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川護熙

(細川護熙Hosokawa Morihiro 1938.1.14— )

出任第79屆 (1993.8.9—1994.4.28)內閣首相

細川護熙(1938— )是戰後日本政治史上一位特殊的人物。他結束了自民黨38年一黨長期執政的歷史,開啟了多黨聯合執政的新時代,揭開了日本政治體制變革的第一幕。他是第一個首次當選眾議員就執掌大權的首相,也是第一個擔任過民選知事的首相,還是戰後第一個以小黨黨首身份出任的首相。55歲的細川作為一位戰後繼田中角榮(54歲)之後最年輕的首相,與其外祖父近衛文縻一起,成為日本政治史上第一對「爺孫首相」。

1938年1月14日,細川護熙出生於東京千代田區,是原肥後藩(今熊本縣)藩主細川家族的第18代傳人。細川家族是中世紀日本室町幕府將軍足利家的一個分支,而足利家的祖先清河源氏又是清河天皇的一個皇子,因此,細川家與天皇家族有血緣關係。明治維新後,祖父細川護立被封為侯爵,擔任貴族院議員。外祖父近衛文縻是日本第34屆首相,1937年6月上台執政,隨即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其父細川護貞迎娶了首相近衛文縻公爵的次女溫子,被任命為首相秘書。弟弟忠輝過繼給近衛家作養子,娶了裕仁天皇之弟三笠崇仁親王的長女寧子為妻,成為當代日本皇室的近親。

在這種政治世家的熏陶下,細川從年輕時代就有了從政的志向。1963年4月,細川從上智大學法學部畢業後,進入《朝日新聞》社。五年多的記者工作給了他更多瞭解普通國民生活的機會,為其步入政界積累了一些經驗。1968年細川辭去報社工作,從熊本一區出馬,初次參加了1969年眾議院大選,未能如願。1971年6月第九屆參議院選舉時,在田中角榮的支持下,33歲的細川作為自民黨候選人參與競選,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參議員。十二年的參議員生涯中,細川先後擔任了大藏省政務次官、自民黨國會對策委員會副委員長、自民黨副幹事長、信息產業調查會會長、能源對策特別委員會委員長等職。混跡於中央政界的細川,目睹了派閥傾軋、政官財勾結的腐敗現象而深為不滿,思考著另闢蹊徑,以求從眾多的政治家中脫穎而出。

1983年,細川在參議員任期屆滿之時,辭去議員職務回到熊本縣參加知事競選。在自民黨和細川家原領地熊本縣的民眾支持下,45歲的細川以十倍於競爭對手的壓倒優勢當選,成為全國最年輕的知事。在連任兩屆的知事任期內,細川拋出了各種頗具吸引力的口號,採取了不少改革措施,例如建設「新技術城市」、「創建日本第一」等等,推動地方自治,提高了熊本縣的知名度。細川也被譽為推進「地方時代」潮流的旗手,贏得了當地國民的讚譽。然而,1991年,就在面臨新的換屆選舉時,原本穩操勝券的細川,卻出乎常人意料,以「掌權不能過十年」為由,放棄競選連任知事。隨後,應經團聯會長鈴木永二的邀請,細川移師東京,出任日本政府「臨時行政改革推進審議會」富裕生活部會長,廣交各界朋友,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做了必要準備。

在國際局勢和國內政局風雲變幻之際,有著敏銳洞察力、果敢執行力的細川,憑藉著「先知先覺」的悟性,毅然豎起了變革大旗,引領了組建「新黨」的政治潮流。1992年5月7日,原熊本縣知事細川護熙組建一個支持改革、反對貪污的日本新黨的消息,赫然刊登在日本各大報紙的顯著位置。兩天後,細川在雜誌《文藝春秋》上發表了《「自由社會聯合」建黨宣言》,全面闡述了創建新黨的緣由和政策主張,認為應拋棄幾乎沒有政權交替可能性的自民黨長期一黨執政的55年體制,建立兩大保守政黨輪流執政的政黨體制。5月22日,黨名正式定為「日本新黨」,細川出任黨代表,目標是十年之內獲得政權。細川率先組建了冷戰後日本的第一個新「政黨」,開啟了日本政治變革的大門,此舉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同年10月小澤、羽田孜等人宣佈脫離竹下派,12月竹下派正式分裂為羽田派和小淵派。翌年6月「先驅新黨」、「新生黨」先後成立,日本政壇掀起一股新黨熱潮。

新黨成立兩個月後,即在1992年7月26日舉行的第16屆參議院選舉中,細川再次當選為參議員,時隔近十年,重新「殺回」中央政界,日本新黨竟然一舉獲得了4個議席。一年之後的1993年7月,日本新黨進一步成為左右日本政局的重要力量。由於「佐川快遞事件」等醜聞的影響,國民對政治的不信任感顯著增強。隨著宮澤內閣「政治改革法案」受挫,國民對政治改革的期望落空,自民黨在分裂中迎來了第40屆眾議院大選。根據有關機構於1992年11月進行的民意調查,有半數以上(52.6%)的受訪者回答「對日本的政治制度不感到驕傲」,與16年前的1976年相比,增加了10%以上;而且,認為「執政者中有許多進行非法行為之人」的,從1976年的44.3%增加到現在的74.1%,約增加了30個百分點。正是這種背景為新黨的崛起提供了有利契機。細川作為日本新黨代表,以其清新的形象,遊說全國,獲得了許多無黨派階層的支持,在7月18日的大選中,日本新黨史無前例地獲得了35個席位,繼自民黨(223席)、社會黨(70席)、新生黨(55席)和公明黨(51席)之後,一舉成為眾議院第五大政黨。細川也以全國第二的票數,首次當選為眾議院議員。

大選後的自民黨議席少於半數,失去了一黨單獨執政的優勢。新生黨與原來的四個在野黨——社會黨、公明黨、民社黨和社民聯一共只有195席,也達不到組閣所需要的眾議院議席的半數。那麼,今後的政局無非只有兩種選擇,一是自民黨聯合日本新黨和先驅新黨繼續維繫政權,二是非自民黨的各黨派大聯合,實現政權更替。於是,日本新黨和其盟友先驅新黨的去向,成為左右日本政局發展的關鍵。一度表示要與新生黨和其他在野黨劃清界限,採取第三者立場的細川護熙,在自民黨沒有採取有效手段的情況下,審時度勢,權衡利弊,認為加入自民黨的聯合內閣,最多只能分到兩三個閣僚的職務,而且有損於已有的形象;與五黨合作,則有可能得到首相交椅,實現「政權交替」的夙願和承諾。在新生黨的實權人物、代表幹事小澤一郎積極的斡旋下,7月22日,細川明確表示:「希望建立非自民黨政權。」隨後,先驅新黨黨首武村正義也表示:「非自民黨勢力更熱心於改革,應成為新政權的核心。」關於首相的人選,原本社會黨、公明黨和民社黨主張推舉羽田孜,最後考慮到日本新黨的作用及其組閣後與在野黨自民黨的關係,各方一致決定推舉細川為首相候選人。

1993年8月6日,日本新黨、新生黨、社會黨、先驅新黨、公明黨、民社黨、社民聯和民主改革聯盟等七黨一派推舉的細川護熙,以262票對224票擊敗自民黨總裁河野洋平,當選為日本第79屆首相。沒有內閣大臣經驗的政治家就任首相,這是自1947年片山哲以來近半個世紀期間的第一次。新政權的成立,打破了1955年以來自民黨獨掌政權的局面,將「萬年執政黨」自民黨趕下台,實現了政權更替,日本政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多黨聯合執政時代」。

8月9日,以細川護熙為首的八黨派聯合內閣組建,黨派之多,為日本內閣有史以來之最。第一大執政黨社會黨獲得6個職位,數量最多,意在安撫和牽制社會黨;新生黨5人,佔據了副首相、外務、大藏、通產、防務等重要職務,實際上處於政權的核心地位;此外,公明黨4人,民社黨、先驅新黨、社民聯各1人,民間人士2人。其中有3位女性成員,在日本內閣史上尚屬首次。而且,參加聯合內閣的各黨黨首均被納入內閣,新生黨黨首羽田孜任副首相兼外務大臣,先驅新黨代表武村正義任官房長官,公明黨委員長石田幸四郎任總務廳長官,社會黨委員長山花貞夫任政治改革大臣,民社黨委員長大內啟伍任厚生大臣,社民聯代表江田五月任科技廳長官。內閣成員中除了羽田孜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入閣,包括首相細川在內,基本上清一色是新人。於是,也有人將細川內閣譏諷為「八馬之車內閣」或「玻璃工藝聯合內閣」。其實,實權並沒有掌握在首相手中,而實際上受控於各黨幹事長和書記長組成的「黨代表會議」,更確切地說是掌握在新生黨代表幹事小澤一郎和公明黨書記長市川雄一手裡。他們倆構成的所謂「一·一陣線」,造成了一種雙重權力支配方式。然而,國民對新內閣表示了很高的熱情和期待,媒體調查的內閣支持率均超過了70%,創造了戰後以來歷屆內閣支持率的最高記錄(2001年被小泉超過)。例如,《朝日新聞》民意測驗的支持率為71%,NHK的調查結果為70%,而其他機構的調查結果,有的甚至高達83%。在「支持理由」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希望政治能有所改變」。

的確,這樣一個大多是新手的聯合內閣能否進行有效施政,決定著這個「聯合艦隊」的命運,考驗著細川首相及其手下各位成員的信心和能力。八黨派達成一致的政策包括如下幾點:1.在眾議院實行小選區比例代表並立制,強化防止政治腐敗的措施;2.年內通過禁止企業政治捐款等政治改革法案;3.繼承現政權(宮澤內閣)的外交、防衛政策;4.確保自由主義經濟和糧食能源安全;5.創造充滿活力的福利文化社會等。毋庸置疑,政治改革作為聯合政權的旗幟,成為這個號稱是「政治改革政權」的最大課題,成為細川內閣的試金石。

細川在就職後的首次記者招待會上明確表示,為了恢復國民對政治的信賴,將爭取在年內通過政治改革法案,實行政治改革,否則將承擔責任,引咎辭職。這種「背水一戰」的做法,固然反映了細川直率的個性和堅定的決心,但這種事前就提出責任問題的非同尋常之舉,語驚四座。9月17日召開臨時國會的當天,內閣會議就通過了「政治改革相關四法案」,隨即提交眾議院。其中核心內容就是改革此前的中選區制度,建立小選區比例代表並立制。11月18日,在自民黨拒絕妥協後,眾議院全體會議以270票對226票通過了細川內閣提出的政治改革法案,其中13名自民黨議員投了贊成票,5名社會黨議員投了反對票。這種情況實際上表明雙方陣營內對政治改革均存在意見分歧,特別是執政黨社會黨的不少議員希望維持現行制度。只是在55年體制下,內部的這種分歧沒有表現出來。媒體認為法案的「內容距離人們的期待甚遠」,實際上是國民的政治改革要求「被改變選舉制度所取代」,但這也是1988年日本國會開始討論政治改革問題以來,眾議院通過的第一部政治改革法案。

然而,在1994年1月21日參議院的全體會議上,由於社會黨部分議員與自民黨一起投了反對票,政改方案被否決。社會黨內左右兩派的對立和爭吵激化,主流派指責「造反」的議員違反黨的決議,令執政聯盟中的第一大黨顏面盡失,而「造反派」則抨擊社會黨領導層背棄多年堅持的路線和立場,與自民黨「一丘之貉」的新生黨沆瀣一氣。此前已經將年內通過法案改口為在本屆國會通過的細川,如若再次食言,必將葬送他的政治生命。這時,不僅聯合政權面臨著崩潰的危險,而且自民黨也面臨著黨內改革派分裂出去的可能。因此,在兩院協議會協商未果的情況下,經過眾議院議長土井多賀子的斡旋,1月28日晚,細川與自民黨總裁河野洋平私下舉行了黨首會談,在對自民黨做出讓步後,雙方達成一致意見。1月29日即在臨時國會延長會期的最後一天,備受矚目的政治改革法案,終於在眾參兩院的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細川內閣經受住了這場政治風暴的考驗。

在新的國際格局下,軍事因素的重要性相對下降,而經濟因素的影響顯著上升。隨著日本國際地位的提高,以及曠日持久的日美貿易摩擦深化到體制、政策領域,日本拒絕單方面讓步,追求對等的談判模式。1994年2月,細川首相訪問美國,對於美國總統克林頓強硬地要求日本設定外國產品在日本市場上的佔有份額,即所謂的「數值指標」,細川乾脆利索地說了「不」字。細川認為,「日美關係在進入一個新階段」,「新時代的日美關係」正成為一種「成熟的大人關係」。敢於對美國說不的細川,其卓越的演技贏得了國內輿論的讚譽。

如何消除亞洲地區國家和人民在心理和感情上對日本的隔閡,成為冷戰結束後日本調整亞洲政策的前提。細川上台一周後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束48週年紀念日,擺在他面前的第一個課題就是戰爭認識問題。為了積極改善與亞洲鄰國的關係,細川做出了與自民黨首相明顯不同的態度。1993年8月10日,細川在記者招待會上明確指出:「我本人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侵略戰爭,是錯誤的戰爭。」這是二戰後日本首相第一次明確承認「侵略戰爭」,與此前日本歷屆首相對侵略戰爭含糊其辭的表態形成鮮明的對比。不過10餘天後的8月23日,細川在第127屆國會發表的首次施政方針演說中又稱為「侵略行為和殖民統治」。無需說,從細川的家庭和成長經歷來看,其對戰爭認識懷有某種複雜的感情。1945年日本戰敗後,甲級戰犯近衛文縻喝毒酒畏罪自殺。當時小學一年級的細川曾問起此事,他父親細川護貞的回答是:「姥爺是為了日本,離我們而去的。」

在中日經濟關係日趨密切的情況下,細川在任內對中國採取了更加積極和友好的政策。1993年8月26日,他在會見《人民日報》等中國記者的談話中指出,「中日關係是與日美關係同等重要的雙邊關係。維持和發展良好而穩定的中日關係,不僅對中日兩國,而且對亞太地區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國將繼續重視中日關係。這一基本方針沒有變化。」

1994年2月24日,細川對訪問日本的中國副總理朱鎔基說:「日中友好意義重大,不僅有利於中日兩國,而且將造福於亞太地區和全世界。中國經濟生機勃勃、發展很快,中日關係發展對日本經濟的復甦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年3月19—21日,細川首相訪問中國。細川在訪華時強調指出:「我們非常重視中日關係,其是我國外交最重要的支柱之一。經過中日邦交正常化20週年和和平友好條約締結15週年,中日關係持續良好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3月20日,李鵬總理與細川舉行了會談。細川說:「中日兩國都是國際社會中負有責任的國家。近幾年來,日本對華貿易和投資在擴大,相互依存的關係在加深,這是令人高興的。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舉世矚目,對日本經濟也有積極影響。中日兩國加強在各個領域的合作,前途是光明的。」

在部分開放大米市場問題和政治改革法案問題解決之後,細川欲一鼓作氣完成「稅制改革」。1994年2月3日,在新生黨代表幹事小澤一郎等人的策劃下,細川突然宣佈引進稅率為7%的「國民福利稅」,遭到日本社會黨和先驅新黨的反對,不得不撤回。細川一度打算改組內閣,撤換昔日的盟友先驅新黨黨首、官房長官武村正義,引起社會黨和先驅新黨的不滿,而不得不作罷。小澤一郎和武村正義的矛盾表面化。由此,執政聯盟內部的對立加劇,向心力下降。

就在聯合政權風雨飄搖的當口,細川「借佐川快遞公司一億日元」和「以其岳父名義購買NTT公司股票」的不正當金錢交易被揭發出來,在野的自民黨乘機窮追猛打,國會陷入空轉狀態,對預算的審議亦無法進行下去。堅持改革的新人卻陷入金權政治的醜聞,4月8日,細川突然表示對目前出現的政治空白「負有政治和道義上的責任」,宣佈辭去首相職務。「政治弄潮兒」細川引領的「政改內閣」,經過短暫的八個月,終於走到了盡頭。細川內閣譜寫了日本政治改革的新篇章,開啟了日本政黨體制變革的第一步,也充分暴露了聯合政權的脆弱性。

1994年12月9日,細川解散日本新黨,與新生黨、公明黨、民社黨等組建成立新進黨。1997年6月18日,細川脫離新進黨,同年12月組建新黨「From Five」,擔任黨代表。一個月後的1998年1月,與羽田孜等的太陽黨、國民之聲合併組建了「民政黨」。4月27日,民政黨併入民主黨,成為所謂新的民主黨。5月7日,六十花甲的細川辭去幹了五年的眾議員,退出政壇。

《日本首相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