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繼承之謎 皇太極長子為何沒能繼承皇位

皇太極生前並沒有「立嗣」,在他逝世之時,圍繞新一任皇位的爭奪便開始了。爭奪這個位置的主角主要是兩個人: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和努爾哈赤的兒子之一、皇太極的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一場蓄謀已久的鬥爭即將展開。

我們先看豪格,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而且戰功纍纍,在滿族八旗中有正黃、鑲黃、正藍三旗的支持。豪格身上繼承者父親皇太極的優秀品質。更為重要的是,皇太極在生前已經初步實現了君權至上的專制制度,在漢族帝王中「皇子繼承」的傳統觀念已經開始影響了滿族貴族們的思想。

睿親王多爾袞比豪格小三歲,也同樣是位高權重,戰功纍纍。他有正白旗和鑲白旗的支持,而且深得皇太極的信任和倚重,他自己也是文武雙全。皇太極曾經對多爾袞說過:「朕愛爾過於諸子弟,賴爾獨厚,以爾勤勞國政,恪遵朕命故也」。可見,皇太極對多爾袞的評價極高,自己深信諸子弟中只有他能「成事」。多爾袞最重要的一張牌便是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體制仍然存在,皇太極死後,這些共議國政的貝勒們大多支持多爾袞。

可以說,此時雙方勢均力敵,難分伯仲。都沒有壓倒對手的絕對優勢。雙方各自暗地裡在做著密謀和交易。

在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十四日,盼望已久的一天終於到來了。諸王貝勒們在皇太極的棺槨前提議立皇位繼承人,兩黃旗的精銳將停放皇太極棺槨的崇政殿圍住,兩旗代表大臣索尼、鰲拜、圖賴等為了爭奪「擁力之功」便握劍高喊:「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而多爾袞則以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捍衛者的身份,回喝到:「放肆,諸王貝勒們尚未開口,哪有爾等說話的地方,還不給我速速退下」。阿濟格和多鐸看到眼前的局勢,並不佔優,於是趕緊上前勸阻多爾袞,可是多爾袞怎會把如此小輩們放在眼裡,阿濟格和多爾袞同母弟弟多鐸急的喊道;「太祖遺詔可繼位者也有我之名,你若不從,便立我。」索尼、鰲拜、圖賴等回擊到:「太祖遺詔,肅親王之名也在其列」。多爾袞冷眼說道:「那就立長,那當立禮親王代善」。當時禮親王代善,已經年老體衰,很久不問朝政了,他本人也無心介入此爭鬥之中。他只好兩不得罪,說道:「睿親王若應允,誠為國家之福分;否則,肅親王為帝制長子,亦可承繼大統。」

豪格坐不住了,以退為進說道:「我福小德薄,焉能堪當此任。」說罷,拂袖而去。可惜豪格雖然有父親作戰時的勇敢,卻沒有繼承父親的謀略。兩黃旗的代表也紛紛離座,索尼、鰲拜、圖賴等齊聲道:「我等食帝食,衣帝衣,帝制於我,恩比天高。若不立皇子,我等願從先帝與地下。」

代善見雙方僵持不下,自己也不可能做皇帝,於是也打算退出這場辯論了:「我雖先帝之兄,但因年事已高,不與朝政,朝中之事一概不知,如何議立?」說完,也退出了崇政殿。

眼看擁立新皇帝之事就要談崩,聰明的睿親王又開口了:「爾等所言甚是,皇子繼承也有道理,那既然肅親王謙讓退出,那便擁立先帝的第九子福臨為新帝。而福臨尚在幼小之年,須由鄭親王濟爾哈朗與我左右輔政,待其成年,即當歸政。」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深感意外,因為福臨此時年僅六歲,大家並沒有想到他。而福臨也是「皇子」,兩黃旗大臣們,發愣之餘,也無法再次開口,因為他們打的口號是「皇子繼承」,他們知道,福臨的母親是皇太極的五宮后妃之一---永福宮莊妃。在五宮后妃中雖然還有麟趾宮貴妃,但是她的兒子博果爾年僅兩歲。大家想來想去,多爾袞這個隨機應變的提議獲得了大家的一致通過。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

至於攝政王之職,既然多爾袞放棄了皇位之爭,福臨還年幼,也無可厚非。雙方便退而求其次,擁立六歲的福臨繼位,即女真滿族的第三位皇帝---順治帝。睿親王雖然失去了做皇帝的機會,但卻成為了這場鬥爭的勝利者。順治朝的兩位攝政王,濟爾哈朗排名是在多爾袞的前面,可是在第二年,濟爾哈朗便召集內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等宣佈道:「今後各衙門辦理事務,凡報告我二王的,以後都先報睿親王,所有的記檔署名,也先署睿親王之名即可。自此之後,多爾袞便位居攝政王之首,在年幼的順治帝面前,更是以攝政王的身份獨攬大權,當上了不是皇帝的皇帝。

《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