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處死長子褚英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

努爾哈赤,清朝的開國皇帝,被尊為太祖;而斬子之舉,違背常理,自然為清朝皇家所忌諱,因而史書缺乏記載,遂成為清宮的第一大疑案。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可作為大清國的創始人,努爾哈赤又為何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萌生了殺子的動機呢?

一、刀光劍影中長大的虎狼少年

努爾哈赤先後娶有16位妻子,共生育16個兒子和8個女兒。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明萬曆八年(1580年)生於北砬背山城(今新賓縣網戶村後山)。褚英的母親為佟佳氏·哈納札青(又叫詹泰),是努爾哈赤的結髮妻子,因此,褚英是努爾哈赤的嫡親長子。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以父、祖十三副遺甲起兵,開始了他長達半生的統一女真的征戰,這年褚英只有4歲。由於母親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路跟隨父親奔波於刀光劍影之下。努爾哈赤起兵之初,首先面對的是一些族人的對抗和暗殺。有刺客來襲,努爾哈赤就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和女兒東果格格藏進板櫃底下。褚英跟隨父親在格殺征戰、險象環生的境況中長大,刀光劍影、血雨腥風,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勇敢和躁烈,這讓他的性格裡面陽剛與霸氣佔據了過多的比重,而柔情與隨和幾乎無可覓尋。

褚英19歲的時候首次帶兵打仗。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褚英率兵征戰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一連攻取20多座屯寨,盡數招來所有民眾,大勝而歸。被賜號「洪巴圖魯」(漢語意為「旺盛的英雄」),並晉封為貝勒。

接下來的幾年中,褚英的地位開始迅速上升。褚英真正嶄露頭角是因為他在烏碣巖之戰中的出色表現,通過這次大戰,她受到父親努爾哈赤的重視。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努爾哈赤派胞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護送新歸附的部眾回建州。在歸路上,兵強馬壯的烏拉部派大將博克多率一萬兵馬橫行攔截。

雙方在圖門江畔的烏碣巖(今朝鮮鍾城境內)進行了一場大戰。在大戰中,舒爾哈齊畏葸不前,觀戰不動,褚英、代善兄弟二人兵分兩路夾擊烏拉軍。當時天寒雪飛,戰鬥異常激烈,褚英兄弟浴血奮戰,最終擊敗烏拉兵部。在烏碣巖之戰中,褚英立下大功,被賜號「阿爾哈圖土門」(漢語意為「大智勇」的意思)。第二年,褚英率軍進攻烏拉,攻克宜罕山城。因是長子,又屢建戰功,被授命執掌國政。這年他才29歲。

二、努爾哈赤殺子始末

褚英柄政之後,因年紀較輕,資歷較淺,而又心胸偏狹,操切過急,受到「四貝勒」、「五大臣」內外兩方面的反對。「四貝勒」就是努爾哈赤「愛如心肝」的四個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建州沒有立嫡以長的傳統,諸弟們不滿於褚英當嗣子、主國政的地位,便同「五大臣」聯合,傾軋褚英。「五大臣」就是努爾哈赤「信用恩養、同甘共苦」的費英東、額爾都、何和裡、安費揚古、扈爾漢。他們也不滿於褚英專軍機、裁政事的地位,力求同「四貝勒」結合,共同扳倒褚英。

從褚英方面來說,他對「五大臣」這些建州的「柱石」和「元勳」,缺乏謙恭的態度;對諸弟又沒有籠絡的智術,總是想趁父汗努爾哈赤在世時,逐漸削弱他們的財富和權力,以便鞏固自己的儲位,為自己順利即位鋪平道路。他的這種做法使「四貝勒」與「五大臣」人人自危,更促進了他們的聯合,使自己陷於孤立。更愚蠢的是,褚英對自己的處境不但沒有覺察,反而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號令諸貝勒於諸大臣對天發誓,效忠自己;強迫四個弟弟「不得違背兄長的話,更不允許將兄長所說的各種話告訴父汗。」還聲稱:「凡與我不友善的弟弟們,以及對我不好的大臣們,待我坐上汗位以後,均將之處死。」

不久,褚英的上述言行被告發,努爾哈赤深知褚英弊病,但也想給兒子一個檢討自己、痛思悔過的機會,就招褚英,讓其看「四貝勒」、「五大臣」告發他的文書,只要他承認自己狹隘、專橫、偏私的錯誤,或許仍會得到父汗的寬恕和一如既往的扶植。可是褚英仍固守己見,不思悔改。於是,努爾哈赤開始逐漸削弱了褚英的權勢,明確表現出對他的不信任。如此更加激發了褚英的極大不滿。至此,褚英從被立儲君到他最後失去執政權力,僅僅只有三個月的時間。

褚英開始敵對父王,結交黨羽,伺機報復。當父親出兵在外的時候,褚英出謀,寫詛咒對天地焚燒。還揚言:希望出征之師被擊敗,「若被擊敗,我將不使被擊敗的父親及弟弟們入城。」

努爾哈赤聽聞此事之後,非常生氣,盛怒之下命將長子褚英幽禁在高牆之中。被壓兩年之後,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褚英被努爾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處死,年僅36歲。

三、努爾哈赤處死長子褚英的真正原因

幾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探尋努爾哈赤究竟為什麼在短短幾年時間裡,幽死胞弟,殺死親子,骨肉相殘,做出了這麼違背常理的事情?尤其褚英,不僅是他的骨肉至親,而且是他創業過程中的得力助手、股肱之臣,究竟是什麼原因,最終促使努爾哈赤下定決心殺害他呢?

有人試圖從努爾哈赤性格上找原因,認為:「奴酋為人猜厲威暴,雖其妻子及素親者,少有所忤,即加殺害,是以人莫不畏懼。」也有人從利益上找原因,認為努爾哈赤是要保住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還有人從戀情上找原因,說他們父子為爭奪一個女人。這毫無根據,純屬戲說。事實上,努爾哈赤也是一個有手足情、父子情的人,幽弟殺子之事實屬無奈。特別是老年之後,努爾哈赤每每回顧這些事情,都心懷慚德、久不平靜。應當說努爾哈赤一生最後悔的事就是囚殺了長子褚英。那麼褚英死因之謎是怎樣揭開的呢?事情是這樣的:

1998年,歷史學家在中國第一檔案館看到了乾隆時期的「老檔」整理與重鈔的檔案《滿文老檔》(即《無圈點老檔》)。《無圈點老檔》中對褚英之死作了記載,從而解開了褚英死因之謎:

「聰睿恭敬汗以其長子阿爾哈圖圖們,心術不善,不認己錯,深恐日後敗壞治生之道,故令將其囚居於高牆內,經過二年多之深思,慮及長子若生存,必會敗壞國家。倘憐惜一子,則將危及眾子侄、諸大臣和國民。遂於乙卯年聰睿恭敬汗五十七歲,長子三十六歲,八月二十二日,始下決斷,處死長子。」

對於這樁史上鮮見的父殺子的悲劇,史學家認為,努爾哈赤是一位具有遠大政治抱負的政治家,當他的力量還很弱小時,他需要一支強有力的骨幹隊伍同心同德,朝著既定的大目標共同奮鬥。當時這個隊伍主要是兩個集團:一個是宗室貴族集團,以四大貝勒為代表;另一個是軍功貴族集團,如五大臣。

當褚英被推到執掌國政的地位時,因為他沒有恰當處理好各種關係,兩個集團的主要成員都反對他。努爾哈赤不處理褚英,就會出現三個不合:宗室貴族不合、軍功貴族不合、宗室貴族與軍功貴族不合。除掉褚英之後,使宗室貴族合,又使軍功貴族合,更使宗室貴族與軍功貴族大合,從而為建立後金政權、創立大清事業奠定了基礎。

由此看來,褚英被殺,殘忍的也許不是父親而是政治。

《努爾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