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沒有學過兵法的成吉思汗憑什麼能所向披靡

鐵木真不識字,但能參透人性的奧妙;沒有學過兵法,卻所向披靡。當後人在回味這段硝煙四起、血漫長天的歷史時,不論是褒是貶,都不能忽視這位幾乎從一無所有開始締造千古偉業的巨人。

一、苦難中崛起的素質

鐵木真出生在蒙古部族的一個貴族世家,父親也速該是蒙古一個大部族的首領。當時漠北高原有一百多個部落,互相征戰。鐵木真降生時,恰逢也速該征討塔塔兒部並俘獲了他們的首領,而那個首領的名字叫鐵木真,也速該為了紀念自己的赫赫武功,便給自己的兒子起名為鐵木真。到鐵木真九歲時,父親被塔塔兒部人毒死,部眾離散,他隨母親月倫艱難度日。在這期間,曾被其他部落捉獲,險些遇害,憑機敏得以逃脫。又過了幾年,他依附蒙古高原最強大的克烈部首領脫裡(後稱王汗),得以收聚父親舊部,有了自己的一些嫡系人馬。後來,又與札答闌部首領札木合結為義兄弟,逐步壯大自己的勢力。

到12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鐵木真帶著自己的部眾來到怯綠連河(今克魯倫河)上游,獨立建帳(比部落等級低)。由於他廣結盟友,選賢任能,寬厚待人,吸引了許多蒙古部眾和貴族來投奔,不久,正式組建部落,被推為可汗(首領)。但是,他的崛起使其他一些部落感到不安,昔日的結義兄弟札木合率領著十三部聯軍三萬多人來進攻,鐵木真召集了所部兵馬及其他聯軍三萬人迎擊。雖同樣是三萬對三萬,但這次戰鬥鐵木真由於種種原因卻失敗了,只好向更偏遠的地域退兵。不過,鐵木真善於爭取人心,使得札木合的部眾在戰後紛紛叛附,反而壯大了自己的力量。

1196年,鐵木真與王汗聯兵,配合金朝丞相完顏襄擊殺塔塔兒部多人,被金朝封為部族首領(這時的蒙古高原各部都在金朝的統治下,金朝封官表示其地位的合法性)。後來,又經過多次征戰,雖然有勝有負,但勢力不斷壯大,逐漸擺脫了對王汗的臣屬地位。1202年,鐵木真消滅了塔塔兒四部,佔領了呼倫貝爾高原,實力猛增,成為蒙古高原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然而,他的強大引起了王汗的嫉恨和敵視,1203年,王汗對鐵木真發起突然襲擊,鐵木真敗退到哈勒哈河以北,雖敗得很慘,但實力還在。不久,鐵木真乘王汗不備,奇襲王汗大營,殺得部眾四散,王汗隻身敗逃,被乃蠻人捕殺,克烈部從此滅亡。1204年,鐵木真又乘乃蠻首領太陽汗來攻的有利時機,巧佈疑陣,擒殺太陽汗,征服部眾。到1206年,蒙古高原一百多個大小部落先後敗亡,塔塔兒、克烈、蔑兒乞、乃蠻和蒙古五大部都統一在了鐵木真的旗幟下。

鐵木真在征服草原的過程中,總是在一次次失敗中崛起,顯示出堅毅勇敢的性格特質。他像狼一般的機智敏捷,用兵也如狼一般的細膩而勇猛。同時,他還聰明地利用宗教抬高自己的形象。當時蒙古高原盛行薩滿教,鐵木真利用這種宗教竭力宣揚天命論,宣稱自己是「得天地之贊力」,「天命眾百姓都屬我管」。依靠薩滿首領豁兒赤、通天巫闊闊出等人宣稱天神命鐵木真「為普世之君主」。四分五裂了多少年的蒙古高原終於統一在了鐵木真的大旗之下。可這莫大的功勳仍舊無法滿足他寬闊的眼界,他在論功封官、建章立制的同時,又把目光投向了廣袤的天際......

二、「深沉有大略」的戰神

鐵木真是世界戰爭史上無法忽略的軍事天才。他不識字,也沒有學過兵法,但他軍事才能卓越,戰略上重視遠交近攻,力避樹敵過多;戰術上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這些,都綻放著智與勇的奪目光芒,在廣瀚的歐亞大陸,鐵木真就是戰神,他的蒙古軍隊摧枯拉朽的力量令對手無不聞風喪膽、俯首稱臣。

鐵木真是一個精明的戰略家。他經常這樣號召他的軍隊:「我們不但要當草原的主人,我們還要做中原的主人」,在具體行動上採取了讓許多後世戰略家費解而又事實證明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自佔以來,人們對蒙古兵進攻中原地區屠城搶掠後再退回蒙古高原的戰略,往往看成是遊牧民族的習性和貪財慾望所至,因為這與中原人爭城佔地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但是當我們審視最後結果時,就不能不承認這種戰略的高明。因為當時鐵木真清醒地看到,金國畢竟是一個有著近百年歷史的中原大國,它統治著大半個黃河流域和北方的廣大土地,全國人口近五千萬,有一支上百萬的軍隊。而那時的蒙古,人口不過一百多萬,兵力也只有十多萬人,這就是說,金國人口比蒙古多四十多倍,兵力也在蒙古的十倍以上。這樣的實力對比,如果單靠自己的十多萬蒙古軍,即使能一舉摧毀金朝的統治政權,也無法控制中原這偌大國土,所以不如採用消耗戰術,逐步攻掠,一次次地把金國掏空,使它變成一個虛有其表的空殼兒,然後再探索滅亡金國以後的統治方法。在這種思想支配下,鐵木真的兵馬攻下金國的眾多城池後,並不駐兵佔領,而是在劫掠之後放棄,給金國留下一座座空城,使劫後的城市發生內亂,消耗金國的實力。

鐵木真每做出重大的戰爭決定後,總是舉行獨特的戰爭動員。按照蒙古人的習慣,他獨自一人登上山頂,摘下帽子,把腰帶掛在脖子上,恭恭敬敬地向上天行三次以頭叩地的跪拜大禮,然後起來禱告,祈禱完畢後,下山進入大帳,閉門三天不出。在這三天之中,軍中將士都要分批圍繞在大帳的周圍,齊聲高呼:「天神!天神!佑助蒙古!」「天神!天神!懲戒敵人!」直至第四天,他才從大帳中走出來,點將發兵。用這種方式使自己清醒,更用這種方式激勵將士的鬥志。

鐵木真以其敏銳的眼光與頭腦,吸收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他命令自己的部下:「凡是歸降的能工巧匠和懂得各種技術的人,都要給予特殊優待;凡攻破城市以後,對一切能工巧匠,一律給予赦免,不准殺害;凡是俘虜中的工匠,都要單獨挑出來,另加任用。」因此,蒙古兵在屠城之前都要先問誰有手藝,把有用的工匠留下來。這樣除了直接用於戰爭的需要之外,還間接提高了蒙古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在蒙古高原上不僅能夠製造弓箭、盔甲、攻城機械,以及大量地生產木炮、石炮和各種鐵炮,而且能夠造出先進的車輛和各種手工製品,並且建立了採礦、冶鐵業,促進和帶動了農業、牧業和商業的發展以及城市建設和架設橋樑等。特別是造炮技術的廣泛運用,使蒙古鐵騎如虎添翼,所向無敵。

三、求賢若渴,愛護人才

鐵木真認為:「把金銀財物當成寶貝,那是目光短淺,胸無大志。世間最好的寶貝,是人。」因此,他求賢若渴,廣納群才。

他始終把關心愛護部下作為首要大事,在他心中有一條用人的原則——要想領導別人,必先取得別人之心,讓其對自己心服口服。他對待部下,一旦看準了人,總是絕對信任,大膽放手,只交待任務,不干涉具體行動,讓部下充分施展才能。在對待木華黎的放手使用上,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木華黎小時候是鐵木真家的奴隸,有智謀,能打仗,一直追隨著鐵木真南征北戰。1217年,鐵木真封木華黎為「太師、國工」,把對金國戰爭的大權全部交給他辦理,凡攻金戰爭中的一切事宜,不須請示報告,皆可自行決策處理。木華黎不負所托。佔據金朝大片國土,為以後蒙古滅金奠定了基礎。

在攻佔金國中都(今北京)之後,鐵木真聽說有個叫耶律楚材的人學問很大,就向幾位金國降將細細詢問.知道此人確實是個傑出的人才。就派人四出尋訪,找到後馬上接見,一番詳談之後,十分滿意。從此以後,他們兩人常在一起談今論古,談天說地,每次出征都把他帶在身邊。由於耶律楚材知識豐富,無論鐵木真有什麼不解的問題,耶律楚材都能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般地回答,深入淺出地講解。鐵木真非常高興,公開稱他為「天賜」。同時,鐵木真也從耶律楚材的身上接觸到了中原的文明,逐漸瞭解了中原文化。由於耶律楚材的勸戒,蒙古軍隊的屠城政策發生改變,濫殺事情也逐漸減少,對蒙古帝國的命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人才的得失去留,關係到事業的盛衰興亡,正確的用人政策正是鐵木真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

四、霸氣昂揚的暢快心懷

鐵木真說:「我的最大快樂就是征服,征服天下是我的至高夢想。」他實現了「滅國四十,逐平西夏」的征服神話,其中最具影響的是他的西征。

1218年,蒙古國的商隊被花刺子模國的邊將搶劫了。這種殺人越貨的行為,激起了成吉思汗的憤怒,他決定親自領兵西征花刺子模國。花刺子模國位於阿姆河下游,是當時中亞細亞的一個大國。它的領土,東北至錫爾河,東南至印度河,北至鹹海、裡海,西北至阿塞拜疆,西臨巴格達,南瀕印度洋,幾乎佔有中亞細亞的全部。

1219年夏,在經過了周密的準備之後,鐵木真在也兒底斯河畔舉行了盛大的出師動員大會。在大會上,鐵木真宣佈讓木華黎繼續攻打金國,派二弟哈撒兒領兵對付西夏,採取圍而不打、監視動向為主的策略。然後命令大將哲別為西征先鋒、大將速不台、脫忽察兒隨後,自己率四子拖雷及眾將領帶領十萬人馬為後應。誓師完畢。祭旗啟程。

二十萬騎兵,數十萬匹戰馬,外加運輸的牛車,構成一支浩大壯觀的隊伍,遠遠望去,鋪天蓋地,令人生畏!大軍來到金山(阿爾泰山)腳下,雖是夏天,但山上飛雪漫舞,積冰千尺。為了行軍需要。鐵木真命令鑿冰開道,讓三子窩闊台帶領工兵在阿爾泰山鏟冰修路,派次子察合台領兵修築棧道。大軍克服重重困難,翻越了阿爾泰山,越過了帕米爾高原和天山之間的谷地,經過長途跋涉,進入花刺子模境內。先後攻克訛答刺城(在今錫爾河中游)、撒麻耳干(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玉龍傑赤(今土庫曼斯坦烏爾根奇)、呼羅珊(伊朗東北部)等城池,兵鋒北越高加索山、進入俄羅斯境內,南逼印度河,西進克里米亞半島。

鐵木真及其子孫建立起了一個幅員廣大的蒙古王朝,其疆域東起朝鮮半島,西抵波蘭、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亞,南達爪窪中南半島,在北緯15度至60度、東經15度至130度之間,總面積達到三千萬平方公里。

美國傳記名家哈羅蘭姆在他的著作中說:「雖然當初的成吉思汗從未接受過文明的熏染,卻能為五十多個民族建立了切實可行的典章,維持大半個世界的和平與秩序」;「信使可以縱橫五十個經度,一個少女懷揣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遊這個廣大的帝國。」蒙古王朝的建立使得東西交流為之暢通,歐亞文化為之交流,「這是人類之間最廣大而開放的一次握手」。

《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