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定都瀋陽傳說 瀋陽不會發水不會地震

薩爾滸之役後,老罕王努爾哈赤勢力大增,隨之便將都城由赫圖阿拉遷到了遼陽,起名為東京。可是定都剛剛三年,突然又決定遷都瀋陽。努爾哈赤為什麼執意要遷都瀋陽城呢?長久以來,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美妙的傳說。

相傳有一天,努爾哈赤跟王公貝勒們一起議事,突然提出遷都瀋陽的主張。這突如其來的決定使大家十分意外,一時間七嘴八舌,紛紛表示反對。這樣一來,君臣們在殿堂裡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諸王、大臣們認為東京城已經頗具規模了,如果再次遷移,勢必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努爾哈赤據理力爭道:"瀋陽是形勝之地,四通八達,進可攻,退可守。在那裡建都,西可以進攻大明,北可以攻打蒙古,南可以征服朝鮮。況且瀋陽山青水秀,林子深,野獸多,魚蝦肥,是一個難得的好地方。"君臣們各持一端,一時難以達成共識。

正在這難解難分之際,忽然門軍報告說有一老人前來求見。努爾哈赤傳令請進。這位老人剛剛踏進殿門,就大聲向罕王報喜:"王爺,我家住在沈水南邊的奉集堡。前天村東頭的樹林子裡忽然飛來了一隻鳳凰。鳳凰是鳥中之王,吉祥之兆,飛臨這裡,必定是王爺您洪福齊天,因此特地跑來向您報喜。"努爾哈赤聽了大喜,重重地賞過老人,然後便派人前去查看,果然有一隻美麗的鳳凰落在林中。努爾哈赤心中一動,忙問諸王大臣這是什麼意思。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誰也不吱聲。只有四貝勒皇太極應聲說道:"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這落鳳之地一定風水好,這是上天指示我們遷都那裡。"努爾哈赤興奮地說道:"四貝勒言之有理,我們就隨鳳凰的行蹤行事!"眾王公大臣也都點頭贊成。

努爾哈赤一邊派人察看地形,一邊徵集民工車馬,準備大興土木。誰知剛一開工,那隻鳳凰忽然一聲長鳴轉身飛走了,一直飛到沈水以北的瀋陽城才落下來,還不停地向努爾哈赤點頭叫喚。努爾哈赤見狀大聲說道:"現在鳳凰飛落瀋陽城,長鳴不止,可見那裡才是真正的風水寶地,新都應該遷往那裡。大家意下如何?"眾人默然不語。努爾哈赤果斷地一揮手,大聲說道:"看來鳳凰是奉天旨意,命我在瀋陽修建新都。上天既然指示我遷都那裡,我又怎敢不從?"眾人見他決心已定,又見天意如此,就都紛紛同意遷都瀋陽了。

努爾哈赤果然命人在鳳凰落腳之地修建京城,取名"鳳天",後又改為"奉天",意思是"奉天承運"。新城修畢,努爾哈赤便由遼陽東京城遷都瀋陽了。

洪興祖引《河圖》曰:「昆山出五色水,其白水入中國,名為河也。」

「瀋陽城也會發水、地震嗎?」

「不會。」

「為什麼呀?」

「因為瀋陽城下有一隻烏龜,瀋陽的四角有四塔,這四塔就是龜的四個腳,下雨、地震的時候烏龜會托起瀋陽城,所以瀋陽是福地呀!」

特別喜歡這個傳說,當爺爺奶奶用慈愛的笑容講出這個故事的時候,在我們還天真幼稚的心上,就像感受到冬日的陽光一樣溫暖和安心。

瀋陽的四塔四寺,就這樣帶著民間賦予的善意而富有創意的光環,流傳在一代又一代瀋陽孩子的心上。

四塔四寺誕生的傳說

先說特別有群眾基礎的第一個故事:相傳原來沈城邊的一條河裡有一隻千年烏龜精,大概老實的時間久了便耐不住寂寞,呼風喚雨的舉動嚴重威脅到附近沈城百姓的生活。事已至此,東海龍王只得向玉皇大帝求援,終於把托塔李天王給求來了。

李天王將手中的寶塔化作一條龍,騎在了烏龜的身上,稱此舉可鎮住它三百年。那三百年之後該怎麼辦呢?後來,一位喇嘛夢見佛祖給了他一個裝有四顆佛牙的小盒子,說只要將這四顆牙齒放在龍腳上,此地便可以風調雨順。喇嘛醒後對皇上講了這個夢,皇上立即在瀋陽城的四周修了裝有佛牙的塔來鎮壓龍腳,也就是這東西南北四塔,從此瀋陽果然成為久負盛名的福地。

關於四塔鎮妖的傳說,還小範圍地流傳著其他版本:傳說清朝初年,瀋陽大旱,人們天天求雨可一點用都沒有。當時的皇帝皇太極無奈之下只好貼出皇榜,懸賞能解大旱的能人。就在皇榜貼出的第六天,宮外來了個喇嘛,他揭了皇榜,告訴皇太極說,漢朝蔡倫造紙時,造好的第一張紙被玉皇大帝收去,後來文殊菩薩讓人把這張紙借過去看,送還的時候紙被風吹到了人間,如今正飄到盛京上空,所以才遮擋了風雨,造成乾旱。

喇嘛說,解決之道就是,在城的四角修上四塔,鎮住寶紙才能解除旱災。於是,這四塔四寺就成了瀋陽的寶貝。

故事總是讓人看過開心,不過故事裡瀋陽腳下鎮住的還真是臥虎藏龍,又比如那塔灣舍利塔下鎮住的惡龍,可見古人對塔是有著非同一般的崇敬清朝的皇太極,也是如此崇敬著塔和寺。

四寺分別供奉不同的佛

據記載,清太宗皇太極於崇德八年(1643年)仲春敕令修建四塔四寺,以瀋陽古城為中心,在東西南北四方各距中心廟2.5公里左右的地方修建四座寺廟,即東塔永光寺,取義「慧燈普照」;西塔延壽寺,取義「虔祝聖壽」;南塔廣慈寺,取義「普安眾庶」;北塔法輪寺,取義「流通正法」。

民間的流傳是,當年的皇太極聽信了喇嘛大師「建四方白塔可使國家統一」的遊說,於是四塔均採用了相似的白色圓肚實心磚砌喇嘛塔風格,塔高24米,佔地225平方米,由基座、塔身、相輪三部分組成。

清代瀋陽文化名人繆東霖在《陪京雜述》中記載:「按瀋陽建造之初,具有深意,說城內中心廟為太極,鐘鼓樓像是兩儀,四塔是四象,八門像八卦,郭圓像天,城方像地。角樓、敵樓各三層共三十六像天罡,內池七十二像地煞,角樓敵樓共十二像四季,城門甕城各三像二十四氣。」於是,後代有了關於瀋陽城在易經中的相對應說法。

除了四塔之外,當時也一同修建了四座寺廟,當年的四座寺院建築格局也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進門即見天王殿,殿後五楹大殿,東西各有配殿,四寺分別供奉不同的佛:東塔永光寺供奉「地藏王佛」;西塔延壽寺供奉「長壽佛」;南塔廣慈寺供奉「千手千眼佛」;北塔法輪寺供奉「天地佛」。

西塔延壽寺

塔背後的美麗傳說

在如今的瀋陽,你可能不知道以上所講的傳說和歷史,但是你一定知道四塔,因為它們在瀋陽早已成為一個地標、一個地域,甚至一種生活。

在四塔附近的區域,有以它們名字命名的街路,有用它們冠名的公園,甚至還有著名的商業街和機場,因為這些已經不再年輕的四塔依舊保持著知名度,歲月的魔力有時候很難說清。

經過大約20多年前的那次維修後,四塔四寺重新出現在瀋陽的四方,曾被拆除的西塔在其原址重建。

多年前記者去過西塔,第一次看見了無數個壽字,壽文化在那個時刻深深刻入了記者的腦海。雖然是惟一一座拆除後重建的塔,但因為地處瀋陽站附近,同時又有一個著名的朝鮮族商業區以西塔而命名,西塔成為現在四塔裡最具特色的一個。

南塔

與西塔異曲同工的是南塔,知名自然是因為附近那鋪天蓋地一般蔓延的鞋城,還有龐大的日雜市場,以及遠近聞名的燒烤小吃巷子。在嘈雜熱鬧的街市中,南塔保持著自己的風度和矜持,超然世外,望著眼前這一切的風雲變化。

相傳南塔廣慈寺中供奉的「千手千眼佛」,本是一位皇帝的三公主,美麗與善良並存,人稱善公主。

有一次,皇帝得了急病,神醫說需要公主的一隻手和一隻眼入藥,大公主和二公主都紛紛後退,卻是這最小的三公主毫不猶豫地割下了自己的手臂和眼睛。後來,痊癒後的皇帝請求如來佛封這位善良的獨眼獨臂三公主為「添手添眼佛」,不巧的是傳話的鸚鵡學舌失誤,把「添手添眼佛」說成了「千手千眼佛」,於是三公主的身上長出了一千隻眼睛和一千隻手。這之後,民間也開始供奉善良的三公主,據說這位公主可以治病救人,正應了南塔「廣慈」的原意。

從南塔向東,一路繁華散盡,東塔上長出的枝丫曾經長期困擾著這座古塔,沒有寺廟的守護,這座塔生存在東塔公園裡。據傳,上世紀20年代初期,張氏父子建造東塔機場,飛機起飛的時候高度低,時常擦碰掉東塔的塔頂,後來重建的時候才補好。歷史如何不得而知,倘或真是如此,人們可能更想知道,當時的飛機是不是足夠結實。

相對來講,四塔中北塔的保存最為完整,佛事也更頻繁,至今仍有。塔與廟不時小修小補,塔身上還繪有一雙眼睛。從1985年開始,瀋陽市文物管理辦公室在寺內建立了碑林,瀋陽境內發現的各種石碑幾乎都被收集在這裡,到現在已經有些擁擠,那些銘刻下的已經模糊不清的文字,無不講述著自己認為重要的故事。

《努爾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