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袁世凱是如何取代溥儀結束大清王朝?

1908年11月13日,在身患怪病的光緒皇帝將死之際,慈禧太后突然下詔,讓溥儀繼承帝位。

愛新覺羅·溥儀,光緒皇帝的侄子,1906年2月7日生於北京。此時的溥儀已經在醇王府裡靜靜生活了將近三年,當宣詔溥儀進宮的消息傳到王府時,王府裡頓時亂成一團。

溥儀的祖母當場昏厥,未來的皇帝則哭鬧著不肯離家。溥儀的父親載灃是光緒同父異母的弟弟,他從光緒飽受壓抑的命運中早已領略了官場的險惡,因此,對於兒子的命運,他感到忐忑不安。

初次進宮的溥儀被嚇壞了,後來他回憶道:「我面前有一個陰森森的幃帳,裡面露出一張醜得要命的瘦臉。」這個女人就是慈禧。

進宮的第二天,光緒皇帝就駕崩了,時年37歲。更不可思議的是,在僅僅24小時後,慈禧太后也死了。於是乎,年僅三歲的溥儀突然之間就成為了中國的皇帝。

1908年12月2日,在紫禁城陰氣瀰漫的太和殿裡,大清王朝為新皇帝——溥儀舉行了登基典禮,並決定從1909年元月開始,改年號為「宣統」。

當小溥儀以大清王朝入關後第十位皇帝的身份,接受文武百官的祝賀時,繁文縟節和寒冷的天氣讓他失去了孩子的耐性,他本能的用哭鬧來渲洩內心的煩躁。

當時的溥儀實在太小了,他根本無法理解此時大清面臨著怎樣的境地,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正席捲全國,人們渴望建立一個共和制的國家。

清政府把振興王朝的最後希望寄托在溥儀身上,光緒的遺孀隆裕皇太后精心為小皇帝選定了《大清開國方略》等啟蒙教材,她希望溥儀能夠像前輩那樣,做一個中興大清王朝的皇帝。

但是,溥儀對這些教材並不感興趣。和讀書相比,他寧願蹲在大樹下面,看螞蟻爬來爬去。

1911年,溥儀已經5歲了,幼小的他天真又可愛,根本不知道紫禁城外時局的變化。這一年的10月10日晚,聚集在湖北武昌的革命黨人發動了武裝起義,經過一夜的激戰,革命黨人佔領了武昌全城。

第二天,起義軍宣告湖北省獨立。與此同時,全國18個省也群起響應,紛紛宣佈背棄清王朝。這個消息使紫禁城裡的皇室權貴們心驚膽顫,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灃不得不啟用已經罷了官的袁世凱來平定這次起義。

被朝廷重新啟用的袁世凱在接管了大清王朝陸、海軍指揮權後,卻打起了自己的算盤。他首先派人秘密南下和革命黨人談判,隨後,他又授意大清王朝駐外公使致電朝廷,奏請皇帝退位。

老謀深算的袁世凱為自己找到了一條通往權利頂峰的捷徑。1911年11月28日,袁世凱借助革命黨人的聲勢,在紫禁城養心殿的東暖閣裡,向隆裕皇太后提出了請皇帝退位的要求。

溥儀後來回憶道:「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絹擦眼,面前地上的紅氈子墊上跪著一個粗胖的老頭子,滿臉淚痕。我坐在太后的右邊,非常納悶,不明白兩個人為什麼哭。這時殿裡除了我們三個,別無他人,安靜得很,胖老頭很響地一邊抽縮著鼻子一邊說話,說的什麼我全不懂。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胖老頭就是袁世凱。」

當時,隆裕在是否退位的問題上,始終猶豫不決。於是,袁世凱就讓他的部將段琪瑞等,一共四十七個人聯名要求共和,逼隆裕做決定。

同時,他還提出了一系列優厚的退位條件,比如皇帝的尊號不變,可以繼續住在宮中,年奉四百萬兩白銀……總之,就是一個目的,讓隆裕覺得,退不退位並沒有什麼區別。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告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這時,溥儀還不到6歲,根本不知道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已經走到了盡頭。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帶著剛剛過完生日的溥儀在乾清宮裡舉行了大清王朝最後一次御前會議。滿含熱淚、悲憤異常的隆裕迫於形勢,在皇帝退位詔書上蓋上了璽印。

這位一生沒有得到過多少幸福的女人,就這樣以無限悲愴之情讓清王朝退出了歷史舞台。在溥儀退位後幾個月,心懷不甘的隆裕太后就辭世了。

10個月後,孫中山把臨時大總統的位置讓給了自己尚不能與之抗衡的袁世凱。於是,袁世凱這個大清帝國的內閣總理大臣把衣服一換就變成了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

1913年元旦,袁世凱在紫禁城的太和殿舉行了大總統就職儀式。從此,54歲的軍閥取代了6歲的小皇帝。

統治中國268年的大清帝國壽終正寢了。中國長達2132年的封建制度也由此宣告結束。但是對於年幼的溥儀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溥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