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事跡
秦觀,字太虛,後改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人。生於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卒於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是北宋後期的著名詞人。
秦觀出身小地主家庭。青少年時期,豪雋慷慨,強志盛氣,喜讀兵書。三十七歲(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中進士。宋哲宗元祐初,因得蘇軾的推薦,曾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在京期間,他生活得很得意。他和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同游蘇軾之門,人稱「蘇門四學士」。而蘇軾「於四學士中最善少游」,對他的文章(包括詞)「極口稱善」。(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三)
紹聖初,新黨執政,秦觀因「影附蘇軾增損(神宗)實錄」被貶為監處州(今浙江麗水縣)酒稅,繼而又貶至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橫州(今廣西橫縣)、雷州(今廣東海康縣)等地。徽宗即位後,被召還,途中因中暑死於籐州(今廣西籐縣)。終年五十二歲。
秦觀一生中的主要時期,與蘇軾緊密聯繫在一起,在思想、創作以及生活道路上,無不受蘇軾的影響。秦觀的應舉和進入仕途,是因蘇軾的勸勉;而後來的謫降遠貶,則又是受蘇軾的牽連。他們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在思想上有許多共通之處,政治見解與文學主張也大致相似。《淮海集》中有進策三十篇,進論二十篇。可見,他和蘇軾一樣,在政治事業方面是個躍躍欲試的人物。
關於秦觀,民間有不少傳說。其中「蘇小妹三難新郎」的傳說流傳最廣,幾乎眾所周知。故事是這樣的:新婚之夜,蘇小妹出上聯「閉門推出窗前月」,使滿腹文才的丈夫秦少游抓耳撓腮,到譙樓三更鼓響還對不出來。幸得蘇東坡指點,才對出「投石衝開水底天」的下聯,方准進入洞房成婚。
二、創作成就
秦觀有多方面的文學才能。蘇軾讀了他的《黃樓賦》,認為他有屈(原)、宋(玉)之才;王安石稱他的詩「清新似鮑(照)、謝(朓)」。而最負盛名的,還是他的詞。
詞的發展因蘇軾的出現揚起了一個詩化之高峰,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雖然是蘇軾的好友,但在詞的創作方面,卻很少受蘇軾豪放詞風的影響,而是繼承了花間、柳永的婉約格調,並能自出清新,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成為婉約派的代表作家。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說:「今代詞手,惟秦七(秦觀)、黃九(黃庭堅)。」(《後山詩話》)清紀昀等修《四庫全書》時也說:「觀詩格不及蘇黃,而詞則情韻兼勝,在蘇黃之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超過黃庭堅,這是事實;同蘇軾相比,只能說各有所長。從這些評價上,可看出秦觀詞地位之高。
作為婉約詞人,秦觀詞反映的生活面十分狹窄。他的詞筆從來沒有接觸到國計民生,只局限於「情」、「愁」二字,這是千百年來不少詞人歌唱過的主題。但秦觀卻超越許多詞人之上,能與少數傑出的詞人並駕齊驅。如在歷代詞家的品評中,有以「秦柳」並稱,有以「周秦」並稱,有以「秦七黃九」並稱等。
秦觀在詞史上之所以有這樣高的地位,首先是由於他歌唱愛情的真摯和純潔,與封建士大夫那些把女性視為玩弄對象的作品迥然不同,且出語自然,筆調清新。如詠七夕的名篇《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月初七,是我國古代的「情人節」。傳說這天晚上牛郎、織女二星一年一度在天河相會,傾訴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慕之情。魏晉以來,以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為題材的詩詞甚多,但其基調都很低沉,從未離開過對牛郎、織女悲劇的歎息。秦觀的《鵲橋仙》卻不落俗套,自出機杼,借牛郎織女每年相會一次的神話故事,在現實與想像、人間與天上交織的奇妙境界中,敘寫了他們的相思、相見和又將分別的過程,並於抒情、議論中「化臭腐為神奇」(明人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卷二),將愛情的詠歎昇華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表達了對真摯、純潔而永恆的愛情的熱烈追求之心。全詞基調熱情、明朗,帶有明顯理想的色彩,與一般愛情詞的纏綿悱惻相比,自是高出一格。
毋庸諱言,秦觀詞中也有一些留戀歡場的作品,如贈陶心兒的《南歌子》,這類詞反映出當時文人庸俗的一面。
他後期的詞,雖說多寫貶謫中的生活和感慨,具有一定的社會內容,但情調過於感傷、低沉,以致陷入無邊的愁海,幾乎不能自拔,致使他詞風柔弱。如名作《滿庭芳》: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這首長調是秦觀詞的代表作之一,在當時流傳很廣,傳說的故事也很多。詞寫在一個黃昏,詞人與眷戀的歌女離別,在寫「艷情」之中融入了身世之感。全詞色彩灰暗,帶有濃重的感傷情調。從這首詞也可看到作者受柳永詞的影響。據《高齋詩話》所記,蘇軾就指出過「銷魂!當此際」是「柳七語」。又如他四十九歲作於郴州貶所的《踏莎行》(霧失樓台),抒寫被貶後淒楚難言的隱衷,其惆悵、失望、無可奈何的情緒深深地打動讀者。相傳蘇軾特別「愛其尾兩句,自書於扇,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引《冷齋夜話》)
秦觀詞的藝術成就很高。他深緒音律,善於寫景抒情,故其詞音調諧美,筆法細膩,語言雅淡,意蘊含蓄,情韻兼勝。南宋張炎的《詞源》論秦觀詞,稱其「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是頗為形象的。然而,過於纖弱,氣格不高,則是秦詞的不足之處。難怪李清照指責他「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詞論》)。蘇軾對他這一點也不滿,曾開玩笑說:「『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蘇軾把秦觀和柳永並列,說明秦觀在詞的創作上不能擺脫柳永的影響,情致有餘而氣格不足。
三、主要參考文獻
(一)傳記
1.脫脫:《宋史》卷四四四《秦觀傳》,中華書局,1977年。
2.唐圭璋:《秦觀》,《江海學刊》1962年3月號。
3.何瓊崖:《秦少游》,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
(二)作品
1.《淮海集》四卷,《後集》六卷,《長短句》三卷,《四部叢刊》本。
2.《淮海長短句》三卷,1930年,葉恭綽影印宋本。該書附有版本考及校記,較為詳實。
3.龍榆生:《淮海居士長短句》,中華書局,1957年。該書附有傳記、年譜簡編、詞話、序跋。
4.徐培均:《淮海居士長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該書附有詞版本考、年表、傳記序跋、總評,最為詳備。
5.陳祖美:《淮海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
(三)其他
1.葉嘉瑩:《靈谿詞說·論秦觀詞》,《四川大學學報》1985年第2期。
2.周義敢、周雷:《秦觀資料彙編》,中華書局,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