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俏笑叢中

一封發自西柏坡的電報,令宋慶齡心緒難平

時間到了1949年,窗外的霧氣尚未散盡,天空陰沉沉的。讓人欣慰的是,雲隙間,已有一縷陽光頑強地透射下來。

宋慶齡站在窗前,凝視著院子裡的幾株冬青,思緒卻早已飛向遙遠的北方。

她手裡攥著一封發自西柏坡的電報譯文:

慶齡先生:

中國革命勝利的形勢已使反動派瀕臨死亡的末日,滬上環境如何,至所繫念。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將在華北召開,中國人民革命歷盡艱辛,中山先生遺志迄今始告實現,至祈先生命駕北來,參加此一人民歷史偉大的事業,並對於如何建設新中國予以指導。至於如何由滬北上,與告夢醒和漢年、仲華切商,總期以安全為第一。謹電致意,佇盼回音。

毛澤東周恩來

子皓

這是毛澤東、周恩來1949年1月19日從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發出的電報。

隨著解放軍在全國戰場取得節節勝利,中國戰事和政局開始出現歷史性的轉折。1948 年5月1日,中共中央發佈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其中第五條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中共中央的這一號召,得到各民主黨派和愛國人士的熱烈響應。5月5日,香港各民主黨派與民主人士李濟深、何香凝(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沈鈞儒、章伯鈞(中國民主同盟)、馬敘倫、王紹鏊(中國民主促進會)、陳其尤(致公黨)、彭澤民(中國農工民主黨)、李章達(中國人民救國會)、蔡廷鍇(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譚平山(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郭沫若等聯名致電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贊同中共中央五一勞動節口號提出的召開新政協、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11月25日,中共中央的代表與已經到達解放區的各界民主人士,就成立新政協籌備會以及新政協的性質、任務等問題進行討論,並達成協議。

在中共中央領導人看來,新政協無論如何不能缺少一個人,這就是宋慶齡。於是,有了1949年1月19日毛澤東、周恩來聯合致宋慶齡的電報。

這封電報是附在中共中央發給在香港的中共中央華南局領導人方方、潘漢年、劉曉的指示電之後,並要他們設法送給宋慶齡的。指示電指出:「茲發去毛周致宋電,望由夢醒譯成英文並附信,派孫夫人最信任而又最可靠的人如金仲華送去並當面致意。萬一金不能去可否調現在上海與孫夫人聯絡的人來港面商。」周恩來在審定這次發電時,親自加上了一段話:「總之,第一必須秘密,而且不能冒失;第二必須孫夫人完全同意,不能稍涉勉強。如有危險,寧可不動。」

中共中央華南局領導人收到電報後做了認真研究,非常慎重地提出了一個方案:先把宋慶齡接到香港,然後同何香凝一起北上。

四天之後,一位商人模樣的年輕人,趁著夜色來到上海臘菲德路上一幢西式房子前。這裡是宋慶齡的秘書柳無垢的住宅。來客頭戴禮帽,左手指上的戒指在燈影中閃著金光,一看便是個少年得志的富商。柳無垢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就是中共華南局赫赫有名的地下工作者華克之。

華克之從潘漢年那裡接受了護送宋慶齡赴港的任務後,乘上一艘由香港駛往青島的外國貨輪,歷盡顛簸到達上海。

華克之見到柳無垢,遞上毛澤東、周恩來電報的譯文,陳述自己的任務及對下一步行動的打算,同時,再三表示一切聽候孫夫人的安排。

宋慶齡看到毛澤東、周恩來發來的電文,心緒難以平靜。她既為中共中央領導人對自己的尊重和深情所感動,更為中國革命大業終將告成而興奮。不過,對北上之事,宋慶齡有她自己的考慮。2月20日,她伏案疾書,用英文寫下了給中共中央的覆信。

華克之如約再次來到柳無垢家。柳無垢向華克之轉達了宋慶齡的口信:「接獲大札,敬悉偉大的主席和全黨同志對我的關注,至為感激。經長時間考慮,確認一動不如一靜。我將在上海迎接解放和諸公見面。根據我的預計,蔣介石是無可奈何我的,請勿念。」華克之雖然未能接送宋慶齡離滬赴港,但卻帶回了宋慶齡的親筆信。

一個多月後,已隨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移駐北平西郊香山的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傳閱了宋慶齡致中共中央的覆信——

親愛的朋友們:

請接受我對你們極友善的來信之深厚的感謝。我非常抱歉,由於有炎症及血壓高,正在診治中,不克即時成行。

但我的精神是永遠跟隨著你們的事業。我深信,在你們英勇、智慧的領導下,這一章歷史——那是早已開始了,不幸於23年前被阻——將於最近將來光榮的完成。

謹致

敬禮!

宋慶齡

宋慶齡信中所說的「23年前被阻」,指的是1927年,蔣介石在得到帝國主義列強和江浙大資產階級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支持後,恣意踐踏並破壞第一次國共合作,發動「四一二」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慘遭失敗。而今,在中國革命勝利的前夜,歷盡風雨的宋慶齡抑制不住欣慰之情,字裡行間流露出對中國共產黨的敬意和祝福,這完全是發自肺腑的由衷之言。

開往北平的列車上,中國現代史上兩位傑出的女性,興奮地交談著

儘管國內外明眼人都看得出,國民黨統治大勢已去,但隱居奉化溪口的蔣介石依然要做最後的掙扎。他任命親信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指揮25個軍45萬人守備湖口以東整個京滬杭地區。特別是為了固守上海,在縱深數十里的防禦區域內,國民黨修築了密密麻麻的碉堡,佈滿了各式各樣的地雷,企圖負隅頑抗。

與此同時,蔣介石下令在上海大肆搜捕共產黨人和愛國進步人士,整個上海風聲鶴唳,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國民黨的行刑隊在街上頻繁出沒,抓到「共匪嫌疑分子」便就地處決。報上每天都有槍斃所謂要犯的消息。「七君子」之一的史良,也被湯恩伯列入「不擇手段,立即逮捕」的名單,她只好東躲西藏。中國民主建國會創始人黃炎培之子黃競武,也在他的工作單位中國銀行被國民黨特務綁架。喪心病狂的特務們,竟然將黃競武活埋於南市監獄裡。

在這極為險惡的日子裡,人們有一種誤傳,說宋慶齡離開了原來的寓所,躲藏在外國友人家裡。事實上,宋慶齡一直住在家中。她不僅沒有動,而且時刻關心著中國福利基金會、兒童福利站、兒童劇團工作人員和其他革命者的安全,秘密地為他們安排穩妥可靠的住處,還組織中國福利基金會參加了中共領導的上海臨時聯合救濟會,保存了許多重要的物資和部分資金。由於中共地下組織和外國友人的保護,由於宋慶齡所享有的特殊地位,蔣介石最終未敢對宋慶齡下毒手,甚至連把她劫持到台灣的陰謀也沒有付諸實施。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之快,大大超過了人們的預料。1949年4月22日,周恩來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對此作了準確而權威的描述。他說:「目前形勢的發展,在最近半年多起了質變。大家都很清楚,我們在去年9月間估計形勢的時候,還認為革命戰爭有可能要在兩年半以後勝利。若從1946年7月大打開始算起,就是五年左右基本上打垮了蔣介石,得到全國的勝利。可是,在我們估計以後不久,濟南就解放了。接著,遼沈戰役徹底勝利,東北完全解放。淮海戰役獲得了歷史上空前的消滅50萬敵人的大勝利。以後,平津又解放了。在這五個月當中,整個形勢起了質的變化。」

就在周恩來這次講話的前一天,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佈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奮勇前進,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與完整。」

在鄧小平擔任書記的總前委的統一指揮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的百萬雄師,在西起九江東北的湖口、東至江陰長達500餘公里的戰線上,強渡長江,一舉摧毀國民黨苦心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

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在中國大陸統治的覆滅。

5月27日,人民解放軍在炮火聲中攻佔上海。這座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的東方名城,終於落入人民的懷抱。

負責指揮上海戰役並被任命為上海市長的陳毅,一進上海就向地下黨負責人打聽宋慶齡的住處,當即派出部隊將她的住處嚴密警衛起來。隨後,陳毅在潘漢年副市長的陪同下,來到林森中路1804號,親自登門拜訪了宋慶齡。

「夫人,您好!」

陳毅行了個標準的軍禮,與宋慶齡熱烈地握手致意。這位豪爽威猛的名將,一改平日的風趣灑脫之狀,充滿了對宋慶齡的恭敬之情,並誠懇地向她徵詢對接管上海的意見,令宋慶齡十分感動。

第二天,史良趕到了宋慶齡的住所。兩人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裡重逢,感到格外高興。

史良的興奮與喜悅溢於言表:「真沒想到,真沒想到,勝利來得這麼快!」

宋慶齡拉著史良的手說:「解放了就好了,國民黨的失敗,是我意料之中的,因為它敵視人民,反對人民,壓迫人民;共產黨取得勝利是必然的,因為它代表人民,愛護人民,為人民謀福利。」她又看著英文秘書盧季卿大聲說道:「現在全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翻身了,整個民族有了光明的前途!」

就在宋慶齡歡呼上海解放的同時,中共中央正在北平緊鑼密鼓地籌備新政治協商會議。邀請全國人民尊敬的宋慶齡北上之事,又一次提到了最高領導人的議事日程上來。

6月15—19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召開,新的人民共和國即將誕生,中共中央真誠地邀請宋慶齡來北平共商建國大計。

毛澤東和周恩來商量,要派一位特使專程去上海迎請宋慶齡。派誰去最合適呢?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人——和宋慶齡交誼至深的鄧穎超。

毛澤東伏在寬大的寫字檯上,鋪平信箋,提筆寫來,一行行遒勁豪放的字跡躍然紙上:

慶齡先生:

重慶違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誠,與日俱積。茲者全國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籌,特派鄧穎超同志趨前致候,專誠歡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駕蒞平,以便就近請教,至祈勿卻為盼!專此。

敬頌

大安!

毛澤東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九日

周恩來也給宋慶齡寫了一封親筆信:

慶齡先生:

滬濱告別,瞬近三年。每當蔣賊肆虐之際,輒以先生安全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從此永脫險境,誠人民之大喜,心亦為之大慰。現全國勝利在即,新中國建設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藉穎超專誠迎迓之便,謹陳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駕,實為至幸。上。

敬頌

大安!

周恩來

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一日

6月28日,鄧穎超帶了毛澤東、周恩來的親筆信,和魯迅的夫人許廣平以及與宋慶齡有著長期交往的羅叔章一起,從北平前往上海。

途中,鄧穎超、許廣平、羅叔章三人很自然地回憶起與宋慶齡從相識到相交的一些往事。羅叔章動情地談起1930年在暨南大學讀書時第一次見到宋慶齡的情景。

當時學校裡有許多女同學十分敬慕宋慶齡的愛國行動,非常想見見她,但為了保密和安全不能大家都去。這時有位教師建議選派一名代表去見宋慶齡,於是大家推舉了羅叔章。

羅叔章記得宋慶齡是在上海的住地接待她的。一位工作人員把羅叔章引進客廳,宋慶齡穿著一件藍色綢旗袍,滿面笑容地伸出手來與羅叔章握手致意。

宋慶齡第一句話就說:「暨南大學是一個進步的愛國學校,但學校的領導權不完全是進步的人所掌握,反動派勢力較強。」並問羅叔章:「你代表的華僑是不是很多?」

「我原是教師,在印尼教書,現在回暨大上學。暨大華僑不少,愛國的也不少,我代表的是愛國華僑,他們都是最尊敬孫中山先生的。」接著,羅叔章轉達了同學們對宋慶齡的敬佩心情和為實現孫中山的遺願而努力奮鬥的決心。

宋慶齡聽後滿意地笑了。她說:「我們個人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主要還是依靠你們這些愛國的學生。」

回憶起這次難忘的會見,羅叔章感慨地說:「談話不長,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言語不多,卻使我受到極大的鼓舞。宋慶齡同志是一位對革命群眾非常熱情而積極的支持者;她有領袖的風度,既嚴肅、莊重,又活潑、開朗、平易近人。」

次日,鄧穎超一行抵達上海。

走出車站,環顧熟悉的上海城,鄧穎超百感交集:「我又回來了!」

三年前,全面內戰爆發後,鄧穎超隨中共代表團撤離上海。臨行前,她以一種異乎尋常的肯定語氣,對前來送行的一些愛國民主人士說道:「不用多久,我們一定會回來的。」而今,當她真的以勝利者的姿態重返上海的時候,內心的激動的確是用言語無法表達的。

就在鄧穎超到達上海的前兩天,曾長期在宋慶齡身邊工作的廖夢醒,已奉命先到宋慶齡處,向她通報了中共中央再次邀請她北上之意。

宋慶齡沉思片刻,抬起頭來對廖夢醒說:「北平是我最傷心之地,我怕到那裡去。」此時此刻,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平逝世的悲哀場面,1929年5月從碧雲寺「奉移」孫中山靈柩去南京時的淒婉情景,又浮現在她的眼前……

廖夢醒當然理解宋慶齡的心情。她勸慰了宋慶齡幾句,又說道:「北平將成為紅色中國的首都。鄧大姐代表恩來同志,特來迎你。你打算什麼時候見大姐?」

「這還用問!我早就想見到她了。」

鄧穎超到達上海的當天下午,便去看望宋慶齡。

宋慶齡正在樓上彈鋼琴。悠揚流暢的琴聲,讓人一下子便能體會到主人輕鬆愉悅的心境。

李燕娥把鄧穎超請到會客室,遞上一杯清香的龍井茶,轉身上樓向宋慶齡通報。

宋慶齡一聽是鄧穎超來了,急忙起身向樓下走去,一邊走還埋怨道:「李姐,這麼重要的客人,一進門你就該馬上喊我呀。」

「我們終於又見面了!」宋慶齡和鄧穎超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兩人相倚著在沙發上坐下來,像一對久別重逢的姐妹一樣,盡情地暢敘著幾年來的思念之情。

交談很快扯到了正題上。鄧穎超從手提包裡取出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親筆信,鄭重地說:「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即將在北平召開,中央人民政府也將正式建立。黨中央、毛主席懇切盼望慶齡先生能北上共商建國大計。」

宋慶齡從鄧穎超手中接過毛澤東、周恩來的親筆信,急切而仔細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她盡量抑制著內心的激動,避開鄧穎超企盼的目光,低聲說道:「這事容我再仔細想一想……」

鄧穎超忙說:「這事不忙馬上定下來,先生可以從容考慮再作定奪。」

6月30日,中共中央華東局統戰部邀請上海各民主黨派和各界民主人士參加中國共產黨誕生28週年紀念大會。統戰部特邀了宋慶齡。

當晚,上海逸園飯店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充滿節日的氣氛。中共中央華東局、中共上海市委在這裡隆重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28週年大會。

宋慶齡儘管身體不適,卻欣然抱病赴會。她在鄧穎超、廖夢醒的陪同下來到會場。上海市長陳毅將軍親自在會場門口迎候。當身穿黑底白點短袖旗袍的宋慶齡和一身戎裝的陳毅並排步入大廳時,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慶祝大會首先由陳毅致詞。他講完話就請宋慶齡講話。由於宋慶齡是扶病而來,便由鄧穎超代她宣讀她日前親自寫的祝詞:

……

這是中國人民生活中的一個最偉大的時期,我們的完全勝利已在眼前。向人民的勝利致敬!

……

這是我們祖國的新光明。自由誕生了。它的光輝照耀到反動勢力所籠罩的每一個黑暗角落。向人民的自由致敬!

……他們的英勇,無匹;他們的紀律,無雙;他們的心,同老百姓的心連在一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敬!

在祝詞的結尾,宋慶齡總結三十多年艱辛的革命歷程,特別寫上了熱情洋溢的一段話:

歡迎我們的領導者——這誕生在上海、生長在江西的叢山裡、在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困苦中百煉成鋼、在農村的泥土裡成熟的領導者。向中國共產黨致敬!

全場的人們被宋慶齡對共產黨、對人民、對解放軍的一片真情所感染,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一個多月後,鄧穎超又去看望宋慶齡。

宋慶齡微笑著對鄧穎超說:「我決定接受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先生的邀請,去北平!」

鄧穎超聽了高興地站起身來,又一次擁抱了宋慶齡。

動身前,細心的鄧穎超委婉地問宋慶齡:「北上途經南京,要不要停留一下去晉謁中山先生的陵墓?」

宋慶齡想了一下說:「不必了,去了徒增傷感。中山先生在天之靈,知道今天中國革命的勝利,也會欣慰的。」

8月26日,宋慶齡在鄧穎超、廖夢醒、上海軍管會交際處長管易文陪同下,從上海乘火車前往北平。北去的列車上,宋慶齡和鄧穎超這兩位中國現代史上的傑出女性,相對而坐,圍繞著一路上看到的人群景物,異常興奮地交談著。宋慶齡在後來回到上海後所作的題為《華北之行的印象》的廣播講話中,專門談到了她此行路上的感受:

路上的景色啟動了我無窮的想像力。這也使我明白,中國人民如果要從天然資源中獲得最高生產量,必須面對巨大的工作,但是我也看到,任何成就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人民的力量將是我們的推動力,而這種力量隨處都看得到。不論在窮鄉僻壤或城市的每個地段,人民在克服艱難和障礙。

宋慶齡還列舉了一些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

在華東,農民和水災大力地鬥爭著,搶救他們的田地,搶救他們的穀物。鐵路工人、造橋工人和人民解放軍在偉大英勇地勞動著,搶修被反動派所毀壞的主要的鐵路幹線。使人印象最深的,是橫跨波濤洶湧的淮河臨時大橋,這對於溝通華北與華南的交通有無上巨大的意義。所有這一切,使我深信我們的工人和農民在勞動工作中,絕不會比我們偉大友鄰蘇聯的斯達哈諾夫英雄落後一步,在每一個表示進步的例子中,我看到中國迅速復興建設的另一個希望。

宋慶齡與鄧穎超一路上暢談甚歡,「上海到北平的旅途好像一閃眼,火車就進站了」。

開國大典,宋慶齡遙望廣場中央矗立的孫中山畫像……

8月28日這天,毛澤東很早就向身邊的工作人員打招呼,要到前門火車站去迎接宋慶齡,讓給他準備衣服。一吃過午飯,毛澤東就換上了那套平時不大穿、只有迎接知名人士時才穿的淺灰色中山裝。儘管到前門火車站的路途不遠,但在毛澤東的催促下,還是提前出發了。下午3時45分,毛澤東乘著一輛黑色吉斯防彈轎車來到車站站台上。

《宋氏家族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