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據我所知,有不少人把牛郎織女的故事和董永七仙女的故事是混淆在一起的。我不止一次和朋友、和學生談起過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總會有人說:「咦,不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嗎?」

也難怪,這兩個故事在形式上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兩個女主人公的姓名、職業、能力、家庭出身、階級成分都完全相同,所以很容易把這兩個故事混為一談。但事實上,這兩個故事之間,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差別在於兩點:第一,牛郎織女的故事是應該是一個悲劇,這一點我在第一講裡就分析過,而董永七仙女的故事應該是一出喜劇,或者說是一出正劇,但決不是一出悲劇;第二,牛郎織女的故事應該是一場純粹的愛情故事,但董永七仙女的故事卻不是一場純粹的愛情故事。

這麼說,估計很多人會有疑義。董永七仙女的故事後來被黃梅戲改編成了《天仙配》,再後來還被拍成了電影,那是人盡皆知的中國古代美麗的愛情傳說,你怎麼能說它不是愛情故事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雖然我說它不是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但我們還是要從愛情產生的那一刻說起。

上一回我們講到秋胡戲妻的故事。說秋胡在回家途中,看見美麗的採桑女子,便上前搭訕,遞上多年的積蓄,遺金相誘,以示好,示愛。結果,哪知道路邊的野花沒采成,回到家卻發現路邊的野花已經乾坤大挪移了,變成了家裡的家花,這下戲妻不成反受辱,最後是丟了夫人又折名!秋胡戲妻的故事發生在漢代,但同樣是在漢代,同樣是路邊偶遇,同樣是向異性示好、示愛,甚至是一再糾纏,七仙女的遭遇就比秋胡的遭遇幸福得多,光彩得多!這不禁讓人有些感慨命運的不公啊!

秋胡是在一棵桑樹下遇見自己已經不認識的美麗妻子的,而七仙女則是在一棵老槐樹下遇見失魂落魄的窮小子董永的。七仙女一見董永就愛上了他,事實上她根本就是懷揣著愛的使命而來的。於是,她攔住了董永。七仙女攔住董永之後到底說了些什麼呢?

唐代《秋胡變文》裡說秋胡攔住採桑的妻子羅梅英的時候,只是說願以金相贈,換得片刻共處的時光。我猜他最多也就是唱了首「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所以他老婆的回答也只是「我已嫁人,請你不要有什麼非份之想。」我想,雖然我們說秋胡「戲』妻,但這個調戲的成份還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重的,尤其是秋胡的出語也不是那麼驚人的。七仙女就不同了,她甚至連「對面的男孩看過來」這種稍有些隱諱的方式都不肯用。最早完整記載董永故事的干寶在《搜神記》裡說,七仙女在攔住董永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願為子妻!」

意思就是說我願意做你的老婆,你看著辦吧!

這種大膽的表白,我想要比秋胡的程度來得激烈得多。這直白得連董永這樣一個男人都覺得很難承受,所以到了《清平山堂話本》記載這個故事的時候,就把這裡的反覆誇張了許多。

話本裡先說董永聽了這個素不相識的美麗女子的大膽表白,第一反映不是喜上心頭,而是緊張害羞得要落荒而逃。董永當時的回答是「娘子請便,小人告辭!」可見面對路上偶然相遇中異性的「調戲」時,男人與女人一樣都有著本能的防衛與自衛的心理。當然,我這裡說「調戲」只是借用一下這個詞,要說秋胡見到羅梅英時的表白,也還是有幾分真情在的,並不完全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調戲婦女的調戲。再比如,我曾經在牛郎織女裡分析過,牛郎趁七仙女洗澡時偷了人家的衣服,然後向織女示愛,當時織女就愛上了牛郎,這是極不合理的,這情形就和羅梅英遇到秋胡的表白、董永遇到七仙女的求愛一樣,猝不及防之下,不論是於情,還是於理,不論是女人,還是男人,都是一下子很難接受的。

但再難接受,你都得接受。為什麼啊?因為像《大話西遊》裡說的那樣:這段情,是天注定!所以當牛郎把老牛告訴他說這是一段天注定的情緣的話告訴織女的時候,織女只得接受了這個趁她洗澡偷她衣服的男人的愛。所以七仙女也用了這個辦法,告訴董永這是一段天注定的婚姻,是天帝命她來嫁給他的。

董永這時候還是不相信。說老實話,我覺得這裡表現出了董永這個男同志很好的心理素質與品德修養。首先你說那織女可是仙女,那該長得多美啊,古人形容一個女子美麗的時候,經常說「驚為天人」,也就《天龍八部》裡段譽常說的「神仙姐姐」。那現在七仙女就是個「天人」,就是位「神仙姐姐」,董永還能面不改色心不跳,美色面前不動搖,這作為一個男人,心理素質實在是超強。其次,人家都說這是天注定了,而且是神仙系統裡最高元首天帝的命令,董永還是不相信有天上會掉餡餅這回事兒,這又表現出董永同志極好的品德修養——路不拾遺嘛,連天下掉下來的美麗老婆都不肯撿。所以他還是推辭說:「多蒙娘子厚情,然又無媒人,難以成事。」

七仙女馬上說,這簡單,「就央槐樹為媒,豈不是好?」

你聽說過花為媒的,有聽說過樹為媒的嗎?那可是槐樹啊,怪不得槐樹的「槐」字是一個「木」加一個「鬼」,一棵樹都能當媒人,還不成鬼成精了!

這個老槐樹果然是個槐樹精,他看董永猶猶豫豫的,忍不住就開口說話了,告訴董永這對面確實是神仙姐姐,你們的姻緣確實是天注定的。這下在老槐樹的顯靈並且苦口婆心的勸說下,董永不得不相信了。那就結吧,可話本這時候還說了句:「董永再四推卻。」

這時候七仙女就火了,怒道:「非奴自賤,因見大官人是個大孝之人,故此情願為妻。你倒反意推卻!豈不聞古人云: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此亦是緣分,何必生疑?」

你看,一直到神仙姐姐發火了,生氣了,董永這時候才意識到「姐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才最終「無可奈何,只得結為夫婦。」

看了《清平山堂話本》的這種演繹,我想大多數人會覺得有些好笑,甚至也會有些奇怪。董永至於這麼木訥嗎?七仙女又至於這麼「超級女生」嗎?有聽說過王老虎搶親的,哪有聽說過七仙女逼婚的呀?

確實,這段仙女示愛的過程寫得好像有些離譜,但從本質上看,它與漢代的那個傳說本身還是有精神上的一致性的。雖然我們在魏晉時期有關這個故事的記載裡並不能看出他們相遇故事的全貌,但仙女主動追求董永這一點絕對是可以肯定的。那麼七仙女好好一個天上的神仙姐姐不做,幹嘛要死乞白咧地纏著董永這個窮光蛋呢?

你看,她為了追求董永動用了四重力量:第一,行為力量,她攔路求婚,這算是極為大膽的求愛實踐吧;第二,組織力量,她洩露了天機,也就是告訴董永這場婚姻那可是上面的意思,你看,運用了組織上的威懾力量;第三,群眾力量,她讓槐樹作媒人,還讓老槐樹來勸說董永,也就是發動了人民群眾的力量;第四,人性力量,她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只好發了火,生了氣,她可是個神仙姐姐,不食人間煙火,所以輕易不發火,現在發火了,也就是連人性的潛能都爆發出來了。費了這麼大的勁,就為了董永,這個窮光蛋,而且當時他還不只是個窮光蛋,他那時比窮光蛋還不如,因為這個時候,他事實上是一個標準的賣了身的奴隸。為了這個一窮二白的奴隸,七仙女為什麼要嫁給他?而且還要費這麼大的勁呢?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我為什麼說董永七仙女的故事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的重要原因。

就現有的史料來看,在所有已知的典籍裡最早提到董永故事的是三國時期曹植的《靈芝篇》。這是一首五言古詩。其中寫到董永的事跡是這樣說的:「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傭作致甘肥。債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這裡有八句話,(注意古詩裡不是以句號為一句,而是句讀處為一句。)總共提供了五大類信息:第一,董永家貧,就是董永家裡很窮;第二,董永至孝,就是他很孝順;第三,董永傭作,就是他作了別人家的傭工;第四,感動天靈,就是他的孝行感動了天靈;第五,神女助織,就是神女下凡來幫助他。這五大類信息不僅被晉代干寶在《搜神記》的寫作時全盤吸收,它們也成了後代話本、小說、戲曲有關這個故事創作時的最主要的情節脈絡。也就是說,這個故事從它最早出現到後來兩千年的發展,主體的情節模式或者說故事的情節主幹本質上並沒有多大的變化。既然情節本身並沒有多大變化,情節所反映的主題和思想也就應該沒有太大程度的變化,那麼這個故事所反映的主題或者說思想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要來看看,在這五大類信息裡,董永與七仙女的愛情與婚姻生活是不是最主要的,最核心的。如果是,那麼毫無疑問,這就應該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愛情故事。我記得在第一回裡講過,董永七仙女的故事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兩個故事的人物關係,情節發展有著很大程度的雷同。而且牛郎織女的故事產生在夏商周時期,而董永七仙女的故事是產生在漢代,所以好像更可以看出前後的發展關係來。但要注意的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就是徹頭徹尾以兩人的愛情與婚姻生活為故事核心的,所以它當然是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但到了董永的故事裡,愛情確實還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線索,但已經不是最為核心的內容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從形式上看,在曹植所說的這個故事模式裡,「神女助織」是排在最後出現的,也就是七仙女出現在董永的生活裡從而產生愛情,那已經故事發展到最後,或者說即使不是最後也是稍後階段的事了,在這段感情出現之前,已有大量的情節。換句話說至少其它四大類信息,也就是其它四大塊內容是與這段感情是基本無關的。所以即使只從形式上的量比來看,愛情也不是這個故事的主體。

第二,從內容上看,這段愛情的產生並不是「為了愛,所以愛的」,它是為其它的一些東西而服務的。那麼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們剛才說了,七仙女在攔路求婚最後生氣的時候說:「非奴自賤,因見大官人是個大孝之人,故此情願為妻。」也就是說,我之所以一定要嫁給你,純粹是因為你是個天底下至孝之人。那麼這個觀點是不是只是七仙女一個人的看法呢?不是,在七仙女洩露天庭的組織機密時她就說了,你的孝行感動了天帝,感動了眾神,是天帝要讓成就這段姻緣的,所以說是天注定。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因為董永的孝道與孝行感天動地,就不會有天注定,就不會有七仙女的攔路求婚,就不會有這段曠世情緣。那麼這段愛情是為什麼東西服務的也就明確了,它是為了表彰孝行、宣傳孝道服務的。連這麼美麗的愛情都是為它服務的,整個故事的主題也就不言自明瞭,那就是一個字:孝!

所以老槐樹下的攔路求婚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橋段,並不是高潮。在它的前面是董永雖然家貧,但卻侍奉父母至孝,最後以至賣身葬父的故事。在它後面則是織女運用法力幫助董永贖身,從而表彰董永孝行的因果報應式的大團圓結局。貫穿這整個故事的主線不是「愛」,而是「孝」。這也是我說它不是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的最重要的原因。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我說它不是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還有一個比較次要的原因,就是這個故事裡沒有一個壞人,或者說沒有一個反面角色。

我們知道一出愛情劇,不論它是喜劇還是悲劇,都應該有反面角色,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知道魯迅先生說「悲憤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毀滅給人看,而喜劇則是將沒價值的撕破給人看」,不論是「毀滅」還是「撕破」,那就必須有矛盾,有鬥爭,也就是要有反面角色、反面勢力。

只有一種劇可以沒有反面角色與反面勢力,那就是作為宣揚某種社會思想出現的社會劇。

有人會問了,這個故事裡那個董永賣身給他的傅員外,可是個地主,他應該是個反面人物吧?其實不然,這個人早在干寶的《搜神記》時就提到了,他是這個故事裡宣揚董永孝行的重要人物。他開始在董永家貧時放救濟糧做慈善事業救濟了他,後來在董永要賣身葬父時沒說什麼就拿出錢來讓董永去葬父,董永葬完父親守完孝是主動到傅家去還債贖身的,就是在去的路上碰上了七仙女的攔路求婚。後來,七仙女與傅員外打賭,說能在十日之內織百匹布,傅員外只是出於好奇與七仙女打賭,在看到七仙女的神技之後,他立即與董永解除了債權關係,並沒有絲毫的為難,還大為宣揚董永與七仙女的事跡,可以說在表現孝道這個主題上,這個地主,雖然階級成分差了點,卻絕對是個推波助瀾的正面人物。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這個故事本身不是悲劇,也不是愛情劇,它是一出正劇,一出具有教育意義的社會劇。

我這樣分析,可能會讓很多讀者失望了。這麼美的一出愛情傳說,你怎麼能把它說得這麼教條,這麼機械,這麼乾癟,這麼沒有人情味呢?不對,肯定有什麼地方不對!要按你這麼說,那個《天仙配》怎麼可能感動全亞洲兩億多觀眾?那曲《夫妻雙雙把家還》怎麼可能傳唱大江南北,至今還在K歌房裡被某些人唱個不停呢?

這就要說到至今很多人還是把董永七仙女故事與牛郎織女的故事混淆起來的最重要的原因了。《天仙配》這個劇目改編古代董永故事時,作了最重要的改變,就是向牛郎織女的故事學習,揉進了反面因素與鬥爭因素。

首先是傅員外這個人物露出了他本屬於地主階段的醜惡面目,我想,這和那個改編這個劇目的時代恐怕不無關係。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七仙女是背著父親玉帝愛上了董永,並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夫妻的,這樣代表權力階層的社會統治力量就走到與民眾情愛相對立的反面立場,這就有了反面勢力與反面角色,這正是牛郎織女的情節模式,所以也就有了牛郎織女的情感模式。

最後,故事的結局雖然沒有一個銀河相隔、鵲橋相會,但七仙女也像織女那樣被抓回了天庭,最後「天上人間一條心」的大結局模式很明顯地充滿了從牛郎織女故事裡改編過來的味道,所以這個《天仙配》的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就與此前兩千年的董永的故事就大不相同了。

而人們則按自己的情感喜好,漸漸忽視或者說是淡化了董永至孝的故事主題,只把它當作是愛情故事裡情節發展的條件與鋪墊,所以唱起「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的時候,連「綠水青山」都「帶了笑顏」!所以最感人的不再是董永的賣身葬父,而是「你我好比鴛鴦鳥」啊,咱們「夫妻雙雙把家還」!

說到把夫妻比作鴛鴦,我覺得這種比喻很形象,也很溫馨;但同時也讓我覺得又有些恐懼,又有些隱憂。原因有兩個:第一,其實鴛鴦不是一種一夫一妻制的動物;第二,是因為有一個詞,叫做棒打鴛鴦。為什麼鴛鴦總是容易被棒打,到底是哪些人總充當著棒打鴛鴦的角色呢?

請看下回:《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女人的『大棒與胡蘿蔔』政策」。

《五代前的那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