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坐鎮廬山
夏日的廬山,一片清涼世界,乳白色的霧像一團團潔淨的棉絮在拭擦著嵐影波光。向來在炎署時節,在南昌如同火爐一般的日子裡,廬山遊人如蟻,爭著在這裡透一口涼氣。1933年酷夏的廬山,遊人卻望而卻步。那裡戒備森嚴,成了軍人們的一統天下。
五老峰下,廬山諸水彙集之處,所謂「百川歸海」,那裡叫做海會鄉。明朝萬曆年間,在那裡傍山築了一寺,稱「海會寺」。
康有為曾寫過一首《夜宿海會寺贈至善上人》:
開土誅茅五老峰,
手植匡山百萬松。
蕩雲盡吸明湖水,
招月來聽會海鐘。
初地雨花馴白牯,
陽崖石氣鬱蒼龍。
讀書無處歸來晚,
桂樹幽幽煙霧重。
這兒本是讀書的好地方,眼下陣陣喊「殺」之聲撼天動地。1933年7月18日,由蔣介石親自主持的「廬山軍官訓練團」第一期開學典禮,便在海會寺前舉行。那裡新修了一批房子,作為軍官們的住所。
那天,軍官們齊刷刷地筆挺站立,蔣介石在陳誠的陪同下,對第一期學員進行訓話。以下是蔣介石講話的原文:陳團長!各位教官!各位學員!
今天在廬山召集我們剿匪各軍各師的官長開始訓練,我們要從此奠定一個新的偉大的基礎,來完成剿匪的工作,並盡到大家革命的責任。我們以後能不能剿清赤匪,與整個革命的成敗,黨國的存亡,以至各個人的生死,統統都看這次訓練能不能發生效力。所以我們希望各位教官和學員認清這次訓練的重大意義,曉得這一次訓練,不是通常所辦的什麼訓練班或軍官團,而實在是我們自己個人的生死關頭,也是我們的黨和國家以及整個民族的生死關頭,因此我們大家格外要奮發努力為我們國家、我們民族和我們總理(指孫中山——引者注)的三民主義而奮鬥!由刺清赤匪而建立一個三民主義的新國家起來!因為這次召集大家來訓練有如此重大的意義,所以今天開學的時候,我特親自來參加……
「青天白日滿地紅」之旗在廬山上飄揚,蔣介石的聲音在廬山上迴盪,四次「圍剿」的失敗,使蔣介石痛下決心,非在第五次「圍剿」時「剿滅赤匪」不可。連蔣介石也驚呼共產黨「星火燎原」了!他曾這樣形容形勢:
中共「在瑞金成立『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並且開闢了鄂豫皖區、鄂中區、鄂西區與鄂南區,包圍武漢。其擾亂範圍,遍及於湘、贛、浙、閩、鄂、豫、皖七雀,總計面積二十萬平方公里以上,社會騷動,人民驚惶,燎原之火,有不可收拾之勢」。
面對這「燎原之勢」,蔣介石部署第五次「圍剿」。這一回不同既往,他從訓練軍官人手。當過黃埔軍校校長的他,深知訓練的重要,於是在廬山舉辦軍官訓練團,一期接一期地辦下去。
由「中正手制」的《剿匪手本》,成了廬山軍官訓練團的課本。此書分。緒言「救民」「氣節」「紀律」「智勇」「勤勞」「戰機」等章。此書的附錄赤匪的戰術,倒是十分形象地勾畫出毛澤東用兵的特點。
一、遇敵不輕變戰,多用疑兵,眩敵耳目,集結主力,堅守靜待,察破敵人弱點,變更陣勢,冒險衝進。
二、取大包囤,兼程猛進,速而且勻。
三、不輕試鋒,必待敵找我,而我不先找敵,以逸待勞,鎮靜堅守。
四、行走飄忽,瞬息百里,從山僻險要,人跡罕到之處,晝伏夜行,旋磨打圈。
五、圍城不宜離城太近,免敵人潛出,難於防範,奸細混入,難以稽查……圍城,應離敵遠,巡查嚴密……因地制宜,出奇制勝……
蔣介石跟毛澤東交手多回,對於毛澤東戰略戰術,說得八九不離十。
《剿匪手本》中形容紅軍的戰術特點是「射擊命中,偵探敏靈,行動輕捷,伏兵要擊」,所擅長的是「隘路戰,山地戰,夜間戰」。
蔣介石在海會寺「官邸」,案頭所備的是《曾文正公全集》,當年曾國藩「進剿」太平天國的「太平軍」的經驗,成了蔣介石最好的借鑒。他的《剿匪手本》,不時引用「曾文正公」。
蔣介石坐鎮廬山。軍官訓練團以半個月為一期,學員為上校以下、少尉以上的中下級軍官,也有少數高級軍官參加受訓。1933年夏日,他在廬山辦了三期軍官訓練團,受訓軍官為七千五百九十八人。這些軍官,成了第五次「圍剿」的骨幹。
蔣介石還提出了「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方針,實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的「總體戰」。8月起,他又開辦「黨政人員訓練所」,訓練軍隊的黨政人員,以求加強對紅軍的「政治攻勢」。
當蔣介石在廬山上訓話時,他的身後總是站著一矮一高兩個人物。這兩人是蔣介石進行第五次「圍剿」所倚重的左右手。
那個子矮小的,便是蔣介石在軍官訓練團開學典禮上訓話時一開頭就提到的「陳團長」。此「團長」非一般的團長,而是指廬山軍官訓練團團長。廬山軍官訓練團團長向來由蔣介石自兼。他任命陳誠為副團長兼教育長,習慣地稱之為「陳團長」。
陳誠,蔣介石最忠誠的門生。1920年,陳誠畢業於保定軍校第八期炮兵科,先在浙軍第二師當少尉排長,後於1922年南下任粵軍第一師第三團上尉連長。當時,鄧演達任該團團長。1924年,鄧演達調任黃埔軍校訓練部副主任,陳誠隨他來到黃埔軍校,擔任上尉軍事教官。一天,校長蔣介石在子夜之際,巡視宿舍,唯見一扇窗口洩露出燈光。蔣介石步入室內,見一軍官在燈下看書,如癡如醉,竟不知校長駕到。蔣介石對那本書掃了一眼,一望而知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蔣介石不聲不響地走出去了。
翌日,校長蔣介石在訓話時,宣佈把那個軍官破格提升為少校炮兵隊隊長。
那個軍官便是陳誠。從此,陳誠成為蔣介石的得意門生。兩年後,北伐開始,陳誠擔任總司令部參謀,由團長、副師長升為師長。1928年,陳誠升任南京警備司令。這時,陳誠不過三十歲。1930年,宋美齡有意把「乾女兒」、譚延閩的次女譚祥嫁給年輕有為的陳誠。於是,陳誠回老家浙江青田,跟髮妻吳氏辦理離婚手續,旋即赴瀘與譚祥成親。如此這般,陳誠更成了蔣介石的親信。
第四次「圍剿」時,蔣介石任命陳誠為中路軍總指揮。雖然陳誠出了大力,仍成為敗軍之將,大哭一場,在南昌躲起來,羞見蔣介石。蔣介石沒有怪罪陳誠,仍起用他,任命陳誠為廬山軍官訓練團副團長,又一次使陳誠感激涕零。
陳誠跟紅軍交過手,領教過此滋味,所以他宣稱:「彼等雖屬烏合之眾,不堪一擊,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為了打勝第五次「圍剿」之戰,陳誠提出了十六字方針:「封鎖圍進,配合迫進,逐步穩進,乘虛突進。」
站在蔣介石背後的高個子,一頭銀髮,碧眼高鼻,舉止傲慢。此人是蔣介石請來的德國軍事顧問賽克特——蔣介石仿照曾國藩當年「借洋兵助剿」,只是把「洋兵」換成了「洋顧問」。
蔣介石十分看重德國,以為在「洋人」之中,德國的軍事經驗最值得借鑒。他的眼光是不錯的。後來,希特勒納粹德國崛起,果真幾乎踏平歐洲。
從1928年末起,南京三元巷總司令部東面的禮堂裡,每逢星期五晚上,常有德國軍事顧問講課。總司令蔣介石帶頭前往聽課。
他手下的將領也就跟隨其後,步入禮堂聽講。
一個由四五十名軍官組成的德國軍事顧問團,駐紮在南京。首任總顧問是德軍鮑威爾中將,第二任總顧問為德軍佛采爾上將。
眼下,站在蔣介石身後的,則是德軍派出的第三任總顧問賽克特。
比起前兩任總顧問來,六十七歲的賽克特要顯赫得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就出任德軍駐土耳其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德國陸軍總參謀長;戰後任巴黎和會德國代表團軍事代表,1920年至1926年,擔任德國國防軍總司令。他於1926年退休,退休前晉陞為一級上將(也有的說是元帥)。在德國軍界,他堪稱德高望重。
蔣介石請來了賽克特,待其為上賓。
賽克特引用希特勒的「名言」,給蔣介石以啟示:「我們的鬥爭只有兩種結局:不是敵人踏著我們的屍體過去,就是我們踩著敵人的屍體過去!」
賽克特隨蔣介石從南京來到廬山,目的是為第五次「圍剿」出謀劃策。賽克特的最大「貢獻」,在於為蔣介石製定了「堡壘政策」。賽克特主張用密集的碉堡群,對中央蘇區進行包圍,然後緩緩推進。一邊推進,一邊築碉堡。賽克特指著江西地圖說:「共產黨的統治區不過五萬平方公里,只要保持每天前進二里的速度,不出一年,就可以全部吃掉!」
蔣介石深以為然。他引用曾國藩的話作為佐證:「扼要立營,加高加深,應戰應守,皆能有備。」他說:「前幾次失敗,敗在『長驅直入』!」
在賽克特的「顧問」之下,蔣介石製定了第五次「圍剿」的新策略:「戰術上要取守勢即以守為攻,戰略上要取攻勢即以攻為守。」「軍行所至,立建碉堡,逐步推進,穩紮穩打,三里五里一進,十里八里一推。」「進得一步,即守一步。逐漸前進,縮小匪區。」
蔣介石在廬山上摩拳擦掌,大聲疾呼:「如吾軍上下,果能以誠信相孚,以禮義相尚,而以廉恥相勉,專心一志,實行主義,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何患匪寇之不滅哉?諸將士其將以吾言為剿匪操勝之左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