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給蔣介石帶來了國務卿馬歇爾的口信,馬歇爾說,我已告訴過你了,單單靠軍事援助是醫治不了中國的疾病的。
當蔣介石問司徒雷登大使馬歇爾所說的是什麼意思時,大使回答說:「權力必須通過授予來行使,人民的自由必須得以保護,政府和人民之間應建立密切聯繫。」
蔣介石說:「我明白了。」然而他卻像以前一樣,事實上什麼措施都沒有採取。
1946年,中國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局面一發不可收拾。
蔣介石就是在這種災難性的經濟危機下和共產黨對峙的。
在上海,年底的商品批發價是年初的七倍。中國貨幣和美元的比價在戰時比較穩定,為20:1,現已高達3350:1,而市場開價更高,到1946 年12月高達6500:1。
同時,中國黃金儲量急劇下降。抗日戰爭勝利時,黃金儲量價值為9億美元,高得令人吃驚。然而到了1946年年底,已下降到不足該數字的一半。
1946年全年,外援資金源源不斷。從1945年11月起,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就開始往中國海運供應品,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停止這項計劃。「聯總」共向中國提供4.74億元的援助,其中美國占3.58億元。供應品大多是衣物、食品,但也有大量的基礎建設設備。很多技術人員來到中國,幫助中國配給商品,開辦工廠,從抗戰勝利至1947年,美國進出口銀行的8280萬元貸款及加拿大6000萬元長期貸款列入「聯總」的計劃項目內。
然而,很多供給品和現金卻流入國民黨軍官和部長們的私人商店和銀行裡去了。
如果國家經濟恢復了正常,那麼全面破產的潮流即使不停止,至少也會減慢下來。但是,最大的工業中心東北已被俄國人掠奪一空。
最有希望發展的行業是紡織業。日本佔領時,紡織業有所發展,但交通運輸業衰落,貿易活動極為困難。鐵路遭到破壞,鐵軌被拆毀,橋樑被炸壞,枕木被抽去。華北主要交通動脈不斷受到戰爭的影響。因為有美國援助,海運噸位還算令人滿意,但保護主義、高運費和進港費卻是一種不必要的負擔。
在這種情況下,上海和其他城市的資本家寧願做投機生意,也不願進行生產。
1946年年底,貸款利率每月為15%至28%。宋子文下令銀行應為工業企業提供生產資金,利率每月為5%至8%。但是,這個利率對於生產投資來說仍然太高,因此企業往往貸款以15%的利率轉到私人銀行,每月可獲利10%。
1947年年初,當局採取措施禁止進口貨品,停止售賣黃金。但紙幣仍在繼續印製發行,通貨膨脹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有所加劇。
這一年,農產品的收成也不好,使得局勢更加糟糕。到了1947年2月,美元與法幣的比價竟高達12000:1。
發薪的日子裡,人們口袋裡裝滿了幾乎不值錢的紙幣,拿到紙幣後馬上就要用它來換大米、煤油、食用油、煤等,否則幾小時後貨物的價格就又上漲了。與1946年比,掙工資的人在1947年的生活水平降低了1/3。
這一年的3月12日,從美國傳來的消息使蔣介石錯誤地認為,美國終於改變了那種導致他目前困難處境的政策。
這一天,杜魯門總統在對國會兩個議院的講話中宣佈了對希臘的一項新政策,希臘面臨著被革命共產黨人控制的危險,美國為在軍事和經濟上立即援助希臘而制定了一項新政策,即「要支持那些遭受侵略而起來反抗的自由人民」。在該政策指導下,美國也要援助土耳其。
這就是著名的「杜魯門主義」的問世。
蔣介石認為,中國面臨的形勢和希臘的形勢有極大的相似之處,杜魯門的政策同樣也適用於中國。
蔣介石把杜魯門的「好意」認為當然,立即命令他的軍隊於14日重新反攻。
第二天,他召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他在會上宣佈和共產黨的關係已破裂,並決定鎮壓「武裝暴亂」。
蔣介石還把這看做是除掉宋子文的好時機。他一直不喜歡宋子文,而且宋子文在制止通貨膨脹問題上也並不比其前任顯得高明,於是宋子文被免職,由張群接替了他的職務。
張群顯得風度翩翩,溫和穩健,在美國人中也有點名氣,是個半路出家的基督教徒。他除了有點能力外,還十分和藹。
他十分清楚蔣介石首先要他做的就是遵從蔣的意志。為了表明自己真心要結束國民黨的「訓政」時期,張群分給青年黨4個「內閣」議席,民主社會黨2個議席,獨立派2個議席,國民黨14個議席。
新政府於4月18日成立,這是個過渡政府,要到在憲法下選舉出新總統後才停止行使其權力。3月24日,中央執行委員會投票取消了最高國防委員會,取而代之的是國務院。後來,副總統們進行就職典禮,孫科排居第一位。
杜魯門總統發表宣言後不久,從華盛頓吹來一股冷風——副國務卿迪安·亞克森在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上宣佈「中國政府目前和希臘政府的處境並不相同。中國政府並沒有處於崩潰邊緣,不存在被共產黨擊敗的危險」,因此不應給予中國軍事援助。總之,這是個令蔣失望的春天。
3月19日,有消息說國民黨軍隊佔領了共產黨首府所在地延安,這大大鼓舞了他們的士氣。但事實上,這是共產黨主動從延安撤退出去的,國民黨沒有抓住任何共產黨俘虜。
蔣介石現在還不能肯定他的軍隊是否有足夠的供應來進行一場大反攻。他發現共產黨正在向東北、熱河及陝西一帶發動進攻。
從台灣也傳來了令他不安的消息。台灣人組織了有秩序的示威遊行,但由於大陸來的軍隊對示威人群開了槍,使遊行變成了一場暴力衝突。
台灣省長陳儀是個粗魯笨拙的人,他調去了增援部隊,而接下來的就是屠殺,至少有1萬台灣人被殺害,其中包括很多示威領導人。
南京的美國大使館對此提出了抗議。4月22日,蔣介石指派原駐美大使魏道明接任陳儀,而陳儀本人後來則被處決了。
從中國傳來的消息使杜魯門及其政府極為吃驚。
美國人不想讓蔣介石進行戰爭,但也不想讓他丟失中國。
他們暫時解除了禁止向中國運武器的規定。「中央政府」現在能買到1.3億元的武器裝備,用來防禦足夠了,但是若進攻則是不夠的。國民黨發現他們此時正在和日本新式武器對抗,這些武器是俄國人留給共產黨的。
1946年5月1日,毛澤東把他的軍隊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共兩黨不可調和的敵對狀態,引來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新時期。
6月份,人民解放軍向南挺進了150英里。在東北,他們抓住了主動權,而且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失去它。
1947年7月4日,國民黨政府宣佈共產黨的軍隊是「反叛」軍隊。荒唐的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蔣介石竟把他的軍事指揮部命名為「剿匪總部」。
戰爭的總動員令已經發佈,但蔣介石在7月6日和7日的講話中還要求立即進行改革。
在第二次講話中,蔣介石談到中日戰爭爆發10週年時說:「如果不立即改革,中國很有可能從世界民族之林中消失。」
7月6日,就是在他這兩次講話之間,司徒雷登給他帶來了國務卿馬歇爾的口信。馬歇爾說,我已告訴過你了,單單靠軍事援助是醫治不了中國的疾病的。
當蔣介石問司徒雷登大使馬歇爾所說的是什麼意思時,大使回答說:「權力必須通過授予來行使,人民的自由必須得以保護,政府和人民之間應建立密切聯繫。」
蔣介石說:「我明白了。」然而他卻像以前一樣,事實上什麼措施都沒有採取。
7月,杜魯門總統決定把魏德邁將軍派到中國去瞭解中國局勢。這個消息是11日正式公佈的,這在南京引起了熱烈的反應,因為在南京魏德邁是被當做國民黨的朋友和共產黨的敵人來看待的。
在以後的8個星期內,魏德邁走遍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如瀋陽、北平、天津、台灣、上海和廣州。他回到南京後,蔣介石邀請他給政府官員和軍事將領講話,叫他直言不諱。
魏德邁顧慮重重,於是就去和司徒雷登大使商量,而大使卻要他按蔣介石說的做。
8月22日,魏德邁發表了講話。美國大使和蔣介石夫婦都在場。在一片靜寂沉默的氣氛中,魏德邁講到了他看到的管理不善、腐化、低效率及無能等現象。講完之後,據魏德邁說,蔣介石和蔣夫人及其他一些官員熱情地和他握手,感謝他的講演。在回寓所的途中,司徒雷登大使讚揚他,說他講的話一定不會冒犯蔣介石,還說他認識的人中間還沒有人能講得這樣令人信服,而且能達到如此有益的效果。
魏德邁還說,原來政府的一位德高望重、資格很老的官員聽了他的講話後,感動得掉了淚,因為他知道魏德邁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他講出了真心話。
然而,司徒雷登大使卻說,在場的那些人覺得魏德邁的講話冒犯了他們,蔣總統也很明顯被他冒犯了。
兩天以後,在魏德邁離開南京時,他發表了一個聲明,對「麻木不仁、毫無生氣、悲慘的失敗主義情緒」及缺乏「鼓舞士氣的領導人」的現象進行了抱怨。他並沒有指名蔣介石,但他所指的是明顯的。
或許正是由於這些敏銳的觀察,魏德邁的報告為中國引進了一個新的計劃項目——在五年內向中國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以使中國能立即購買軍事設備和日用品、軍需品。
1947年9月19日,這個報告在呈交給杜魯門總統時被馬歇爾壓了下來,大概這是因為魏德邁嚴厲指責了美國的對華政策,因此國務卿無意使他的報告得到認可。
魏德邁回憶起這些事情時,對自己在8月24日當眾指責蔣氏政權感到後悔。他的新聞助手馬克·沃森當時曾堅決反對他發表這通講話。
在國民黨精銳部隊集中的前兩天,他作這番演講還是可以被接受的,因為那是在私下裡。但是,公開的演講使蔣介石及其隨從感到丟了面子,因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對共產黨來說這等於是份禮物,而對國民黨來說已經很低沉的士氣更加受到了壓抑。
就在魏德邁在中國各地觀察形勢時,中國共產黨已經把15萬軍隊滲透到中原的五六個地區了,這雖然沒有對國民黨的政治中心造成直接威脅,但卻使蔣介石不得不把他的大部分戰略後備力量保留在長城以南地區。
蔣介石對魏德邁在中國的訪問,感到非常生氣。然而,與其說這是生美國人的氣,不如說生的是本黨人員的氣。
9月9日,就在魏德邁還在寫報告時,蔣介石在南京召開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他在會上嚴厲批評了國民黨,認為它沒有解決中國存在的問題,並說這些責任並不在他。
共產黨已證明了他們比國民黨更有能力,更專心一致。國民黨若不改組,以使其充滿活力的話,那麼它注定要失敗。
蔣介石斷言,中國再也不能靠美國援助了。
美國大使館卻報告說,「CC派」在這次會議上顯示出了強大力量,中央政府仍在依賴美國幫助它解決中國的問題。
幾天後,司徒雷登大使以讚譽的口吻說蔣總統至少採取了措施來制止腐化。蔣介石的一位老朋友的兒子因公然進行投機活動而被指控之後,蔣介石不顧一切令其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總的來說,國民黨內部反自由、反改革的趨勢仍在加劇。外交部長王世傑因對華盛頓奴顏婢膝而受到人們的指責,有能力的陳誠將軍也被免去了總參謀長的職務,而這個職務是接替何應欽的。
10月28日,蔣介石下了一道命令,取締民主同盟,因為它追隨共產黨。但這道命令使許多自由人士和知識分子感到無處棲身,只好投靠共產黨了。對此事,公眾輿論反響強烈。民盟領袖並沒被捕,但辦公室卻被警察查封了,許多作家和普通工作人員遭到拘留。
通貨膨脹仍在加劇。1947年年初,流通中的鈔票面值總額為3.5萬億,到7月份這個數字又增加了3倍。9月份中、美貨幣兌率為38000:1,11月份則高達73000:1。
蔣介石不顧這種混亂和蕭條的局面,下令「國民大會」選舉照常進行。實際上,選舉是從11月21日至23日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進行的。毫無疑問,在這樣一個戰時國家進行選舉,選舉結果是不可靠的。在許多鄉村地區,參加選舉的人數很少。上海的300萬選民中只有10萬人參加了選舉,但在國民黨統治的大部分城市裡,這個數字還算是令人滿意的。當然,在共產黨控制地區是沒有選舉活動的。在所選的1744名代表中,有48%即847名是「獨立派人士」;國民黨佔了42%,即725個席位;而青年黨和民主社會黨只佔10%,即172個席位。
1947年接近了尾聲。12月25日,毛澤東主席發表宣言,他聲音洪亮,充滿了信心。他宣告說:歷史的轉折點已經來到了,中國共產黨現在已從防禦階段走向進攻階段。他譴責美國是世界人民的敵人,美國應為中國內戰負責。在談到蔣介石時,他說蔣介石是「美帝國主義的走狗」。
毛澤東是正確的,歷史潮流確實轉向了。1948年,每個人(大概蔣介石除外)都看得很清楚,中央政府的失敗已成為不可扭轉的趨勢,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數量在擴大,力量在壯大,已成為一支不可抵擋的部隊。
他們熱情高漲,正向人數在不斷減少、內部在不斷分裂、士氣在不斷低落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
然而,在1948年1月,國民黨軍隊在人數上仍然超過共產黨,雙方的人數比例幾乎是2:1。這早已不是個單純的數量問題,美國只是從道義上考慮才繼續不情願地向國民黨提供武器彈藥。
蔣介石對1947年年底的嚴峻形勢進行了認真的考慮,最後不得不作出苦惱的抉擇。
從戰略上講,明智的做法就是把東北讓給共產黨,加固在華北的防禦,趁著還有能力進行談判而與共產黨和談。
然而,在蔣介石眼裡,東北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1931年,正是在這裡發生了「瀋陽事件」,從此國土開始遭人瓜分。蔣介石接受不了從東北撤走的做法,這不僅是個丟面子的問題,而且與他的天性和感情不符。
此外,如果他一槍不打就把中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丟給那些被他一直稱為「共匪」的人,那他以後怎麼維護自己在人們心目中的威信呢?蔣介石不知道或者說他不願意知道,到1948年年初國民黨軍隊的士氣已經崩潰,他的威信也早已不復存在了。
蔣介石來到北平,計劃實施他的戰略方針。
他的計劃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保住東北的主要城市吉林、長春及瀋陽,打敗或者減少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北方的力量,然後在東北舉行反攻。如果認為應該保住東北的話,那麼這項計劃設計得還是可以的。
但是,這個計劃附有很多「如果」作為先決條件。例如,「如果」共產黨不再繼續切斷東北和華北的鐵路幹線;「如果」在鐵路不能使用時,國民黨空軍有足夠力量保證其駐軍供應;「如果」美國能及時把軍需品送到中國;「如果」國民黨軍官中沒有人投降共產黨,都堅決奮戰;「如果」經濟形勢不再一直惡化,等等。
至於美國人的態度,蔣介石可是一點也提不起神來。
2月18日,杜魯門總統要求國會拿出5.7億元經費以貸款的方式輸入中國作為經濟援助,壓根兒就沒提軍事援助的事。國務卿馬歇爾鄭重其事地告訴國會議員說,他一直在警告蔣介石及其顧問,「國民黨和共產黨進行武力較量,形勢對國民黨會極為不利」。他的話極其尖銳:
「在很大程度上,中國共產黨已成功地證明了他們的運動和目前大眾要求變革的願望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今天的國民政府在傳統和方式上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它能滿足大眾的這種要求,也不能為中國大眾創造出令人滿意的條件,更不能阻止暴力及國內混亂局面的進一步惡化。」
馬歇爾的態度清楚地表明,在這樣的形勢下,美國不想承認國民黨在內戰時期所作的努力,而中國的一些說客此時又重新開始為蔣介石進行辯護,但卻收穫不大。
國會制定了一項修正案,指出應有1.25億元「專款」撥給中國政府,以用於它認為合適的地方,如購買軍需品等。事實上,國務卿一直主張向國民黨提供經濟援助,使之有資金來購買美國生產的軍事設備。他指出,他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想讓美國捲入中國內戰的漩渦中去。杜魯門總統於4月宣佈了《中國援助法案》,決定向中國提供4億美元的援助,其中包括1.25億美元「專款」。
美國對國民黨公開否定的態度,尤其是馬歇爾的宣言,無疑動搖了蔣介石在國民黨中的地位。蔣介石統治國民黨已有很長時間了。
3月29日,當「國民大會」在南京召開時,雖然不太明顯,但蔣介石威信喪失已有所表現。蔣介石採取「半辭職」的辦法,宣佈自己不是總統候選人。蔣介石的追隨者們大失所望,代表團懇求蔣介石改變主意,結果沒怎麼費事,蔣介石就同意了。他以2430: 369的絕對優勢擊敗了平庸的對手而當選為「總統」。對此,誰也不感到驚奇。
選舉副總統時,國民黨允許持不同政見者參加。蔣介石指名孫中山之子孫科作為候選人。然而,李宗仁卻以微弱多數當選副總統。李宗仁原是廣西軍閥,蔣介石從來沒有完全信任過他。這是李、蔣之間權力之爭的第一輪,李宗仁成了蔣介石的對手。
1946年至1947年,李宗仁在任委員長北平行轅主任時,就已在全國樹立了威望。
司徒雷登任大使前,李宗仁見過他。他的誠摯和對中國內戰所持的那種開明的態度,給司徒雷登留下了印象。漸漸地人們都說,如果蔣介石與共產黨的和談失敗的話,那美國政府一定會選擇李宗仁作為中國的領袖。當這些話傳到蔣介石耳中時,他對李宗仁越發疑心了。
李宗仁競選副總統獲得了很大成功,蔣介石對此感到極為不安。
他一心想讓孫科做副總統,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是既然中日戰爭已經結束,那麼選舉一個非軍事人員做副總統,會使政府顯得更加正常化;二是孫科是國父孫中山之子,對國民黨員會有較大的吸引力。
蔣介石壓根兒就沒想到孫科會在選舉中失敗,因為「國民大會」是由「CC派」控制的,而且陳立夫曾向蔣介石保證孫科一定會當選。但是,目前的狀況卻使蔣介石大為吃驚——李宗仁這個平庸的廣西軍閥竟會在「國民大會」選舉中獲多數票。蔣介石曾答應孫科,副總統職位一定是他的,選舉只是走走過場而已。因此,李宗仁當選為副總統,使蔣介石感到自己在失面子。最糟糕的是,李宗仁竟然故意不聽命於他,這在蔣介石看來是最不可寬恕的「罪行」。
這次「國民大會」在其他方面進行得也不太順利。在當選的代表中,有一些人在開會時被國民黨人員拒之門外,因為把他們的席位分給了國民黨提名人。
一些遭到拒絕的「國會」代表宣佈絕食,其中一人帶著棺材住進了接待室。他威脅說,如果不給他席位,他就要去死。在對此進行商討時,南京大主教於斌說服「絕食者」喝定量的水、橘子汁和牛奶,以維持生命。最後,這些代表終於得到了他們的席位。為了接受並安排他們,會議不得不擴大範圍。
國民黨人因在選舉副總統時未佔上風,感到極為不安,他們想通過提議選舉何應欽為總理來挽回其喪失的地位。但是,他們的勢力太弱了,以致無法取勝。後來,這個職位由幹練、廉潔的翁文灝擔任了。翁文灝的出現使新內閣具有某種更加自由的色彩,但現在要徹底改變其形象已為時過晚了。
在所有這些挫折面前,蔣介石仍繼續給人一種高傲、鎮定的形象。1948年5月20日,他在就任中華民國總統時說:
他不否認中國前面的道路困難重重,也不否認重建中國是件不易之事,他認為實行民主的基本條件尚未成熟,但時代的力量已使國民黨向前走上了立憲民主的道路……
他還說:他這40年來領導國家取得的經驗,使他更加堅信孫中山先生的格言,任何措施「只要符合自然規律,只要符合人類認識水平,只要順應世界潮流,只要反映人民願望並為社會精英所發現,就一定會成功地實現」。
蔣介石外表鎮靜,卻掩蓋不了內心的不安,並且在這個時候比任何時候表現得都明顯。
國民黨漸漸控制不住東北的據點了。他們於3月12日從吉林撤出,並用軍事上慣用的陳詞濫調解釋說這是為了縮短運輸線。駐軍撤到長春,給這個被圍城市增加了極大的負擔。共產黨封鎖了通往長春的所有食物供應路線,每天餓死的人達100之多。經過激烈爭奪,四平在吉林失陷三天之後失守了,而共產黨此時可以向瀋陽發起進攻了。
美國軍事顧問小組的頭頭大衛·勃爾懇求蔣介石撤出瀋陽,結果是徒勞的,蔣介石的自尊心不允許他接受大衛的建議。
4月24日,共產黨的彭德懷將軍經過一場苦戰後,重新奪回了毛澤東原來的根據地延安。接著,國民黨也打了勝仗,但為時不長。這時情況已很明顯,中國人民解放軍已不再是游擊隊,而是正規軍了。6月份,在河南開封之戰中,陳毅將軍率領近20萬大軍與數量相等的國民黨軍隊展開了戰鬥,該城於22日失守,但25日又奪了回來。
在上海貨幣市場進行的調查表明,中國通貨膨脹的速度是驚人的,幾天之內,美元與法幣的兌換率由1:200萬漲到1:400萬。幾星期後,非官方兌換率達到1:800萬,法幣又減值了一半。8月份,比率又上漲到1:1100萬,高得令人難以置信。當通貨膨脹開始加劇時,蔣總統卻在一篇講話中說,經濟形勢令人滿意,通貨膨脹全是共產黨宣傳的結果,是外國人瞎說的結果,是上海商人投機的結果。
當然,比起通貨膨脹來,蔣介石更為擔心的還是軍事形勢。
7月份,他主要是擔心太原方面的情況,因為山西的國民黨駐軍被圍困在那裡。除了日軍佔領那段時間以外,山西從1912年一直被精明的老牌軍閥閻錫山統治著。
山西有煤礦、鐵礦,建有鋼鐵廠、兵工廠,足可為閻錫山供應正常的軍備需求。蔣介石想,閻錫山現在被共產黨步步進逼,他或許能跟共產黨較量一番。閻錫山的忠誠絲毫未變,22日,蔣介石冒險飛往太原,在三個機場中唯一由政府控制的機場著陸。
在此之前,蔣介石曾冒著生命危險飛往鄭州,那時鄭州正面臨著被共產黨佔領的危險。他還飛到濟南和瀋陽去鼓舞士氣。由於不停地奔波,企圖把所有勢力都控制在自己手中,後來蔣介石得了失眠症。
安眠藥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慰藉,夜晚已不再是他睡覺的時間了,因為此時他大都是和戰地將領通長途電話,商討軍情。但是,他還是需要點睡眠的。後來,蔣介石發現每晚睡覺前喝一杯或半杯威士忌有助於他入睡。
現在,蔣介石不得不注意節節上漲的通貨膨脹,並開始採取措施。1948年8月19日,他發佈總統令,發行一種新的國家貨幣金元券。那時候,舊貨幣價值實際上已降到了零。美元和金元券兌換率為4:1,政府命令人們把舊紙幣以300萬:1的比率上交政府,把所有私藏金銀及外匯於9 月30日以前全部上交,使用新發行的貨幣。人民從內心裡非常討厭那些不值錢的舊幣,所以對此非常高興,起碼開始時是這樣的。蔣介石賦予兒子蔣經國以極大的權力,讓他實施貨幣改革。
這對蔣經國來講,是第一次顯示他才能的機會。他搬到了上海,在那裡向黑市商和投機商開火,沒有誰能夠倖免。一位高級警官,同時也是個有名的黑市商,是被逮捕的幾百人中的一員。
在這非常時期,法庭不斷地判處死刑,而且立即執行。因此,時間不長,蔣經國就在上海深得人心。
然而,一件奇怪的事情使他受到了挫折。9月的一個晚上蔣夫人接到一個從上海打來的電話,說她的繼子截獲了揚子江開發公司的大批貨物,這些貨顯然是黑市貨,這家權力極大的公司是孔氏家族的財產,蔣夫人聽到蔣經國要逮捕她的外甥、總經理孔令侃而大為惱火,蔣介石決定把這事交給她處理。
蔣夫人一聽到這消息就起程去上海了。孔令侃並沒有被捕,而是離開上海到美國去旅遊了幾個月。揚子江開發公司也不再故意找麻煩了,並且在上海的活動也逐漸減少。很快,公司總部就挪到了佛羅里達。20世紀50年代,一個子公司以不同的名字在倫敦開業,大約在10年後又關閉了。
這件事使蔣經國大失面子,但更慘的情況還在後頭。政府想在經濟空虛時進行經濟改革。但這種做法既不能增加收入,又不能減少開支,也不能增加生產。金元券市值下跌,物價又開始螺旋上漲。
到10月31日,人們的薪水根本買不到日常用品。人們經過第一次對蔣經國的信任之後,再也不聽從他的命令把美元及有價值的東西上交去兌換金元券了。有些人明白得晚了一些。
蔣經國的傳記作者霍靈頓·唐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南京一家飯店裡吃飯時說,在他的堅持下,妻子同意把他們一生藏的4000美元兌換成16000元金元券,而現在卻是一錢不值了。一種無形的消極抵制情緒在蔣經國及其隨從周圍形成。他的工作人員都是曾在他身邊幹活的人,現在到了上海這個紛亂複雜的世界,他們感到無所適從,有一種厄運即將到來的氣氛。大家心裡都清楚,國民黨統治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數了。
蔣經國有著真正儒家的謙恭態度,他提出辭職並道歉說:
「我工作了70天,感到沒有盡到我應盡的職責……在某些方面,我甚至加劇了人民的痛苦……今天,除了請求政府懲處並澄清我的責任外,也希望利用這次機會向上海人民道歉……我真誠希望上海人民以自己的能力來制止奸商、官僚、政客和歹徒,控制上海……」
9月下旬,蔣介石終於承認瀋陽保不住了。25日,他下令駐軍司令衛立煌撤出瀋陽,救援被圍攻的錦州駐軍。但是,衛立煌卻不想跟林彪的得勝之師相對抗。在兩個星期裡,他一直猶豫不決,但最後還是服從了命令。他為這次猶豫而付出了代價,他的12個師遭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襲擊,傷亡慘重。他本人乘飛機逃跑了,後來受到軍事制裁,不過保全了性命,並於1955年加入了共產黨政權(4年後他去世時,還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如今,國民黨軍的銳氣已徹底被打掉了,有些人開始改變立場。在陳毅的進攻下,山東省省會濟南守軍將領吳化文帶領他的大部分軍隊投降,省主席王耀武很快地被活捉了。
隨著衛立煌的潰敗,東北很快全線崩潰。10月23日,鬧饑荒的長春被攻破。11月2日,瀋陽失守,30萬國民黨軍隊投降了共產黨。
此後不久,戰地記者胡霖在香港同埃裡克·周的談話中,對國民黨潰敗的原因作了詳細的分析。
他把責任完全歸咎於蔣介石心理上的失誤。
蔣介石對少帥張學良的態度使東北人民對他極為反感。長期囚禁張學良只能使少帥更得人心,使蔣介石失去人心,並加深人民對他的不信任程度。如果他釋放了張學良,把他送回去,少帥也許能為國民黨爭取大眾的支持。
蔣介石不得人心還有其他原因。他獨斷專行,重新劃分東北各省,而根本不和當地人商量,這大大傷害了他們的感情。此外,南京派來的新官員對剛剛劃分的地區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當地人反對這些官員,覺得他們是代表「南方人」即中央政府的。
很多非當地人擔任了重要職務,因此國民黨政府在東北給人的印象就是它佔領了東北。國民黨官員接管東北後,掠奪財產,腐化墮落,貪污賄賂,加之其他暴行,使許多東北人倒希望日本人繼續佔領這塊地盤。
國民黨的官員還以「莫須有」的罪名對人們進行政治迫害,結果許多人因此投奔了共產黨。
但是,對國民黨來講,最大的失策或許是陳誠根據蔣介石的指令遣散傀儡政府在東北的30萬中國軍隊。這些人沒辦法生存,大都投到了共產黨旗幟之下。林彪熱情地歡迎他們。確實,他們後來成了「民主聯軍」的骨幹力量。
國民黨軍隊大潰敗還有另一個原因,這也完全是個軍事原因,即從戰略角度來講,國民黨軍隊一開始就被迫採取防禦措施。俄國人把城市留給了國民黨,卻把農村留給了共產黨。
用中國軍事術語來說,國民黨只是抓住了「點」,而共產黨卻控制了「面」。「點」可以被孤立起來,包圍起來,但國民黨卻沒能掃平整個「面」。他們能做的就是通過保護「線」(鐵路線和公路線)把這些「點」連接起來,結果使他們數量有限的軍事力量被弄到了崩潰的邊緣。
絕望之中,蔣介石於12月1日派夫人去美國尋求援助。3日,蔣夫人見到了馬歇爾,10日見到了杜魯門。但是,這兩人看來誰也不太同情他們。她提出了許多要求,想在三年內得到30億元的援助。
12月20日,杜魯門派往上海的經濟合作司的頭頭保羅·霍夫曼回來了,帶來對蔣夫人極為不利的消息——21日美國停止了對中國的建設援助計劃。蔣夫人不想這樣一無所獲地回國,便在美國待了近一年,不知疲倦地為國民黨奔波,但終於一無所獲。
在此之前,美國曾使國民黨在華北的希望受到打擊。國民黨最優秀的將軍傅作義以11個訓練有素的軍來守衛京津地區。然而,這11個軍中,有4個軍完全缺少裝備,3個軍裝備不全。1948年夏,美國援助人員對蔣介石越來越感到失望,他們便單獨與傅作義談判,給他武器裝備。他們覺得傅作義能夠穩定華北局勢,這樣傅作義能為東北的國民黨軍隊打開突圍大門。
7月初,他們提議給天津的傅將軍1600萬元的軍事供應。雖然參謀長聯席會議同意了,但第一批武器到11月29日才運到,並且發現這批槍支因缺少關鍵部件而不能使用。
傅作義雖被看做國民黨最堅定、最有能力的軍官之一,然而槍支運送的失敗卻大大動搖了其軍隊的士氣。1949年1月14日,天津失守,北平失去了屏障,同時也斷了向海上撤退的路。
傅作義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不願意讓戰火燃燒這個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古都,於1月21日帶領軍隊接受整編,把北平交到了共產黨手中。
天津失守後,閻錫山曾給傅作義拍了6次電報,要他「勇於犧牲,堅決作戰,不要有任何生存的想法」。但是,閻錫山對傅軍所受到的壓力及其內心的緊張狀態一無所知。
實際上,傅作義投降共產黨,是毛澤東統一戰線政策的巨大成功。共產黨在未來的政府中為傅作義安排了一個職務,這都是機智地通過在陝西、甘肅一帶活動的西北軍閥——傅作義女兒的公公鄧寶珊促成的。燕京大學的常同山教授領導的民主黨的一些人告訴傅作義,北平人都願意投降共產黨。以市議會議長許輝同為首的商業集團也懇求傅作義「理智些」,不要做損害北平這個歷史名城的事情。
傅作義在軍事上也感到孤立。蔣介石最精銳的部隊已在東北潰敗,傅作義明白他不能依靠答應要來救他的中央軍。那時,他的心腹董其武將軍在綏遠已向共產黨投降。
除此之外,從傅作義當時所處的環境來說,要是繼續反抗,形勢將會對他極為不利。北平和天津的學生雖然並不一定親共,但大多數都是反蔣的。這樣,這個古老的首都和平地交給了共產黨。
在南面,蔣介石在徐州和長江一線的防禦也被攻破,國民黨失去了40萬軍隊。12月3日,徐州失守,通往南京和上海的道路被打開。徐州之戰確實是現代軍事史上最大的戰事之一。
這場戰役持續了近3個月,注定了蔣介石中央政府在大陸的命運。埃裡克·周自始至終關注著這場戰役,並看到了一位逃到南京的軍官。他就是李彌將軍(他後來跑到緬甸,成了國民黨殘部的首領,以種鴉片為業)。
根據和李彌將軍的談話,加上他本人的觀察,埃裡克·周分析了國民黨失敗的原因:
1.徐州戰場總司令劉峙忠貞不貳,深得蔣介石信任。但他一生中從來沒打過一次勝仗。他在國民黨將軍中成了人們的笑料。
2.45萬國民黨軍隊與150萬共產黨人作戰,人數相差懸殊。
3.何基灃軍隊的倒戈在左側打開了一個缺口,共產黨人無須一槍一炮就穿了過去。這個軍隊原來是宋哲元手下29軍的一個師,它在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中獲得了極大聲譽,因此它的倒戈對其他部隊來講是當頭一擊,使他們的士氣大挫。
4.國民黨軍隊由廣東、四川、雲南的部隊和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組成,缺乏統一領導。在各個部隊中,互相不是合作,而是鉤心鬥角。
5.蔣介石干涉過多。他幾乎每天都在南京給各位軍官打電話,下命令,往往考慮不到戰場上的新動向。
6.共產黨通過蔣介石總部的軍事助手劉飛把國民黨的行動計劃瞭解得一清二楚。劉飛1949年4月被李宗仁派到北平,作為和談代表團的一員和共產黨和談時,投奔了共產黨。
7.通貨膨脹加劇,國民黨軍隊苛扣軍餉,給養不足。他們被圍困時,整連整營的士兵用武器跟共產黨人換饅頭、米飯吃。
8.國民黨缺乏空軍支持。美國拒絕為他們提供新飛機,甚至拒絕提供他們的飛機所需要的零件。
1957年,歷史學家陳曉偉在香港與埃裡克·周談話時分析說:
1.原廣西將領白崇禧是國民黨最有能力的將領之一。他是在最後一刻被任命為徐州戰場總司令的,但他拒絕了這項任命。白崇禧反對蔣介石在徐州打這場決定性戰役的計劃,他提議在長江南岸安徽蕪湖設下據點,萬一共產黨打到那裡,他們的運輸線將會大大拉長。
2.陳納德將軍告訴蔣介石,他有信心只用40架戰鬥機就能在徐州扭轉局勢,但大家都知道,美國政府沒有答應國民黨關於飛機的要求。
3.共產黨到處挖洞,作為坦克陷阱,因此阻止了國民黨的機械化部隊。
4.總的來說,國民黨軍隊在戰役中,設備和火力方面都劣於對手。
5.國民黨打的是防禦性陣地戰,而共產黨則機智靈活猛烈攻擊。
徐州戰役之後,共產黨對同國民黨和談徹底失去了興趣。即使李宗仁等對此還存有幻想,但至少蔣介石心裡是清楚的。
在徐州戰役國民黨即將敗退之際,蔣介石內心深處受到極大的打擊。
他的私人秘書陳佈雷自殺了。
埃裡克·周兩星期前和陳佈雷談話時,發現他異常憂鬱。陳佈雷責備自己沒能更好地為國家效力。蔣介石參加了他的葬禮,看起來很悲痛的樣子。在陳佈雷的日記後面有這樣一句話:「我現在已到了燈枯油干的時候了。」他身體虛弱,患有失眠症,心情總是很憂鬱。然而,最不能使他忍受的是,他發現自己唯一的女兒竟是共產黨的地下黨員,她把重要機密送給了共產黨。陳佈雷感到國民黨的失敗已是不可避免的,並責怪自己沒能影響蔣介石的政策和決定。
風雲多變的1948年就要過去了。這時,國民黨政府內部出現了一個和平團體。起初,這些人的頭頭是蔣介石的優秀將領白崇禧,但很快這些人就由白崇禧的廣西老朋友李宗仁負責了。
這一年的12月,白崇禧與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頻繁地在一起秘密商議。兩人都認為只有和共產黨談判,才能延緩共產黨的進攻。白崇禧馬上發出很多電報,以採取行動。第一封電報是讓官兵傳閱的,倡導和談。然後他給張群和張治中發電報,要他們向蔣介石提議同共產黨和談。
接著,湖南、湖北、河南、廣西各省參議會議長聯合簽發了一份電報,譴責蔣介石,要他對他自己的前途馬上作出決定,以便使和談不受阻礙地按時進行。河南省政府主席張誠還發電要總統辭職。
蔣介石對此大為震驚,認為這些跡象都是不服從命令和失敗主義的表現。
此時,白崇禧控制著50萬軍隊,對他的要求,蔣介石不能掉以輕心。所以,蔣介石派他忠誠的朋友張群兩次去漢口,和白將軍商討形勢,試圖消除誤會。不久,人們就發現白崇禧起碼不是個失敗主義者。蔣介石不斷被各種來電所震動,而此時共產黨軍隊則繼徐州戰役獲勝之後正在堅定地向長江以南挺進。
在白崇禧看來,現在應是和談停戰的時候,這樣國民黨軍隊可以在湖南、湖北、江西、廣西、雲南、貴州等地重新組織力量防禦。但是,主和派中卻有些真正的失敗主義者,甚至有親共人員。張治中想讓蔣介石辭職,以便李宗仁能立即與共產黨和談。
根據張群的匯報,蔣介石原以為能和白崇禧達成一些理解。
但聖誕節那天,他收到了白崇禧的電報,要他在美蘇聯合調停下立即與共產黨和談,這使蔣介石醒悟過來了,他對此極為惱火。
這時香港也傳來了令他煩惱的消息:共產黨控制的「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正在和李宗仁副總統的密使「談判」。而且,甚至張群都對蔣說他也贊成和談,當然美國大使司徒雷登也不會例外。
從根本上講,蔣介石已無後退餘地,正像他已表示的那樣他也想下野但必須按他自己提出的條件下野。如果是按別人提出的條件下野,或者他在壓力下下野的話,那他可受不了。然而,沒有政治同僚的支持他怎麼能再打下去呢?
12月31日,蔣介石發表新年致辭時,邀請了大約40名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吃飯。他默默地聽完了他們謹慎的發言,接著咆哮說:
「我不想引退,你們這些國民黨官員卻想讓我引退。我引退並不是因為共產黨,而是因為國民黨內部的某些人。」
他已準備好了新年文告,宣佈他願意和談,但他知道他提出的和談條件共產黨是不會接受的。他的條件是:不違背「憲法」;維護民主形式;維護現有武裝力量的存在。他表示只要能夠和平,他將不在乎自己的地位。他要在這種情況下,和人民大眾的感情保持一致。當來賓們重新進行討論時,蔣介石下令發表他的新年文告。
幾小時之後,主和派(現在的領袖為李副總統)開始在報紙或城牆上用口號來打擾蔣介石,「蔣總統不辭退,共產黨就不和談」,「蔣總統不辭退,就沒有希望得到美國的援助」。事實上,美國大使館一直贊成和談,支持李宗仁及其主和派。
現在已是1949年1月14日,毛澤東發表了使國民黨感到失望的宣言。共產黨的電台播送了和談的八項條件,宣佈一開始就指控蔣介石為「中國第一號戰犯」,「國民黨匪幫頭子」,「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全部賣給了美國政府的民國偽總統」。年底之前,共產黨公佈了43名「一級戰犯」的名單,蔣介石當然被列為榜首。
共產黨的和談條件是:
1.懲辦戰犯。
2.廢除偽憲法。
3.廢除偽立憲政府。
4.在民主原則基礎上,改組所有反動軍隊。
5.沒收官僚資本。
6.進行土地改革。
7.廢除一切賣國條約。
8.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管反動的南京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的一切權力。
面對這些條件,主和派認為別無選擇,只好接受。1月19日,行政院宣佈準備「立即與共產黨停戰,雙方派代表開始和談」。
現在蔣介石已拿定了主意,他要從現實中退出來,而不是辭職。
如果李宗仁認為他與共產黨和談能成功,那就讓他去談好了。
無論李宗仁成功與否,一切都將咎由自取。
至於蔣介石本人,儘管和共產黨的鬥爭曾「停止」過一段時間,但現在還得繼續鬥下去。在發表新年致辭前,他就決定要不惜一切代價保住台灣,以作為最後的防守陣地。為此,他任命蔣經國為台灣國民黨首領,陳誠為省政府主席。
1月21日,蔣介石宣佈引退:
「如果從此以後共產黨能認識到中國面臨的嚴峻形勢而下令停戰,同意與國民政府進行和談的話,那我的願望也就實現了。這樣,人民就會免受極大的痛苦,國家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便能得以保護,國家領土完整和政治主權也能得以維護。而且,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秩序將會永遠地繼續下去,人民的生活和自由亦將得到保障。」
事實上,蔣介石很清楚,在當時的「憲法」條款中,沒有總統辭職的規定。蔣介石只不過是根據「憲法」第49條的規定,把權力移交給了副總統。
為了表明他並沒有完全從政治舞台上消失,他仍保留了國民黨總裁的職務。
蔣介石下野之後,回到了他的家鄉浙江省。