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生太郎Aso Taro 1940.9.20— )
出任第92屆(2008.9.24—2009.9.16)內閣首相
麻生太郎(1940年— )擁有一個集「世襲閨閥」於一身的政治世家,出自一個可謂濃縮了百年日本近現代史的豪門望族。他個性張揚、口無遮攔,號稱「大嘴首相」;愛好漫畫,常讀錯字,被媒體譏諷為「漫畫腦袋政權」、「阿呆太郎」。麻生思想意識保守、不識民間疾苦、歷史認識模糊,在新世紀先後四次問鼎首相大位而終獲成功,然而任內無所建樹,繼安倍晉三、福田康夫之後,成為第三個執政約一年的「短命首相」,變成「萬年執政黨」自民黨政權的「終結者」,戴上了「平成版的德川慶喜」的「帽子」。
1940年9月20日,麻生太郎出生於福岡縣飯塚市,名字取自其祖父的名號。曾祖父麻生太吉明治年間經營煤礦起家,號稱「煤炭大王」,其家族產業逐漸擴大到鐵路、電力、海運、鋼鐵、金融等行業,成為富甲一方的豪族。麻生太吉先後擔任了日本帝國議會的眾議員、貴族院議員。祖父麻生太郎33歲早逝。20世紀30年代,其父麻生太賀吉繼承祖業,擔任麻生商店、麻生礦業和麻生水泥等公司的社長,二戰期間曾強征上萬名朝鮮和部分中國勞工進行殘酷的生產勞動,戰爭末期甚至還強制一些外國戰俘服苦役。二戰結束後,1949年在岳父吉田茂的支持下,麻生太賀吉當選眾議員,而麻生家族產業則成為吉田茂政治資金的重要來源。外祖父吉田茂,是日本第45、第48—51任首相,自民黨創始人之一、日本戰後體制的開創者。麻生的岳父是第70任首相鈴木善幸,與其父一樣,他們都做了首相的乘龍快婿。妹妹信子則嫁給寬仁親王(明仁天皇的堂弟),麻生家族也成為正宗的「皇親國戚」。
此外,麻生太郎的祖母夏子,她哥哥加納久朗的孫女是久美子,久美子是橋本龍太郎首相的妻子,也是「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涉澤榮一的玄孫女。麻生的大姨夫吉田寬,是岸信介首相、佐籐榮作首相的表弟,自然也是安倍晉三首相的外叔祖父了。麻生的小舅子、前環境大臣鈴木俊一,其妻子敦子的表兄是宮澤喜一首相,而宮澤家通過巨富石橋家族,與鳩山(由紀夫)家族、池田(勇人)家族等也有姻親關係。因此,通過麻生家族,可以窺視出日本「世襲」政治和裙帶婚姻關係的「冰山一角」。
在優越的官商家庭環境下「嬌生慣養」的麻生,自幼形成了自傲任性、張揚散漫的個性,也養成了缺乏深思熟慮、隨口妄言的習慣。如其自嘲的「出生很好,教養不佳」。據麻生在家鄉事務所的原秘書深町說,1947年麻生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家裡特意建立了「麻生塾小學校」,算上麻生本人和麻生家族的公司幹部子弟共四個學生。中學時代麻生也是個出了名的差生,不過人倒是很活躍,大家都叫他「築豐的少爺」。麻生的中學同學回憶,「這位『少爺』因為精力過剩,便弄來一桿槍打著玩,沒想到,最後他居然能參加奧運會……」,最後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飛碟射擊項目上,麻生拿到了一個第41名的成績。顯然,在奧運會賽場上,他只是個「業餘選手」。然而,這個數百日元一發子彈的高雅項目,當時也只允許極少數人參加,據說,倒是因為麻生太過拖沓,國際比賽制訂了「入場15秒必須發射」的規則,也算是麻生的一個貢獻吧。
1959年麻生高中畢業,對他父親說「想考國立的大學」,結果被他父親狠批了一頓:「傻蛋!如果沒錢也就罷了,有錢的就不要浪費人們的稅金了!你想當個公務員嗎?東京大學是培養那些工作人員的學校。」於是,按照父母安排的道路,麻生像皇族和其他不少官宦子弟一樣進入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專攻政治學,成績是倒數第五之內。據說大學期間學業敷衍了事,看漫畫倒是通宵達旦。1963年3月麻生大學畢業後,先後赴美國斯坦福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留學,也沒有獲得什麼學位。1966年回國,先是進入產經新聞社工作,時任產經新聞社社長的水野成夫也是麻生家的親戚。體驗了半年後,8月進入麻生產業株式會社,同年11月,26歲的麻生出任總經理。1973年擔任麻生水泥株式會社社長。1975年麻生就任日本青年會議所(JC)專務理事時,面對眾多懷疑其能否勝任的反對之聲,其父卻說:「我兒子不當那些不是長的職務,專務理事不行。」其母和子則在家設宴款待了15名相關幹部。JC前會長、原眾議員佐籐敬夫說:「麻生君即使行動自由奔放,可有他媽在,已為其掃清道路,在前引導,不會讓他脫離軌道。」
於是,在「訂做好的人生」軌道上,1978年1月,沒幹過理事長的麻生破例當上了JC的會長。1979年10月,麻生循著父親的足跡,首次當選眾議員,成為一位典型的「世襲議員」,從其曾祖麻生太吉算起是第三代,若從其高祖「明治三傑」大久保利通算起,就是第五代「世襲政治家」了。麻生先後出任文部省政務次官、眾議員煤炭對策特別委員會委員長、外務委員會委員長、自民黨外交部會會長、副幹事長等職務。1996年11月,首次入閣,擔任橋本內閣的經濟企劃廳長官,在同輩當中也是入閣較晚的。2001年1月,又在森喜朗內閣當了經濟財政大臣。
三個月後,既非派閥領袖、又沒擔任過黨政重要職務,總共只干了十個月的經濟企劃廳長官、三個月的經濟財政大臣的麻生,居然要出馬競選自民黨總裁。這種舉動恐怕是非麻生之外的他人所難以做出的決斷,或許這也是受小泉三度挑戰總裁的啟示吧。2001年4月,麻生與小泉、橋本同台競技,結果可想而知,僅獲得可憐的31票,位列最後。然而,小泉當選執政後,麻生受到重用,先是被提拔為自民黨政務調查會會長,成為自民黨中的大員。2003年9月,麻生出任總務大臣。2005年10月,就任外務大臣。
在日本社會整體出現保守化趨勢、民族主義思潮興起的潮流下,麻生與小泉一唱一和,在歷史認識、台灣地位、「中國威脅論」等問題上,不顧歷史事實,公然蔑視中韓等近鄰各國的國民感情,挑戰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2005年11月26日,針對靖國神社問題,麻生在金澤市的演講中聲稱:「世界上只有中國和韓國在談論靖國神社問題」,「日本不用介意是否會被孤立或不受歡迎這些無關緊要的事」。2006年1月28日,他在名古屋演講時鼓吹天皇應該參拜靖國神社,他說:「英靈都是喊著天皇陛下萬歲(而死),沒有一個喊首相萬歲的,所以,天皇陛下最應該參拜靖國神社」,甚至說「即使靖國神社問題解決了,不等於中日之間的問題都解決了,因為是鄰國,保持某種程度的緊張感之外別無他法」。同年2月4日,麻生在福岡演講時公開美化日本的殖民統治,聲稱:我們先輩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台灣的教育水平」。此前的2005年12月22日,當記者問及如何認識民主黨黨首前原誠司的「中國威脅論」時,麻生當場表示同意前原的觀點,認為「中國正成為相當程度的威脅」,作為日本閣僚首次在正式場合公開宣揚「中國威脅論」。
2006年9月,小泉卸任後,麻生再度登場競選自民黨總裁,在福田康夫宣佈退出競選後,與安倍晉三、谷垣禎一展開角逐,最終不敵人氣正旺的安倍(464票)而落敗。安倍內閣成立後,麻生繼續擔任外相。11月30日,麻生在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講演時,提出了所謂的「自由與繁榮之弧」構想,兜售「價值觀外交」,旨在將其作為日本外交的「新核心」。他表示,這個「弧」包括中東以及東南亞各國,如「柬埔寨、老撾和越南」一帶,而且「日本今後正是要在從東北亞開始,經中亞的高加索延伸到中東歐的波羅的海各國的『自由與繁榮之弧』上,為已開始奔跑在馬拉松賽道而尚未到達終點的民主主義各國助跑」,以使「那些尊重自由、民主、市場、法制和人權的國家,集礁成島,延綿成山」,「我確信,美國自不待言,澳洲、印度、歐盟或者北約各國,想法一致、利益共通的友邦各國更加緊密團結,必將努力形成並擴大『自由與繁榮之弧』」。
隨著個人影響的擴大,2006年12月15日,麻生繼承了1999年從宮澤派分裂出來的「大勇會」(即河野洋平派),新創「為公會」,即「麻生派」,當上了派閥領袖,為自己進軍首相寶座蓄積資本。2007年在「安倍劇場」情緒低落的情況下,麻生厲兵秣馬,躍躍欲試,6月份一舉推出自己的兩本專著,即《自由與繁榮之弧》和《無以限量的日本》,從外交到內政全面闡述了自己的政策觀點,打出了「麻生主義」的新名詞,為爭取成為「安倍後」的不二人選大力造勢。他在推銷「自由與繁榮之弧」和「價值觀外交」的同時,也明確表示「祝福、歡迎中國的崛起」,「期望中日兩國今後在經濟、政治、社會等廣闊的領域展開競爭,共同切磋,相互提高,走王道之路,這將有利於亞洲整體的利益」。2007年8月,安倍改造內閣,麻生就任幹事長。當他預先得知安倍將很快辭職後,更是喜不自勝,意欲接班。不料,突然跑出個福田康夫,吸引、拉攏了麻生派之外的八個派閥,原本志在必得的麻生,只好堵著氣第三次出馬參選自民黨總裁,結果敗給福田,首相之夢再次破滅。此後,他拒絕福田的入閣請求,雲遊全國各地,四處宣傳演講,為自己東山再起做準備。
2008年8月,福田進行內閣改造,麻生再次出任自民黨幹事長,回到權力的中心位置。福田宣佈辭職後,9月22日,自民黨國會議員和47個都道府縣自民黨聯合會代表投票表決,「選舉招牌」的麻生獲得了527票中的351票,以絕對優勢戰勝與謝野馨、小池百合子、石原伸晃和石破茂,當選為自民黨第23任總裁。9月24日,出任第92屆內閣首相。麻生四次競選,終獲成功,開創了日本政治史上的新記錄,也造就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三代首相世家」。民主黨代理代表菅直人譏諷道:「在自民黨,只有首相的孫子或兒子才能當首相嗎?」
同日麻生組建內閣,該內閣被媒體和在野黨稱為「世襲內閣」、「少爺內閣」和「公子哥內閣」等。麻生內閣18位成員中有11人是「世襲閣僚」,四天後國土交通大臣中山成彬辭職,金子一義繼任後,「世襲閣僚」一度達到了創紀錄的12人,超過了福田康夫改造內閣時的9人,即全體內閣成員的三分之二是「世襲議員」。2009年2月,財務金融大臣中川昭一引咎辭職後,麻生內閣17人中11人為狹義上的「世襲議員」,13人為廣義上的「世襲」,純粹不是世襲的只有4位。無怪乎民主黨的菅直人批評說:「麻生內閣「類似安倍的『朋友內閣』,包括麻生首相本人在內,前首相的後代就有4人,簡直就像是江戶幕府。」日本國民也不能不懷疑,當今的民主政治難道變成了有權或有錢人的遊戲?
據朝日新聞社9月24—25日的輿論調查,麻生內閣的支持率為48%,不支持率為36%,雖然比福田內閣後期有大幅回升,可是與小泉(78%)、安倍(63%)、福田(53%)三屆內閣成立之初的支持率相比,則是一屆不如一屆。上台初始的麻生擺出一副與民主黨進行「政治決戰」的姿態,在9月29日第170屆國會的首次施政方針演說中,他指責「民主黨將政局作為第一要義,而將國民生活擺在了第二位、第三位」,表示本屆內閣內政上要刺激景氣、再建財政、以改革促發展,實現安心的生活,建立簡約溫情的政府,促進地區活力以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外交方面,第一,「強化日美同盟,這總是第一位的」;第二,「與鄰國中國、韓國、俄羅斯等亞太各國共同構築地區的穩定與繁榮,共同實現發展」;第三,「致力於解決人類面臨的恐怖活動、全球變暖、貧困和水資源等全球性課題」;第四,「為了使我國信奉的寶貴的價值扎根於年輕的民主主義各國,要不惜力量進行幫助」;第五是對朝政策。麻生的外交路線由福田內閣的「共鳴外交」回到了「日美第一路線」,提及鄰國共同發展之時,不忘豎起自己「價值觀外交」的大旗。
於是,2008年10月27日,麻生太郎與來訪的印度總理辛格共同發表了《日印安全合作共同宣言》。12月18日,日本與澳大利亞發表「加強安全合作共同宣言」。2009年2月24日,麻生飛赴華盛頓,成為奧巴馬總統上任後接待的首位外國首腦。然而,這次訪問僅有一個多小時的會談,沒有記者會,沒有午餐會,沒有發表共同聲明,也沒有夫人隨行,成為一次典型的象徵性訪問。日本輿論認為麻生成為最受冷遇的首相,美國CNN也諷刺道「為了一小時的會談,他飛了一萬一千公里」。
與此同時,身為首相的麻生在敏感的歷史認識問題上適當調整了態度。在10月2日眾議院大會答辯中,他表示要繼承1995年「村山談話」;10月5日就慰安婦問題,也表示「政府的基本立場,現在也要沿襲河野談話」;10月31日,就航空自衛隊參謀長田母神俊雄否定日軍侵略行為的論文,麻生認為「即使是個人行為,立場也是不合適的。」由這些表現可以看出,麻生在歷史認識問題上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靈活性。在日本與鄰國關係整體回暖的情況下,2008年12月13日,在日本福岡中日韓領導人第一次單獨舉行峰會,共同簽署了《三國夥伴關係聯合聲明》,並發表了《國際金融和經濟問題的聯合聲明》、《三國災害管理聯合聲明》和《中日韓合作行動計劃》。本次峰會正式啟動了三國首腦定期的專門會晤機制,標誌著中日韓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2009年4月29—30日,麻生應邀訪華,展開了一次「合作之旅」,這是他出任首相以來第一次正式訪問中國。自上一年半年多時間內,包括本次,麻生分別與溫家寶總理和胡錦濤主席各進行了四次會談。如從4月2日的倫敦金融峰會、4月11日泰國的東亞領導人峰會算起,這是麻生一個月內與中國領導人的第三次會面。兩國領導人如此頻繁的會面,的確在中日關係過去的歷史上也是罕見的。雙方在歷史認識問題上達成某種程度共識的同時,表示將加強環境、能源、通信等領域的經濟技術合作,進一步推進兩國國民之間的交流,充實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共同應對金融和流感兩大危機,以推進區域合作。在中日青年企業家交流午餐會上,麻生發表演講,表示「對中日關係的未來極其樂觀,因為只有實現兩國未來的『共同利益』,才能推動兩國的發展、繁榮,才有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中日兩國是地理和歷史上的『永遠的鄰居』,建立戰略互惠關係,是兩國為實現『共同利益』而選擇的正確道路。」而且,麻生首相還首次提出了可以探討建立「中日經濟合作協定」甚至是EPA的可能性,表示出了積極的合作態度。
外相出生的麻生,上台後裝扮成「經濟的麻生」,意欲重整經濟,贏得國民支持。然而,不僅經濟刺激措施不見效果,而且深陷世界金融危機漩渦,日本經濟疲軟,經濟規模明顯萎縮。古語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一如此前的自民黨政權,麻生身邊大員或因失言、或因醜聞、或因意見分歧,相繼辭職,直接打擊了麻生政權。2008年9月組閣五天後,國土交通大臣中山成彬就因「失言問題」辭職;2009年1月,內閣府大臣政務官松浪健太因棄權補充預算案而被罷免;2月中川昭一財政大臣因在西方七國財長會上「醉酒」而辭職;3月財務副大臣平田耕一因違反條例而辭職;5月官房副長官鴻池祥肇因桃色醜聞而辭職;6月12日總務大臣鳩山邦夫因反對日本郵政社長人事任命而辭職;同日厚生勞動大臣政務官戶井田徹以抗議鳩山邦夫的人事更迭而辭職。
草率魯莽的麻生首相,常讀錯漢字自不必說,更甚者是信口開河,公然指責「很多醫生缺乏社會常識」(2008年11月19日);歷史常識欠缺,誤言「珍珠港事件是二戰的開始」(2008年12月4日);現實政策搖擺,在國會答辯時聲稱「曾不贊成郵政民營化」(2009年2月5日),9日又表示「還是民營化比較好,這是我最終的想法」。信馬由韁、出爾反爾的麻生,其言論在日本國內引起軒然大波。於是,內閣支持率一路急劇下跌。內閣成立兩個多月後,據朝日新聞社12月6—7日的輿論調查,麻生內閣的支持率下降了一半多,僅為22%,是福田內閣下台時的水平,不支持率則高達64%。執政不到半年,2009年2月7—8日,支持率已經降至14%,不支持率升至73%。「日本TV」2月25日的調查,支持率更是跌到可憐的一位數9.7%。
民主黨緊追不捨,加緊「逼宮」,要求問政於民。麻生則始終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散眾議院的機會,索性借口全力應對金融危機,拖延時日。當錯過自民黨幹部認為的3月小澤政治資金醜聞這個所謂「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後,沒認清自己「政治使命」的麻生已經是在一步步走上絕路。實際上進入2009年,一系列的地方選舉成為日本政局發展的風向標,每次自民黨節節敗退,民主黨則均獲得了驕人的戰績。例如山形縣知事選舉(1月25日)、名古屋市長選舉(4月26日)、琦玉市長選舉(5月24日)、千葉市長選舉(6月14日)、靜岡縣知事選舉(7月5日),特別在7月12日被認為是眾議院大選熱身賽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中,自民黨慘敗,失去了自1965年以來一直保持的議會第一大黨的地位。
「選舉招牌」轉眼間變成了「票房剋星」,2009年2月,自民黨內「倒麻」勢力就已蠢蠢欲動,6月圍繞鳩山邦夫辭職和黨內人事調整等問題各方意見分歧,原自民黨幹事長中川秀直等實力人物紛紛要求麻生「自己主動下台」。7月18日山梨縣三千多名自民黨員集體退黨,以支持前一天退出自民黨的眾議員長崎幸太郎,事實已成「樹要倒猢猻散」之勢。7月14日,在野黨控制的參議院通過了首相問責決議案,這是繼上一年年針對福田問責之後,現行憲法下通過的第二例。以民主黨為首的在野黨決定,首相問責決議案通過後不再出席國會的任何審議活動。內外交困的麻生在首相人氣低迷、自民黨支持率低迷、經濟景氣低迷的情況下,不得不舉起「尚方寶劍」被迫解散國會。8月30日第45屆眾議院大選結果揭曉,民主黨一舉奪得308個席位,淨增193個,而自民黨則由300個減為119個,眾多老牌政治家紛紛落選。自民黨在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失去眾議院第一大黨地位。31日麻生正式宣佈將辭去自民黨總裁職務。9月26日,麻生內閣全體辭職。
執政358天的麻生,盡顯末期症狀,沒能像安倍、福田一樣堅持到滿一年,成為日本戰後第七、冷戰後第三的「短命內閣」;國民也沒再賦予麻生首相再次「拋出政權」的權力,執政近53年的自民黨,繼1993年之後再次喪失執政黨地位而淪為在野黨,麻生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宮澤喜一第二」,成為丟失政權的「罪人」,也成為日本真正實現政權交替的「功臣」。麻生在酒酣耳熱之時曾時常談起外祖父吉田茂下台的憾事,稱「外祖父沒有實施解散,就把政權交給了鳩山一郎」,如今輪到自己,實施了解散,結果還是落了個不得不將政權交給鳩山由紀夫的下場。祖父輩角逐政權,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世襲更替」,在新世紀的日本政壇上孫子們成為主角,再次對決,這本身已經解釋了日本政治亂象叢生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