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簡介
清高宗乾隆
1711年9月25日子時—1799年2月7日
姓愛新覺羅,諱弘歷,是雍正帝第四子。
生於康熙五十年,卒於嘉慶四年,終年89歲
葬於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縣西北)
乾隆於雍正十三年即位
為清代入關第四帝
乾隆六十年禪位於十五子顒琰,自己成為太上皇。乾隆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國封建史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僅次於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壽命最長的皇帝。
雍正在位時乾隆被封被寶親王。雍正死後,群臣和總管太監從正大光明匾額後面取出錦匣,開讀密詔,上面寫著「皇四子弘歷為皇太子,繼聯即皇帝位。」弘歷於同月即位。第二年改年號為「乾隆」。
相傳乾隆不是雍正的親生兒子。而是海寧陳閣老之子。在雍親王(雍正)妃分娩的那一天,恰好陳閣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個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後者則是個男孩。此時的雍正聽說後,密令家人將陳閣老請來,並強調一定要帶著小孩。然後借口福晉要看孩子,將小孩帶入內室,將自己的女孩換給陳家。陳家後來發現不對,但不敢聲張。沒想到,男孩天資聰明,深得康熙,雍正二帝的喜愛,最後竟成為一代君王。傳說乾隆在六下江南時,曾暗去海寧省親。
不過有學者認為,乾隆是雍正的長子,也就是說,雍正並不擔心無人繼承他的王位。而且,當時的皇位之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雍正怎麼敢與他人交換孩子,而給政敵留下話柄。因此,乾隆身世之謎是子虛烏有。
乾隆在位期間,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使社會上出現一片繁榮的景象,「康乾盛世」在此期間達到了頂峰。同時乾隆平定了準噶爾部,消滅了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的勢力,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的管理,鞏固和開展了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奠定了今天中國固有版圖;嚴厲拒絕了英國特使馬嘎爾尼提出的侵略性要求。
在平定天山南路時,清軍俘虜了小和卓木的一個妃子,她是一位絕色佳人,身上又散發出一種天然的奇香,人稱香妃。乾隆便將她收為妃子送入宮中,還特地招來回教徒服侍她的吃穿。又在宮中西苑造了回族的住房、禮拜堂,以博取她的歡心。香妃卻毫不動心,堅決不從。一天,宮女奉乾隆之命來勸說,香妃猛地取出一把匕首,嚇得宮女四散躲避。太后怕乾隆遭到不測,趁乾隆去郊祭時,把香妃召來,令其自殺。乾隆知道後還生了一場病,事後下令將香妃遺體用軟轎抬回新疆喀什入葬,建香妃墓。近年來,專家經過大量考證。認為香妃實為乾隆的容妃,在宮中生活了28年,55歲時病歿,葬於東陵,棺上書有阿拉伯文的《可蘭經》。
乾隆帝嚮慕風雅,精於騎射,曾先後六次下江南,遍游名城,筆墨留於大江南北。乾隆還是一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匯。但乾隆所興起的文學獄,在清朝歷代中為數最多。如有個文人胡中藻寫了一句「一把心腸論濁清」的詩句,乾隆認為這是誹謗清朝,將胡中藻滅族。不過這並不有損於乾隆的功績。
但乾隆好大喜功,為人重奢靡,鋪張浪費,並自稱為「十全老人」。他在位後期任用和坤二十年。和坤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致使這二十年間貪污成風,政治腐敗,各地農民起義頻繁。清王朝開始從強盛走向衰敗。
乾隆六十年(1795年)底,乾隆決定將皇位禪讓給皇太子。他下詔說:「我25歲時繼位,當時曾經對天起誓,如果能夠在位60年,就一定自行傳位給皇太子,不敢與皇祖(指康熙)的在位年數一樣。現在我在位已經滿60年,不敢食言,決定禪位與皇十五子顒琰。他如一時難以處理朝政,由我訓政。」和坤等大臣極力勸阻,乾隆不聽,於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在太極殿舉行禪位大典,自稱太上皇,但仍掌握著朝廷實權。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得病,雖經過不少名醫醫治,都不見起色,初三死於養心殿。
乾隆自稱「十全老人」,有「十全武功」——發動了十次戰爭,窮兵黷武,勞民傷財,把「盛世」的家底耗盡,1、1747年:平大小金川;2、1755年:平准部;3、1757年:再平准部;4、1759年:平回部;5、1769年:平緬甸;6、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7、1788年:平台灣;8、1789年:平越南;9、1791年:平尼泊爾;10、1792年:再平尼泊爾。
縱觀乾隆的「十大武功」,絕大多數都是自我宣傳的結果:大金川(四川靖化)和小金川(四川懋功)是西藏民族部落間的紛爭,清政府加以干涉;台灣是漢人林爽文的抗暴革命;這三大武功都是血腥的對內鎮壓,不能稱之為「武功」。平緬甸、平越南和平尼泊爾都是醜劇和敗仗,更稱不上「武功」。其實乾隆的武功只有一個——征服準噶爾汗國,開闢新疆省,可乾隆卻把這一個分為三個——平准部、再平准部、平回部。乾隆非要湊足十項不可,進一步襯托出他的虛榮浮華和把肉麻當有趣。
乾隆的虛榮心還體現在滿清帝國的「外交」上。乾隆的外交理念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進貢」。凡是肯向清國「進貢」的國家都是小國和窮國。清國和這些國家「建交」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益處」,他們向清國進貢的目的很少是出於「友好」的動機,而是貪圖清國的「賞賜」。乾隆皇帝為了鼓勵清國以外的國家向他「進貢」,對前來「進貢」的「藩屬國」的「賞賜」十分豐厚,賞賜的價值往往十倍甚至百倍於「貢金」的價值。例如清國與印度之間有一個芝麻國巨坎堤王國,它每三年向中國進貢一次,每次進貢砂金一兩五錢。清國的回報則是堆積成山的綢緞、銀幣和茶葉。假使世界上有一種一本萬利的交易,那就莫過於向乾隆皇帝進貢了。當周邊的國家發現向乾隆進貢的好處時,就紛紛利用進貢的名義敲搾中國,並不惜用戰爭相威脅要求增加「進貢」的次數。乾隆皇帝為了一己虛榮和「面子」,把百姓的稅錢不當回事,使中華帝國的財富大量外流。四、惡直好諛,重用大貪官和紳。
乾隆對部下的阿諛奉承有狂熱的愛好,這一嗜好直接導致了中國歷史上前於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貪官和紳的出場。
和紳是一位侍衛出身的滿洲花花公子,因為特殊的機緣受到乾隆的信任和重用,在他統治的後期把帝國的行政大權交給他,擢升他為宰相(大學士.軍機大臣)兼首都治安總司令(九門提督)。和紳有著絕頂的小聰明,熟諳做官技巧,用肉麻的諂媚和恭謹的外貌,把自以為英明蓋世的乾隆玩弄於股掌之上。和紳的全部行政才能是貪污和弄權,對乾隆重用他的回報是在全國建立一個史無前例的貪污系統,把清帝國的牆基掏空。全國官員發現,如果不向上級行使巨額賄賂,就要被無情地淘汰出局,甚至被投入監獄,他們不得不適應這一形式。乾隆死後,和紳也跟著倒台,查抄他的家產折合白銀九億兩,相當於全國十二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如果包括他揮霍掉的和親人貪污的款項,總數應該不下二十年的財政收入,和紳當權剛好二十年!清朝在他手上由盛轉衰。為了沖淡武夫形象,他極力附庸風雅,舞文弄墨,寫了幾千首詩,收藏歷代書法精品,到處題字,彷彿是一個極有文化修養的儒雅之士。然而,在這迷人的表象掩蓋下,他的另一面卻是一個文化專制主義的狂熱推行者。帝制時代的獨裁君主都推行文化專制主義,而以清朝為最甚,清則以乾隆為最甚。這樣說,決不是誇張。
文化專制的突出表現就是大興文字獄,對知識分子的詩文吹毛求疵,捕風捉影,無中生有,上綱上線,動輒殺頭抄家充軍。文壇上,一片肅殺之氣。康熙時,戴名世的著作《南山集》,被當局認為有「政治問題」,遭到嚴懲,主犯戴名世被殺頭,株連親戚朋友幾百人。五十多年以後,乾隆皇帝再次舊事重提,利用「南山集案」大興冤獄,殺害了71歲的舉人蔡顯,株連24人。
事情的起因並不離奇。蔡顯的詩文集《閒閒錄》出版以後,被邀功的小人揭發,說是其中有「怨望訕謗」之詞。那麼所謂「怨望訕謗」之詞是什麼呢?說來可笑,不過是蔡顯引用古人《詠紫牡丹》詩句:「奪朱非正色,異種盡稱王」。詩的原意無非是說,紅色的牡丹是上品,紫色的牡丹稱為上品,是奪了牡丹的「正色」,是「異種稱王」。如此而已。那些官僚們竟望文生義,強詞奪理地指責蔡顯含沙射影,「奪朱」是影射滿人奪取朱明天下,「異種稱王」是影射滿人建立清朝。
兩江總督高晉、江蘇巡撫明德把這個案件上報皇帝,主張按照「大逆」罪,凌遲處死蔡顯。乾隆皇帝仔細看了高晉和明德的奏折,以及隨同奏折附上的《閒閒錄》,下了一道聖旨,把凌遲改為斬首,同時對高晉、明德大加訓斥。這是什麼道理?難道他大發善心了嗎?非也。原來他從《閒閒錄》中找到了「戴名世以《南山集》棄市」之類字句,以為蔡顯是在發洩對現實政治的不滿,而高晉、明德查辦此案時竟然沒有發現這類字句,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乎,他在聖旨中狠狠訓斥這兩個封疆大吏,是「有心隱曜其詞,甘與惡逆之人為伍」,故意縱容包庇、同流合污,需要承擔一部分罪責。因此把蔡顯由凌遲改為斬首,意在警告大臣們,以後經辦此類案件,務必處心積慮地收集罪證,不能有所遺漏。結果,蔡顯和他的17歲兒子被處死,幼子及門生多人充軍。原因就是一句吟詠牡丹的詩句,以及一句反映事實的大白話:「戴名世以《南山集》棄市」。
在大興文字獄這點上,乾隆皇帝比他的大臣要厲害百倍。這從「字貫案」可以更加清楚。舉人王錫侯,為了給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提供方便,把《康熙字典》加以精減,編了一本《字貫》。這種事情,在現在看來十分尋常。殊不知,這一舉動在當局的眼中,已經屬於「大逆不道」。因為,《康熙字典》是康熙皇帝「欽定」的,王錫侯膽敢擅自刪改,便是一大罪狀。何況《字貫》沒有為清朝皇帝的名字避諱,構成另一罪狀。不但王錫侯遭到嚴懲,書板、書冊全部銷毀,而且經辦此案的江西巡撫海成也因「失察」而治罪。
儘管如此辯解,既然皇帝已經說「人人得而誅之」,王錫侯自然難逃一死。
從乾隆六年到五十三年,有文字獄53起,幾乎遍及全國各地,到處都充斥著以文肇禍的恐怖氣氛,迫使知識分子遠離現實,躲進故紙堆裡討生活。此外,人們似乎忘記了這樣一點,乾隆時代由大興文字獄進而發展到全面禁書、焚書;開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就是一個禁書、焚書的過程,禁毀書籍達幾千種。無怪乎一代宗師孟森要感歎:「明清之間著述,幾遭盡毀」,「始皇當日焚書之厄,決不至離奇若此」!政治上也越來越腐敗。尤其是其晚年重用大奸臣、「貪官之王」--和珅,使清朝國庫逐漸虛空,百姓生活貧苦,嘉慶元年(1796年),發生白蓮教民變。應該說,清朝是從乾隆中後期開始走向衰落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高宗以在位期不越祖父康熙帝為名禪位於子顒琰,是為清仁宗,又號嘉慶帝,自稱太上皇,仍然繼續執政,直到嘉慶四年(1799年)去世為止。
六下江南遊逸揮霍,耗盡國力民財。
乾隆皇帝和七世紀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亡國之君楊廣有一個同樣的愛好:那就是喜好去繁華似錦的江南遊玩。
乾隆的南巡集團聲勢浩大,每次都在萬人以上,所到之處極盡奢侈糜費,地方供給極盡華麗壯觀,百姓的財富經歷巨大的浩劫。乾隆除了下江南遊蕩獵奇外,還花費巨資在北京西郊營造繁華蓋世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東造琳宮,西增復殿,南築崇台,北構傑閣,說不盡的巍峨華麗。又經文人學士,良工巧匠,費了無數心血這裡鑿池,那裡疊石,此處栽林,彼處蒔花,繁麗之中,點綴景致,不論春秋冬夏,都覺相宜。又責成各省地方官,搜羅珍禽異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萬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寶物,一齊陳列園中,作為皇帝家常的供玩。從前秦二世胡亥築阿房宮,陳後主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隋煬帝營顯仁宮芳華苑,華麗也不過如此,所不同的是前兩位是著名的亡國君王。
乾隆的揮金如土,使康熙、雍正辛苦搜刮的的「家當」很快被消耗殆盡。
乾隆的后妃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乾隆十三年,崩,年三十七。
繼皇后,烏喇那拉氏,佐領那爾布之女,乾隆二年,封嫻妃,乾隆十年,晉貴妃。孝賢皇后崩後,晉皇貴妃,主後宮事,乾隆十五年,冊為皇后。三十一年七月崩,乾隆命喪葬儀式等同於皇貴妃。生有二子,永琪、永璟,一女,夭折。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內管領清泰之女。生四子,永璐夭折,嘉慶皇帝、永璘,還有一個未曾命名已夭折,二女,分別下嫁拉旺多爾濟、札蘭泰。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大學士高斌之女。當乾隆還是太子時,是側室福晉。乾隆初封為皇貴妃,薨,謚為慧賢皇貴妃。
純慧皇貴妃,蘇佳氏,乾隆為太子時,就已在服侍乾隆。乾隆皇帝即位後,封純嬪,累進純皇貴妃。薨,謚純慧皇貴妃。生一子,永瑢。一女,下嫁福隆安。
慶恭皇貴妃,陸氏,初封慶嬪,累晉慶貴妃。薨。嘉慶皇帝曾經被她撫育過,被嘉慶帝追尊為慶恭皇貴妃。
哲憫皇貴妃,富察氏,雍正十三年,薨,被乾隆追封為哲妃,晉皇貴妃。一子,永璜,為高宗的長子,一女,殤。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乾隆為皇子時,就已嫁給他,乾隆初,封嘉妃,晉嘉貴妃。四子,永珹、永璇、永瑆,還有一個未曾命名已殤。
婉貴妃,陳氏,乾隆為皇子時已嫁給他,乾隆間,自貴人累晉婉妃。嘉慶間,尊為婉貴太妃。薨,年九十二。
穎貴妃,巴林氏,自貴人累晉穎貴妃,尊為太妃,薨,年七十。
貴人,西林覺羅氏,柏氏,皆從常在尊為貴人。
晉太妃,富察氏,初為貴人,待到道光帝時,仍未逝世,被道光帝尊為皇祖晉太妃。
容妃,和卓氏,回族人,初入宮,封貴人,累進為妃,薨。
忻貴妃,戴佳氏,總督那蘇圖之女,生二女,皆殤。
愉貴妃,珂里葉特氏,生一子,永琪。
舒妃,葉赫那拉氏,生一子,殤。
敦妃,汪氏,生一女,下嫁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
乾隆的子女
乾隆生有17子10女。
愛新覺羅·顒璜,長子,定安親王。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側妃)
愛新覺羅·顒璉,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愛新覺羅·顒璋,三子,循郡王。母寶親王側妃蘇佳氏。
愛新覺羅·顒珹,四子,履端親王,出為履懿親王愛新覺羅允祹後。母嘉嬪金佳氏。
愛新覺羅·顒琪,五子,榮純親王。母愉貴人珂里葉特氏。
愛新覺羅·顒瑢,六子,質莊親王,出為慎靖郡王愛新覺羅允禧後。母純妃蘇佳氏。
愛新覺羅·顒琮,七子,哲親王。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愛新覺羅·顒璇,八子,儀慎親王。母嘉妃金佳氏。
愛新覺羅·顒瑜,第九子,早殤。母嘉妃金佳氏。
愛新覺羅·顒玥,第十子,早殤。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愛新覺羅·顒瑆,十一子,成哲親王。母嘉貴妃金佳氏。
愛新覺羅·顒琪,十二子,貝勒。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愛新覺羅·顒璟,早殤。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愛新覺羅·顒璐,早殤。母令貴妃魏佳氏。
愛新覺羅·顒琰,十五子,清仁宗,嘉慶帝。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愛新覺羅·永,第十六子,早殤。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愛新覺羅·顒璘,十七子,慶僖親王。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皇長女(1728~1729),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殤。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皇二女(1731),雍正九年四月生,當年十二月殤。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側妃)
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1731~1792),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1745~1767),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純貴妃蘇佳氏。
皇五女(1753~1755),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殤。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1758),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殤。母忻嬪戴佳氏。
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1756~1775),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1757~1767),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殤, 葬於端慧皇太子園寢。母忻嬪戴佳氏。
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1758~1780),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1775~1823),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
養女和碩和婉公主(1734~1760),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四日生,父為和親王弘晝,母為福晉烏札庫氏。
乾隆死後的廟號為高宗純皇帝,史稱乾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