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尊禮會」
電子商務平台真是一塊誘人的蛋糕,從近些年來的中國網絡購物交易額來看,龐大的交易數字和迅速的同比增長率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引領了時代的變遷,更彰顯出消費者革新的購物習慣。
2008年,中國網絡購物交易額1281億元;2009年翻了一番,增至2484億;2010年同比增長75.3%,達到4610億;到了2012年,這個數字已過萬億;2013年,交易額高達1.85萬億,同比增長39.4%,雖然較2012年的增長率66.2%有些增長放緩的趨勢,但龐大的交易數字著實牽動著太多行業的「觸電」情結。
2010年,順豐推出主打「健康生活網上購物」的「順豐E商圈」,首次涉足電商領域。雖然順豐E商圈僅在中國香港地區運營,但這並不影響這個民營快遞大佬「觸電」愛好的進一步加深。有了第一次的「觸電」,王衛感覺很好,於是2012年二次「觸電」,推出順豐新品「尊禮會」。這是隸屬於順豐旗下的一個專供中高端商務人士的專業禮品電商平台,對於客戶採取嚴格又彰顯尊貴的「會員邀請制」,屆時,消費者可以通過順豐線下實體便利店體驗禮品,決定購買的時候可以在「尊禮會」平台上選擇商品,通過順豐自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順豐寶」進行網上支付,繼而再由順豐的快遞將禮品送到消費者手上。
這一流程十分完善,全套線上、線下一條龍服務,可這種近乎完美,不禁讓業內人士感歎,這還是順豐嗎?順豐還做快遞嗎?
沒錯,這就是順豐,它依然是民營快遞的巨頭。在王衛的戰略佈局中,無論是電商,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抑或是線下自營便利店,這些都是為快遞服務增值的「配套產品」。在電子商務席捲整個國際金融的宏觀條件下,快遞若只做快遞的話,那麼結局必定是死路一條。走多元化戰略路線,是順豐繼續走下去的唯一後續力。
對於順豐尊禮會的「出爐」,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尊禮會與傳統意義上的電商平台不同:「順豐速運的電商平台,實際上還是為其快遞主業配套服務,通過電商促進快遞業務收入進一步增長。」不過,也有不同觀點指出,順豐在天貓、京東、當當、蘇寧易購等行業巨頭們於電商領域肆虐競爭的時候,「潛行進攻」風險很大。不僅盈利效果不敢期望,就連原有的快遞業務都很有可能會因精力的「分身」而有所縮水。
順豐此時推出「尊禮會」,既無實力參與電商巨頭的爭霸戰,也無精力分身快遞業務,可見,「尊禮會」作為二次觸電的籌碼,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做品牌,做一個以禮品電商平台為主的品牌。對於剛剛開始「跨界」的順豐而言,其實,只要在眾多巨頭中間有一小小的市場份額就好。就像人體的骨骼一樣,骨骼健康還愁不長肉嗎?只要電商的平台之上有順豐的空間,這個空間的範圍就有擴大的可能性。
如果說,順豐「一觸電」是嘗試著找感覺,那麼此次「二觸電」,為何會將項目定位為禮品,且是高中端的會員制呢?這與禮品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態勢有直接關係。
在電商B2C的世界裡,卓越亞馬遜與當當網最先開戰,接著京東開始與新起之秀角逐高低,然後中糧我買與蘇寧易購也開始不安生地轉移渠道,一直到順豐快遞的傳奇跨界「二觸電」。這一系列爭先恐後的或擴張,或外延,都實實在在地將電商的光芒凸顯無餘。禮品電商的B2C,會同行業內眾多競爭夥伴一樣得以發展,也許在不計其數的電商平台上,禮品電商還是屈指可數,但隨著電商的如火如荼之勢,禮品電商也要逐步完善自己的發展戰略。
各行各業都衝著電商泡沫狂奔,期待早些「洗掉」自身的霉運,依附電商快進的步伐也能增效獲利。的確,電商的存在已經打亂了行業渠道的結構與格局,禮品行業也不可倖免地被捲入「觸電」的隊列中。只是,電商在改造傳統禮品行業之時,更多的是滿足其增值需求,而不是讓本就競爭激烈的對手再相互廝殺,最後弄得整個禮品行業都血雨腥風。禮品電商的脫穎而出,就是要讓那些想買某種禮品卻不得的消費者能通過互聯網得償所願。
無論是電商模式還是傳統模式,二者都是時代發展下的必然經商途徑,無論什麼時候,適時存在的模式都不可能輕易地消亡,就像電商的出現,並不會斷送傳統渠道的未來,也如電子書的盛行並不會磨滅了人們讀紙質書籍的習慣一樣,所以,電商不是終結者,只是為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罷了。
電商這個大平台,有的時候也很像大賣場或大型農貿市場,當打折、促銷、優惠等敏感詞彙蹦出來的時候,人們更多的是蜂擁而上,此時便將品質、服務、性價比等商品的衍生價值遠遠拋在腦後。故此,電商平台也不是健全、完善的,也需要相關部門的嚴格審核與監管,以確保奢侈品、精品、高端、中端、親民檔等所有商家在同一個舞台之上越舞越美。
也許,這就是順豐「尊禮會」定位為中高端禮品會員邀請制的關鍵因素。一出手便精準定位,倘若未來真的出現市場混亂的局面,也好明哲保身,安全退出或低調換位。謹慎,一向是王衛的習慣,不同時期的不同戰略,打的不是自己,而是如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最漂亮地打上一仗。
談及禮品電商,其真正被「刮目相看」還要追溯到2011年。那個時候,世界經濟在歐元區低迷狀態影響下也顯得不容樂觀,中國經濟自然也受到了些許波及。不過,此時的中國禮品市場卻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2011年,中國禮品需求總額高達8000億元,佔據當年國民生產總值47萬億元的近2%。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月薪3500元的話,那麼他在禮品購買實際行為上會花銷70元/月,可見,中國人的禮品消費觀念還是很強的。
關於中國式禮品消費觀,《中國經濟週刊》曾對這8000億元的禮品需求總額進行了個體與團體分類的合理分解剖析。以2011年為例,中國個體年禮品需求約5055億元,團體年禮品需求2629億元,合計總額近8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龐大的數據中,商務禮品和福利禮品的需求超過1900億元,占中國禮品需求總額的1/4。
那麼,8000億元的禮品需求中,又有多少是通過互聯網進行支付的呢?據悉,電子商務在禮品市場所佔的比重正在逐漸提升。有資料顯示,2011年,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六成以上的電商用戶選擇在電商平台上選購禮品。
一邊是中高端禮品所佔比重之大,一邊是禮品電商的迅速增長,真實的數據在向我們透露一個重要的信息:禮品電商不僅僅是傳統禮品行業的終極法寶,同樣也是電商經濟環境下正在崛起的新興領域。順豐一眼瞄準的大蛋糕,原來具有如此大的前景,可想而知,王衛的洞察之心是多麼嚴謹而精準。
電商總是超前地反映出行業的最新面貌,其比傳統行業以更快的步伐,越來越多地滿足著消費者個性化的購買習慣和消費需求。現在的禮品電商,已經堅固地把握住消費者的購買心理,互聯網平台上琳琅滿目的禮品,往往不需要電商用戶繁瑣地尋找,推薦、體驗、分類、搜索、網評等多種途徑都在向消費者展現個人所需。而未來的線下與線上活動的最優融合,也將使得禮品電商越走越穩,因為,包括奢侈品、中高端禮品在內的禮品電商,未來的「落地」項目勢在必行。
高端禮品消費者的高學歷、高收入、高定位、高身份的特殊性徵,預示了該項目在電商市場未來之路上的不同尋常,傳統模式即便成功複製,也未見得會有多大的正面效果。而順延著電商、快遞、零售業都看好的「O2O戰略」步伐走下去,相信也是中高端禮品電商最理想的發展路線。因為,只有B2C與O2O的有效融合,才能增大升級後的禮品電商市場的價值,禮品電商不落地,消費者就無從談起體驗和售前滿意,在消費者的購物環節中缺少了體驗的環節,勢必會帶來更多售後問題——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很難實現最大的價值化。
在電商平台的眼裡,中高端禮品實體店更多的重心放在禮品展示環節,當客源達到一定基數並逐漸轉換成二次消費或多次消費後,這個重心才會向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轉移。不過,B2C與O2O的融合,會本質上解決服務「最後一公里」的一切問題。
商品的最高價值,體現在顧客需求層面上,再高端的商品,若無人問津,也毫無存在的價值。今天,順豐推出了禮品電商尊禮會,王衛是否也將尊禮會的下一戰略佈局設想完善了呢?毋庸置疑,王衛不是習慣複製他人成功的人,所以「尊禮會」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