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電視劇領域,清宮劇越來越熱。從《宮心計》到《步步驚心》,再到火得一塌糊塗的《甄嬛傳》……有人將這些電視劇定義為「宮斗劇」,因為其劇情都反映了後宮你爭我奪、爾虞我詐的那些事,十分引人入勝。清宮劇之所以廣受歡迎,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劇裡邊那些貴妃、格格扮相端莊秀麗,觀眾看著十分養眼。可是最近,也不知道誰這麼敗興,在網絡上貼出了一組晚清時期清朝後宮一些貴妃、格格的真實照片。
這些照片確實真實可信,但是,一看照片裡這些「佳麗」的真實長相,就令很多人看慣了清宮劇的網友大呼「雷人」!完全難以接受。黑白照片中清朝宮廷女子相貌平平、面無表情,無論長相、身材、氣質都與現代後宮劇中的美女相差甚遠。影視作品中皇后的形象一般都端莊大氣,而照片中真實的隆裕皇后卻既清瘦又駝背,這種反差徹底毀了大家對「後宮三千佳麗」的美好想像,影視作品中美艷動人的「六宮粉黛」 原來竟是相貌平平的普通婦人。
很多人由此就覺得納悶,說難道真實世界裡真就這樣?不錯,確實是這樣。有人說,你看皇帝這是「家天下」,天下的這些女人都是他的,為什麼清宮這后妃這麼難看?
這其實是有歷史原因的。首先,我們都知道清朝是關外的滿族入關建立起來的。清朝立國之本是八旗制度,八旗為正黃旗、正紅旗、正藍旗、正白旗、鑲黃旗、鑲紅旗、鑲藍旗和鑲白旗。八旗制度是滿族興旺發達的根本。因為滿蒙通婚、滿蒙一家,所以隨著兵力規模的擴大,在滿八旗之外,又建立了蒙古八旗。後來,不少北方的漢族人也加入到了他們的隊伍當中。所以,出於軍隊建制的需求,又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按照清朝皇室規定,王公貴胄尤其是皇帝,娶妻納妃都不能是漢人(漢軍八旗視同於滿族人)。那麼,從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這裡邊選的老婆,基本上都是北方人,而且絕大多數是滿族人和蒙古族人。
據統計,清朝十二帝的後宮中大概有187 名妃子,其中滿族占130 多名,蒙古族大概有20 多名,可見剩下的就非常少了。這樣一來,南方的女子就完全排除了。我們知道南方人顯得秀氣、纖小,而美女多出自江南,這也就是後宮女子看起來都較為魁梧的原因。
再一個原因,那個年月後宮吃東西吃得好,而且也沒有哪個女的像今天說要減肥。吃得好還不減肥,那毫無疑問,這胖不就很正常了嗎?
第三個原因,由於北方冬天天氣寒冷,取暖手段又較為單一。只能多穿多吃,要不「扛」不過去啊!一多穿就會顯得臃腫,多吃則會增加脂肪。所以,照片裡清朝後宮那些妃子有的顯得有點兒胖,這是非常真實的。
這樣一來就好理解了,像《甄嬛傳》這樣的電視劇裡面的那些女演員,比如孫儷、斕曦,等等,為了上鏡好看,有哪個平常不得追求身材纖細苗條?要是女演員也有一張大臉的話,上鏡絕對好看不了。而且,演員平時的生活習慣,與幾百年前大清後宮的那些妃子們的生活習慣大相逕庭。演員呈現的端莊秀麗的形態和真實的清宮妃子根本不是同一時代的,都是騙你的。
有人會問,除開演員不談,《甄嬛傳》裡面演的那些事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呢?當然不是。那是小說家和編劇編的,絕大多數劇情都不是真的。以後宮選妃為例,在《甄嬛傳》裡邊,選妃的程序是騾馬車先把選秀的秀女帶到宮裡來,皇上相中了,就給個香囊,意思是留下來進入下一輪,其實就相當於從海選晉級下一輪。要沒看中的呢,給你花你走人吧。
然而,清朝後宮真實的選秀是不是這樣呢?不是。真實的選秀女範圍比電視劇裡寫的廣泛得多,程序也複雜得多。它為什麼這麼重視選秀女呢?
首先,秀女也有嚴格的區分。根據出身的不同,秀女分為「八旗秀女」和「包衣三旗秀女」。八旗秀女,顧名思義,是出身於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的秀女。這是由戶部主持選拔的,每三年挑選一次。八旗秀女,除了作為皇上的后妃充實到後宮以外,還有的要賜婚給皇帝的直系親屬,比方說親王、貝勒,等等。所以八旗秀女十分受重視。不過,八旗秀女在選擇過程中受重視程度也不同,一般得按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這個順序來選。還有一部分秀女呢,叫「包衣三旗秀女」,是包衣三旗的後代。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選一次,由內務府主持,選的是正黃、鑲黃、正白這上三旗包衣人家13-17 歲的女子。選他們家的女子進宮幹嗎呢?主要是當宮女,承擔後宮雜役的。當然這裡頭也有個別幸運的也能逐漸升為嬪妃,但數量極少。所以,這個選秀女的過程,是決定著清室這個系統婚姻的大事,絲毫馬虎不得。
選秀女關卡重重,規模很大。凡是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13 歲到17 歲的女孩必須進宮參加秀女的選擇。這24 旗裡面所有的姑娘在13 歲到17 歲都不能結婚。有人說為什麼要到17 歲呢?假如這次海選正好趕上身體不舒服,或者有病住院沒工夫來了,那你就輪候著吧,所以輪到3 年以後你就可能就17 歲了。如果你沒進過宮,那對不起,你就等到二十、三十都不准嫁人。要讓皇上知道了還得罰你,就連一些大臣的孩子也不例外。乾隆年間,閩浙總督德沛上疏給乾隆皇帝,說請皇帝下旨允許我兒子娶兩廣總督馬爾泰的女兒。但馬爾泰的女兒還沒參加選秀女呢!乾隆皇帝為此大怒,說這還了得,這個選秀女的規矩你不守,大清根基都要動搖了!為啥?這是整個種族延續的大事。所以說它的選擇方式是非常嚴謹的。
在選秀過程中,皇上是看不過來的,主要是皇后帶著手下的太監、宮女來進行挑選。這樣一來誤差就會很大。另外一個你記住,選秀女可不是選美,為什麼呢?它規定了必須穿旗裝,不能穿世俗的裝束,這樣就會使很多長得好看的人出不來。那個時候選秀女的主要標準是什麼呢?給皇上或者王公貴胄選老婆看重兩樣,一個是門第,一個是品行。皇后的標準是母儀天下,妃子則要端莊賢淑,這是第一位的,不是長得漂亮就可以。當然你也不能太醜,母儀天下嘛,模樣也得說得過去。而且清朝皇帝對於美色是很忌諱的,因為「 紅顏禍水」這個觀念深入人心,怕天下這些讀書人說閒話。所以這是大清時候選秀的一個傳統。
品行這一條咱們說過了,再說一下門第。這門第特別關鍵。再以《甄嬛傳》為例,華妃之所以飛揚跋扈的,是因為她哥哥是大將軍年羹堯。有了這樣的門第,一般來說都能選進宮,相貌只是所有因素中的最後一個。所以說,那時所謂的選秀女不是選美,不是光看你的模樣,品行、門第等這些都非常重要。
順便講一下,清朝后妃總共有八個等級,最尊貴的是皇后,其次皇貴妃和貴妃,然後是妃,再之後是嬪,貴人,往下常在、答應。剩下的就是宮女了。
那麼,《甄嬛傳》中陰險毒辣的皇后烏拉那拉氏,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呢?當然沒有。為什麼呢?
首先,皇后的選擇特別重要。整體來說皇后必須性格溫柔和順,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心腸歹毒的。母儀天下嘛,是天下女人的榜樣。而且皇后乃後宮之長,說白了領一大家子人過日子呢,你沒個樣子也根本不行,所以皇后很少有心腸那麼歹毒的。你就說慈禧,當年咱們一提慈禧老佛爺就說她賣國,其實如果你從大臣眼裡看慈禧,那幾乎就沒什麼缺點,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事那絕對一碗水端平。你得讓人說得出來,不能讓人講究你。
再者,皇后完全沒有必要嫉妒哪個妃子生下了皇子。因為真正培養養這個孩子的任務,都是皇后來承擔的,她沒必要嫉妒下邊一個妃子。歷史上類似於「狸貓換太子」的事情少之又少。
在《甄嬛傳》中,最常見的「宮斗秘訣」就是下毒。各種「毒計」 的運用成為了後宮爭寵的重要武器。劇中的代表藥物就是麝香,這是導致甄嬛流產的首要原因。此外,劇中皇帝為華妃配置的「歡宜香」內含有大量麝香,長期聞香的華妃終身不孕。還有的說我嫉妒你,往你的湯裡下藥,讓你癡呆,有沒有這事?絕不可能出現。
且不說麝香的藥用效果如何,首先,在皇宮裡要想下毒,除非買通這個對手身邊的宮女、太監。可是這談何容易?每個妃子的宮女太監都是一跟跟了自己的主子許多年,想買通有一定的難度。並且,自己的主子死了,太監、宮女就得另外去適應其他主子,基本上陞遷無望,還有可能遭到虐待。更嚴重的是,主子要死了的話有可能讓宮女太監殉葬,
誰能為那點兒錢豁出命去?不太可能。更主要的是,宮裡警備森嚴,哪能說下毒就下毒?毒藥怎麼帶進去?所以歷史上很少有下毒的事情發生。
再看看雍正皇帝,在電視劇裡整天忙著和后妃談戀愛,歷史上有沒有這事呢?雍正在位13 年期間勤勉朝政,「談戀愛」的時間非常有限。並且,皇帝和妃子在一起有很多規矩。皇上翻牌子翻到誰誰來侍寢,來的時候都是脫光了,捲到被子裡讓太監抬進來,走的時候再抬走,避免嬪妃攜帶對皇上不利的東西。侍寢過後很快要回到自己的寢宮,這是因為怕皇上睡著了,妃子在旁邊謀害皇上。並且,也是為了不影響皇上休息,耽誤第二天上朝。總結下來就是,基本上妃子侍寢沒有陪一宿的,所以妃子也沒有那麼多機會真正在皇上身邊吹枕邊風,什麼這個妃子不行,那個不行,張家長李家短什麼的,也沒這麼多事兒。
這樣一分析就可以看出,《甄嬛傳》裡大多數反映後宮爾虞我詐的事兒都是騙人的。所以各位讀者看這一類清宮劇,僅當娛樂消遣。如果把它當真正的歷史,就有些可笑了。要想瞭解真實的歷史,還是多讀正史為好,千萬別拿電視劇裡的事兒當做真實的歷史來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