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豪華如轉燭

九十二款大罪分析至此,想必大家也可以感受到,年羹堯這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罪狀,絕非條條坐實、件件可靠。當時主審年案的刑部司官中有一人名唐紹祖,後人為其作傳時寫道:「先生借補刑曹郎,推勘年、汪兩案,悉當上意。」可見唐某身為法司之官,辦理年案的功勞,並非證據確實、依律審斷,而在於「悉當上意」。由此可見,雍正帝的「用數目字管理大案要案」雖然看起來比動輒「烹之」「族之」、拉出去打一頓要更加理性體面而合乎制度,但實際上,在強大的皇權主導下,欽差的車馬勞頓、刑部的加班加點,都僅限於配合皇帝完成刑審程序,個中細目,是完全經不起仔細推敲的。

與年羹堯同赴黃泉的是他的兒子年富。年羹堯的長子年熙此前已經病故,年富是其庶出的次子,其時年紀大致在二十歲上下,曾於雍正二年十一月承襲年羹堯的一等男爵世職。年富因為年紀較長,遂較深入地參與到其父的公私活動當中,充當年氏家族在河東鹽業買賣中的代言人。年富的個性與年羹堯相類,屬剛強驕悍一路。在「倒年」公開化後,他不但表現得「毫無畏懼之形」,且「隨處探聽音信,怨憤見於顏色」,令雍正帝大為惱火。所以在年羹堯被賜死的同時,年富也被判斬立決,隨父而死。

年羹堯其餘諸子,十五歲以上的,被發往雲貴、廣西極邊煙瘴之地充軍;十五歲以下的,等年齡長到十五歲後再陸續發配。對年氏家族中的男性而言,比這更嚴重的是另一個懲罰措施,即年羹堯族中男子凡有現任或候補文武官員,一律革職,年羹堯嫡親子孫永遠不許為官。雍正五年正月,大約是為了安慰病中的老岳父年遐齡,雍正帝下旨,命將年羹堯遠徙邊地的諸子全部赦回北京,交給祖父年遐齡看管。不過,關於年羹堯子孫不許做官的禁令並未解除,年羹堯本支就此敗落,不可挽回。

事實上,以「倒年」的聲勢之浩大,雍正帝最後僅僅處死了年羹堯和年富兩人,而未對年氏家族其他成員造成人身傷害的結果是出乎年家人意料的。所以當時就有傳說,稱年羹堯在落難過程中,將年幼的兒子和懷孕的姬妾分頭安置各地,防備自己落個滿門抄斬、誅滅九族的下場。這樣的傳言也被雍正帝聽說,是以他專門下旨,「有匿養年羹堯之子孫者,以黨附叛逆例治罪」。即便如此,現在如青海等地,仍有不少關於年羹堯遺孤流落當地,幾百年來族支繁盛之類的傳說。至於是真是假,筆者無暇考證。

年羹堯原配夫人早亡,繼妻覺羅氏因為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子、英親王阿濟格一脈的宗室女,此次免於株連,發回母家居住。除年貴妃外,年羹堯另有一妹,嫁給了雍親王府屬漢軍鑲白旗人胡鳳翬。因為這一層關係,胡鳳翬在雍正初年接替了大名鼎鼎的李煦擔任蘇州織造兼滸墅關監督。事實上,這種躺著發財的錢袋子職位,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給當今皇帝的親戚朋友做的。曹雪芹家族及其姻親李煦一家是康熙帝的親信,不是雍正帝的親信,雍正帝上台後讓他們將職位騰出,按照當時的政治慣例是理所當然的,並不需要陰謀,完全都是陽謀。雍正帝立意「倒年」後,很快開始敲打這位「連襟」,讓他小心謹慎,不要誤了自己的身家體面。不過,同對年家其他人一樣,雍正帝並不想對胡鳳翬施以辣手,只是在年羹堯死後將他革去蘇州織造職務,並令江蘇巡撫張楷和新任的蘇州織造高斌對其進行離任審計,至多處理一下其經濟問題。不料胡鳳翬心理壓力過大,審計還沒有結束,就在當年四月,同妻子年氏及妾一人,在織造衙門自縊而死。巡撫張楷將胡鳳翬夫婦的死訊上奏後,雍正帝大皺眉頭,斥責張楷、高斌不會辦事,說:

今胡鳳翬畏懼自盡,皆汝二人殺之也!胡鳳翬亦昏庸之至!便搜隱產,罪亦不至於殺,想伊必有大負朕、難見朕之處,方如此也。胡鳳翬生為可憐之人,死為可笑之鬼,朕實駭異之至!爾等可將其事妥當料理,交與他托得的老成家人,爾等亦可差一二人幫送至其家,莫令狼狽。豈有此理!

可見對於胡鳳翬夫婦,雍正帝還是多少念及些香火情分,有憐憫撫恤之意。

至此,八十多歲的年遐齡在短短半年內,連喪次子、兩女、一婿、一孫,兒媳及諸孫也離散他處。年邁之人,如何禁得起這樣的人倫慘變?雍正五年五月,年遐齡病逝於京師舊宅,享年八十五歲。雍正帝念及舊交,恢復其原有尚書品級。

年遐齡病故一年多後,雍正六年九月,敦肅皇貴妃年氏在世的唯一親生兒子、雍正帝愛如珍寶的皇八子福惠也不幸早殤,年僅八歲。雍正帝十分悲痛,命輟朝三日,以親王禮葬。年家與皇室的關係就此徹底切斷,再也沒有翻盤的可能。乾隆帝即位後,推父恩正式追封福慧為懷親王,陪葬泰陵。乾隆帝又遵照乃父遺囑,將已經去世十年的敦肅皇貴妃年氏與其父雍正帝及嫡母孝敬憲皇后同穴合葬。不知二人再見於地下,將作何言語?

年家近親中結局稍好的是年羹堯長兄年希堯。他在年羹堯被賜死的同時也遭罷官,但幾個月後就重任新職,以內務府總管身份出任淮安關監督和景德鎮御窯廠監督,終雍正一朝,君臣關係都比較融洽。乾隆帝上台後,年希堯亦遭劾罷,乾隆三年(1738)病故,享年六十八歲。

除了年氏家族本身外,年羹堯之死,對雍正年間川陝地區的政治格局,乃至清廷經營西北、對準部作戰的整體進程都產生了重大而長久的影響。前文我們提到,雍正帝在處理以年羹堯為首的川陝軍政集團過程中,對文官多所打擊,其中的重要人物如胡期恆、王景灝、李維鈞、金啟勳、劉世奇、宋師曾、葛繼孔、魏之耀、桑成鼎等均遭重處。而對於川陝集團的武將,雍正帝則在「倒年」中極力拉攏,至少也是溫和以待。除對頭號武將岳鍾琪委以重任,令其接任川陝總督外,其餘重要將領如吳正安、黃喜林、周瑛、紀成斌、宋可進等,或有所升獎,或原地不動,基本維持原班人馬。雍正帝之所以這樣做,既是為了穩定人心,避免武將們人人自危,徹底倒向年羹堯;更重要的是他在輕鬆獲得青海大捷之後,對清廷的軍事實力信心倍增,準備繼承乃父遺志,征伐西北強敵準噶爾部。既然有這樣的打算,保持西北軍事班底的基本穩定,使骨幹兵將盡量少受年羹堯案的影響,還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為了安定人心一時不動,並不代表這些與年羹堯有千絲萬縷聯繫的漢人武將可以真正獲得雍正帝的信任,這其中也包括岳鍾琪本人。於是,在「後年羹堯時代」,雍正帝在西北的人事部署上做法極端而又矛盾。

一方面,他力排眾議,任用年方四十,不但是漢人,還是「抗金英雄」岳飛後人的岳鍾琪執掌重兵、經營川陝、遙控青藏。在此期間,朝野不斷傳出岳鍾琪不可信、岳鍾琪要造反的言論。甚至在雍正六年,也確實出現了湖南秀才曾靜派學生張熙前往西安面見岳鍾琪,力陳華夷之辨與雍正帝十大罪狀,促其起兵反清這樣聳人聽聞的奇案。即便如此,雍正帝仍然對岳鍾琪極力安慰,加倍重用,不但拒絕了他請辭川陝總督的要求,還破天荒任命他為寧遠大將軍,任命他只有二十來歲的兒子岳濬為山東巡撫,這一舉動比此前優寵年羹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另一方面,同為大將軍的岳鍾琪雖然在地位、待遇上不下於昔日之年羹堯,但在事權之重、信用之專上卻遠遠不及。首先,雍正初年用兵青海,年羹堯是唯一的大將軍,全權處理一切軍務,延信、富寧安等頗有威信的滿人宗室、將領所率領的八旗兵都只是充當駐守外圍、攔擊敵兵退路的輔助角色,聽年羹堯節制。但在雍正七年進擊準噶爾部的作戰中,雍正帝改由西北兩路出兵,除西路軍由岳鍾琪任寧遠大將軍外,又派遣滿人勳貴傅爾丹率領滿洲、蒙古兵出師北路,兩支軍隊互無統屬,各自行事。第二,年羹堯在擔任大將軍期間,雖然身在邊城西寧,但仍然以川陝總督為本職,可以統籌調配川陝甘三省一切資源,特別是對文武官員的升黜具有相當大的權限。而岳鍾琪授大將軍印出師後,雍正帝則另派滿人查郎阿擔任川陝總督兼西安將軍,以分岳鍾琪之權;雍正九年(1731),更是析置四川、陝西兩總督,整個軍事活動事權分散,令出多門。第三,年羹堯擔任大將軍時,一切軍需調配及具體的戰術戰法幾乎都由年羹堯專斷專行。但在雍正七年對準部作戰前三四年,雍正帝已經在中央組織起由怡親王允祥、大學士張廷玉、蔣廷錫組成的小班底,以內務府皇商為中介,開展全國範圍的軍需調度,又命允祥親自在內務府造辦處督造火炮、鳥槍、弓箭、盔甲等重要武器,不再假手前線將領。此外,雍正帝還不斷地在奏折中與岳鍾琪探討行軍路線、戰法陣形等戰術級別的問題,甚至親自指令,與此前放手令年羹堯「專閫」西北的做派截然不同。

事實上,情勢瞬息萬變的戰爭環境與承平之下的政治治理大為不同。政治上的分權或可起到相互制衡、控制風險的作用,但戰爭情況下的分權,很可能造成將帥之間、前方後方互相掣肘,爭功諉過,從而喪失戰機,甚至一敗塗地。清廷這次西征准部,就犯了這樣的大忌,戰爭剛一開始就滿漢相猜、調度失靈,甚至頻繁換將。雍正九年六月,北路軍主將傅爾丹率領的一萬八旗兵輕敵冒進,在和通泊(今蒙古國布彥圖市)大敗,多名高級將領慘烈陣亡,只剩下兩千餘名殘兵逃至科布多。雍正十年(1732)正月,岳鍾琪派出的副將軍石雲倬出兵遲緩,放走了已經投入羅網的准部汗王噶爾丹策陵。雖然兩場戰役都沒有收到預期效果,但照理說,北路軍是大敗,西路軍只是出擊無效,然而此時的雍正帝已經徹底將立場站在滿人將領一邊,對損兵折將的傅爾丹只給予了降職處分;對岳鍾琪則徹底否定,將其召回北京,隨後更是聽信川陝總督查郎阿之言,將岳鍾琪判以斬監候,囚禁獄中數年,又將其麾下主要將領紀成斌、曹勷斬於軍前。

雖然在雍正十年底,雍正帝的妹夫、英勇善戰的蒙古賽音諾顏部貴族策凌在額爾德尼召重挫准部主力(史稱光顯寺大捷),但因為數年拉鋸戰嚴重消耗了清廷的財力物力,到雍正十一年(1733)五月,清廷被迫改變徹底消滅准部的預期目標,與准部罷兵議和。在國力鼎盛之際,以大國而敵一隅,結果雖然是勝負各半,但對清廷而言也足稱得上發動了一場失敗的戰爭。將這場戰爭的失敗與年羹堯青海之爭的速勝、全勝相對照,除了軍事策略本身的問題外,其中的政治原因,也是不言自明。

曾經鐘鳴鼎食的年氏家族就這樣忽盛忽衰,煙消雲散。雍正帝在「後年羹堯時代」消除年羹堯個人影響,但保持西北軍事實力、成就乃父未盡功業的理想也沒有實現。稍晚時候的大詩人沈德潛曾作樂府《漢將行》一首,據說是明寫西漢年間的衛、霍家史,暗諷當朝年家故事。謹以此詩為拙文作結尾,留待讀者回味。

漢將行

漢京崇閥閱,漢代多高勳。

鼓刀狗屠皆得勢,何況衛霍天家親。

天家之親本榮貴,叱吒風雲眾人畏。

渾邪此日尚稱王,詔遣立功向邊地。

追隨不數執金吾,鞭撻常加騎都尉。

歸來獻捷覲王都,劍履公然殿上趨。

姓名已勒燕然石,方略還成充國圖。

請奪田園武安客,橫行朝市霍家奴。

寶器徵求歸邸第,通侯爵賞及童雛。

誓辭真許天長久,雨露恩私無日無。

禍福循環倚還伏,從來欹器常傾覆。

井泉流溢鵑畫鳴,犛纓加劍全家哭。

鐵券丹書返內庭,柘林兔苑移他族。

報恩之子倏操戈,珠履三千去何速。

北邙抔土竟無存,萬事豪華如轉燭。

前車之覆後車誡,後車不誡終當敗。

竇田驕橫總淪亡,博陸功名空蓋代。

君不見波浪掀天舸艦危,使帆全在轉帆時。

功成早辦藏弓意,只有浮家范蠡知。

《年羹堯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