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后婉容是怎樣被選入宮的?溥儀喜歡她嗎

婉容全名郭布羅·婉容,正白旗,光緒三十一年(1905)出生。其生母是皇族愛新覺羅氏,被稱為四格格。不過在婉容2歲的時候,四格格就病逝了。此後婉容一直被養母愛新覺羅·恆馨撫養。恆馨是軍機大臣毓朗貝勒的二女兒,為人爽朗大方,聰明能幹,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對婉容很好,如同親生女兒一般。婉容的父親是內務府大臣郭布羅·榮源,是晚清少有的開明人士之一。他讓婉容和男孩子一樣學習,不僅學習中國傳統的詩詞歌賦,還學習西方文化,包括英文在內。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婉容自然會成長為一個集中國傳統美德與西方修養為一身的進步人士。

不過可惜的是,婉容生錯了時代,她的皇族身份,並沒能為她帶來榮耀和幸福,反而帶來了無盡的苦難和恥辱。婉容的苦難是從她被選入後宮開始的。

1921年,紫禁城裡傳出已退位但仍保留帝號的溥儀要選皇后的消息,於是一大堆貴族女兒的照片和資料被擺在了溥儀的面前。溥儀隨手在某張照片上畫了個圈,代表他選定了皇后。這張照片裡的女子正是婉容。除了婉容之外,還有另一名女子被選入後宮,她叫文繡。

當時的紫禁城已經不是人人艷羨的富貴寶地,而是一個精神牢獄。住在裡面的皇帝、皇太后,沒有一個人有完全的自由。他們都掙扎在封建王權與民族革命的夾縫裡,試圖尋找一條可以活下來的路。這個時候入宮,就等於選擇了桎梏與折磨,也選擇了今非昔比的皇族生活。1922年,16歲的溥儀大婚,娶同為16歲的婉容為皇后,封未滿13週歲的文繡為淑妃。

不過幸運的是,溥儀允許婉容在紫禁城接觸西洋文化,並答應婉容讓她的幾位舊相識來宮裡跟她做伴。所謂的舊相識,就是婉容在天津教會學校唸書的同學和朋友,都是外國人。這些朋友在宮裡負責為婉容授課,教她英文、世界歷史、藝術和外國民俗。

對於婉容來說,能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朝夕相處,是對空虛內心的最好慰藉。而溥儀體現出的寬容和友好,也讓婉容感到欣慰。婉容喜歡用英文書寫,經常給溥儀寫英文信,而溥儀也給她取了一個英文名字叫伊麗莎白,以表示對她的尊敬。

當然,婉容在熱愛西方文化的同時,也不忘了中國傳統文化。她平時除了練習英文,就是練習寫字和畫畫,還閱讀了大量詩詞文集。同時,她也寫了一些詩詞,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那首《桃花歌》:

桃花宮,桃花院,桃花院內桃花殿。桃花殿,桃花簾,桃花簾內桃花仙。桃花面,桃花面上桃花癬,桃花玉蔓桃花衫。桃花口,氣如蘭,桃花齒,似葉煙,桃花唇、似血盆,桃花媚舞桃花殿。

這首詞內容犀利,充滿了諷刺和嫉妒,正是寫給當時的淑妃文繡。文繡是末代皇族裡的又一個悲情人物,從嫁給溥儀之後,就受到了婉容的排擠。再加上本身性格內斂,不喜言語,因此沒有得到溥儀的寵愛。長久以來,她都一個人生活在長春宮,日日與書為伴,不聞窗外之事,基本上是被打入了冷宮。

作為遜帝的皇后,婉容對自己的身份和責任有著清醒的認識,她本性善良,從國家蒙難之時她的舉動就可看出。比如1923年12月,婉容捐出600塊大洋給當時的慈善機構。1931年,婉容又捐出一串價值不菲的珍珠,用來賑濟當時的水災。那串珍珠172顆以2500元大洋的價格賣出。婉容此次行為備受社會讚譽,報紙更是大篇幅報道,說「溥夫人復捐珠串為災民續命,仁心義舉……社會上雲闊太太不乏富逾溥夫人者,益聞風興起」。

婉容捐出珍珠的時候,已經離開紫禁城三年有餘。1928年的時候,發生了馮玉祥逼宮事件,溥儀和所有人都被從紫禁城中趕了出來,暫時住在了天津。

在天津,為了獲得專寵,婉容排擠已經被溥儀冷淡以對的文繡。他們在天津住了7年,文繡漸漸與溥儀成了陌路人。以前溥儀對文繡只是冷淡,後來竟發展到打罵。婉容與溥儀外出吃飯,逛百貨公司,從來沒有文繡的份,她只能孤燈獨坐,與書為伴。終於,文繡向溥儀提出了離婚,這是幾千年來從未有過的事。最終雙方達成協議,文繡答允永不再嫁。婉容以為從此她可以獨得溥儀的愛,沒料到溥儀從此也開始冷落她。

《溥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