你說都是親戚家的孩子,有道理對他好,對我不好麼。於是清史上記下了這第二件恨事----「我與北關,同是外藩,事一處異。恨二。」這第三件大恨,在當時卻是件無足輕重的小事,明朝的漢人偷摸的到努爾哈赤的地方去挖人參,結果被殺掉了。大明要討個說法,於是努爾哈赤就給了大明朝一個說法,在邊境處決了幾個被羈押的哈達俘虜。要說這實在算不上什麼事情,可你要知道,這幾個俘虜還有個共同的名字,女真人。清史裡面也寫下了這第三件恨事——「漢人私出挖參,遵約傷毀,勒要十夷償命,恨三。」
第四件大恨,起因於明朝曾經幫助過葉赫,並且欺負過自己。努爾哈赤可能忘記了,大明朝曾經也很無私的幫助過他,無數次的欺負過葉赫部。但這顯然不重要,重要的是葉赫部欺負我時,你還參加了。葉赫曾經是海西女真的四部之一,明朝在開原葉赫的附近,築了一個「鎮北關」,因此葉赫也常被混稱「北關」。四恨就是——「北關與我,同是屬夷,衛彼拒我,畸輕畸重,恨四。」第五件大恨,是女人的問題,你要知道女人一旦寫進了歷史,尤其是漂亮的女人,那總是要出問題的。努爾哈赤看上的女人,我相信那絕對不是一般的美女。這個美女有個很好聽的名字,東哥,這個女人是葉赫部一個貝勒布揚古的女兒。在萬曆二十一年的時候,布揚古出於某種陰暗的目的,就答應把一個十四歲的妹妹送給努爾哈赤,去給努爾哈赤做小老婆。
要不說答應了的事情就要老老實實的做到,不然有的時候後果是很嚴重的。努爾哈赤很有理由氣憤,因為他等這個許諾等了太久太久,足足有二十二個年頭之多。晚一點也就罷了,可偏偏這布揚古他忽然改變了計劃,還把他這個妹妹(三十六歲的老姑娘了)嫁給別人了,喀爾喀的一個王子,努爾哈赤活活的被戴了一頂綠帽子。於是,憤憤難平的努爾啥赤一口咬定,是明朝有意要自己難堪,這才教唆布揚古這麼幹,布揚古才會變卦。歷史上記載著如下幾句話——「北關老女,改嫁西虜,恨五。」第六件大恨,其實是土地的問題,女真人很不講道理,為了發展自己的畜牧業,居然強佔了柴河、三岔、撫安等多處大明朝所屬的土地。大明朝也很寬大,只是告訴女真人,這我說了算,你們趕緊給我滾蛋。這在努爾哈赤看來,也是一恨。——「逼令退地,田禾丟棄,恨六。」
第七件大恨,是朋友的事情,昔年的「遼陽無賴」蕭伯芝(子玉)作了明朝的特使,到了他的地盤上很有派頭,還對努爾哈赤頗不客氣。清史裡面記載——「蕭伯芝大作威福,百般凌辱,恨七。」有了這七大理由,努爾哈赤算是放心了,理由是有了,那就進攻吧。他第一站選擇了撫順,因為撫順有個李永芳,對大明來說,李永芳不過是個小小的總兵,還不是正的。但對努爾哈赤來說,李永芳卻很重要,因為他是一個可以出賣一切的人,他不但出賣了他自己,也出賣了他的國家;收服了撫順後,他又來到清河,裡應外合,很容易的就拿下了清河,順便殺死了那的守將鄒儲賢。如此大的動作,身為遠東總兵的張承胤自然不敢怠慢,親自帶了一萬多人試圖到清河討個說法,結果也被努爾哈赤給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