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故事流傳百年,至於他的死是我們的遺憾和憤怒,評書和正史上都說岳飛死於秦檜的陷害。秦檜嫉妒岳飛屢建大功,於是慫恿皇帝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都,然後誣陷岳飛要造,把他害死在監獄裡。當時另一個元帥韓世忠曾經去問秦檜:岳飛到底犯了什麼罪?秦檜說:「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莫須有」三個字,會不會有弦外之音呢?如果不是秦檜想殺岳飛,那麼究竟是誰想殺他、而且能殺他呢?岳飛有個大犯忌諱的地方,就是他的軍隊號稱「岳家軍」,自古皇帝們的心是相通的,趙構對此必然是極不高興。但這點兒事也絕不足以讓趙構下決心殺岳飛,看看岳飛之死前幾年內都發生了些什麼事情?
「岳」字在北方許多地方讀做「藥」的音,姓姚的嫁了姓藥的,也蠻巧的。再看看宋史上岳飛出世一段:「字鵬舉,相州湯陰人。未彌月……河決內黃,水暴至,母姚抱飛坐甕中,沖濤及岸得免,人異之。」說岳飛才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黃河發大水了,一家人都被淹死了,只有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到一個大缸裡,才逃到了岸上。看了這段,不但當時的人奇怪,我們現在人也一樣奇怪:月子裡的女人身體是最虛弱的,特別是姚氏,生岳飛的時候已經30多了歲,高齡產婦,又是第一胎,怕是連掙扎的力氣都沒有剩多少了,怎麼會大水把別人都淹了,只有她,還抱個孩子逃了出來?就算是在別人幫助下勉強跳進了水缸裡吧,我們知道水缸那個玩藝兒,底面積小,重心高,有一點兒風浪就翻個兒了,怎麼能載著她母子倆從黃河的大水裡逃出來呢?這裡八成是岳母姚氏在撒謊。可是她為什麼要說謊呢?
後來宋徽宗被金人抓走了,姚氏心急如焚,每次見了岳飛都提醒他一定要「迎回二聖」。那時宋朝經常派人去金國問候宋徽宗和宋欽宗。估計姚氏也給宋徽宗帶過信,告訴他那個逃出宮的宮女生了個兒子,現在是宋朝大將,一定要救他會來等等。那是紹興五年,宋徽宗接到信又驚又喜,一激動死了,消息傳來,姚氏悲痛欲絕,過了一年她也去世了。在臨死之前,姚氏把岳飛的身世和他講了,岳飛大驚,自己的父親竟然是皇帝,而且死在了金人手裡,自己居然是當今皇帝的哥哥,和他有同等的皇位繼承權!
岳飛覺得心裡亂得很,趙構那麼懦弱,不求收復失地,北方的老百姓們在金兵統治下苦受得大了,如果自己當了皇帝,肯定能把金兵消滅,建立一個富強的中華大帝國。可是趙構對自己不錯,又是自己的親弟弟,怎麼下得了手呢?岳飛越想越痛苦,於是就有了岳飛接連兩次撂挑子,什麼官也不想當了的故事。
趙構那時還蒙在鼓裡,死活不讓岳飛辭職,而且金人大兵壓境,岳飛不得已,才又帶兵和金人大戰起來。可是,日子長了,秘密總有走露的時候,岳飛有個部下聽到了點兒什麼風聲,馬上被岳飛的老婆抓起來,殺了滅口,漸漸的,趙構也聽到點兒什麼風聲了。
紹興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趙榮來歸。二月,命修《徽宗實錄》」估計趙榮應該帶來了宋徽宗的遺物,裡面可能也有姚氏給宋徽宗的信。趙構一見大驚,忙派自己的心腹秦檜以修徽宗實錄為名,好好檢查一下所有的宮廷文件,這已經是三十多年的舊文件了,而且在戰亂中又丟失了不少。不過秦檜也是個能人,終於把徽宗的起居錄找到了,其中有:崇寧元年x月x日,帝幸宮女姚氏之類的話。玉碟上應該也有類似的,崇寧元年x月x日,宮女姚氏有孕,後不知所終什麼的。
趙構把日子一對,正是岳飛的年齡!秦檜又呈上岳飛的一首詩:「寶刀歌。贈吳將軍南行:我有一寶刀,深藏未出韜。今朝持贈南征使,紫萬丈干青霄……使君一一試此刀,能令四海烽塵消,萬姓鼓舞歌唐堯。」趙構看了更是疑點重重:你岳飛已經是元帥了,怎麼還有一把亮未出來的寶刀?莫非這寶刀就是指他自己的皇子身份?「萬姓鼓舞歌唐堯,」這堯雖然是好皇帝,可是他是把自己的皇位禪讓給舜了。你岳飛寫這個是什麼意思,莫非想讓我把皇位禪讓給你不成?這還得了,趕快殺了他吧!
岳飛有一首更有名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待從頭收拾舊山河,」估計這句又把趙構嚇得夠嗆,你岳飛收拾金國,那只是從中國版圖的一半來收拾就夠了麼,你要從頭收拾,這是什麼意思?連我趙構一起收拾了?
下半闋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也很有意思,嚴格說來,此句對仗不工。靖康是年號,應該對個人名或地名才工整,臣子二字就對得有點兒牽強了,岳飛在這裡是不是也別有所指,指的是國恨家仇的雙重仇恨,為臣之恨,君主被虜,為子之恨,生父被囚。當然此句的原稿也或許是:「君父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對仗雖然工整,但因痕跡太明顯,才該成了靖康恥。此滿江紅有人說是後人偽做,理由是賀蘭山在當時西夏國,離金國遠了去了,岳飛和金兵大戰,怎麼會犯這等錯誤?應該說興安嶺才對,其實,如果真是後人假托岳飛之名所做,肯定不會有令人一眼看去就起疑的地方。
岳飛此處用了賀蘭山絕非筆誤,而是這正說明了他的志向遠遠不止收復宋朝的失地,打敗金兵而已,而且要繼承漢唐的疆土,連西夏國也要滅掉。更有意思的是,岳飛在此詞中還提到了匈奴,宋朝時,匈奴早已遷移到歐洲多瑙河一代去了,莫非岳大帥也有心建立一個橫垮亞歐兩洲的大帝國?既然一百多年以後的成吉斯汗能做得到,為什麼岳大帥做不到呢?岳飛的軍事能力不弱於成吉斯汗,而宋朝的人力,財力遠勝於蒙古。當然歷史是不允許假設的,但是如果岳飛的大帝國能成功的話,就不會有持續一百多年的天下大亂。沒有亂世的可乘之機,可能也就不會有以後的成吉斯汗蒙古大帝國。
可惜岳飛猶豫儘管猶豫,終究還是下不了決心把政權從趙構手裡奪過來,反而被趙構先下了手。岳飛想來也是後悔得緊,臨死之前除了「天日召召」再也說不出什麼話來了。未曾造反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