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俗是奇 絕俗是偏

能脫俗便是奇,做意尚奇者不是奇而為異;不合污便是清,絕俗以求清者,不為清而為激。

脫俗:不沾染俗氣。

異:特殊行為,標新立異。

思想超越一般人又不沾染俗氣的人就是奇人,可是那種故意標新立異的人並非奇人而是怪異;不願與人同流合污就算是清高,可是為表示自己清高而就和世人斷絕來往,那就不是清高而是偏激。

哀公說:「請問,什麼樣的人是士人?」孔人回答:「所謂士人,即使他們不能完全瞭解治國的原則方法,但一定是有所遵循的,即使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一定是有所堅持的。因此,知識不要求多,但一定盡力審察他所認識的是否正確;話語不要求多,但一定盡力審察他所經歷的作為。所以,他懂得已經知道的那些知識,講已經說過的那些話語,做已經經歷過的那些事情,那麼就如同生命體膚一樣都是不可變更的了。所以富貴也不足以再增加什麼,卑賤也不足以再損失什麼,如果這樣,就可以稱之為士人了。」士人說話有板有眼,做事情有根有據,他信奉的是原則和方法,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作所為的結果,為了一個目標,他會執著地追求下去。他投入了很多,不一定有預期的收穫,但他還會不斷地投入。

只要思想不沾染俗氣,就容易悟出真理,即使「門有孫臏鋪,家有父摯妻」,對於佛都沒有障礙。一個僧人問趙州和尚:「久聞趙州石橋的大名,可到這裡一看,只見到一座小橋。」趙州和尚說道:「你只見木橋,沒看到石橋。」「那麼趙州石橋是什麼呢?」趙州和尚回答道:「這座橋既可過驢也可過馬。」從石橋中趙州看到了菩薩出於慈悲之心自己主動輪迴於六道之中,勤勉於下座行的精神。石橋自身遭驢踏馬踐,在默默顯示著大悲之心。佛教之中的「大悲闡提」指的就是上述情形。闡提是無佛性的意思。本來指那些信奉小乘佛教而不能成佛的教徒,而在大乘佛教中,大慈大悲的菩薩立誓在拯救一切眾生之前決不成佛,願意到異類中去行佛道。趙州和尚在另外一次被提及同樣的問題時,沒有回答渡驢渡馬,而只回答道:「過來,過來!」你自己主動地從石橋上走過來吧!講的也同樣是大悲闡提。到驢馬等物中去行道濟世吧,這才是一個真正的禪者首先應該做的事情。

《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