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平時身體十分健康,年僅58歲的雍正皇帝猝死於京郊離宮圓明園的九州清宴殿內。盛年之期的皇帝突然駕崩,而清朝官私著作皆未詳其原因,難免使人產生種種猜測並由此引發許多傳說。其中影響最大的,一是被刺身亡說,二是服食丹藥說。
1 雍正皇帝是被刺身亡嗎?
雍正剛一辭世,京師內外即傳出他是被刺而死的,甚至說因殺手割其首級而逃亡,清廷不便聲張,只好悄悄讓人雕刻了一個金質腦袋以全屍而匆匆埋葬。但關於殺手是誰,卻又有幾種說法。
流傳最廣的殺手是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世宗暴崩,傳聞異辭。有謂被刺者,其說也非無據。當時(呂)留良孫女某,為祖父報仇,入宮行刺。」
呂留良是明末清初活躍於浙江的著名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明朝亡時,他曾散財結客,意在復興,事敗後家居課徒,仍做著推翻清朝皇帝的夢,寫了許多有關「華夷之分」的文字,在當時產生過很大的社會影響。深受其影響的曾靜和其徒張熙後來策反清川陝總督岳鍾琪,事敗後被雍正帝「出奇料理」,已過世的呂留良及其長子呂葆中被剖棺戮屍,健在的呂留良之子呂毅中被梟首示眾,呂家其餘男子遠戍關外寧古塔流放,所有女眷被變賣為奴,連其門生等也受到追究,釀成了「株連十族」的文字大獄。
據說,呂留良案在捕人之時,其孫女呂四娘不在家中,倖免於難。此女矢志為家人報仇,非要親手殺死雍正皇帝不可。為此,她隱姓埋名,入山拜一異人(或說一老尼)為師,學得一身精湛武功,尤其是劍術甚為了得,與著名武林高手甘鳳池等人並稱「八大俠」。她喬裝為宮女,潛入圓明園中,手刃了雍正皇帝,並割其首級逃之夭夭。
又有說刺殺雍正的女子並非呂留良的孫女,而是一個呂姓顯貴的女兒。她的父親呂某與登基前的胤?lt;是金蘭兄弟,後因觸及雍正奪嫡的陰私被秘密殺害,女兒四娘卻僥倖逃脫。為報仇雪恨,她潛入仙剎拜一高僧學劍。此僧也是雍正當年的武林十二好友之一,其武功勇冠天下,並能煉劍成丸,含入口中,百米之外殺人不露任何形跡,號稱「萬人敵」,雍正本人也曾向他學過劍術。登基後,雍正曾想拉此高僧為己所用,以便控制各路武林高手,不想此僧不願臣伏,遠走山林以避禍修身,但雍正卻始終不放過他。
這天,御內高手偵知此僧的藏身之地,雍正急命原先結義的兄弟三人易服前往,並布下層層包圍的精兵。此僧見了三位不速之客,朗聲笑道:「若輩受主命來捕我耶?汝主氣數高旺,吾不能與之爭。然汝主多行不義,屢以私恨殺人,今吾雖死,汝主必不能苟免,一月後,必有為吾報仇者,汝等識之!」言迄,伏劍自殺。三人割下高僧首級回京覆命,並詳奏所聞。雍正知道這位結拜好友的手段,遂佈置大內高手小心提防。然而,一個月後,果有一位年輕女俠潛入宮內,用飛劍砍了雍正的腦袋。此女便是那位高僧的關門弟子呂四娘。
還有說刺殺雍正帝的並非呂四娘,而是湖南一盧姓女子。此女因丈夫被雍正帝以謀逆罪冤殺,便立誓為丈夫報仇。她苦學劍術,煉就了幾十個大漢也難近身的絕技。她喬扮宮人進入暢春園,親手殺死雍正,自知難以倖免,也在現場自刎而死。
有關雍正被呂四娘、盧氏女刺殺的說法,見於《清宮遺聞》、《清代述異》等野史資料,不見於正史記載。但是,出自清代才子袁牧之手又比較嚴肅的《鄂爾泰傳》卻有這樣的記載:「是日,上尚視朝如恆,並無所苦,午後忽召鄂入宮,外間已喧傳暴崩之耗矣。鄂入朝,馬不及被鞍,亟跨驏馬行,髀骨被磨損,流血不止。既入宮,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當日天下承平,長君繼統,何以危疑而倉惶若此?可證被刺之說或不誣矣。」然而刺客是誰?袁枚並沒有下結論。
雖然正史中並沒有呂四娘、盧氏女的名字,但是可以肯定雍正帝本人生前也聽過有關呂四娘的傳說。據《朱批諭旨》,在雍正八年,他就疑神疑鬼地對負責審理曾靜、呂留良一案的浙江總督李衛說:「外邊傳有呂氏孤兒之說,當密加訪察根究,倘或呂留良子孫有隱匿致漏網者,在卿干係匪輕。」這種風聲能夠吹進雍正的耳朵,可見由來已早和傳播之廣,亦可知呂四娘並非臨時編造的人物。因而,有人堅持認為雍正「被刺身亡」決非無稽之談。
但是,許多人對「刺殺說」持否定態度。其理由是:曾靜、呂留良案為當時朝野震動的大案,雍正對此案格外關注,自始至終未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環節,即使真有呂四娘其人,也沒有漏網的可能;雍正住地,保衛措施完備,戒嚴十分森嚴,呂四娘就是武藝高強,也難闖入行宮,更難近於皇帝身邊,怎會輕易行刺成功?呂留良的孫子及其曾孫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曾經捐納監生,若呂四娘刺殺雍正是真,乾隆皇帝哪能有如此雅量?
看來,雍正皇帝的「暴死」不大可能是被刺身亡。
2 雍正皇帝死於服食丹藥嗎?
有的人認為雍正真正的死因是他迷信鬼神,亂服丹藥而中毒死亡。
雍正很迷信,佛教、道教、民間的鬼神他都相信。即位前他極力宣場佛家的一切皆空,這麼做也可以說是為他積極謀位作掩護;即位後仍然崇佛信道,結交術士,祈求長生之道,就可以說是真正的宗教信仰了。
有資料說雍正晚年仍然縱慾,染上沉癇,至雍正八年,曾一度惡化,差點兒導致癱瘓。可他不相信御醫,卻密諭地方督撫要員為他推薦名醫方士,高價懸賞長生不老藥方。他聽說一位名叫狗皮仙的道士藏有防老的秘方,即讓陝甘總督岳鍾琪為其密訪,岳鍾琪報告說此人類似瘋子,萬萬不可信用。四川巡撫憲德奏稱在仁壽發現一個姓姜的奇人,年八十仍精脈如湧泉,妻妾頻頻產子,年九十仍容若少年,雍正接報急命送此人進宮,卻報說意外死了。明明是地方向他討好,而雍正仍深信不疑。
雍正一生熱衷於接近道士。即位後,他為了取得長生不老的丹藥,想方設法把長於煉丹的道士召入禁苑,並給他們提供場地、資金、原料、雜役人員等。從雍正四年九月起,他開始服用道士婁近恆等人煉製的「既濟丹」,據說自我感覺不錯。其實是這些善測帝意的道士一方面裝模作樣地誇大丹藥的作用,一方面悄悄地將春藥之類的藥物摻雜其中,使沉湎於酒色的雍正嘗到了甜頭,從而給煉丹道士們更有力的支持。他不但自己服食丹藥,還賜給親信大臣吃。從雍正的《御制文集》中的一些詩句可以看出他對於煉丹的著迷,如:「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自覺仙胎熱,天符降紫鸞」,可見雍正不僅熱衷於此事,並且已經確實服了丹藥。
皇帝服食丹藥,歷史上不乏先例。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的事情盡人皆知,被稱為英明聖主的唐太宗也很迷戀此事,唐代的憲宗、武宗、穆宗都迷信煉丹,其結果都是「餌金石而死」,可見所謂長生不老的丹藥並不是什麼好東西。雍正國為迷信丹藥,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雍正十三年八月,宮中的煉丹活動達到了高峰,他一次就批給二百多斤牛舌頭黑鉛用於煉煮;也就在這個月,丹藥中的毒素漸漸積累、浸於雍正體內,終於讓他在二十三日凌晨「猝死」了。
說雍正是服食丹藥而死,完全是有這種可能的。這從懂得養生之道的乾隆皇帝在雍正死後的第三天,即果斷地下了一道諭旨,並毫不客氣地將那些煉丹道士全部趕出宮中,就可見其內中情節。乾隆在諭旨中說:
皇考萬幾餘暇,聞外間有爐火修煉之說,聖心深知其非,聊欲試觀其術,以為遊戲消閒之具。因將張太虛、王定乾等數人置於西苑空閒之地。聖心觀之,如徘優人等耳,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且深知其為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與親王面諭者屢矣。今朕將伊等逐出,各回本籍。……若伊等因內廷行走數年,捏稱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搖煽惑,一經訪聞,定嚴行拿究,立即正法,決不寬貸!
乾隆皇帝的這道諭旨,儘管玩弄了很多文字遊戲,但無論怎樣為猝死的雍正遮遮掩掩,還 是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很容易使人看出破綻:既然「深知其為市井無賴之徒」,為何要將張太虛等人請入禁苑?雍正並非昏聵之君,什麼樣的遊戲消閒之具不可觀看,為何要迷戀這些「深知其非」的東西?雍正果真「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並且向兒子們陳述煉丹一事的壞處,為何不早將這些無賴之徒趕走,而要留到瞑目之日?假若雍正之死與服用丹藥無關,乾隆又為何匆匆將張太虛等人趕走,並不許他們在外說三道四?顯然是因為其中有不可向人言的秘密。
也有人對雍正服食丹藥而猝死的說法提出疑問:丹藥中的金石之毒雖然有些燥烈,可是雍正卻服用了九年之久,若說中毒,理應慢慢顯現,他也能漸漸感到不適,絕不會拖延之麼長的時間乾等著毒性暴發。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解答,雍正長期服食丹藥,最初劑量肯定不大,毒素是慢慢在體內積聚的?他直到死時還在大力支持煉丹,可知至死也未明白丹藥的危害;體內長期積聚的毒素總有徹底爆發的一天,或者說雍正為追求「效果」而突然加大了劑量,都是可以導致猝死的。
遺憾的是,關於雍正服食丹藥而死的說法更多的是間接證據,是猜測和推論,缺乏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所以,此說尚不能被所有人接受。
3 雍正死於腦溢血嗎?
有的人認為雍正皇帝雖是猝死,但卻屬於因病而正常死亡。
雍正是歷代帝王中少見的勤政皇帝,可謂日理萬機。他每夜批折至深夜,現存朱批奏折約3.5萬件,蠅頭小楷的批語常是數百言。據統計,他在位13年,平均每天寫諭旨、批奏折達八千多字,說他「日理萬機」決不過份。他沒有聲色犬馬之好。繼位後放掉了宮內所養全部珍禽異獸;他不事遊獵,連巡遊都不搞;也不講究用具及吃喝。繼位前他只有一妻一妾,繼位後按慣例要「廣嗣繼」,他只納了6個妃子,這在歷代帝王中都是極少的。
雍正這個人很自信,過分的自信就決定了他性情剛毅急躁。他本人很果斷,也不怕困難,認準了的事情如攤丁入畝、耗羨歸公等,就不顧輿論反對地堅決幹下去。他這種性格的另一面就是急躁,康熙皇帝就為此批評過他「喜怒無常」,但他掌權後也沒有將性格改變過來。他氣憤時常說過頭話,走極端,有暴怒的毛病。這種剛愎、急躁、暴怒的性格,最容易患的病就是中風,即腦溢血。
據記載皇帝一舉一動的官方資料《起居註冊》,雍正在死前兩天的情況是:「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辦事如常」,「八月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寶親王、和親王朝夕侍側。戌時,上疾大慚,召諸王、內大臣大學士至寢宮,授受遺詔。」官方資料或許稍有掩飾,而據雍正臨終時侍於側的大臣張廷玉的《張廷玉自撰年譜》、鄂爾泰的《鄂爾泰行狀》的記載,雍正在臨終時,並沒有親自宣佈遺詔。以雍正的性格和處世作風,傳位於誰這種大事他決不會輕意撒手,這只能證明他當時已處於昏迷狀態。
基於以上情況,有人分析說,雍正雖然為人陰鷙,忌刻險譎,但他並非偷閒躲靜,只知享樂的昏君,而是一個勵精圖治,極為勤謹的皇帝。他在雍正七年、八年就生過大病,雖然經過治理和調養,仍為痊癒,而他仍舊十分勤勉不閒,很可能是由於連日勞累、帶病工作而使腦血管意外出血,導致了突然死亡。這種情況在常人中時有發生,雍正雖然貴為皇帝,也有患這類疾病的可能。所以,雍正的暴崩,仍屬正常死亡。
不過,這一說法也是推測的成分多,尚待更多資料的發現研究才能證實。
雍正的死因之所以有如此幾種說法,很可能是因為雍正生前得罪的人太多,這些人無處洩憤,於是便在他的死因上大做文章,編排些故事來罵他。當然,究竟真相如何,相信總有解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