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山真水仙境般的清西陵,是清王朝在關內營建的第二處規模宏大的皇家陵園,它的出現,歷史記載是因為風、水、土俱佳的緣故。
一、故事在這裡開始
1980年4月8日,《北京晚報》突然登發出了這樣的一條消息:
雍正的泰陵在清理發掘之中,證實沒有被盜,現在正在破土動工,金頭之謎即將解開……
這條消息很快在社會上傳播開來,人們在興奮之餘就是急切盼望長期以來困擾人們的「雍正金頭之謎」得到徹底的澄清。雍正皇帝真的被俠女呂四娘刺死並拿走了腦袋嗎?人們急切關注著泰陵地宮開啟的一切消息。這則消息引起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著名考古專家夏鼐先生的高度重視,他瞭解到泰陵地宮並未被盜的事實後,經過謹慎詳細的思考,向國家文物局提出停止開啟雍正帝泰陵地宮的建議,國家文物局對此非常重視,採納了他的建議,立即向清西陵文物管理處發出了停止發掘泰陵地宮的緊急通知。
夏鼐,字作銘,浙江省溫州市人。生於清宣統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910年2月7日)。新中國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導者和組織者之一,其中1956—1958年在北京市昌平縣主持明代定陵的發掘。
4月11日,夏鼐先生親臨清西陵泰陵地宮發掘現場,仔細考察了發掘現場曾經有盜洞的泰陵發掘口後,再次重申了停止發掘的上級指示,泰陵已挖開的昔日洞口被堵上了,泰陵地宮中那種種的神秘再次被蒙上了往日的面紗,雍正皇帝金頭之謎的揭開由於夏鼐先生的直接出面干預與人們擦肩而過。
清西陵為什麼想要打開雍正皇帝的泰陵地宮呢?
原來,20世紀70年代後期,中國在經過「文化大革命」一段時期的低潮後,精神文化的需求被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在同一時期,同樣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位於北京之東的遵化清東陵先後打開了乾隆陵、慈禧陵、香妃墓的地宮,這些清代著名人物的地宮的清理和開放,不僅解決了歷史遺留的許多疑案,更重要的是當時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旅遊事業因此而迅猛發展,並促進了經濟和物質文化產業的連帶發展。因此,守護著具有同樣巨大文物價值和旅遊潛力的易縣清西陵也不甘寂寞,經過仔細勘察、詳細論證後,他們提出了開啟清理雍正帝泰陵地宮的大膽而又實際的方案,這不能不說是當時的正確抉擇,因為在清西陵文物管理處成立前,人們就在泰陵的琉璃影壁下發現有一個盜口,而且當地人普遍認為該陵已經被盜匪盜掘過了,既然明十三陵和清東陵都已經有開啟地宮的先例和成功經驗,提出清理被盜掘過的泰陵地宮,國家文物局很可能批准。
雍正帝這個歷史人物,是清代皇帝中爭議最多的一位。歷史記載,雍正帝在其13年的皇帝生涯中,以強硬殘酷的政治手腕懲治官場腐敗,大膽改革,推行新政,創立秘密立儲制度,切實有效地扭轉了康熙末年官場腐敗、政治荒廢的局面。而在民間則是過多地流傳雍正帝改詔篡位、弒父逼母、殺兄屠弟以及他的猝死、遠離祖陵建陵等一系列傳說故事,所有這一切都留給了人們太多的遐想空間和創作的思維。
在現在的人們看來,也許所有雍正帝之謎都能在雍正帝陵寢中找到答案或者相關的蛛絲馬跡。於是,站在歷史研究和陵寢保護角度上,雍正帝的陵墓都有必要打開。在精神和物質文明高速增長的今天,人們和歷史研究者都將期待的目光瞄向了清西陵。
事實上,清西陵果然不負眾望,及時而明確地向國家提出了這一要求,國家文物局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欣然同意了清西陵開啟泰陵地宮的申請。
1980年4月8日,清西陵文物管理處為了順利開啟雍正帝的泰陵地宮,事前做了精心詳細周密的開啟計劃和準備,河北省文物局文物處的主要領導、專家,保定地區的一名副局長、易縣文化局的一名副局長都到現場坐鎮指揮。負責這次開啟泰陵地宮任務的則是當地駐軍58001部隊的官兵。「雍正皇帝的地宮要開啟了」的消息很快傳遍了京津地區,許多新聞媒體聞風紛紛趕到易縣的清西陵,清西陵一時成了人們議論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
二、風景如畫的陵園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梁各莊西,是清朝帝王選中的另一處山川秀麗、景色優美的風水寶地。
雄峻的泰寧山層巒飛翠,疊嶂騰輝,猶如一道天然的圍屏矗立於陵區北面,成為西陵之祖山。陵區西側是太行山東麓,著名的西陵八景之一的雲濛山,層巒疊嶂,蜿蜒起伏。東面的金龍峪等山巒盤旋遠去。元寶山作為泰陵的朝山,端峙陵園之南。元寶山的東西兩翼是東華蓋山和西華蓋山,巍峨聳峙,成為陵區之南的屏障。在大紅門兩旁又有九龍山和九鳳山東西對峙,如天然門闕,其間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陵口。西面的拒馬河奔騰咆哮,波濤洶湧。南面的易水河清波粼粼,潺潺流淌。整個陵園群山拱衛,眾水環流。陵園之內,數以萬計的蒼松古柏形成了一望無垠的翠海,遮天蔽日,松濤陣陣。
在萬頃綠濤碧海之中,紅牆、黃瓦、拱橋、石雕鑲嵌其間,飛金耀日,富麗堂皇,博大精深,氣象萬千。整個陵區「紛郁麗九光之霞,郁蔥翠萬年之秀」,就像一幅絢麗多彩的風景畫展現在眼前。而在陵區之外,另有八大美景盡收眼底,荊關紫氣、雲濛疊翠、拒馬奔騰、峨眉晚鐘、奇峰夕照、福山捧日、華蓋煙嵐、易水寒流。在「萬年龍虎抱,日夜鬼來朝」的皇家陵園,風景如此美妙,令人震撼,令人嚮往。
清西陵是在我國古代風水理論指導下,將建築的人文美與山川形勝的自然美高度有機結合的又一傑出典範。對此,清代的官書有詳盡的描述。《清朝文獻通考》載:
世宗憲皇帝陵曰泰陵,孝敬憲皇后合葬,敦肅皇貴妃從葬,在易州西三十里永寧山,本名太平峪。山勢自太行來,巍峨聳拔,脈秀力豐。峻嶺崇山遠拱於外;靈巖翠岫環衛其間。前則白澗河旋繞,而清、滱、沙、滋諸水匯之;後則拒馬河瀠流,而胡良、琉璃、大峪諸水匯之。信天設之吉地也。
《續文獻通考》載:
秀若拱璧,簇若雲屯。考其瀠洄,延袤千里計,所匯納襟帶百川。崇寢殿之駊騀,信天造之吉壤也。
在雍正、乾隆兩朝任過多年直隸總督的李衛對泰寧山的山水形勝也有如下一段精彩的描述:
龍蟠鳳翥,源遠流長,左右迴環,前後拱衛,誠如金城玉筍。蜀日記稱易州一帶山勢峭拔、如花如火,龍虎森嚴,靈氣所鍾,甲於寰宇。皆實錄也。
西陵,這片沉睡在山水間的人間奇跡,曾經安靜地藏在大自然賦予她的大好年華里,春花秋月,年復一年,忽然間,一群俗稱「風水先生」的人來到這裡觀光瀏覽,由此,大清帝國的又一座皇家陵墓群——清西陵由此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