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經歷的初創、廣泛散佈網點,再到果斷授權,這個過程歷經10年,但卻不為人知。想來,這是王衛的另一層低調。
順豐所有基層員工都認識,但不知道他是CEO;所有媒體、記者都從挖掘他的老巢走起,但依然無從下手;同行翹首追逐,但不知出發點和方向;甚至城市領導人無意的瞭解和優惠政策的佈施,也是從別人口中獲悉……他已低調得有些神秘了。
低調的王衛,迷一樣的順豐,悄無聲息地迅速成長著……或許,它並不在意是否被他人認得或關注,它的光芒,早已經照射到世人眼中。
人們認可順豐的同時,便開始著手深入瞭解,更有風險投資公司看準了這個不張揚的企業,想收為囊中之物,只可惜,王衛是一塊「硬石頭」,到底用何種方式,怎樣達到目的,可夠這些風險投資公司傷腦筋的了。
深圳福田萬基大廈旁,有一個名叫「翅富」的酒樓,據說這是屬於順豐員工們的簽約餐廳,所有順豐員工,只要就餐時出示員工工牌號碼,就可享受打折優惠。這家餐廳供應的粵式點心和正宗奶茶最為出名,大廳裡總是人來人往,除了順豐員工,自然也有很多新老顧客。
於是,一些想要瞭解順豐的媒體、記者、作家、同行,亦或創業投資經理人,便陸陸續續光顧這裡,希望能碰碰運氣。其實,他們也不知道哪些是順豐員工,更不知道王衛的樣子,即使面對面坐著,恐怕王衛也不會讓其察覺。
王衛是那種骨子裡透著一股倔強的聰明人。
很多人有創業的想法,或許點子也不錯,但很難實施和開展;也有一些人初期創業還有韌勁兒,隨著公司逐漸發展,一旦遇到棘手問題就選擇退縮,企業壽命自然多半不長,就算其中一些公司挺過來,也會在經營過程中要麼轉型,要麼被動兼併。像王衛這樣,只有中學文化,家裡背景一般的年輕人,從22歲開始嘗試創業,至今21年有餘,不僅一直保守著創業之初的經營理念和嚴格的產品定位,且艱難度過了經濟危機等各種困境,他憑借的不僅是聰明的頭腦,更是堅定不移、持之以恆的決心。
相信風險投資(VC)選擇順豐的理由,也是因為它的CEO很有自己的「精神」。
任何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初,都是一步一步嘗試著走下去,王衛亦然。1993年,王衛在廣東創立順豐時,其實算上他本人,整個公司也不過6個人,但21年後的今天,順豐上下員工21萬;最開始從父親手裡借來的10萬元成立的順豐,現在市值150億,且正在以每年翻番兒的速度劇增。試想當年,那個深港挾帶人,一定不會想到,他的公司今日已是中國民營快遞業的巨擘,是中國郵政最大的威脅、也是最好的合作夥伴,更是眾多風險投資公司競相爭奪的寵兒。
可惜,王衛沒有給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機會。甚至一些人在討論王衛的時候,都如同在看不見實物的虛擬世界裡,四周飄蕩著神秘的幽靈一般。
太多的人想瞭解順豐了,連順豐的消費者也都對這個企業不甚瞭解。2002年以前,順豐旗下的所有業務都被嚴格控制在華南地區範圍內,直到兩年後成立市場部,順豐的業務才逐漸向全國範圍延伸。當人們打開電視機,看到琳琅滿目的各類廣告時,唯獨看不到順豐的任何信息。劉翔尚可以在高樓大廈間急速穿行,為EMS代言;張豐毅也可穿著棕黃色的工裝出入在倉庫裡,為美國聯合包裹做形象代言;而順豐,至今沒有被「抓到」在電視畫面上露臉,更別說請代言人了。
順豐最好的「代言人」,就是王衛自己,可他「吝嗇」得連自己的企業內刊也不留下任何影像,同樣的快遞同行也就更難瞭解順豐這個競爭對手了。
早在1997年以前,中鐵快運以國企身份想要借助鐵路的平台躋身香港,那時香港還沒有回歸,中鐵快運想要在香港地區打開自己的快遞市場的願望最終還是泡湯了,而前去廣東談判的人被當地海關婉言拒絕。是何原因,讓身為國企的中鐵快運碰了一鼻子灰?輾轉瞭解後終於真相大白,原來,廣東當地有一家民營快遞企業,已近乎壟斷了所有通港快遞業務,即使鐵路方面為中鐵快運打開方便之門,恐怕這個國企的快遞公司也強不過本土這家民營快遞公司。沒錯,這家民營快遞公司就是順豐!
2010年,一場春風吹來一條消息——王衛在香港九龍塘喇沙利道花費3.5億港幣購買了一塊地皮,並自行建立起兩棟四層樓高的建築體,這兩棟擁有獨立游泳池的建築立刻吸引起眾多媒體的關注。更有敬業的狗仔們,在順豐深圳總部門口蹲守數日,並有幸混入順豐香港網點做起了快遞員,一天收派300多個包裹,只為見上王衛一眼。最終,狗仔記者拍到了王衛的正面照,得以發表。
這是王衛創業18年以來首次被動曝光,他很氣憤,因為這樣的曝光無論以何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都是他所不能接受的。或許,他還沒有準備好應該如何站在聚光燈下。那張照片僅在網站上停留很短時間就被刪除了,即便今日,我們還可以搜索到那篇文章,但王衛的照片已然不在。
人們獵奇新鮮事物的能力和手段總是層出不窮,狗仔們盡力了後,又輪到了那些早就聞到金錢銅臭味兒的風險投資經理人了,他們可不是為了八卦經濟人物而閃現的,要知道,這樣的風險投資公司,其存在的價值,就是無限地獵取以高新尖技術為基礎的生產或經營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公司,通過對他們進行投資,或者提供增值服務,使得目標公司做強做大,最後再尋求渠道將投資全部撤出,以實現增值資產的目的。一般而言,風險投資公司會通過上市(IPO)、兼併收購或者其他的方式撤出投資,這樣在產權流動中實現的投資回報會更大。
2004年,王衛在籌備組建順豐公司市場部時,美國聯邦快遞也在這個時間籌劃進入中國市場。聯邦快遞首先聯繫到王衛,希望以50億元人民幣將順豐納為己有。此時,王衛準備打開順豐在中國的快遞市場,正要大展拳腳之際,怎會賤賣順豐?
聯邦快遞被拒絕了,被拒絕的PE和VC也已多得用手指頭數不過來。業界都很看好當年銷售額突破13億元人民幣的順豐,只是真正有誠意收購的卻寥若星辰,一些投資公司只想投資五六個億,王衛怎會答應?按照當時的情況預估,順豐若上市,市值至少在150億元人民幣以上,再加上溢價部分,這個數字還要翻幾倍。
以花旗銀行為代表的一些美國投資機構也在尋找王衛,他們希望能伸出一隻腳踏在順豐邊上,如果王衛能順利撮合投資商注資順豐,他將至少得到1000萬美元的佣金。瞬間,以順豐為代表的快遞行業,突然成為眾多投資商競相注資的價值回報產業鏈。傳聞,某個VC開出50萬的中介費用,只想與王衛見上一面,吃頓便飯而已,但王衛始終不願露面。
也許,他根本不屑於這些蠅頭小利,亦或許,他的世界裡更大的戰役還沒有到來。只是誰也不知道,在這個瘋狂的年代裡,王衛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快遞大佬的地位正在一步步瀕臨「危險」,畢竟其他快遞企業並不會像順豐一樣不接受投資,如果受到競爭的威脅,順豐又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