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簡介 盛年主動禪位的南宋第一代皇帝

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於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遷至紹興、臨安,建立南宋政權。統治期間,雖迫於形勢以岳飛等大將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檜。後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向金人求和,殺害岳飛。公元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禪位於宋孝宗,自稱太上皇。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著有《翰墨志》,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等。

簡介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0日在位。年號先後為建炎、紹興。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神宗孫子,宋哲宗侄子,宋欽宗趙桓之弟。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正月,金兵圍汴京,邀親王宰臣議和軍中,欽宗命其出使,趙構成功出使,不辱使命。後為河北兵馬大元帥,有士卒萬人。次年,汴京城破,徽欽二帝被俘北去,皇室男女老幼盡被虜走,北宋王朝滅亡。構在外組織勤王兵馬,於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是為高宗。改元建炎,史稱南宋。

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南逃揚州,金人於次年兵鋒指向揚州。三年,自揚州至鎮江,再至杭州,又北上建康府(今南京)致書金人,表示願意削去宋朝國號稱臣。金人拒絕高宗投降,再次南進,「搜山檢海捉趙構」。高宗則自建康而鎮江、杭州、越州、明州、定海,直至乘船逃入大海。金人也入海追擊,因遇大風雨且金軍不擅長水戰,只得作罷。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舊歷十二月,金人犯越州,安撫使李鄴開城投降,衛士唐琦袖巨石襲擊金將琶八未克,被殺死。1129年,宋高宗也曾一度來過金陵,並改江寧府為"建康府",表示要在這裡領導抗金,恢復北宋的河山。次年四月,金兀朮率軍擄掠杭州北返,高宗才從溫州再度回到越州。六月,要侍從、台諫、諸將計議駐蹕事宜,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以後改元「紹興元年」(1131年),於當年十月升越州為紹興府,定都紹興。在越期間,先後蠲免紹興府三縣湖田米,蠲兩浙夏稅、和買細絹、絲綿,減閩中上供銀三分之一,釋流以下囚,復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等。公元1138年定行在臨安。

公元1187年(淳熙十四年)舊歷十月死於德壽殿,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三月,葬於會稽宋六陵(今紹興市郊寶山)之永思陵,謚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公元1192年(紹熙二年),增謚為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著有《翰墨志》。《宋史》有《本紀》。

生平

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第九子,徽宗時被封為康王。靖康元年春(1126年),金兵圍困汴京,並要求宋人以親王宰相各一為人質,才肯與宋和談,宋欽宗以趙構以親王身份在金營中為人質,後因金人懷疑其親王身份,要求更換,故得以回宋。正當趙構獲釋返回汴京途中,金兵再次南侵,最初宋欽宗命他往河北召集兵馬勤王,後來金人要求宋人要趙構為使才肯與宋議和,欽宗改派他出使金營求和。趙構前往金營時途經河北磁州(今屬河北),被守臣宗澤勸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虜。金兵再次包圍開封時,受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宋廷令其率河北宋兵救援京師,但他移屯大名府(今屬河北),繼又轉移到東平府(今屬山東),以避敵鋒。

(此間有過一段插曲:趙構在磁州時,曾由宗澤陪同拜謁了城北崔府君廟(當地稱之為「應王祠」)。該廟位於通往邢、洺州的驛道側旁,當時此處「民如山擁」,眾多百姓因為擔心康王取道於此繼續北行而聚集在廟宇周圍,號呼勸諫。進入祠廟後,康王卜得「吉」簽,廟吏抬應王轎輿、擁廟中神馬,請康王乘歸館舍。紛亂中,力主使金的王雲被殺,趙構則留了下來,並於次日返回相州。此事件後卻成為南宋官私記載中極力渲染的「崔府君顯聖」、「泥馬渡康王」故事的緣起;此亦為趙構將來引作為應天登基即位正統性之證明。)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汴京開封府造成「靖康之難」時,趙構接到了宋欽宗在開封城破前送出的蠟書,要他火急救援被圍困的開封城,於是他按蠟書的指示,於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壬戌日(1127年1月15日)在河北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趙構自己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

次年三、四月間,徽、欽二帝被金軍虜掠北去,北宋滅亡。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趙構南逃到應天府(亦稱之為歸德府,今河南商丘,非江蘇省的南京市)登基做皇帝,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建炎改元時,趙構遙尊被擄到金國的其生母韋氏為「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韋安道為郡王,親屬三十人均任官職。並且從此不斷派遣使者到金國求和要迎韋氏回南宋。

趙構被金兵追殺,一度在海上飄泊,至紹興元年(1131年)正式定都於臨安(今浙江杭州)。紹興七年(1137年),趙構生父宋徽宗的死訊傳到南宋。『帝號慟,諭輔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思之不遑甯處,屈己請和,正為此耳。」(趙構號哭,對大臣說:「我母親年歲已經大了,我考慮到她老人家沒能呆在安寧的地方,於是委屈自己向金國求和,正是為了這事。」)翰林學士朱震引用唐德宗李適的事,請趙構遙尊韋氏為皇太后,趙構聽從。

紹興八年(1138年),在宋使王倫的成功外交下,金朝撤銷偽齊,把包含東京開封等三京(東京、西京、南京)之地的河南、陝西歸還給南宋,但高宗生母韋太后尚未歸還。

紹興十年(1140年),金朝撕毀協約,重新攻佔陝西、河南之地。金軍主帥完顏宗弼(兀朮)先在開封正南的順昌敗於劉錡所部的「八字軍」,再於開封西南的郾城和穎昌,在女真精銳部隊所拿手的騎兵對陣中兩次敗於岳飛的岳家軍,只在開封東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帶戰勝了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軍前,金軍已被壓縮到開封東部和北部。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對南宋示好,將死去的宋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在押的宋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郡王升為一品,原來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公爵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污侮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同時,在宋軍中最強大的岳家軍根本未參戰的情況下,完顏宗弼的金國最精銳的部隊又在淮西柘皋先敗於張俊部下楊沂中和劉錡的聯軍,後來雖然因為張俊搶功調走劉錡,完顏宗弼在濠州勝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但由於韓世忠軍和岳家軍趕到,完顏宗弼不得不退軍北上。

四月下旬,趙構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劉錡、楊沂中、張俊等大將的兵權,為《紹興和議》做好了準備。十月,南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議和。

十一月,金國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回南宋,提出議和條件。此時趙構生母韋氏托人將一封信送到趙構手裏。『洪皓在燕,求得(韋)後書,遣李微持歸。帝大喜曰:「遣使百輩,不如一書。」遂加(李)微官。金人遣蕭毅、邢具瞻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誓信,當明言歸我(韋)太后,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兵!」(「我擁有天下,但卻不能贍養親人,我父親徽宗已經死了!現在我發誓,我要公開要求金國歸還我母親韋太后,我不以議和為恥。不然的話,我不怕向金國用兵!」),蕭毅等還,帝又語之曰:「(韋)太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為虛文。」』(「如果我母親韋太后果然能回南宋,自當謹守我們訂的和議誓約。如果回不來,有和議誓約也是一紙空文。」)當月,《紹興和議》最後的書面內容即達成。

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趙構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與其子岳雲、部將張憲於臨安(今杭州),據《宋史》載這是為了滿足完顏宗弼為《紹興和議》所設的前提以防止岳飛的十萬岳家軍攻入黃河以北。

至此,趙構和秦檜以稱臣賠款,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為代價,簽定紹興和議。宋金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趙構也於斬殺岳飛後立刻成功地迎回生母韋氏。《宋史·高宗本紀》記載:紹興十二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韋)皇太后偕梓宮(徽宗靈柩)發五國城,金遣完顏宗賢護送梓宮,高居安護送皇太后」。按照當時信息的傳遞方式,岳飛於紹興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被殺,南宋使節立刻於紹興十二年(1142年)正月帶著正式照函從岳飛被殺的臨安(今杭州)去金國禁錮宋欽宗和韋氏的五國城(今黑龍江哈爾濱市依蘭縣依蘭鎮五國城村)接人,韋氏四月丁卯(5月1日)即啟程回宋,八月壬午(9月13日),韋氏到達宋都臨安。從正月初一到八月壬午,除了用時在行程腳力上,沒有絲毫拖延。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紹興和議》被金海陵煬王完顏亮撕毀。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1162年7月24日),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趙構禪讓於太子趙慎,是為宋孝宗。

宋高宗本有一子趙敷,但因苗劉兵變受到驚嚇而病逝,年僅三歲。而據說高宗南渡後患有陽萎,之後未能再生下任何子女,故須在宋室子侄中選出皇位繼任人。身為宋太宗後裔的宋高宗,之所以立宋太祖的後裔趙慎為繼承人,一來大部份宋太宗的後裔皆在靖康之難被金人虜去,另外根據宋史的記載,傳說是因為宋太祖顯靈托夢,《異跡略》記載,宋高宗被宋太祖托夢,稱「汝祖自攝謀,據我位久,至於天下寥落,是當還我位。」(「自從你的祖先用了計謀,佔據我的帝位很久了,到達了天下稀寥破落的局面,是應當要把帝位還給我了。」)故宋高宗過繼了太祖八世孫作為養子,並立為太子;宋史中也有相似的記載,但為孟太后被托夢。不過雖然禪讓,主要決定權還是掌控在宋高宗手內。但是趙慎登基後馬上為岳飛平反,以及肅清秦檜餘黨,身為太上皇的高宗卻沒表達任何意見,既不支持,也不阻撓,而退位後的高宗與孝宗關係尚算良好。

淳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1187年11月9日),宋高宗去世,享壽81歲。

《趙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