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算學開車,只知道如何加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在正確理解系統之前必須要瞭解四五件事情。 我的確相信有些事比其他任何事都要重要得多。我們所在的行業中,就是要理解規模化的優勢、經驗等級、 公司效率、租賃經驗以及其他優勢。以亞當·斯密所說的別針廠為例,我認為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 ,不過那也只是所有概念中的一個。
———查理·芒格
一家小型洛杉磯法律刊物狀告每日新聞集團有不公平競爭行為,查理·芒格被傳喚到法庭作證。為證明芒格具有評估一項業務的價值的經驗,辯護律師首先證實了芒格是伯克希爾的副主席、威斯科金融的主席,還是藍籌印花的前任主席。他的證詞為伯克希爾如何成為一家21世紀公司提供了一幅縮略示意圖。
問:芒格先生,在這些業務往來中,你是否有機會買入或賣出其他公司?
答:嗯,我們買入的比賣出的要多得多。因為我們很成功,能夠一家接一家地收購公司。到目前為止我相信我們已經收購了100多家公司。賣出的也許有兩家。我們並不喜歡在頻繁地買進賣出時採用酒鬼陷阱式的管理行為。我們喜歡買進後持有。
問:你是否能向陪審團說一說在一項收購行為發生前需要對公司進行哪些分析?
答:當然可以。你從會計報表開始,但那只是一個開始。要是你想只在會計報表的基礎上做出判斷,那你就會犯下一個又一個可怕的錯誤。我們要理解會計學,還要理解會計報告中的隱含意思,透徹理解後還要問許多聰明的問題讓自己能夠判斷出目前的情況到底如何。
問:這些問題是否幫助你評估那個特定行業或是業務中的總體商業環境?
答:是的。我們有一些這樣的行為。不過更重要的是,我們看中單個公司的質量。如果我們非常欣賞管理層,同時也足夠欣賞公司的運作方式,偶爾我們也會買下一家整體行業環境欠佳的公司。
問:所以對於管理層的評估也是你考慮的一個因素?答:當然。
查理·芒格和沃倫·巴菲特遇見的時候,兩個人都很年輕。芒格35歲左右,巴菲特則30歲不到。南希·芒格注意到,他們都是急性子的人。當他們開始合作後,成功對兩人來說都來得更快。巴菲特負責東海岸的客戶,其中有本·格雷厄姆和傑羅姆·紐曼結束業務後他繼承到的一些,同時也在繼續招募新的投資人,大多數都來自內布拉斯加州。芒格開始根據巴菲特的指示負責加州的投資人的業務。
「查理比任何人都要早發現沃倫的天才之處。要是我完全相信查理對沃倫的評價,我現在會富有很多。 」芒格以前的房地產和投資搭檔阿爾·馬歇爾說。
有一個人真的完全相信了芒格,他就是奧蒂斯·布思,他跑去芒格辦公室請他幫忙收購一家印刷廠,最後卻成了芒格的合夥人,開發了兩個獲利豐厚的住宅項目。 1963年,芒格建議布思去見一見巴菲特。
「我加入了查理的合夥公司一兩年後,他跟我說了沃倫這個人,還展示了他從1957年開始的投資記錄, 」布思回憶說,「 1963年或者是1964年,我回到奧馬哈,在那裡過了一晚,和他討論投資問題」 。
兩人徹夜長談。 「那天以後我很快就寫了張支票。合夥公司一年招募一次。我記得我當年寫了一半的資金,第二年又加了一半,總共是100萬美元。第一張支票上寫著50萬美元,不過那一年賺錢了,所以後面一年投入的資金比50萬少一點。我還在查理的合夥公司也投入了100萬美元。 」布思說。
巴菲特的合夥人公司只開了5年多。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巴菲特開始收購一家位於新英格蘭的陳舊潦倒的製造商,主要生產紡織品、手帕和西裝襯料。和人們普遍認為的恰恰相反,伯克希爾從來沒有生產過襯衫。巴菲特最早一批股份是從特威迪和布朗這家位於紐約的投資公司中收購的,這家公司和本·格雷厄姆關係密切,因為嚴格遵循價值投資方法而頗具聲名。特威迪和布朗的辦公室靠近中央車站,芒格說,巴菲特「年輕沒錢的時候常在那裡閒逛」 。
1969年巴菲特解散了他的合夥公司,給出的解釋是股票市場已經過火,很難找到有投資價值的便宜股票。對於如何處理自己的資金,股東們得到了幾個建議。巴菲特建議投資者也許可以加入他的朋友威廉·魯安管理下的著名的紅杉基金(現在已經不接受新資金加入) ,或者他們也可以像巴菲特處理自己的資產那樣進行操作。
巴菲特解散合夥公司的時候,已經收集到了伯克希爾足夠的股份來接管公司,他打算將基金中的大部分資產和自己的大多數資金都轉到伯克希爾公司名下。這對於投資者來說無異於閉上眼睛縱身一跳,而巴菲特到底打算怎麼運行這家公司也並不明朗。 20年來他一直試圖在這家公司中同時進行製造生產和其他投資兩件事。不過芒格卻將伯克希爾形容為「一家規模很小、難逃一死的新英格蘭紡織品企業」 ,他的形容非常正確。
巴菲特稱收購伯克希爾是他犯過的最糟糕的財務失誤。 1985年,他將業務清盤,全面集中注意力收購併持有其他公司。即使是那些早期的忠實投資者,看到伯克希爾轉型後的出色表現也非常驚訝。
奧蒂斯·布思、阿爾·馬歇爾和李克·古瑞恩只是其中的三個人,他們大多來自西海岸,由查理帶入巴菲特投資者大家庭。現在布思住在洛杉磯的一幢都鐸王朝風格的大宅裡,和迪士尼主席邁克爾·艾斯納是鄰居。布思的淨資產估計有14億美元。古瑞恩一家住在比弗利山莊的一幢西班牙殖民風格的豪宅中,俯瞰起伏的山脈、茂密的森林以及整個洛杉磯城區。馬歇爾和太太退休後就一直住在棕櫚泉的高爾夫別墅裡。
1976— 1986年間發生了一系列事情,芒格和巴菲特都結束了自己的合夥公司,把藍籌印花及其子公司併入伯克希爾,事情變得簡單起來。作為保險及其他一些附屬機構的控股公司,伯克希爾無須像典型的共有基金或者養老基金一樣迫於法規壓力必須進行多元化投資。公司全資擁有好幾家現金充裕的公司,它的股票組合主要集中在一小部分特定的公司身上。芒格和巴菲特已經打下了基礎,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伯克希爾則使其條理化。
即使簡化了,一時間發生那麼多事情,那麼多交易重重疊疊,收購的步伐讓人眼花繚亂。芒格和巴菲特合作後的兩年裡,伯克希爾的主要持股包括美國廣播公司、政府員工保險公司( GEICO)的普通股以及安可保險公司的優先股。他們很快又全面買下了內布拉斯加傢俱賣場和奧馬哈最好的珠寶商場博施艾姆。還曾經持有過廣告代理機構如埃培智市場咨詢、奧美以及《波士頓環球報》的股份,這三家後來都出售了。
巴菲特從大學開始就擁有了政府員工保險公司的股票,不過後來賣掉了。1976年他再次買入的時候, GEICO經營狀況不佳,它的一位高級管理人員自殺了,公司瀕臨破產邊緣。雖然巴菲特不希望買進需要拯救的公司,但他看到了GEICO業務中最重要的優勢,認為只要管理得當,公司就能存活並繁榮起來。1963年他對美國運通也做出過類似的決定,結果很好。 1976— 1981年間,伯克希爾向GEICO注資4 500萬美元,到了1995年的時候已經價值超過19億美元。最終伯克希爾買下了整家公司。芒格說這其中沒有牽涉到任何特別的策略,只是等待並觀察各種機會。
「我們的規則是純粹的機會主義, 」查理說,「我們並沒有一個總體規劃。要是伯克希爾有一個總體規劃的話,那一定是背著我做出的。我們既沒有總體規劃,也沒有一名規劃師。 」
1985年芒格和巴菲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資31 500萬美元買下了Scott&Fetzer公司,當時該公司正面臨惡意收購。該公司是世界圖書百科全書和柯比吸塵器的母公司。
1989年下半年,伯克希爾完成了三筆大交易,標誌著伯克希爾從此成為了全球金融界的一個有力競爭者。他們向吉列、冠軍國際總計投入了13億美元。巴菲特和芒格一起與吉列的主席進行了談判。 1989年,伯克希爾出資6億美元購入了吉列的優先股,所有股份後來都轉成了普通股。吉列是一家有著平民化歷史的公司,很對芒格和巴菲特的胃口。 1901年由金·吉列成立,當時名叫「美國安全剃刀公司」 。公司的第一間辦公室位於波士頓海邊的一個魚市裡。1904年公司更名為「吉列安全剃刀」 。吉列在全球剃刀市場的佔有率高達40% 。除了剃刀業務,吉列還擁有立可白、比百美、華特曼鋼筆以及歐樂- B牙刷等品牌。 1996年吉列出資78億美元收購了金霸王電池,是吉列歷史上最大一筆收購。
1985年吉列的收入增長達到了令人驚訝的15.9%,不過20世紀90年代末公司投入一大筆研發資金開發了一款新型剃刀,雖然銷售情況不錯,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水平。它的收入最終大幅下降,因此引發吉列股價糟糕的表現,同時也是導致伯克希爾股價下跌的原因之一。
和一些分析人士所宣稱的相反,伯克希爾並不是一個封閉式基金。「不,它從來都不是, 」芒格說,「我們從來都喜歡運營公司多過買賣有價證券。伯克希爾持有很多有價證券,同時還有很多大型的公司運作業務。我們喜歡這種機制,一切都用現金交易。我們就是以這種方式開始的,買下那些現金欠缺的公司。為什麼要改變呢? 」
巴菲特在格雷厄姆門下讀研究生的時候學到了保險的基本概念,格雷厄姆當時是GEICO的主席。巴菲特在伯克希爾裡運用了這一特長。回到芒格和巴菲特收購藍籌印花股份的時候,伯克希爾首次真正嘗試保險,以大約860萬美元在奧馬哈買下了國民賠償公司。伯克希爾的許多非常大筆的投資都是通過國民賠償進行的。
在這一行動期間,芒格一直在為如何收購更優質的公司而焦慮,他想找到那些具有長期良好收益潛力、不會惹來太多麻煩的公司。
「一個人能做出幾次成功的投資然後就袖手旁觀,得到的好處是非常多的, 」芒格說,「你要付給經紀的錢少得多,也會少聽很多廢話… …要是這樣行得通的話,政府的財稅系統還會每年給你額外的1、 2或者3個百分點的返稅。 」
從喜詩糖果開始,芒格就一再勸說巴菲特為優質的資產多花些成本是值得的。 「說到是什麼推動了沃倫進行可口可樂式的投資,也就是能給幾代人帶來收益的特許經營方式,查理在這一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羅恩·奧爾森評價,「這與查理如何經營自己的人生是一致的。他不追求快速致富,而是尋求長期的成功。 」
1988年,伯克希爾開始買入可口可樂的股票, 6個月中就買到了公司7%的股票。以每股均價5.46美元計算,總投資額為102 000萬美元。巴菲特酷愛含咖啡因的軟飲料,對於可口可樂非常有信心。實際上,巴菲特自己為了支持可口可樂放棄了喝百事可樂。
「很多次,查理都提升了沃倫考慮問題的層次,比如去找一家更強力的特許經營公司。他們兩個能在任何層面上進行交談, 」《布法羅新聞》的出版人說,「如果有人在那樣的層次上思考並生活,你得到的不僅是智力上的交流,還有互補的想法。 」
顯而易見,關於私人投資,芒格並不總是和巴菲特看法一致,有時他更佔優勢。 1978— 1980年,巴菲特陸續售出伯克希爾持有的大都會通訊公司股份,後來非常後悔。然而芒格卻保留了他私人名下的大都會股份,表現非常出色。
雖然他們擁有輝煌的成功,巴菲特和芒格也嘗試過無數個沒有奏效的想法。在買入《華盛頓郵報》集團股份前,巴菲特和芒格致電凱瑟琳·格雷厄姆,邀請她共同參與收購《紐約客》雜誌。格雷厄姆根本不知道這兩個人是誰,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他們的建議。
「一直都有人介紹項目給我。我只是考慮了一下自己是否願意成為《紐約客》的合夥人。當時我並不願意。我認為如果要做的話,就需要一名新編輯,而我並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於是介紹他們去找弗裡茨·畢比。 」格雷厄姆說。
《紐約客》是一個失去的機會,但也許不是一筆大損失。他們當時經常遭遇失敗。 「我們在那10年中無論是在產品還是人事上都犯下了一些嚴重的錯誤,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1977年的年報中寫道。不過,他補充說: 「身處的行業允許人們犯錯,同時還能實現相當令人滿意的總體表現,這點令人相當安慰。在某種程度上,這和紡織品行業恰恰相反,在那個行業中即便有非常高超的管理技巧也只能產生很一般的結果。在經營中學到的重要一課,有時不走運的話要重修一次,那就是你所身處的行業一定要處於上升通道中。 」
整個20世紀80年代一直到20世紀末,巴菲特和芒格展示了做好交易的本事。當他們收購一家公司的時候,管理層通常都不會發生變動,收購不會太費心,只要拿到利潤,然後將資金最優化分配。
「我們對收購來的業務最主要的貢獻就是什麼都不做。 」芒格說。他們絕對不會干擾那些辦事卓有成效的經理人,特別是那些有點性格的人。
「正直、聰明、經驗和奉獻精神,這些都是一家公司要運作良好所必需的, 」查理說,「我們非常幸運這麼多年來能和一群這樣優秀的人才一起工作。我認為,要是讓我們自己來管理的話,要做得比現在更好非常困難。 」
約翰·納斯在撰寫一篇有關保險業的文章《一家特許不動產和大型事故承保公司》時說: 「沃倫和查理解釋說,他們只是給予空間,讓手下的經理們不受干擾地專注於業務運作或其他事情。不過他們做的不止這些。他們創造了可能是行業裡最好的業務運作環境。我所說的環境包括在不需要無數的會議和文件的情況下做出明智的評估、資本接入、關注賠償以及能自由發揮的空間。 」這些方法,據納斯說,應該引起商界更多的關注。
查理和沃倫都說他們通過將自己的開銷經費降到最低為伯克希爾公司樹立了榜樣。伯克希爾的總部很簡單,工作人員也很少。公司的辦公經費只佔到了大多數互助基金的1/250。
「我不知道還有誰和我們的規模差不多,經費成本比我們更低, 」芒格說,「而且我們喜歡這樣。一旦一家公司開始變得獨特起來,就很難再停下來。 」
「事實上,沃倫曾經考慮過是否要買一幢樓,他為此苦惱了三個月,想弄明白把公司搬過去會有什麼成本。雖然非常誘人,他最後還是認定讓大家在這樣豪華的環境中工作會讓人產生不好的想法。所以我們就繼續在非常樸素的地方運營保險業務。 」
伯克希爾曾一度因為在一樁收購案中牽涉到「員工股」而受到法院傳喚,不過芒格說: 「沒有股票,因為我們沒有員工。 」
不過,就像芒格常說的那樣,對於伯克希爾正確的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公司。 「我們在公司中職權分散到了只差全面退位的程度了… …我們的模式並不是對任何人都合適的,不過符合我們以及加入我們的那些人的口味。我們並不會對其他公司提出批評,比如說通用電氣,他們會根據規劃運作,將實際表現和規劃進行比較,等等,只不過那不是我們的風格而已。 」他補充,「伯克希爾的資產不斷積累,不需要在總部一直有聰明人負責。 」
伯克希爾是股票市場歷史上表現最好的股票之一。 34年來只有5年的表現不如標準普爾指數,沒有一年賬面價值下降過。如果有一名投資者在1965年投入1萬美元購買了伯克希爾的股票,到1998年12月1日的時候,其價值為5 100萬美元,相比之下,如果買的是標準普爾指數的話,只能得到132 990美元。1999年佩因韋伯的保險分析師艾麗斯·施羅德估計伯克希爾的內在價值高達92 253美元一股。用一種更為保守的方式計算,包普斯特基金的克拉曼對伯克希爾的內在價值估值為62 000~73 000美元之間一股。當時,每股價格已經從歷史最高點的90 000美元跌到了65 600美元左右,在回升之前還跌到過更低的價格。
對於有著如此記錄的公司,股東們的忠誠度也就不難理解了。有些家族有兩三代甚至四代人都和巴菲特一起投資。不僅僅是埃德·戴維斯和他的妻子從伯克希爾受益,他們的孩子以及各自的家庭也是。薇拉和李·西曼從1957年開始就入股伯克希爾。 「人家說這個股票股價太高了———我說是啊,它還要升得更高呢。賺錢的方法就是買到一個非常好的股票然後一路持有。 」西曼堅持說。
正如伯克希爾旗下的控股公司越來越多一樣,每年來參加股東大會的人也越來越多。 「我還記得以前伯克希爾的年會沒幾個人來, 」斯坦·利普西說,「沃倫說: 『我們現在開個董事會(實際上就是吃頓午飯) ,大家都來吧。 』 」當時就是這麼簡單。
奧蒂斯·布思1970年參加了股東大會,當時他恰好從東海岸回來,巴菲特建議他在奧馬哈停一停。「只有6個或者8個人出席,古瑞恩、芒格以及其他幾個人。我們後來還共進晚餐。 」布思回憶。
1990年左右,伯克希爾、巴菲特開始變得有名起來,芒格多少也是。 「我第一次聽到查理說他開始擔心受人奉承———對待電影明星、搖滾歌星的那種奉承。那是10多年前,當時我們在博物館見面。 」利普西說。就在同一次會面中,利普西對於芒格性格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我租了一輛正常大小的車,然後注意到芒格租的車比我小一號。 」
參加伯克希爾年度股東大會的人數從1985年的250人增長到了1999年的11 000人。奧馬哈大部分人都會為伯克希爾週末做好準備。巴菲特最愛的牛排館會多訂3 000磅牛柳來招待1 500名預計在他們那兒用餐的客人。
來參加伯克希爾股東大會的觀眾中有一些人相當出名,但是你幾乎注意不到他們也來了。其中包括:前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牛頓·米諾,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有時他的父親老比爾也會來,迪士尼的邁克爾·艾斯納、阿比蓋爾·范·布倫以及芝加哥的億萬富翁萊斯特·克朗。
出席人數不斷增加。巴菲特喜歡看到股東們,也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上演一場好戲。伯克希爾的商業會議只有5~10分鐘,但是問答環節卻可以持續6個小時,期間股東們會提出多達80個問題。會上芒格分配到的任務是扮演喜怒不形於色的搭檔諧星來配合巴菲特的俏皮話。儘管如此,很明顯芒格對於伯克希爾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1997年伯克希爾的洛杉磯律師羅恩·奧爾森被任命進入董事局。
巴菲特和芒格主持會議,宣傳公司的智慧,查理喜歡提醒人們直面世界真正的樣子。曾經有一名股東抱怨說再也沒有像可口可樂這樣好的特許經營公司了,意思是說伯克希爾的方式未來會受到制約。芒格回答說:「只要做好兩三次,就足夠讓你一家人都畢生富有了。要做到這樣的事怎麼可能會很容易呢? 」
和巴菲特一樣,芒格是伯克希爾旗下品牌的忠實擁護者。他喝可口可樂,雖然不像巴菲特那麼多。巴菲特滴酒不沾,和他不一樣,芒格並不介意偶爾把可樂換成啤酒或是一杯烈酒。 1994年的股東大會上,芒格為世界圖書百科全書做了一段廣告:
我送給別人的伯克希爾產品中,這個產品比其他任何都多… …它是人類智慧的完美呈現。編出這樣一套飽含智慧又容易使用的書籍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雖然芒格可以和股東們一樣對伯克希爾的成功洋洋得意,他忍不住要告訴每一個人他們為什麼要出席會議。
「我們每年都能來到這裡真是太好了, 」伯克希爾年會的那個週末,查理在自己舉行的晚餐會上對一群朋友說,「不過我們到底為什麼這麼做呢?是的,開大會很好玩,不過也是一種微妙的方式表示我很有錢,同時也微妙地表達了我很聰明。 」
芒格接著說伯克希爾正在面臨的問題,許多原始股東年紀越來越大,開始將股份分給各個繼承人,這讓股東人數增長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查理建議大家把自己的未婚子女和孫子孫女都帶到股東大會上來,舉辦一場混合舞會,這樣伯克希爾的繼承者們就可以見面然後結婚,以此來保證股份還是留在少數幾個家庭中。這是查理的又一個半狂想式的笑話。
隨著伯克希爾的規模和影響不斷增長,芒格也變得越來越富有,他的家庭卻幸福地對於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一無所知。對埃米莉·芒格而言,她爸爸是藍籌印花的主席,藍籌印花就是你從店裡面拿到,然後貼在一本書裡面的一張小紙片。
「我不記得什麼時候伯克希爾開始發展到一個階段讓他成了另一種人, 」埃米莉說,「我認為爸爸媽媽是非常注重隱私的人。他們不喜歡被公眾注意。我爸爸是個一旦養成習慣就再也不會改的人,因此所有事情都一模一樣。我們從來不覺得自己在一個大富之家長大。 」
雖然芒格成了奧馬哈的一個名人,在眾星雲集的洛杉磯以及西海岸的其他地方他仍然不受人關注。
「很長一段時間, 」埃米莉說,「人們看待我們的方式並沒有什麼改變。直到1989年我上了法學院,發現商學院的一些人認得出我的名字。 」
芒格的孩子們對於父親的職業生涯缺乏興趣,按照埃米莉的說法,「很可能和我們的成人時期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有關。我讀的是一家相當自由的大學———幾乎沒有什麼商業氣氛,到處都是社會主義者,認為企業是美國之罪。我們的學校更注重於公共服務或是公共政策。和溫迪和莫莉上學的時候完全是兩碼事。 」
要是埃米莉·芒格的同學們想到去研究一下伯克希爾和它的商業模式的話,他們無疑會驚訝地發現這家公司的運作方式和其他巨型企業完全不一樣。芒格和巴菲特依然堅定地保持自己的低開銷。每個人領取10萬美元的薪水,加上從由伯克希爾控股的公司中收取的董事金。 1998年芒格的董事金收入為81 300美元。他們的巨額財富來自所持有的伯克希爾股份,雖然這個說法對於巴菲特來說更為貼切。巴菲特的持股比例高得多,但芒格也走了一條略有不同的財務之路。
「查理的家族淨資產中的90%以上都是伯克希爾的股份, 」巴菲特說,「我妻子和我則有99%。 」
雖然巴菲特說他幾乎從來不賣出股份,芒格有時卻會這麼做。實際上1993—1997年間他售出了價值2 500萬美元的伯克希爾股份。此外,芒格還送出了幾百股股份。其中有一股送給了《影響力》一書的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僅僅因為他喜歡這個人和他的書。
「過去幾年我送出了相當一部分的伯克希爾股份, 」芒格說,「我送了很多… …因為我認為那樣做是對的。而且我還出售股份,因為我還有自己的生意。 」
芒格說,從他的個人職業生涯以及伯克希爾的發展歷程中有許多教訓可以借鑒,而且都是學得會的,只要人們別把簡單和容易混淆起來,不過他並不認為每個人都學得會。
「人們低估了一些簡單看法的重要性。我認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伯克希爾是一個教學式的企業,教會人們正確思考的方式,最主要的一課就是一些好主意真的行得通。我認為我們的這些篩選方式卓有成效———因為它們如此簡單。 」芒格說。
即便如此,在談到伯克希爾的時候,芒格說:「我早就知道它會做得很好,不過沒想到那麼好。 」
芒格的孩子們說他們一直都從爸爸的榜樣中受益。「這是豐富的一堂課, 」莫莉·芒格說,「如果你一直努力前進,不要讓發生的任何事阻止你,你的生活將會美好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