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山川賢一
在製作電影版《風之谷》時,宮崎駿是一個全心全意讚美自然的人。然而,他漸漸對這份愛產生了懷疑。這也是宮崎駿的魅力所在。
他捫心自問:我是不是將自說自話的願望強加給了自然?對自然的熱愛是不是成了憎惡人類的借口?
除了巨神兵和少數幾個例外,王蟲、龍貓、山獸神等妖怪都是大自然的代表。但宮崎駿的自然觀在不斷變化,所以怪物們的性質也會隨之改變。下面就讓我們對宮崎駿作品中的妖怪進行一番分析。
蜜月——從電影版《風之谷》到《龍貓》
從電影版《風之谷》到《龍貓》,大自然是宮崎駿讚美的對象。不過我們可以從訪談記錄中看出,在製作《龍貓》時他已經對這份「自然愛」產生了懷疑,只是沒有表現在作品中而已。這段時期也是宮崎駿與大自然的「蜜月期」。
電影版《風之谷》中的王蟲是偉大的森林之王。可是細細想來,用「巨大的西瓜蟲」代表「自然的高貴」的確稱得上是「異想天開」。在故事的最後,王蟲們向娜烏西卡伸出金色的觸手,而娜烏西卡則在觸手上行走。如果這一幕出現在真人版電影中,一定會讓觀眾毛骨悚然。
然而,在動畫電影中,這一幕並不顯得噁心,甚至有種莊嚴肅穆的氛圍。這就是宮崎魔法的神奇之處。
近年來,宮崎駿又是描寫因魔法變成老婆婆的少女,又是刻畫半人魚少女的浪漫故事,挑戰了許多一不小心就會被拍成靈異電影的題材,孕育出了一部又一部熱門作品。他描繪的分明是「異常」,觀眾卻能看得津津有味——宮崎駿的才華早在《風之谷》時便已經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電影版《風之谷》雖然有富有魅力的世界觀與扣人心弦的「小道具」,卻因為上映時間的限制,沒能完整表現出原作錯綜複雜的故事情節。所以片中人與自然的關係歸結成一個單純的結論:愚蠢的人類只顧沉迷於戰爭,而代表自然的王蟲原諒了人類的惡行。自然果然偉大——這便是電影的主旋律。
如果王蟲們表現的是自然的高貴與莊嚴,那麼龍貓們代表的就是自然的純潔。只看文字,莊嚴與純潔都特別無聊,但宮崎駿在這兩個概念的基礎上打造出的想像世界卻是魅力十足。其實貓巴士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日式妖怪,卻與日本農村的風光十分搭調,這也是宮崎魔法使然吧。
懷疑——從漫畫版《風之谷》到《幽靈公主》
在漫畫版《風之谷》的後期,宮崎駿終於在作品中表現出對自然愛的懷疑。
王蟲和龍貓都不會說人類語言(雖然娜烏西卡與王蟲有心電感應)。它們與人類是不同的物種。在腐海深處,有一片湛藍清淨之地。過去的自然在那裡逐漸復甦,但那裡並沒有人類的蹤影。莫非宮崎駿對大自然的愛,就是對人類的厭惡嗎?
翻看當時的訪談記錄便知,宮崎駿本人也開始自我反省了。從那時起,他便在作品中打亂了人類與自然的界限。
先看漫畫版《風之谷》吧。在故事的後期,娜烏西卡發現王蟲與腐海中的植物都是由過去的人類製造出來的生物。
得知這個事實後,娜烏西卡頓悟:「純淨與污濁是不可分割的。」這句話有好幾層含義,其中之一便是「我們不能將純淨的自然與污濁的人類完全區分開」。
再看《幽靈公主》。莫娜與乙事主等大自然的神明都說起了人類語言,還搞起了內訌,頗有些人味。
最耐人尋味的是,宮崎駿在指導飾演莫娜的美輪明宏配音時明確指出:「你就當莫娜與乙事主有過一段情好了。」在影片中,莫娜為了奪回小桑與化作邪神的乙事主對陣。當時,宮崎駿給出這樣的配音建議:
我們也有過甜蜜的過去。那時他還是一隻偉岸的野豬。誰知他自說自話變傻了,連話都不會說了。(《幽靈公主是這樣誕生的》)
——瞧瞧,這樣的山神和人又有什麼區別。
不過宮崎駿也不敢將森林中的神明全都變成人。在影片中,也有代表大自然的純潔的木靈,以及代表大自然的超然的山獸神。
安息——《千與千尋》
從人與怪物的角度看《千與千尋》就相當費解了。因為除了千尋,這部作品中幾乎看不到人的蹤影。
千尋為沾滿污物的河神清洗身體的橋段反映了宮崎駿對自然環境的關切,但這類場景並沒有點出連貫的世界觀。這也許是因為故事情節在製作過程中有過大幅度的改動吧(製作組原計劃在片中描寫千尋與湯婆婆、錢婆打鬥的場面)。
耐人尋味的是,故事後半段的關鍵妖怪無臉男是因為「愛千尋」才失控的。
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宮崎駿的作品有一個顯著的特徵,那就是他極少描寫愛情的負面效果。反派們幹壞事的動機基本都是權欲或憎惡(在《幽靈公主》中,神靈因憎惡變為邪神的設定正體現出這一點)。無臉男為了填補心中的空虛,開始跟蹤千尋。這也讓它成了宮崎駿動畫中極為罕見的角色。
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失戀——《懸崖上的金魚公主》
宮崎駿與象徵自然的怪物們終於迎來了訣別的時刻,而且提出分手的並不是宮崎駿,而是自然。電影《懸崖上的金魚公主》描繪的正是雙方分道揚鑣的全過程。
這部電影刻畫了半人魚少女波妞與少年宗介的愛情故事。片中充滿了奇思妙想,有不少莫名其妙的橋段。但是在我看來,故事中的一部分稱得上是宮崎駿的「私小說」[1]。
作品的關鍵人物是波妞的父親籐本。這個無比滑稽的男人,恐怕就是宮崎駿的分身。而波妞,顯然是大自然的象徵。
在影片的開頭,波妞逃離籐本,遇見了宗介。籐本急急忙忙追來,用魔法將波妞搶了回來,並教育她:
我都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人類的水和氣息髒得要死!
籐本認為「人類很髒」。換言之,他是那種想把「純淨與污濁」分開的人。
然而,當籐本想喂波妞吃東西時,波妞竟說:「我要吃火腿!」還一口氣把籐本手上的食物吹跑了。她還惦記著宗介餵給她的美味火腿。
籐本驚得六神無主。「火……火腿……那種可怕的東西,你是怎麼知道的!」在他看來,火腿是人類加工的食品,沒有比這更骯髒的東西了。
籐本對大自然一往情深,十分在乎生態圈的平衡。他原本也是人,卻無比厭惡人類。他希望象徵大自然的波妞能永葆純潔。
誰知波妞竟滿不在乎地說,她想吃人類的食物,末了還說她想變成人。籐本認定人類是愚蠢而可怕的生物,只會從大海掠奪生命。
波妞的發言在他看來無異於噩夢。
若是將籐本視作宮崎駿的分身,我們便能理解上述場景的含義了。原來宮崎駿對自然的感情也是單相思,是他自作多情。正如籐本所說的那樣——「不是大自然無法與人類和解,是我無法與人類和解!」
不久後,波妞竊取了籐本的魔力,再次逃走,變成人類的模樣,回到宗介的身邊。
之後,波妞為自來水、煤氣和其他人類文明而歡喜,還用魔法幫助人們驅動了發電機。她吃了方便麵,把電燈頂在頭上到處撒歡。在她的心目中,自然與人類的對立沒有任何意義。
宮崎駿刻畫過許多小肚雞腸、歇斯底里的反派,比如雷普卡與羅穆斯卡。籐本雖然有滑稽的一面,可他的偏執氣場與典型的宮崎駿反派一脈相承。這也是宮崎駿時隔20年再次描繪這樣一個反派角色——上一次,還得追溯到漫畫版《風之谷》的密喇魯帕。
宮崎駿將自己的陰暗面投射到雷普卡身上。所以當他試圖再次將自己融入作品時,便選擇了籐本這樣一個人物。
在故事的最後,宗介與波妞有情人終成眷屬。宮崎駿從漫畫版《風之谷》開始嘗試打破自然與人類之間的壁壘。此時此刻,他終於跑到了終點。
不過宮崎駿在《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公映後的訪談中表示,他對環境問題十分悲觀。換言之,他依然認為人類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但他在《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中將提防人類、熱愛自然的籐本描繪得十分滑稽。乍看之下,他的主張與他的作品未免有些自相矛盾。
在我看來,解謎的關鍵就在電影的最後,也就是籐本向波妞和宗介道別的那一幕。籐本將玩具船還給宗介,很是尷尬地說:「對不起啊……」還伸出手說道:「呃,能跟你握個手嗎……」由此可見,他也認可了宗介。
之後,籐本一臉嚴肅地對宗介說道:「波妞就拜託你了。」——這一幕正點出了世代交替的主題。
我斗膽猜測,宮崎駿依然重視環境問題,但他也意識到,他將自己對大自然的愛與對人類的厭惡掛上了鉤,變得愈發扭曲了。於是他捨棄了這種態度,將希望寄托在將要勇敢解決環境問題的下一代身上。也許這就是宮崎駿通過作品所表達的期許吧。
[1] 日本大正年間(1912—1925年)產生的一種獨特的小說形態,又稱「自我小說」。對於私小說的概念,日本文壇一向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解釋是:凡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手法來敘述故事的,均稱為私小說。但人們多數傾向於狹義的解釋:凡是作者脫離時代背景和社會生活而孤立地描寫個人身邊瑣事和心理活動的,稱為私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