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是怎麼死的?誰最應該為光緒的死買單

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四歲便登基,期間慈禧垂簾聽政,一直到十七歲,受到朝廷大臣的壓力,被迫將交權給他。但是只是名義上的皇帝,實際的政權還是在慈禧手中。他在位之時,經歷的西方列強的侵略,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後的喪權辱國的條約。看到民族的危亡,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國家富強。可是命運總會作弄這個堂堂九五之尊,信用維新人士,可是最終用人不善,成為歷史碾輪下的一棵將死小草。又是誰將光緒放到車轍底下,慘遭厄運?

中日甲午戰爭,迫使清朝的先進人士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清楚的認識到這種封建制度的不可靠,民族的危亡,必須改革變法。康有為和梁啟超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這就是「公車上書」。這些愛國維新志士,心中只有變法兩字,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上書被清政府拒絕,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但是他們沒有氣餒,康有為等以「變法圖強」的口號,在北京上海等地宣傳新的思想。康有為呈光緒的奏折中說道:「能變則存,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則亡。」光緒看後大為感慨。光緒特別關注此事,心中的燃苗也隨著變法的熊熊烈火燃燒了起來,便任用康有為等人,宣佈戊戌變法。

朝廷中有頑固的保守派,和這些先進的維新派。俗話說水火不相容,變法新政措施雖未觸及封建統治的基礎,但是,這些新興的舉措代表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是封建的守舊勢力不容的。所以,直接遭到了慈禧和榮祿等人大力反駁,聲稱要殺了康有為等人,廢除光緒。很顯然,光緒也成了慈禧的眼中釘、手中刺。

慈禧在光緒皇帝宣佈變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緒連下三諭,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區的軍政大權,準備發動政變。當光緒依靠維新派頒布了《明定國是詔》,又推行了新政,起用新黨等一系列諭旨,引起了守舊派的極度恐慌。榮祿見況,立即進京密謀於慈禧太后。

恰好慈禧和光緒要去天津閱兵,於是他們決定利用天津閱兵的機會,在必要時廢除光緒。光緒幾次密詔維新派商量對策,但維新派既無實權,沒有任何辦法,只得向光緒建議選用袁世凱,來應對榮祿。心急如焚的光緒兩次召見袁世凱,授予侍郎。次日,譚詞同密訪了袁世凱勸他殺榮祿。誰知,袁世凱回到了天津,便把此事告訴了榮祿。榮祿得知連夜趕到頤和園,向慈禧報告。第二天,慈禧發動了政變,將光緒帝囚禁於中南海的瀛台,同時大肆捕殺維康有為,梁啟超,並殺害了譚詞同等六位維新人士。就這樣光緒也同戊戌變法,全軍覆沒。

他的對民族的重生,始終抱有著希望,可惜希望總會讓人看到,而且不會讓人容易的碰到。每當光緒站在瀛台的窗前,眼前早已經是物是人非了,一切榮華已經成為了泡影。每每的從另外一個方向望去,那金碧輝煌的紫禁城琉璃瓦,又有誰能不流淚呢?囚禁瀛台的漫長歲月,但絲毫沒有減少這個皇帝對黃世凱,榮祿等人的憎恨。那光怪陸離的小島,那冷幽幽的四居室。這種特殊的「政治犯」似乎真理已經不在他那裡。而這一切僅僅是由於袁世凱的背叛!他不停歇的寫日記,這些怨作後來也名揚四海,許多人也不停歇的研究它。光緒是一個好人,卻難成一個能稱霸的好皇帝,他的性格上缺乏的魄力,源自一開始慈禧對他的施壓,以至後來被慈禧死死壓倒,終難成統治者的威霸。

光緒一個讓新思想帶動起來,一心救國的皇帝就這樣被慈禧革職,不得志的光緒從此抑鬱寡歡,最終在瀛台吐血身亡。這樣看來,光緒在自己的位置上並不是頑固不化的人,而是聽從有志之士的建議,努力變法改革。可惜這種新生的力量卻顯得如此的脆弱,被慈禧一些的頑固派,扼殺在搖籃之中。那麼光緒又離奇的死於慈禧死前的前一天,是不是頑固派怕這位不得志的皇帝,在慈禧死後又會有所作為,故意賜死?總之,頑固保守派是不會讓一絲的火苗重燃的。光緒雖未能和康有為的變法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封建帝制,但是他們也大膽了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給後來的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筆。同時也給世人們總結了變革的教訓,也開創了中國資本主義新的道路。

《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