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裁軍會議上的講話

本文首次發表於1934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觀》。按照《觀念與見解》一書的看法,這是愛因斯坦1930年對一群德國信仰和平主義的學生發表的演講。但按照利夫所編的《反對戰爭》一書中的說法,這應該是1932年2月27日愛因斯坦在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市政禮堂(Civic Auditorium)召開的南加州11所大學代表大會上就國際關係所做的演講,主題為《經濟抵制》(Economic Boycott)。

文中提到的「神聖的利己主義」(Sacro Egoismo)一詞,是意大利政治家安東尼奧·薩蘭德拉(Antonio Salandra,1853—1931)1914年在意大利外交部官員的演講中首次使用的。他呼籲「對祖國無限奉獻,對意大利神聖自私」(della esclusiva ed illimitata devociation alla patria nostra,del sacro egoismo per l'Italia)。從此之後,「神聖的利己主義」就被用來形容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之後,僅考慮自己國家利益的外交政策。

之前的幾代人為我們提供了高度發達的科學和技術,這是一份最有價值的禮物,它使我們有可能創造出自由和美好的生活,達到前幾代人從未享有的高度。但這份禮物也給我們的生存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險。

文明人類的命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它所能產生的道德力量。因此,賦予我們這個時代的任務絲毫不比我們的前輩所完成的任務更輕鬆。

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供應,需要的時間比從前少得多。但勞動和產品的分配問題卻變得更加困難。我們都知道,經濟力量的自由運轉、個人不受約束地追求財富和權力,自然無法讓上述問題得到一個讓人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為了避免寶貴的生產能量被浪費,以及大量人口陷入貧困而絕望,生產、勞動和分配都必須根據明確的計劃組織起來。

如果說不受限制的「神聖的利己主義」導致了可怕的經濟後果,那它就是使國際關係更加惡化的罪魁禍首。如果人們不能很快找到防止戰爭的方法,軍事技術的發展將使人類的生活變得苦不堪言。與防止戰爭這一目標同樣重要的,是如何實現它,迄今為止人們在這方面的努力還不夠。

人們試圖通過限制軍備、制定針對戰爭行為的限制性規則來減輕危險。然而戰爭不是合作夥伴遵守規則的一場集體遊戲。事關生死存亡之際,規則和義務都會變得無能為力。只有無條件放棄一切形式的戰爭才會有所幫助。設立國際仲裁法庭是不夠的。條約還必須保證,該法庭的裁決將會由各國協力生效。若是沒有這種保證,各國永遠不會有勇氣去解除武裝。

想像一下,假如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政府堅決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停止對中國的戰爭,否則將遭受全面經濟制裁。你相信會有任何一屆日本政府敢於讓自己的國家走上這條充滿危險的冒險之路嗎?為什麼沒有發生這種情況呢?為什麼每個人和每個國家都在為自身的生存擔憂?因為他們都在謀求自己那可憐的眼前利益,而不肯將整個人類社會的福祉和繁榮昌盛放在首位。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開始就告訴你們,今天人類的命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於它的道德力量。任何通往歡樂幸福之路,都必須摒棄私利和自我克制。

這種發展的力量從何而來?只能來自這樣一些人,他們早年有機會通過學習來強化他們的心志、拓寬他們的視野。因此,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指望你們能盡最大的努力來實現我們未能實現的目標。

《我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