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殺子疑雲 他為什麼會殺了他的長子諸英

關於斬子有一齣京劇叫《戚繼光斬子》。後來有學者考證,歷史上沒有這件事。所以,「戚繼光斬子」是戲說,是藝術創作。那麼,努爾哈赤斬子,真有其事嗎?大家知道,努爾哈赤是清朝的開國皇帝,被尊為太祖;而斬子之舉,違背常理,自然為清朝皇家所忌諱,因而史書缺乏記載。努爾哈赤斬子,遂成為清宮的第一大疑案。

努爾哈赤先後娶有16位妻子,共生育16個兒子和8個女兒。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努爾哈赤19歲結婚分家,娶了女真女子佟佳氏哈哈納札青(又叫詹泰)為妻。第二年,他們生下一女,即東果格格。後來佟佳氏又生下兩個男孩:長子叫褚英(1580~1615年),次子叫代善(1583~1648年)。

褚英,萬曆八年(1580年)生,這年努爾哈赤21歲。努爾哈赤起兵時,褚英只有4歲,代善才1歲。努爾哈赤帶兵打仗,主要將領是他的胞弟舒爾哈齊和五大臣費英東、額亦都、何和裡、安費揚古、扈爾漢等。

概括起來,褚英的一生有「三幸」和「三不幸」。

「三幸」是:其一,出生在努爾哈赤家,父親後來成為大清國的開創者;其二,從小在父輩和費英東、額亦都等傑出將領那裡學習軍事技藝和知識,長於弓馬,武藝高強;其三,參加烏碣巖等大戰,受到鍛煉,得到父汗的重用。

「三不幸」是:其一,母親死得較早,父親在危難中起兵,他很少享受家庭的溫暖;其二,家庭時時遇風險,處處遭劫難,所以他很小就開始了馬背生涯,在刀光劍影、動盪不安的環境裡成長;其三,那時女真沒有文字,他沒有上過學,也沒有受過正規系統的教育,缺乏心智韜略。

褚英的「三幸」和「三不幸」,既成就了他,也最終毀滅了他。

褚英19歲的時候,首次帶兵打仗。《清太祖實錄》記載: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褚英率兵征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收取20多個屯寨的部民而回,被賜號「洪巴圖魯」(漢語意為「旺盛的英雄」)。褚英真正嶄露頭角是因為他在烏碣巖之戰中的出色表現,通過這次大戰,他受到父親努爾哈赤的重視。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努爾哈赤派胞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護送新歸附的部眾回建州。在歸路上,烏拉部貝勒布占泰派大將博克多率1萬兵馬橫行攔截(《滿文老檔》卷一)。雙方在圖們江畔的烏碣巖(今朝鮮鍾城境內)進行了一場大戰。

烏拉部是海西女真四部中一個兵強馬壯的大部,烏拉城在今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烏拉街鄉。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烏拉部和海西女真另三部葉赫、哈達、輝發,因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部日益強大而不安,組成聯軍對建州發動進攻,結果被打敗。同年九月,葉赫、哈達、烏拉等九部聯軍3萬之眾,在古勒山與努爾哈赤所部併力一戰,結果,葉赫貝勒布齋等4000人被斬殺,烏拉貝勒滿泰之弟布占泰被俘。

努爾哈赤為了彌合矛盾,結好烏拉,將布占泰送回並扶持他做了烏拉貝勒。建州和烏拉先後五次聯姻:努爾哈赤的女兒穆庫什、舒爾哈齊的兩個女兒額實泰和娥恩哲,都先後嫁給烏拉貝勒布占泰為妻;布占泰的哥哥滿泰(原烏拉貝勒)的女兒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為妻,後來生了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布占泰的妹妹乎奈又是舒爾哈齊的妻子。可以說,兩部是親上加親。

但是,這種以政治利益為紐帶的聯姻,並不能徹底彌合雙方的矛盾。烏碣巖大戰是兩部矛盾的突出表現。

在烏碣巖大戰中,舒爾哈齊顧及和烏拉貝勒的姻親關係,便同部將常書和納齊布率兵停在山下,畏葸不前,觀戰不動。建州扈爾漢、揚古利則在山上樹柵紮營,派兵守護帶來的500戶,率200人同烏拉軍前鋒格鬥。隨後褚英與代善各率兵五百,分兩路夾擊烏拉軍。褚英率先衝入敵陣,時天寒雪飛,雙方戰鬥異常激烈,最終烏拉兵大敗(《清史列傳》卷三)。代善擒斬烏拉大將博克多。這一仗,建州兵斬殺烏拉兵3000級,獲馬5000匹,甲3000副,烏拉兵敗兵逃竄,「如天崩地裂」(《李朝宣祖大王實錄》卷二九)。

烏碣巖大戰不僅大大地削弱了烏拉部的力量,而且打通了建州通向烏蘇里江流域和黑龍江中下游地區的通道。在建州內部則引起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兄弟、努爾哈赤與褚英父子兩個關係的重大變化。

第一,兄弟之間矛盾激化。舒爾哈齊(1564~1611年),是努爾哈赤的胞弟,努爾哈赤10歲喪母時,舒爾哈齊才5歲。努爾哈赤起兵後,舒爾哈齊跟隨長兄,作為副手,四處征戰,屢立戰功,二人相互扶持,相處和諧。但隨著實力的不斷壯大,兄弟之間卻漸漸出現裂痕。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舒爾哈齊向朝鮮來使申忠一說:「日後你僉使(官名)若有送禮,則不可高下於我兄弟。」這表露出舒爾哈齊對已獲權位與財富並不滿足,想和長兄爭名利、爭權位。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建州兵征哈達時,「出兵之時,無不歡躍」,勇敢衝殺,驅騎爭鋒。舒爾哈齊卻在哈達城下畏縮,遭到努爾哈赤的當眾怒斥,他們兄弟之間的裂痕進一步加深。

烏碣巖大戰,更令努爾哈赤對舒爾哈齊不滿,他下令將舒爾哈齊的兩員大將常書、納齊布論死,這明顯是在殺雞駭猴、敲山震虎。舒爾哈齊苦苦懇求說:「若殺二將,即殺我也!」努爾哈赤最終答應免二將死,但罰常書銀百兩,奪納齊布所屬牛錄(《滿洲實錄》卷三)。而且,此後努爾哈赤不再派遣胞弟舒爾哈齊將兵,削奪了他的兵權。

舒爾哈齊被奪去兵權後,鬱悶不樂,常出怨言,認為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好。不久,他移居黑扯木(地名),遠離胞兄。據《滿文老檔》記載: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三月十三日,努爾哈赤「盡奪賜弟貝勒之國人、僚友以及諸物」,又命將忠於舒爾哈齊的大臣烏爾坤吊在樹上,下積柴草,以火燒死。這明顯是給舒爾哈齊臉色看。

舒爾哈齊口頭上表示悔改,而心中更加鬱憤難平,史書上記載說:「弟貝勒仍不滿其兄聰睿恭敬汗之待遇,不屑天賜之安樂生活,遂於辛亥年(萬曆三十九年)八月十九日卒。」(《滿文老檔》上,第一冊)

關於舒爾哈齊之死,清朝史書記載的都非常簡略。《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記載:「上弟達爾漢(漢語意為「神聖」)巴圖魯貝勒舒爾哈齊薨(hōnɡ),年四十八。」清朝官書都僅用一個「薨」字,記述舒爾哈齊的死。舒爾哈齊的墓在東京陵(今遼寧遼陽)。明朝人和朝鮮方面記載說努爾哈赤對其胞弟舒爾哈齊「計殺之」、「腰斬之」,但不是直接史料。所以說,舒爾哈齊究竟是病死,幽禁而死,還是被努爾哈赤殺死?實際情形不得而知,成為一個歷史之謎。

至於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兄弟矛盾逐漸激化的原因有三說:

其一,明朝人認為,他們兄弟之爭是因對明朝政策的分歧;

其二,朝鮮人認為,他們兄弟之爭是因對權位利益的貪慾;

其三,近年有人認為,他們兄弟為了爭奪一個女人——葉赫老女。這毫無根據,當屬戲說。

第二,褚英地位迅速上升。《無圈點老檔》開篇記載: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褚英28歲,在烏碣巖之戰中,立下大功,被賜號阿爾哈圖土門(漢語為「廣略」之意,也就是「大智勇」的意思)。第二年,褚英偕貝勒等率軍進攻烏拉,攻克宜罕山城。旋因居長,屢有軍功,被授命執掌國政(《清史列傳褚英》)。這年他29歲。

但是,「福兮禍之所伏」。褚英執掌國政,對這位年輕貝勒來說,是福還是禍?

褚英柄政之後,因年紀輕,資歷較淺,而又心胸偏狹,操切過急,受到「四貝勒」、「五大臣」內外兩方面的反對。

「四貝勒」即努爾哈赤「愛如心肝」的四個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代善是褚英的胞弟,比褚英小3歲;阿敏是褚英的堂弟、舒爾哈齊第二子,父親死後被努爾哈赤收養;莽古爾泰是褚英的五弟,作戰驍勇,騎射精通;皇太極是褚英的八弟,聰睿精明,武藝高強。他們擁權勢、統軍隊、厚財帛、領部民,以德、功、長、能,於天命元年(1616年)被授為和碩貝勒。

建州沒有立嫡以長的傳統,諸弟們不滿於褚英當嗣子、主國政的地位。但他們如果直接上告對長兄的不滿,似有爭嗣之嫌,於是同「五大臣」聯合,傾軋褚英。

「五大臣」就是努爾哈赤「信用恩養、同甘共苦」的費英東、額亦都、何和裡、安費揚古、扈爾漢。他們早年便追隨努爾哈赤,威望高,權勢重,歷戰陣,建殊勳,攻克圖倫城時褚英尚在襁褓之中。

五大臣也不滿於褚英專軍機、裁政事的地位,力求同「四貝勒」結合,共同扳倒褚英。「五大臣」首告嗣儲褚英,似有貳心之嫌。

從褚英方面來說,他對「五大臣」這樣建州的「柱石」和「元勳」,缺乏謙恭的態度;對諸弟又沒有籠絡的智術,而是想趁父汗努爾哈赤在世時,逐漸削奪他們的財富和權力,以便鞏固自己的儲位。這樣的做法使「四貝勒」與「五大臣」人人自危,更促進了他們的聯合。由是,褚英陷於孤立。

雙方矛盾的逐漸明朗化和日漸激化,使努爾哈赤不得不在長子褚英和「四貝勒」、「五大臣」之間作一個抉擇。他反覆權衡,最終決定疏遠褚英。爾後兩次進攻烏拉,努爾哈赤都沒有派褚英出征,而讓他在家留守。

褚英並沒有從中汲取教訓,反躬自省,暗自韜晦。相反,《清史稿褚英傳》記載:「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於是獲「咀咒」之罪(《清史稿》卷二一六)。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努爾哈赤命將長子褚英幽禁在高牆之中。

「四貝勒」和「五大臣」藉機聯合向努爾哈赤告發褚英。努爾哈赤讓他們每人寫一份文書呈送。《滿文老檔太祖》癸丑年即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記載他們控告褚英的「罪狀」是:

第一,褚英挑撥離間,使「四貝勒」、「五大臣」彼此不和;

第二,聲稱要索取諸弟貝勒的財物、馬匹,引起諸弟不滿;

第三,曾言:「我即位後,將誅殺與我為惡的諸弟、諸大臣。」

這些罪狀無疑加速了褚英的悲劇進程,而他此時已經失去了申辯的權利。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褚英死,年僅36歲。後葬在清東京陵。

褚英是病死,是幽禁而死,還是被處死?在褚英死後300多年時間裡一直是一個歷史之謎。《清史列傳褚英傳》記載:「乙卯閏八月(《無圈點老檔》記作「八月」),死於禁所。」也沒有交待褚英的死因。《滿文老檔》記載褚英事跡也很簡略。

褚英死因之謎是怎樣被揭開的呢?事情是這樣的:1962年,在台灣台中市霧峰北溝故宮博物院地庫裡,發現了《滿文老檔》(即《無圈點老檔》)。後廣祿、李學智先生以《老滿文原檔》為書名加以介紹。1969年台北故宮博物院加以影印出版,以《舊滿洲檔》作書名,陳捷先教授撰寫長文介紹。1998年我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看到乾隆時期對這份「老檔」的整理與重鈔的檔案。當年官員從滿本堂(收藏滿文檔案房)借還書以及呈送時都用《無圈點老檔》這個名字,於是稱它作《無圈點老檔》,並且對其七部重鈔本也分別定了名稱。《無圈點老檔》中對褚英之死作了記載,從而解開了褚英死因之謎:

聰睿恭敬汗以其長子阿爾哈圖圖們,心術不善,不認己錯,深恐日後敗壞治生之道,故令將其囚居於高牆內。經過二年多之深思,慮及長子若生存,必會敗壞國家。倘憐惜一子,則將危及眾子侄、諸大臣和國民。遂於乙卯年聰睿恭敬汗五十七歲,長子三十六歲,八月二十二日,始下決斷,處死長子。

上面引文,自「經過」以下,至「長子」以上,在《無圈點老檔》中被圈畫刪掉,為《無圈點老檔》乾隆朝各種重鈔本所諱闕。現看到《無圈點老檔》六種鈔本——《無圈點字檔》(草本)和《加圈點字檔》(草本)、《無圈點字檔》(內閣本)和《加圈點字檔》(內閣本)、《無圈點字檔》(崇謨閣本)和《加圈點字檔》(崇謨閣本)都沒有記載上述文字。乾隆皇帝在命臣工重鈔《無圈點老檔》時,諭旨圈畫刪掉努爾哈赤命殺死長子褚英這段重要史料,是為親者、尊者、貴者、賢者諱,不讓創建龍興大業的太祖,留下殘暴的痕跡。

在這裡我順便說一下,滿洲宗室有個傳統,父親獲罪死後,並不影響其子被任用。比如舒爾哈齊死後,子阿敏後位列四大貝勒,濟爾哈朗爵鄭親王、官至攝政王;褚英被殺,他的三個兒子,長子杜度後為貝勒,三子尼堪後為親王,都受到重用。

幾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探詢:努爾哈赤究竟為什麼在短短幾年時間裡,幽死胞弟,殺死親子,骨肉相殘,做出這麼違背常理的事情?要知道,舒爾哈齊、尤其是褚英,不僅是他的骨肉至親,而且是他創業過程中的得力助手、股肱之臣,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最終促使努爾哈赤下定決心殺害他們呢?

《努爾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