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介紹一下這本書。

它完全是為那些喜愛《奮鬥》的讀者與觀眾而寫的,書中並不涉及我個人對於這個世界的私人性看法,只是續寫《奮鬥》中的那些人物的接下去的命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2006年至2010年,當讀者與觀眾們不再關心這些人物,我的工作便可以結束了。

《奮鬥烏托邦》共分三至四本書,這是第一本,寫了三遍。

第一遍從2007年寫到2008年,寫了一年多,寫完時感覺挺好的,有時候人只因做完了一件事便會感覺良好。

給自己放了一星期假,再看,垃圾,極不滿意。

虛構類的作者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自由,他們可利用豐富的想像力去寫他們任何想寫的東西,不必顧及那些故事是否真實可信,只要故事好看就行了。而努力使作品與現實建立聯繫的作者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我屬於後者,自己拿著寫好後的段落翻來翻去,發現那些胡編亂造的故事叫我心神不寧,於是來到上海,想換個環境衝刺一下,改寫一遍,快速完成全書。

寫一些中國當代年輕人為各種私人性的目標而奮鬥的故事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我寫這本書的方法,一般是在茫茫的人海中看一看這個人,又看一看那個人,想著他會遇到什麼事情,接著替他編一個故事,最後寫入小說便完事大吉。不同的城市會使我看到的人不一樣,編的故事也不一樣。

在上海住了大半年,讓我對大城市生活產生新看法,那時我每天夜裡十二點左右到樓下的麵包店買一杯熱奶茶,然後開著車在上海走街串巷,連東瞧西看捎帶著迷路,往往開到三點鐘才能找回家繼續寫。

我猜中國未來的城市不是北京的樣子,而是更像上海。夜裡,瀰漫在城市街區中的燈火像煙霧一樣四處擴散,一個個精緻小店星羅棋布,到哪裡都能找到一個可以推門進去的地方,買點什麼或吃點什麼,然後舒舒服服走在街上,腦子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夢想,而是腳踏實地的一天天把日子過下去。

八月中旬最熱的時候,再次覺得寫得差不多了,再有半個月便可完成,關鍵時刻,我租的房子下面的一個單元裝修,每當我寫了一夜想在早晨睡去,就被電鑽聲一陣接一陣地鑽醒,下去問一問,他們還要干一個月,於是只好回北京繼續寫,寫著寫著不覺就又寫了一遍。

現在寫完了一本,我不能再去看它了,我知道,自己若是再次不滿意,還得重寫,那可就麻煩大了。

《奮鬥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