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是用什麼來洗澡的?

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的命運是悲慘的,它背負了封建社會積蓄千年的流毒,但是,清王朝也是幸運的,在日漸衰亡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現代文明的光芒。隨著世界科技水平的整體進步,很多凝結了現代科技的產品進入了中國,香皂也作為其中的一種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那麼,清代宮廷的主位們也會使用香皂了嗎?

很久以前,在民間就有各種清潔皮膚的辦法。早在西晉時代,人們嘲笑一個人土氣,缺乏良好教養,不懂得上流社會的衛生習慣,往往就會說此人「不識澡豆」。這裡所提到的「澡豆」恰恰是在魏晉南北朝時代發明出來的高檔衛生清潔用品。在此之前,人們盥洗的時候,去除油垢的手段基本上只有米湯、麵湯以及天然的皂角。這個時期,正是中國歷史上的「香料大發現」時代,各種西方的、南方的香料到達中原,讓貴族生活面貌一新,澡豆的最大特點,正是將豆面與珍貴香料混合到一起,散發優雅的香氣。在初唐孫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澡豆配方已經講究到了異常奢侈的地步,比如其中的一款是以白豆屑作為主料,加入青木香、甘松香、白檀香、麝香、丁香五種香料以令其芬芳,同時還配有白殭蠶、白朮等多種被認為可以讓皮膚白皙細膩的中草藥,此外還有滋養潤澤皮膚的雞蛋清、豬胰。製作方法頗為細緻,大致上,是先將豬胰與白面、雞蛋清調在一起,曬乾之後再與其它配料相合,一齊搗成細末,再與白豆屑混拌。盥洗時,用這種混合的香末擦在臉、手上,不僅去垢,而且有美容效果,「十日內面白如雪,二十日如凝脂」!當今,有很多老輩人還常常把肥皂叫做「香胰子」,正是因了這一緣故。

而到了宋代,澡豆的使用已經變得非常普及。這個時代的新鮮現象是「香皂」的出現。傳統香皂的重要原料是皂角,也就是皂角樹所結的果莢,天然地具有去油的性能。早在《千金方》中就已經提到,用皂角熬湯來清洗身體,或者把皂角作為原料之一加入到澡豆之中。宋人的發展,是將皂角與香料、各種有美容效果的中草藥配在一起,搗成碎末,再凝聚成團,做成團塊形式的成品,在市場上出售。另外,當時浙江一帶還有一種叫做「肥皂」的樹木,其莢果比皂莢更多油,因此得名「肥皂」,又叫「肥珠子」,南宋時代也用肥珠子製造香皂,成品就叫做「肥皂團」。應該說,中國歷史上長期流行的「皂」、「肥皂」的稱呼,早在宋代就已經出現,並且是源於「皂角」、「肥皂(莢)」這兩種主要原料。宋人楊士瀛《仁齋直指》中記錄了具體的「肥皂方」:「白芷、白附子、白殭蠶、白芨、豬牙皂角、白蒺藜、白斂、草烏、山楂、甘松、白丁香、大黃、稿本、鶴白、杏仁、豆粉各一兩,豬脂(去膜)三兩,輕粉、蜜陀僧、樟腦各半兩,孩兒茶三錢,肥皂(去裡外皮筋並子,只要淨肉一茶盞)。先將淨肥皂肉搗爛,用雞清和,曬去氣息。將各藥為末,同肥皂、豬脂、雞清和為丸。」可以看到,這一肥皂方是對澡豆的繼承和發揚,《千金方》中所記「澡豆方」中所用的配料在此也大多見到,同時還增加了有益於美容的新成分。

直到清末,西方生產的香皂傳入中國之前,本土生產的傳統香皂一直沿襲著宋代發明的配方。在明清時代,有錢人家使用香皂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如《金瓶梅》中提到洗臉時使用「茉莉花香皂」,《紅樓夢》中也提到清晨盥洗之時使用「香皂」。需要說明的是,古老的「澡豆」也並沒有完全消失。由於香皂中帶有比例不小的美容藥物和香料的成分,所以去污能力相對較弱,適合在日常盥洗的時候使用。如果需要更為強力的去污用品,那麼還是不摻加其它成分的豆面更有效果。

《紅樓夢》中,賈府女眷賞桂花吃螃蟹,鳳姐命小丫頭們去勸桂花蕊熏的綠豆面子來,預備洗手」(第三十八回),綠豆面子經桂花熏香,其實正是澡豆的延續。清代的晚期的宮廷文獻清楚的記錄著御醫們根據中醫學的理論精心的研製出一種獨特的藥用香皂。這種香皂深得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喜愛。再使用傳統工藝製作香皂的同時,御醫們又在製作原料中添加了適量的中藥成分,是這種香皂不僅具有了芳香的氣味,能夠洗滌皮膚除去污垢,還具有了滋養皮膚、保健止癢的作用。這種藥用香皂不僅僅深得宮中皇帝、太后、皇后、妃嬪及皇子們的喜愛,也作為宮中對外賞賜的珍品。這種香皂又稱為檀香皂。因為它裡面加入了檀香、排香草、廣陵香等具有濃烈香氣的植物香料。用這樣的香皂來洗滌,不僅可以舒緩肌膚,還可以使香料的香氣滲入皮膚表層,留下清雅持久的芳香。「檀香」之所以到現在還一直被人們所推崇,是因為其香味的濃烈,是其他一些香料所不及的。這種配方的香皂不僅僅能夠起到舒緩神經使肌膚散發香氣的作用,還可以滋養肌膚,延緩皮膚衰老,改善皮膚營養,防治皮膚瘙癢和慢性皮炎的產生等作用。

《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