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百花洲,那裡的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行營主任易人。首任行營主任魯滌平因「指揮不力」,被蔣介石撤職。
1931年2月22日《民國日報》報道,蔣介石「派軍政部長何應欽西上,代理總司令職權指揮南昌武漢兩行營,處理湘鄂贛閩四省剿共事宜,藉以統一指揮,而專責成,以冀最短期間,將四省共匪肅清」。
四十一歲的何應欽,雖然出生於貴州義興,但祖籍江西。他跟蔣介石有著頗深的交情:1908年,十八歲的何應欽赴日本留學,在振武學堂結識比他大三歲、來自浙江奉化的小伙子。那小伙子便是蔣介石。同窗之誼,使蔣何之間變得親密。
何應欽回國後,在黔軍中任團長、旅長以至成為黔軍總參謀長。由於黔軍總司令王文華突然遭刺,他失去靠山,離黔出亡,到廣州任孫中山元帥府參謀。當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時,他任戰術少將總教官兼黃埔軍校教育長,從此蔣何攜手。1929年,當蔣介石出任海陸空軍總司令時,何應欽出任海陸空軍司令部總參謀長,翌年,又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長。
蔣介石派出了何應欽這麼一位軍界大員坐鎮南昌指揮,表明了他對此番再度「圍剿」的重視。
蔣介石反省上次「圍剿」之敗,敗在「長驅直入」,人了毛澤東布下的「口袋」。這一回,他對戰略方針作了修改,改成:「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緊縮包圍。」
何應欽調集了二十個師又三個旅,兵力二十萬,比第一次「圍剿」增加了一倍,亦即毛澤東的詞中所謂「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
這時紅軍的總兵力為三萬五千人,只及國民黨軍隊的六分之一。蔣介石發表演說,他緊握拳頭,大聲宣稱:「三個月內消滅共軍!」
面對六倍於己的敵軍,該怎麼辦?在紅軍統帥部,引起了一番激烈的爭論。
項英,在處理「富田事變」上,採取了正確的措施。可是,面對「二十萬軍重人贛」,他卻提出了錯誤的意見。他主張轉移,主張「跑」,把紅軍開到四川去。他引述斯大林的話來作為依據,「四川是最理想的根據地。」項英見過斯大林。當他對沒有見過斯大林、連蘇聯都沒有去過的毛澤東說出這番話來時,充滿著一種自豪感、優越感。
也有許多人主張「分兵退敵」,以為紅軍分散游擊,可以分散敵軍的目標。
毛澤東為排眾議,依然堅持「誘敵深入,集中兵力」的戰略。毛澤東分析敵情,指出這二十萬「全部是蔣之非嫡系部隊」,不必過分驚慌。他主張「揀弱的打」。
經過前後一個半月、四次會議的反覆討論,毛澤東的意見,終於得到了中共中央新派來的「三人團」的認可。
何應欽指揮著二十萬大軍,「齊頭並進,穩紮穩打」,西起贛江,東至福建建寧,聯營七百里,徐徐朝南推進。到了4月下旬,已推進至富田、廣昌、建寧一線。直至此時,何應欽仍不知紅軍主力何在。
毛澤東是一位軍事奇才。他約了彭德懷,在東固一帶的群山之中鑽來鑽去,一邊摘吃山上的刺梅,一邊察看地形,最後看中了東固這塊地方。
東固在上回「捉了張輝瓚」的龍岡之北,地形很有點像井岡山,只是沒有井岡山那麼高罷了。東固群山環抱,北有東固嶺、鐘鼓山,東南有名為「狐狸十八歇」的大山,南有大烏山、荒石嶺,西南有白雲山,西有觀音崖,西北有九寸嶺,群山之間,只有五條羊腸小道,類似於井岡山那五大哨口。這是易守難攻的好地方。自1931年4月20日起,毛澤東竟把三萬紅軍主力調入東固,派兵嚴守各山口。三萬大軍在這深山之中悄然待命,伺機而動。
這時,東固的西、北、南三面皆有蔣軍,而且挨得很近;西有王金鈺部隊,駐紮在富田陂下一帶,離東固不過四十華里北面郭華宗部隊,駐紮水南、白沙,離東固只七十里;南面,蔣光鼐、蔡廷鍇的兩個師,佔領了興國縣城。毛澤東所下的是一步險棋。一旦消息走漏,三軍夾擊,那就天機盡洩,陷入包圍圈之中。項英挖苦毛澤東,說他「鑽牛角」。毛澤東坦然答日:「我們就要鑽這個『牛角』!」
毛澤東看中東固,除了那裡群山環立、地形極為有利之外,還在於中共在東固有很深的根基,那裡曾被譽為贛西南「群眾鬥爭最紅的地方」。三萬大軍進山,那裡的婦女、孩子都幫助放哨,查「路條」。家家戶戶借糧給紅軍。
不過,東固原本只有萬把人。陡然增加了三萬青壯年,糧食頓時緊張,蔬菜也不夠供應。於是,紅軍從每日三餐改為每天兩頓,紛紛上山挖竹筍、下田逮泥鰍、入河摸螺螄,權且當菜。
何應欽和毛澤東,兩位主帥都在摸對方的底:何應欽覺得好生奇怪,怎麼一路「穩紮穩打」,從未遇上有力的抵抗,不見紅軍主力的蹤影?毛澤東坐在深山之中,卻在終日琢磨,選擇什麼時機突然奇襲,才會收到最好的戰果?
何應欽的右路軍總指揮為王金鈺,王手下的部隊之一是第二十八師(原稱新編第五師),師長公秉藩,乃是紅軍的老對手。公秉藩部隊參加過第一次「圍剿」,那時首先攻佔東固是他,跟張輝瓚部隊在濃霧中火並的也是他。七一回,幸虧他逃得快,才算未曾全軍覆沒。此次又與毛澤東交手,未免心驚膽戰。
5月8日,公秉藩麾下的八十二旅旅長王懋德報告極端重要的情報,該旅步哨抓獲一紅軍排長,說毛、朱、彭、黃皆在東固,那裡集中了紅軍七八個軍!那排長據雲是犯了嚴重錯誤,受到重罰,乘監視疏忽之機逃了出來,過來投誠。
毛澤東的苦心經營,差一點斷送在這個排長身上!
不過,公秉藩未敢貿然相信排長之言,生怕有詐。一邊囑令嚴審這一排長,一邊急電何應欽。
何應欽下令對東固進行飛機偵察。
漆著青天白日標誌的偵察機在東固上空反覆盤旋,沒有發現異常跡象。
於是,5月11日,何應欽復電公秉藩:
「連日派飛機偵察,均未見敵蹤,仍盼鼓勵所屬,不顧一切,奮勇前進,如期攻下東固,樹各路之先聲。」
這樣,那個反叛的紅軍排長所提供的重要情報,反而被視為「苦肉計」,遭到了否定。毛澤東則在東固深山之中,正側耳諦聽著山外的「聲音」。
說實在的,毛澤東得「感謝」張輝瓚,因為張輝瓚全軍覆沒之際,他的無線電台也落入紅軍手中!
在此之前,紅軍沒有無線電台。正因為這樣,當年毛澤東和朱德互相尋找,朱毛和彭德懷互相尋找,花費了多少工夫!也正因為這樣,中共中央的指令和朱毛的匯報,要用藥水寫在白襯衫上,寫在竹紙上,靠地下交通員遞送,一兩個月才能到達!
龍岡一戰,紅軍從張輝瓚師部繳獲一台十五瓦特的收報機,如獲至寶。同時,還俘獲了幾個無線電報務員。不過,繳獲的發報機卻是壞的。所幸,緊接著在寧都東韶殲滅譚道源五十二師一個旅時,又繳得一台十五瓦特收報機和發報機,在被俘的無線電報務員中,有兩人願加入紅軍。1931年1月3日,毛澤東、朱德和紅一方面軍參謀長朱雲卿(井岡山黃洋界保衛戰的指揮者),在寧都小布附近的一座祠堂裡,熱情地接見了這兩位報務員——在當時,是極為難得的技術人員。這兩名報務員,一個叫王諍(1963年至1978年,他成為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另一個叫劉寅。沒幾天,紅軍的第一個無線電台便宜告成立,台長王諍,政委為馮文彬(在「文革」後曾出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以王諍、劉寅為教師,辦起了報務員訓練班。12名小青年,成了這個訓練班第一批學員。學員之中有胡立教(「文革」後曾出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
這個電台跟隨紅一方面軍司令部行動,成了毛澤東、朱德的「耳朵」。此刻,在東固,紅軍電台晝夜一直有人值班,監聽著國民黨部隊發出的每一個無線電信號。國民黨部隊做夢也未曾想到,紅軍居然也在接收著他們之間的聯絡電報!
在監聽中,要算公秉藩師部發出的無線電報訊號,最為「嘹亮」,因為其他部隊用的都是十五瓦特的收發報機足以跟上海的中共中央直接聯繫,而公秉藩師部用的是一百瓦特的收發報機。紅軍對公秉藩師部的收發報機垂涎三尺,盤算著如何完好無損地弄到手——因為那台十五瓦特的收發報機是無法發送遠距離電報的。
紅軍主力三萬大軍,在東固大山之中,已經埋伏了整整二十五天,很多人都已煩躁起來,懷疑毛澤東鑽「牛角」究竟能不能鑽得通。
正在這節骨眼上,1931年5月15日黃昏,紅軍電台從空中捕捉到重要情報!
那是公秉藩師部跟該師吉安留守處之間的明碼往返聯絡——
師部台:「我們現駐富田,明晨出發。」
吉安台:「哪裡去?」
師部台:「東固。」
紅軍電台馬上把這份重要情報送到毛澤東和朱德手中。總司令部的燈火通宵亮著。毛澤東和朱德忙碌著調兵遣將,在公秉藩師必經之路上布好「口袋」。
5月16日清早,前方偵察部隊向公秉藩匯報,說通往東固的道路「平靜得和水一樣」。公秉藩又提及那位紅軍排長,說此人所說情況「顯然與事實不符」。
迎著朝陽,公秉藩率師向東固前進了。山問路窄,隊伍成一列縱隊前進,前前後後達五、六里長。內中最顯眼的是三頂大轎,裡面分別坐著師長公秉藩以及副師長、參謀長。
上午10時許,公秉藩師全部進入毛澤東的「口袋」。一聲令下,寂靜的山谷忽地響起炒豆般的槍聲,喊殺聲震天動地。這時,紅軍電台收到了公秉藩師部發出的「SOS」求救呼號聲,紅軍總司令部聞訊笑聲連連。
下午3時,戰鬥結束。公秉藩的二十八師全軍覆沒,四十七師五旅也被殲滅。這一仗,紅軍共殲蔣軍一萬多人!
師長公秉藩也被紅軍活捉。不過,他化裝成士兵。紅軍寬大俘虜,給回家的蔣軍士兵每人發兩塊「花邊」(即銀元)。公秉藩也混在士兵中領大洋。發到他的時候,只剩一塊大洋。紅軍要他等一下,過一會兒補發一塊大洋給他。他生怕有變,連聲說「一塊『花邊』足夠用」,想趕緊逃脫,溜之大吉。
至於紅軍垂涎已久的公秉藩那部一百瓦特的電台,真的完好無損地被繳獲。另外,還繳獲了六部十五瓦特收發報機。從此,紅軍建立了無線電總隊,王諍任總隊長,伍雲甫任政委。這支無線電總隊一直竊聽著蔣介石部隊的往返電報,為紅軍提供了重要情報。
東固一戰,朱毛紅軍威風大振。毛澤東乘勝連連出擊:從5月16日至31日的十五天內,紅一方面軍由西向東橫掃七百里,五戰五捷,殲敵三萬多人,繳槍兩萬多支。第二次反「圍剿」也就落下了大幕。
毛澤東又一次顯露了他的韜略雄才。彭德懷從此稱他是「搖鵝毛扇的」,把他比作諸葛亮。彭德懷說了一番佩服毛澤東的話:
「我在這次戰役中學到一些東西:毛澤東對戰役部署,固然是異常細心地反覆思考,力求無缺;對戰術問題也是異常細心的,反覆推究,特別是不恥下問,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此役集中優勢兵力,『傷敵十指,不如斷敵一指』,他對此運用得最熟練。」
勝利之時,毛澤東又發詩興,寫下《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白雲山頭雲欲立,
白雲山下呼聲急,
枯木朽株齊努力。
槍林逼,
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
贛水蒼茫閩山碧,
橫掃千軍如卷席。
有人泣,
為營步步嗟何及!
毛澤東寫及的「白雲山」,便是殲滅二十八師之處。據毛澤東自雲,那天一早他登上白雲山時,山頭還是一片白雲。紅軍奇兵突擊二十八師,蔣軍士兵驚呼「你們是天上飛下來的呀」,故毛澤東有「飛將軍自重霄人」之句。至於那「有人泣」,不言而喻,乃指蔣介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