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中華民國出現了,實踐民主共和的一次重要機遇,可惜稍縱即逝。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曹錕下野。馮玉祥的下一步動作,就是將末代皇帝溥儀驅逐出宮。
《民國日報》1924年11月6日報道,馮玉祥在辛亥革命前,就一直痛恨封建帝制,馮派勢力籲請召開臨時內閣會議,修改了清室優待條件,決定把溥儀驅逐出紫禁城,並決定由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鍾麟等執行這一任務。
當天,鹿鍾麟來到了紫禁城,命溥儀交出玉璽,溥儀猶豫,總管內務大臣紹英是堅決不同意,鹿鍾麟考慮自己只帶了幾個兵,而宮內還有三千禁衛軍,拖延下去,恐生意外。便叫過副官,掏出懷表說,時間快到了,外邊暫別動手,這裡邊還有話說。
溥儀和紹英大驚,以為已經被重兵包圍了,於是同意一切照辦。溥儀和后妃們匆匆收拾了一番,鹿鍾麟用汽車把他們送到了溥儀父親的家——什剎海的醇王府。消息傳出,舉國上下拍手稱快,北京全城在溥儀出宮的次日懸掛國旗,熱烈慶祝。
後來在1959年,溥儀作為戰犯特赦之後,在全國政協會議期間見到了昔日趕他出宮的鹿鍾麟,他熱烈擁抱鹿鍾麟,並要求合影留念,還一再表示感謝馮玉祥將軍。
1924年北京政變,以及溥儀出宮等一系列舉動,讓身染重病的孫中山極受鼓舞,馮玉祥情真意切地電邀孫中山北上,派代表持親筆信前往廣東迎接,這也讓孫中山欣喜萬分。
頻頻回電勸勉馮玉祥,並於11月10日發表了《北上宣言》,兩天後就乘永豐號軍艦離開廣東北上。但是另一方面,直系的吳佩孚雖然兵敗,但勢力猶在,他率領殘部反攻北京,馮玉祥此時舉棋不定,他在邀請孫中山北上的同時,又邀請皖系的首領段祺瑞出山,將吳佩孚打跑。
奉系軍閥張作霖背棄了奉軍不入關的約定,大舉進兵北京。並且與段祺瑞策劃於密室,共同向馮玉祥施壓。
馮玉祥最終放棄了孫中山,和張作霖聯合擁段,11月14日,段祺瑞宣誓就任臨時執政,12月31日,當孫中山帶著熱切希望到達北京的時候,馮玉祥已經奔赴張家口就任「北部邊防督辦」。
孫中山抵京後,病情惡化,住進了協和醫院,而馮玉祥始終沒有去見孫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