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甄嬛傳》的熱播曾引發了一陣清史熱。其中,關於雍正死因之謎,由於《甄嬛傳》的杜撰情節,使得這個歷史懸案更為撲朔迷離,引人入勝。
《甄嬛傳》大結局中,葉瀾依痛恨雍正賜死允禮,假意承寵,暗自給雍正使用暖情香,並騙其服下含有慢性毒藥的丹丸,使雍正沉溺聲色染病吐血。甄嬛故意將雍正新寵孫答應和侍衛私通一事添油加醋地告知雍正,雍正怒不可遏,病重不起。葉瀾依最後給皇帝服用了所謂長生不老的金丹加重了雍正病情。雍正彌留之際,甄嬛獨自陪伴其身邊,講出了所有真相,雍正急火攻心之下駕崩。《甄嬛傳》的這一情節,當然是一種藝術虛構,但因歷史原因,使得這一虛構情節又有了藝術的合理性。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清晨,雍正帝突然暴斃在圓明園離宮中。當時官方宣稱他是忽然發病身亡,但並沒有明確說明雍正的病情及死因。與「官書不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間卻流傳著雍正之死的種種離奇曲折的故事,雖多為民間趣聞,甚至以訛傳訛,但其中也有不少頗具合理性的因素,讓嚴謹的史學家也不敢貿然否決。
關於雍正死因,主要有三種說法。其一是官書記載因病而亡,但對暴斃的異狀未作解釋,令人疑竇叢生。其二為劍客所刺,未作證實。其三為死於丹藥中毒,也只是推論。其中遇刺身亡和中毒身亡(現一些清史學者多傾向於中毒身亡觀點,《甄嬛傳》也借用了這個說法)流傳最廣,而民間流傳甚廣的說法是,雍正為呂四娘所殺。這個說法不僅流傳於民間,而且一些書籍中也有大量的記載,如《滿清外史》、《清宮遺聞》、《清宮十三朝》等,都記載說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刺殺了雍正帝。
呂四娘何人?何故要刺殺雍正?說法又有二。或說呂四娘為俠女。說雍正年少時酷愛擊劍,愛結交天下劍客,與其為刎頸之交者就有十三人。雍正登極伊始,就控制了海內武林高手,而惟獨某僧不從,隱藏山野之中。一日,雍正知其藏身處,命武林高手緝拿,該僧伏劍自殺。一個月後,該僧徒弟女俠呂四娘用飛劍削去雍正腦袋,為師父報了仇。又一說,呂四娘為呂留良之孫女。呂留良系清前期有名的文人,雍正六年(1728),已故的呂留良因曾靜案牽涉,被朝廷從墓中挖出戮屍。十年(1732)十二月,呂留良之子葆中、毅中被處死,其親人也被嚴加處置,孫輩發配邊疆為奴。傳說呂四娘逃脫,潛藏深山,拜師習劍,練得飛簷走壁、飛劍殺人之技,後潛入宮內,以宮女身份潛入皇宮侍奉皇上,伺機行刺。雍正十三年(1735)某夜,潛入圓明園斬掉了雍正的腦袋,報了她的滅家之仇。
這個傳說故事是十分離奇的,在清史研究中一直受到質疑。其實,用今天我們的看法,呂四娘殺雍正只是個傳說故事,過去歸入「稗官野史」,若按現代的分類法,則可將其歸入民間文學類。不論古代還是現代,從無人將其看作歷史。然而,為什麼「呂四娘殺雍正」之說被老百姓津津樂道,被文學家妙筆生花,以致於流傳至今呢?
傳說故事屬民間文學範疇,同樣也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而決不可能完全是人們頭腦中虛擬出來的,都有其產生的背景和原因,呂四娘殺雍正之說也不例外。以我之見,大致有三個原因。
其一,事件本身的撲朔迷離,給民間傳說留下想像空間。《清朝野史大觀·世宗晏駕之異聞》中講道:「世宗暴崩,傳聞異辭。有謂為被刺者,其說亦非無據。」隨後便是呂留良孫女為祖父報仇的傳說,同時其文又「考《鄂爾泰傳》」,講述了鄂爾泰得知雍正暴崩慌忙入宮的情形,便留下「質疑」空間:「當時天下承平,長君繼統,何所危疑而倉皇若此?可證被刺之說或不誣矣。」其實,從這篇文中尤其是《鄂爾泰傳》中,我們找不到雍正被刺身亡的依據,僅是民間想像而已。但雍正身為皇帝,卻死得不明不白,又由於宮廷不能做出確切說明,自然引起人們的傳言與猜測。在民間傳說中,首先把殺雍正者定位在與雍正有深仇大恨而又身懷絕技的人身上,自然選擇的便是呂留良的後代——女俠呂四娘了。
其二,傳說反映了民間對呂留良冤案的不滿,對雍正「文字獄」暴政的極為反感。中國封建時代的文字獄自古有之,到雍正朝和乾隆朝時達到頂峰。雍正八年十二月至十年十二月,雍正就呂留良案連連降旨,大開殺戒,株連甚廣,處死者一百多人。呂留良及其子呂葆中雖已亡故也被剉屍梟示,其子呂毅中判斬立決。呂的孫輩人數眾多,全部發往寧古塔為披甲人之奴。呂弟子嚴鴻逵凌遲處死,其祖父、父、子孫、兄弟、伯父兄弟之子,男16歲以上者皆斬首,男15歲以下者及嚴的母、妻、妾、子女給有功之臣為奴,財產入官。其他諸如刻書人、與呂有交往之人、收藏呂書之人,皆斬首不貸。凡對呂留良敬仰者,如同鄉朱振基,廣東連州知州等也都受到嚴審。呂留良冤案表現出雍正的殘酷、殺人如麻的本性,不僅受牽連者的後代將雍正恨之入骨,一般百姓也對此極為反感。正由於呂留良案是個大冤案,因而形成其後代呂四娘殺雍正的傳說之後,便迅速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
其三,事件具有的文學色彩敘述,為民間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呂四娘殺雍正」是一種傳說故事,它之所以得以流傳,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其核心須是真人真事。如雍正其人須是真實的,雍正確實存在著死於非命的疑點。二是故事能夠滿足文學創作的懸念條件,雍正既然存在著被殺的可能性,那麼他是由誰所殺?殺害的手段怎樣?殺害的過程如何?為什麼仇恨到一定要殺他不可?這個傳說故事通過多多少少不知名的民間文學作者口口相傳,愈加生動曲折,引人入勝,以至於當代的文學家、藝術家還在以此為題材尋蹤覓跡,心織筆耕,創作了難以計數的傳奇小說、電影、電視劇、戲曲、連環畫等作品。
「呂四娘殺雍正」這一傳說故事,能夠流傳二百多年而始終被人們津津樂道,不是沒有道理的,正是由於其中包含著不容忽視的社會價值。「呂四娘殺雍正」是個傳說故事,借雍正死於非命之機渲染故事,藉以對無端冤死者寄托哀思,對殘暴皇帝表示憤慨,對殺死暴君的孤膽英雄加以讚頌,發洩了民間百姓的愛憎情緒,表達了民間對暴政的強烈復仇情緒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傳說表達的傾向無疑便是民心的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