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籐友三郎Katō Tomosaburō 1861.4.1—1923.8.24)
出任第21屆(1922.6.12—1923.9.2)內閣首相
加籐友三郎(1861—1923)作為軍人出身的首相,曾為調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對外關係做出過貢獻。他主持實施的西伯利亞撤軍、歸還山東權益、大規模裁減軍備及行政財政整頓等,在日本史上留有一定影響。
加籐出身於安藝國廣島大手町武士家庭。13歲考入海軍省兵學寮,19歲畢業於海軍大學,此後一直在海軍中服役,歷任艦艇炮術長,軍校教官,海軍省科員,科長,軍務局長,次長,第二、一艦隊參謀長,聯合艦隊參謀長,吳鎮守府司令官,大隈、寺內、原、高橋四屆內閣海相。參加和指揮過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多次獲得金鴟勳章和旭日勳章。1915年升至大將。
1921年11月,加籐作為日本政府全權代表,出席有日、美、英、法、意等九國參加的華盛頓會議,代表日本政府簽訂了《四國公約》、《五國海軍協定》、《九國公約》。
1922年6月,高橋是清因內閣不一致宣佈辭職。元老松方正義向天皇攝政推薦加籐友三郎和議會第二大黨領袖加籐高明為首相入選,內定了「非加籐即加籐」的方針。加籐友三郎雖被列為第一人選,但懾於政黨和社會輿論對軍政官僚執政的厭惡牴觸情緒,不敢貿然領命。其時,政友會內部鬥爭激烈,加之怕政權落入加籐高明之手,乃作出無條件支持加籐友三郎組閣的選擇。因此,這屆內閣又有「碰巧內閣」之稱。
儘管如此,加籐組閣後並非無所作為。內閣建立後,加籐根據華盛頓會議的有關協議,具體著手西伯利亞撤軍事宜。6月23日,政府發表撤軍聲明,接著派代表參加長春舉行的日本、遠東共和國、蘇維埃俄國三方談判並達成協議。根據協議,日本方面除以解決廟街事件為借口,繼續駐軍北庫頁島外,到10月底,從其他蘇聯領土上撤出了軍隊。
隨後,為謀求日蘇關係正常化,改變日本在國際上日益孤立的窘境,加籐首相支持東京市市長後籐新平的建議,允許後籐同來日療養的蘇聯遠東代表越飛進行非正式會談,探討改善兩國間敵對關係的可能性。後又指令駐波蘭公使川上俊彥為代表,與越飛進行預備性談判,使日蘇緊張關係出現解凍跡象。
關於中國問題,日中兩國在華盛頓會議上就歸還山東已達成原則性協議,具體實施則是在加籐內閣時期。
1922年6月,兩國開始就具體細節問題進行交涉,12月5日達成協議。到1923年1月1日止,日本政府終於把膠州灣租界地、山東鐵路歸還給中國,並從青島撤走了軍隊,一戰以來釀成中日糾紛的山東問題大體得到解決。
裁減軍備是加籐在任時的一大政績。為貫徹華盛頓會議五國海軍協定,加籐上任不久,便以首相兼海相身份,親自主持裁減海軍。共廢棄戰艦、巡洋艦等14艘,停建6艘,將正在建造中的赤誠號、加賀號戰艦改建為航空母艦,將舞鶴、鎮海兩軍港降格為重要港口,將竹敷、永興、旅順港降為一般港口,將教育本部和建築本部降格為海軍省的教育局、建築局。經過裁減和整頓,共裁減海軍官兵7500人、海軍工廠職工14000人,由此節省的海軍軍費,在1923年度為4674萬日元。
裁減陸軍的工作也在進行,重點是縮減步兵、騎兵、野戰炮兵和工兵兵員。共裁減官兵57800人,軍馬13000匹,約合五個陸軍師的兵力。陸軍的服役期限減少了40天,預備役期間的軍訓時間有所縮短。由此節省的陸軍軍費,在1923年度為2400萬日元。政府還決定,今後將廢除獨立守備隊,整頓、縮減憲兵隊、軍樂隊、軍事院校等。
如此規模的裁軍,自明治以來是第一次。不過,政府和軍方從提高部隊戰鬥力考慮,在大量削減陸海軍兵員及常規武器同時,加強了新兵種建設和武器裝備的更新。海軍為避開華盛頓海軍協定關於主力艦比例的限制,轉而大力發展輔助艦。因停止「八八艦隊」計劃而節省下來的3.879億日元中,有1.8億日元被用作建造輔助艦追加費。陸軍則加強了機關鎗隊、重炮隊、航空隊及通訊兵種建設。因此經過這次裁軍,日軍在組織及武器裝備的現代化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因裁軍節省的陸海軍軍費,在1923年度達7000餘萬日元。這筆節額被加籐內閣用於增加養老金、撫恤金、興修水利、整頓港灣及獎勵企業等,同時對因停止軍事訂貨而蒙受損失的資本家,以財政撥款的形式予以補償。
加籐在任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蕭條期。那些靠戰爭刺激一度繁榮起來的投機性工業,因戰後各國經濟的恢復和軍事訂貨的銳減而遭到致命打擊,許多銀行和債務者同時破產。為此,加籐組閣後,採取了整頓行政、財政的措施。
在行政整頓方面,政府設立了行政整理委員會,廢除了戰時設立的臨時外交委員會、防務會議、臨時產業調查會、臨時教育行政調查會、拓殖調查委員會、國勢院等機構。從加強社會政策觀點出發,將社會局從內務省中獨立出來,予以處理勞務問題的權限。
在財政整頓方面,加籐內閣本著財政緊縮方針,制訂了比上年度減少1.36億日元的年度財政預算,其實施方法是從節費、節稅、整理公債三方面入手。關於節費,主要是前述的裁軍和廢除臨時性行政機構;關於節稅,政府在提高所得利潤稅同時,修改了營業稅稅則和稅率,廢除了石油消費稅和賣藥營業稅,1923年度實現減稅1444萬日元;關於整理公債,政府改變了原敬內閣以來大規模募集公債的「積極政策」,對高橋內閣制訂的1922年度發行3.419億日元公債計劃大幅度壓縮,只完成1.78億日元,1923年度又降為1.594億日元。
政府在推行緊縮政策同時,增加了義務教育、治水、港灣建設等項費用,該項撥款1923年度比上年增加了4800餘萬日元。
加籐內閣時期召開了第46次議會,政府的五校升格法案和陪審法案獲得通過。會議期間,各地群眾十萬多人湧至東京,組織聲勢浩大的集會、遊行活動,強烈要求「萬機公論」、「立行普選」。議會內各在野黨代表也聯名上書,要求討論和表決普選法案。加籐首相以「政府目前正在慎重研究」為答覆,再次壓下普選權問題。
加籐的身體狀況不佳,胃病和痔瘡的折磨,常迫使他中斷工作。擔任首相後,因勞累過度,病情加重,主治醫生已確診患有腸癌。至1923年8月,加籐已臥床不起。23日,天皇攝政授予加籐元帥銜。24日中午,加籐病逝,終年63歲。他是內閣制以來第一位任內因病殉職的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